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红梅,南 征*,臧立权,王雪冰,金惠英,李 娜,王学杰
(1.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长春 130021;2.吉林市船营区搜登站中心卫生院,吉林 吉林 132212;3.长春中医药大学,长春 130117)
艾滋病(acquired immunede6ciencv syndrome,AIDS)即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是人体感染了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human immunodeficiencv virus)所导致的一种传染病。该病毒可导致被感染者CD4+T淋巴细胞数量减少,免疫功能部分或完全丧失,继而发生多系统、多器官、多病原体的机会性感染和肿瘤等,临床表现形式多种多样[1]。芪精抗艾胶囊是吉林省名中医南征教授制定的方剂,用于治疗艾滋病50例,现报道如下。
1.1 诊断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2008年2月28日发布的卫生行业标准《艾滋病和艾滋病病毒感染诊断标准》[2]。排除下列情况:1)诊断性资料不全的患者;2)患有严重的精神及神经疾病患者;3)不愿接受本调查研究者。
1.2 一般资料 100例患者均为吉林市关爱医院患者。治疗组50例,对照组50例。经统计学处理,2组病例在性别、年龄、病程及病情方面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1 治疗组 以芪精抗艾胶囊治疗。药物由黄芪、黄精、土茯苓、厚朴、槟榔、草果仁、知母、芍药、黄芩、甘草等组成。每次取120 mL,2次/d,温服。拉米夫定300 mg,1次/d,口服;齐多夫定300 mg,2次/d,口服;奈韦拉平200 mg,1次/d,口服。
2.2 对照组 拉米夫定300 mg,1次/d,口服;齐多夫定300 mg,2次/d,口服;奈韦拉平200 mg,1次/d,口服。
2.3 观察指标 生化指标CD4+T淋巴细胞、病毒载量在治疗前后的变化。
3.1 疗效标准 临床疗效评价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防治艾滋病工作组织协调小组办公室《五省中医药治疗艾滋病项目临床技术培训资料》。
3.2 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对照组为70%,2组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CD4+T淋巴细胞的水平均明显上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治疗前后CD4+T淋巴细胞的水平则无明显改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CD4+T淋巴细胞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病毒载量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中医症状均有改善。见表1~4。
表1 2组疗效比较(n=50) 例(%)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表2 2组患者治疗前后CD4+T淋巴细胞的比较
注:治疗前后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1。
表3 2组患者治疗前后病毒载量变化(n=50) 例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1。
表4 2组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的比较
表4 (续)
注:1为治疗组,2为对照组。
从表4可以看出,治疗组、对照组对中医症状均有改善,治疗组优于对照组。治疗组改善易感冒、咳嗽、咳痰、皮肤瘙痒、易汗出等症状排在前5位。
近年在艾滋病的治疗上,除了抗异转录酶活性药物以外,还有蛋白酶抑制剂,且证明将几种药物联合治疗将显著提高抗-HIV的治疗效果[3]。这种治疗方法不良反应大,价格贵,容易产生耐药性。故中医药治疗艾滋病将对本病的防治以及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提高生存率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芪精抗艾胶囊系达原饮加减而成,主要治疗温疫秽浊毒邪伏于膜原。艾滋病则属于中医的“瘟疫”“温病”的范畴。《重订通俗伤寒论》说:“膜者,横膈之膜;原者,空隙之处。外通肌腠,内近胃腑,即三焦之关键,为内外交界之地,实一身之半表半里也。”《温疫论》说:“疫者感天地之疠气,……邪从口鼻而入,则其所客,内不在脏腑,外不在经络,舍于伏膂之内,去表不远,附近于胃,乃表里之分界,是为半表半里,即《针经》所谓‘横连膜原’者也。”[4]虽然HIV侵犯人体可出现各种不同的临床表现,作用机制纷繁复杂,但其总的病机是邪正斗争。正气与邪气的消长,决定了艾滋病的全过程。中医药治疗艾滋病总的着眼点是扶正固本,解毒祛邪[5]。方用黄芪,黄精为君药,黄芪补气升阳,黄精滋阴填髓,两药合用可气阴双补。槟榔辛散湿邪,化痰破结,使邪速溃;厚朴芳香化浊,理气祛湿;草果辛香化浊,辟秽止呕,宣透伏邪。共为臣药。以上3药气味辛烈,可直达膜原,逐邪外出。凡温热疫毒之邪,最易化火伤阴,故用白芍、知母清热滋阴,并可防诸辛燥药之耗散阴津;黄芩苦寒,清热燥湿,土茯苓通络解毒除湿,共为佐药。配以甘草生用为使者,既能清热解毒,又可调和诸药。全方合用,共奏开达膜原、辟秽化浊、清热解毒之功,可使秽浊得化,热毒得清,阴津得复,则邪气溃散,速离膜原。
结果表明,治疗组与对照组疗效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为90.0%。芪精抗艾胶囊可升高CD4+T淋巴细胞的水平,治疗后为(436.54±219.07),降低病毒载量,改善临床症状,其排名先后依次为易感冒,咳嗽、咳痰、皮肤瘙痒、易汗出、口疮、乏力、头晕、心慌、气喘、疼痛、皮疹、发热、腿脚麻木、恶心、腹泻、气短、呕吐、腹痛、便秘、腹胀。中医治未病还重视心理因素在疾病形成、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对病人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使病人减轻心理负担,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有效的预防和治疗[6]。中药治疗本病尚未发现明显的毒副作用,不但能缓解患者的痛苦,还能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提高生存质量。
[1]倪量,李峰,关静.中医药防治艾滋病的研究现状与思考[J].吉林中医药,2008,28(4):249-251.
[2]卫生部传染病标准专业委员会.艾滋病和艾滋病病毒感染诊断标准[J].中国艾滋病性病,2012,18(4):272-275.
[3]吴维萍,朱琳.灭艾灵汤剂治疗早中期艾滋病70例[J].中医研究,2004,17(6):30.
[4]臧立权,王雪冰,南征,等.达原饮加减治疗艾滋病合并症医案三则[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26(3):396-397.
[5]梁健,邓鑫,张亚萍,等.从正邪理论关系阐释中医药在艾滋病治疗中的作用[J].吉林中医药,2009,29(11):947-948.
[6]刘宏岩.关于中医治未病思想的若干思考[J].吉林中医药,2008,28(21):781-7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