陈庆杰,吴 瑛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城乡体育协调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陈庆杰1,吴 瑛2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体育文化事业有较好的经济基础支撑,但由于城乡经济差距的存在,导致城乡居民的体育消费欲望和需求呈现出较大差异;体现在农村居民年均体育消费水平、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口比例等均低于城镇居民,农村现有的体育场地设施利用效率低,缺少维护,农民参加体育活动的组织管理状况较差,体育活动多是村民自发组织,缺少相应的专业组织和指导。由于农村生产劳动和生活方式的局限性,以及城乡二元制的格局,造成在资源配置方面,特别是经费支持、场地设施建设和维护、基层组织建设、政府对体育的投入等方面,城乡之间差异较大,农村体育发展落后于城市体育。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解决对策。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城乡;体育;协调发展
由于城乡二元制结构的长期存在,我国城乡在政治、经济、文化、卫生等领域的差距不断扩大,城乡发展呈现不协调、不均衡的态势,阻碍了建设小康社会与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城乡区域间协调发展是实施国民收入再分配的一种手段和方式,可以解决我国城乡差距过大的问题,同时改善农民阶层的地位[2]。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被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成为国家重大战略方针,各项事业都必须积极推进城乡协调发展的进程。
体育作为文化的一部分,在发展中也呈现出非均衡发展的局面,经历了城市体育优先发展、农村体育缓慢发展到目前城乡体育逐步协调发展的过程。体育作为一种文化符号,其发生和发展是顺应一定时期的一定地区或民族的社会政治、经济和习俗等具体情况的,不同区域的城乡体育发展会呈现不同的特点,因此,系统而深入的研究特定区域内城乡体育协调发展问题,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和理论应用价值。
本文以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城乡体育发展为研究对象,旨在了解该区域城乡体育发展的基本现状,探讨城乡体育发展的主要差异及影响因素,提出促进该区域城乡体育协调发展的对策。
1.1 文献资料研究
查阅与本研究有关的经济学、体育经济学、群众体育学等国内、外书籍。查阅中国期刊网全文数据库搜集阅读、整理有关城乡体育发展现状及研究进展方面的相关资料,查阅中国统计信息网、山东统计信息网获得人口数量、居民收入等相关数据,查阅相关区域体育协会和各区(县)体育局获得群众体育开展情况相关数据。
1.2 访谈
针对研究的具体内容,走访区域内各市(县)体育局、乡镇的有关领导,群众体育管理者、农民和从事农村体育、职工体育、社区体育研究方面的专家,进一步完善本研究的结构体系。
1.2.3 问卷调查
根据研究目标设定两份问卷调查表:问卷一的调查对象为各市(县)体育局负责人,共发放问卷20份,回收16份,回收率80%,有效率100%。问卷二的调查对象为各市(县)的城乡居民,共发放问卷3 000份,回收2 889份,有效问卷2 855份,回收率为96.3%,有效率为95.1%。在回收的有效问卷中,城市居民1 466人,农村居民1 389人(表1)。
表 1 本研究问卷二调查对象人数分布一览表(人)Table 1 Distribution of the Number of Respondents
1.2.4 数理统计
采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
2.1 城市与乡村的地域界定
在我国,“城市”和“乡村”是两个相对的地域性概念。城市是指“人口集中,居民以农业人口为主,工商业、运输业比较发达的地区”;农村则是指“农业人口居住的地方”[3]。
《国家统计局关于统计上划分城乡的暂行规定》对“城乡”作了以下界定:城区是指在市辖区和不设区的市中,经本规定划定的区域。城区包括:街道办事处所辖的居民委员会地域,城市公共设施,居民设施等连接到的其他居民委员会地域和村民委员会地域。镇区是指在城区以外的镇和其他区域中,经本规定划定的区域。镇区包括:镇所辖的居民委员会地域,镇的公共设施、居住设施等连接到的村民委员会地域,常住人口在3 000人以上独立的工矿区、开发区、科研单位、大专院校、农场、林场等特殊区域。乡村是指本规定划定的城镇以外的其他区域[1](表2)。
2.2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
2011年1月4日,国务院以国函〔2011〕1号文件批复《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这是“十二五”开局之年第一个获批的国家发展战略,也是我国第一个以海洋经济为主题的区域发展战略。标志着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成为国家海洋发展战略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表 2 国家统计局统计上对城乡划分的不同层次一览表Table 2 Statistics on Different Levels of Urban andRural Division of National Bureau of Statistics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位于山东省东部,包括山东全部海域和青岛、东营、烟台、潍坊、威海、日照6市及滨州市的无棣、沾化2个沿海县所属陆域,海域面积15.95万平方公里,陆域面积6.4万平方公里;总人口3 366.2万人,其中,城镇人口1 876.3万,农村人口1 489.9万,农村人口占比44.26%[6]。
2.3 城乡体育发展差异对比分析
2.3.1 城乡居民家庭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差异对比分析
经济是体育等各项事业的基础。我国经济在高速增长的同时,收入分配差距却在不断扩大,最显著的差距即为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造成这种差距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农业弱质性导致农业劳动生产率低于非农产业劳动生产率,然而,更重要的则是我国建国以来国家发展战略及模式选择造成的影响。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下的一系列制度安排,使我国的二元结构特征十分明显,形成了高强度二元结构社会[8]。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13年》,2012年全国城市居民家庭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4 564.7元,农村居民7 916.6元,城乡差距比为3.1∶1,差距绝对值为16 648.1元。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6市2县农村居民收入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城市居民除日照市和沾化、无棣2个县外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城乡差距比在1.3~1.8之间,低于全国水平(表3)。说明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整体经济水平较高,城乡收入差距较小,体育等文化事业的协调发展有较好的经济基础。但城乡之间或各个市(县)之间的差距依然存在,青岛、东营、烟台、威海等地居民收入明显高于其他几个地方,但城乡差异在地区间未表现出显著性差异。
表 3 本研究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城乡居民年人均可支配经济收入一览表Table 3 Urban and Rural Residents Per Capita Disposable Income
2.3.2 城乡居民年均体育消费支出差异对比分析
体育消费是指人们用于体育活动及相关方面的消费,主要包括:一是用于购买体育服装、运动器材以及体育期刊、书报等实物型消费,二是用于观看各种体育比赛、表演、展览等所进行的观赏型消费,三是用于参加各种各样的体育活动、健身训练、体育健康医疗等的参与型消费[4]。调查显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体育消费呈现3个特点:1)体育消费总体水平不高,年均体育消费支出在2 000元以下,但体育消费已成为该区域内城乡居民生活消费的一部分,调查对象中“一年内未有体育消费行为”者仅占25.8%,反映出这些城市较为浓厚的体育氛围催化了人们进行体育消费的愿望;2)实物性消费是该区域城乡居民体育消费的主要选择,在3项消费中实物性消费占57.2%;3)城乡间体育消费水平存在较大差异,这种不平衡、不协调性一方面是由于区域间、城乡间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均衡所致;另一方面,则主要归因于广大农村居民对体育认识的滞后。调查显示,67.2%的农村居民对于“花钱进行体育锻炼”持否定态度,说明乡村居民还没有从健康的角度审视体育消费文化的真正内涵[2]。
2.3.3 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口差异对比分析
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口,是指每周参加体育锻炼频度3次及以上,每次体育锻炼时间30 min及以上,每次体育锻炼的运动强度达到中等及以上的人[9]。据调查显示(表5),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开发区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口比例为34.8%,其中城镇居民44.2%,青岛等体育活动开展较好的市区比例高达50%;农村经常锻炼人口比例仅有25.4%。与山东其他地区相比,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经常参加锻炼人口比例略高,但城乡差异较大。农村基层对体育健身活动重视程度不够,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农村体育设施匮乏,体育经费困难,体育服务滞后,加上农村居民体育锻炼意识落后,阻碍了农村体育锻炼人口的增长。此外,通过对城乡不同年龄段人口参加体育锻炼的调查发现,随年龄增大,城镇居民参加锻炼的人数比例变化不大,而乡村表现出明显下降趋势,即城乡差异随年龄的增大而增大。显然,乡村老年人的运动保健意识要落后于城镇老年人,对于提高农村老年人晚年生活质量具有不利影响。
表 4 本研究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城乡居民年均体育消费支出差异调查一览表(n=2 855,元)Table 4 Urban and Rural Residents SportsConsumption Expenditure Differences
表 5 本研究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城乡居民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口差异调查一览表(n=2 855)Table 5 Urban and Rural Sports Population Differences
2.3.4 城乡体育经费来源渠道差异对比分析
体育经费是体育事业顺利开展的重要保障,是不可或缺的财力资源。我国的体育经费通常有三个来源:1)各方直接的资金供应,来自于政府、企业单位或个人提供的资金;2)资本市场融资,通过体育的产业化实现融资;3)体育博彩融资[7]。因体育在乡村市场化程度非常低,所以,乡村体育经费较少通过资本市场融资。根据国家体育总局《关于实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的意见》中有关投资方式和原则的规定,目前我国农村体育经费来源渠道主要包括政府、社会、体育彩票公益金、农民和家庭消费[5]。通过调查(表6),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农村体育事业的经费来源主要靠村集体自筹,政府财政拨款支出所占比例很小,仅占8.3%。城镇体育经费政府财政拨款占比23.7%,远高于乡村。由于长期以来形成的优先发展城市体育的做法,使得政府财政拨款大部分都投入到城市社区以及政府驻地周围体育场地设施的建设,对农村体育的投入微乎其微。
表 6 本研究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城乡体育经费来源渠道差异调查一览表
2.3.5 城乡体育场地设施满意度差异对比分析
体育设施是指用于体育竞赛、训练、教学和群众健身并满足其使用要求的场地、建筑物和相关固定附属设备,是体育事业发展的物力资源保障。据2010年国家体育总局开展的第6次全国体育场地设施普查,全国人均体育场地设施面积1.23 m2,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城镇居民人均占有面积达1.31 m2,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而农村居民人均占有面积仅0.98 m2。通过对体育设施满意度调查分析(表7),该区域半数以上城镇居民对所在区域的体育场地设施数量满意,农村居民中则有70%左右的人表示不满意。《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实施方案》将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建设分为2个类别,一类工程建设标准为场地使用面积在5 000 m2以上,1处带灯光水泥硬化篮球场、2张室外乒乓球台、12件以上室外健身路径器材;二类工程建设标准为场地使用面积在2 000 m2以上,1处水泥硬化篮球场,2张室外乒乓球台。调查的村庄中体育设施多适用第二类工程,面临的问题是青壮年离乡务工,留守的老年人和儿童无法开展相应项目,所以利用效率不高,很多地方出现场地设施闲置的现象(表8)。场地设施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没体现其使用价值,加上体育经费不足、缺乏组织管理,对体育设施的管理维护很不到位,导致21.6%的场地和设施因维护不当而荒废(表9)。
表 7 本研究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城乡居民体育场地设施需求满意度差异调查一览表(n=2 855)Table 7 Urban and Rural Sports FacilitiesDemand Satisfaction Differences
表 8 本研究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城乡体育场地设施利用情况差异调查一览表(n=2 855)Table 8 Urban and Rural Sports Facilities Utilization Differences
表 9 本研究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城乡体育场地设施维护情况差异调查一览表(%)Table 9 Urban and Rural Sports Facilities Maintenance Differences
2.3.6 城乡体育社团组织及活动开展差异对比分析
体育社团组织是居民开展日常体育活动的领导和组织机构,是体育事业发展的人力资源保障。该区域城镇体育社团发展势头迅猛,已经成为全民健身体系的基本细胞。调查中了解到,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近几年体育社团发展迅猛,组织的体育活动和体育赛事的数量与质量在全国范围内属于领先水平。青岛市(区)体育社团已有111家,其中,市级体育社团40个,区(市)级体育社团74个,市级俱乐部220家,体育社团现有会员50万人,外围会员近100万人;每年组织群众体育赛事和全民健身活动1 200余项,8 200余场次。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农村的体育社团组织发展依然滞后,基本上均是乡文化站在负责体育活动的组织,青岛市所辖乡镇仅有61.2%的乡镇设有专职或兼职体育干部,每年开展体育活动的数量屈指可数,调查的滨州市王花家村年均体育活动次数27次,潍坊市朱家文庄村年均体育活动次数17次,每次活动参加的人数不超过百人,且多数是农民自发组织的活动。
3.1 结论
1.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整体经济水平较高,城乡居民家庭年均可支配收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城乡差异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城乡体育协调发展具有良好的经济基础。城乡居民参加体育锻炼人口比例、人均占有体育场地面积高于其他地区,体育社团、体育活动数量与质量均领先于全国。良好的经济水平有利于各项事业的开展,城乡经济一体化程度越高,城乡体育协调发展的水平就会越高。
2.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城乡差异依然存在,城乡体育的发展并不均衡,具体表现为农村居民年均体育消费水平低于城镇居民,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口比例低于城镇居民,农村现有的体育场地设施利用效率低,缺少维护致使很多场地荒废,农民参加体育活动的组织管理状况比较差,体育活动多是村民自发组织,缺少相应的专业组织和指导。
3.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城乡体育发展差异由多方面因素造成,一是城乡经济差距的长期存在和不断扩大,导致城乡居民的体育消费欲望和需求呈现出较大差异;二是农村生产劳动和生活方式的局限性;三是城乡二元制的长期存在,在经费支持、场地设施建设和维护、基层组织建设等方面,政府对城镇和农村体育的投入都存在着差异,在资源配置上“重城市、轻农村”。农村体育事业的发展既得不到政府的关注,又不能依靠市场或社会力量解决,导致农村体育发展落后于城市体育。
3.2 对策
1.抓住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跨越式发展时机推进城乡体育协调发展。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是我国第一个海陆统筹的蓝色经济发展示范区,也是山东经济发展最重要的增长极[11]。根据《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提出的目标,到2015年,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基本建立,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海洋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大幅提升,海陆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海洋经济对外开放格局不断完善,率先达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要求;到2020年,建成海洋经济发达、产业结构优化、人与自然和谐的蓝色经济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为各项事业的发展构建良好的经济基础。城乡体育发展必须紧紧抓住经济跨越式发展的时机,在蓝色经济区的基础上着力打造蓝色体育圈,在政治、经济、文化等事业一体化的基础上推进城乡体育协调发展。
2.统筹城乡发展,实现城乡体育公共服务均等化。统筹城乡发展,打破城乡二元制。以农村社区建设为突破口,积极推进新农村建设,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构建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建设县域范围城乡一体化的公共服务设施、基础设施、社会保障体系和一体化的要素市场,实现城乡各项事业公共服务的均等化,构建城乡体育发展机会的平等,打破城乡体育二元制结构。
3.完善体育公共设施,拓宽融资渠道。城乡体育协调发展首先是加强农村体育的发展,政府需加大对农村体育的扶持力度,一方面按照《农民健身工程实施方案》的要求改善、增添必要的体育设施,针对管理和维护缺失的情况,制定相应的管理政策落实到相关责任人;另一方面,更要制定相应的优惠政策,如采取提供用地、减免税收、提供担保等措施,鼓励社会各个层面为乡镇社区的体育设施出力献计,形成多元化的社区体育融资渠道[10]。
4.规范体育组织的运作与管理,组织体育活动和赛事的开展。本着区域内城乡体育发展一盘棋的概念,制定统筹发展的政策,建立统一的体育组织,积极组织区域内、城乡间体育活动和体育赛事的举办和交流。形成以“全民健身实施计划”政策为指导,以统一的行政组织为保障,以区域内、城乡间各种体育活动、赛事开展为载体的点线面结合的城乡体育协调发展路径。横向多交流合作,纵向则倾斜和支持,对农村体育要大力扶持地方赛事、特色体育的发展,依法定或约定俗成的形式固定相关体育比赛或活动内容,如潍坊的风筝节,以体育活动的开展调动农民参加体育的积极性,提高农民的体育锻炼意识。
[1]国家统计局关于统计上划分城乡的暂行规定[EB/OL].山东省统计信息网:http://www.stats-sd.gov.cn/2007/default_4.asp.
[2]蓝国彬.城乡体育协调发展研究.体育与科学,2009,30(5):56-59.
[3]李行健.现代汉语规范词典.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语文出版社,2004:169,961.
[4]骆秉全,兰馨,李开颖.首都城乡体育发展一体化研究.体育科学,2010,30(2):20-27.
[5]骆秉全,孙文.多元化筹集农村体育经费问题研究.体育科学,2007,27(4):31-38.
[6]山东统计年鉴2013[EB/OL].山东省统计信息网:http://www.stats-sd.gov.cn/tjsj/nj2013/indexch.htm.
[7]史松涛.国内外体育经费来源渠道的比较分析.财经分析,2007,(9):58-61.
[8]赵彩云.我国城乡统筹发展及其影响要素研究.中国农业科学院博士学位论文,2008.
[9]张彦峰,江崇民,蔡睿.中国城镇与乡村居民参加体育锻炼的差异分析.中国体育科技,2010,45(5):3-9.
[10]张永军.山东省乡镇社区体育的调查研究.体育科学,2005,25(8):21 -28.
[11]张志元,董彦岭.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金融产业: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经济与管理评论,2013,(1):151-160.
AnalysisandCountermeasuresontheCoordinatedDevelopmentSituationofUrbanandRuralAreasinShandongPeninsulaBlueEconomicZone
CHEN Qing-jie1,WU Ying2
The sports cultural undertakings of Shandong peninsula blue economic zone have good economic foundation,but because of the existence of the economic gap between urban and rural areas,it leads to big difference of urban and rural residents' sports consumption desire and demand.Annual embodied in rural residents sports consumption level.The proportion of people often take part in physical exercise are lower than that of urban residents.rural low utilization efficiency of the existing sports facilities,lack of maintenance,poor farmers to participate in sports activities of organization and management status,physical activity is the villagers organize more,lack of corresponding professional organization and guidance.And given the limitations of rural productive labor and way of life,and the structure of urban and rural dual system,caused in the allocation of resources,especially the funding support and facilities construction and maintenance,the construction of organization,government spending on sports,etc.,the differences between rural and urban areas,rural sports development is far behind the city.Based on it,the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 is put forward.
Shandongpeninsulablueeconomiczone;urbanandruralarea;sports;coordinateddevelopment
2014-05-04;
:2014-09-15
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13DTYJ03)。
陈庆杰(1979-),男,山东临沂人,讲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体育教育训练学,Tel:(0539)8766380,E-mail:chenqingjie2012@163.com;吴瑛(1957-),男,山东蓬莱人,教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运动训练理论与方法,Tel:(021)51253139,E-mail:wuying@SUS.edu.cn。
1.临沂大学 体育学院,山东 临沂 276005;2.上海体育学院 体育教育训练学院,上海 200438 1.Linyi University,Linyi 276005,China;2.Shanghai University of Sport,Shanghai 200438,China.
1002-9826(2014)06-0108-05
G80-05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