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石涛是中国绘画史上的伟大人物,他的艺术主张和绘画实践对后世产生了重要影响及贡献,绘画论著《画语录》被当今画界视为瑰宝。吴冠中对《画语录》逐句逐章地研究,以及对“一画之法”等艺术观点精辟解读。
关键词:吴冠中;石涛;《画语录》;一画之法;笔墨;受与识
艺术大师吴冠中先生是中国20世纪艺术史上绕不开的也不可或缺的一位大人物。他善于思考,立论独特,并且勤于著述。“笔墨等于零”“关于抽象美”“绘画的形式美”“内容决定形式”等艺术观点,就曾引起美术界的轩然大波。他的研究成果对于我们来说,是值得我们深入挖掘的丰富宝藏。吴冠中在《我读石涛画语录》序言中写道,对《画语录》如获至宝,更将石涛视为前世知音。石涛的艺术理论是值得我们拜读研究并大力推崇的。作为一名当代艺术家,吴冠中结合现在的审美观和自己的创作体会,用通俗易懂的话语注释了《画语录》中石涛的创作意图和心态,并且体会他的创作过程和思路。石涛和吴冠中两位艺术家的隔世交流,给我们当今的艺术学习指明了方向,让我们少走了许多弯路。
石涛将作品命名为“万点恶墨图”,实际上他想表达的是好的作品也可以用恶墨、丑墨、宿墨……关键不是墨之香臭,而是“度”的把握。吴冠中同样认为:“脱离了具体的画面孤立谈笔墨,这笔墨的价值等于零。绘画的色彩效果产生于色与色的关系当中,而不决定孤立的色块的鲜艳或肮脏,有时孤立地看一块色彩也许是脏的,但被使用在一幅杰作中则其价值却又非任何色彩所替代。笔墨的功能、道理与之完全相同。”就此观点来看,因为绘画中的色彩并不是孤立的,所以我们在油画创作过程中也没有好颜色、坏颜色、脏颜色……之分,关键不在于颜色的好坏,而是看用的地方对不对。
吴冠中独特的艺术风格深受石涛画学思想的影响。石涛强调感受,“受与识,先受后识也”,说面对自然是先有感受而后有认知;“古人之须眉,不能长我之面目”, 也就是说感受必须是自己的,如果没有自己的感受,画出的东西不会鲜活。吴冠中则教导学生创作时要去寻找最能引起内心共鸣、最能表达内心情感的东西,孤立的谈颜色搭配是毫无意义的,一切都要服从自己的感受。并总结了石涛的“一画之法”:务必从自己的独特感受出发,创造能表达这种独特感受的画法。正是因为每次有不同的感受,每次有不同的表现手法,于是画法才有千变万化,所以“一画之法”并非是某一具体画法,实质上是谈对画法的观点。
例如,我本科阶段学习国画的时候,基本都是从临摹入手。在完全对国画认识不清的情况下,就必须站在前人的肩膀上,拿来主义,取其精华为己所用。然而《画语录》中明确提出,临摹会使学生坠入泥古不化的歧途之中,应该从写生入手,才能一开始就培养学生对自然独立观察的能力,由此来引发丰富多样的表现方法。如今中国绘画正因对自然的写生能力先天不足,导致画面了无生趣。就此,吴冠中率先躬身实践,怀揣对家乡山水的真情挚感创作了《江南》系列,用符号化的笔触、婉转的线条,表达着生命的律动与自然的和谐,再现了故乡小桥流水,青山绿柳的江南韵味。
吴冠中与石涛在艺术的道路上都是传统的“离经叛道者”。清初“四王”拟古画风席卷画坛,石涛标新立异,大声疾呼 “我之为我,自有我在”。而吴冠中则在20世纪90年代初大胆提出了“笔墨等于零”的论断,让画坛一片哗然,这一论断正是吴冠中对《石涛画语录》精神宗旨的追随。然而两位大艺术家身先士卒的用实践警醒我们要坚持不懈地去探索属于自己的创造性和独异性。
石涛曾憾泥古不化者,吴冠中亦感悟到艺术人才不仅要有高超的绘画技能、渊博的文化知识,还要有紧随时代潮流的独到看法。因此,他的艺术既有来自西方绘画的技法、观念,又有来自宋、元、明、清的诸家传统,秉持“油画的民族化、国画的时代化”的创作理念,过程中始终饱含着对祖国、故乡、家园的真情实感,表达了民族和大众的审美。在吴冠中对画语录解读的基础上进行阅读,使我们对传统艺术更加重视,重新梳理中国传统艺术理论,挖掘传统艺术中能够体现中华民族精神的内容,将其与当代艺术相衔接,并敞开胸襟主动接受西方艺术的冲击,积极借鉴西方艺术道路的成功经验,从而拓宽中国绘画艺术之路,推动艺术在新时代的发展进程。
无论是石涛见解独到的画学思想,还是吴冠中多样化的艺术实践都带给我们深刻的启迪。不要刻意的追随某家某派,要让自己的心性随意流淌,才有可能创造出具有时代精神的艺术作品。先生们的作品发人深省,先生们的思想引领我们前进……
参考文献:
[1] 吴冠中.我读石涛画语录[M].北京:荣宝斋出版社,2007.
[2] 石涛.苦瓜和尚画语录[M].山东:山东画报出版社,2007.
[3] 吴冠中.吴冠中画语录[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9.
[4] 贺志朴.石涛绘画美学与艺术理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
作者简介:项文,安徽师范大学研究生。
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