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学科移植数学元素进行图形创意设计的教学研究实践

2014-08-08 11:09杨翼
艺术科技 2014年5期
关键词:欣赏课唱法声乐

杨翼

课题项目:本论文为佳木斯大学教育科研课题《关于高等音乐院校<声乐作品欣赏>课程内容构建的研究》结题论文,课题编号:JKA2012097摘 要:随着人类社会步入文明时代,人们对文化素质教育越来越重视,同时也意识到音乐教育影响着学生素质教育,因此,音乐欣赏课已成为各大高校公共音乐教育中炙手可热的艺术审美课程。音乐欣赏课以提高学生对多元化知识的认知为目标,培养学生的审美素质,从而可以达到高校教育目标。声乐作品欣赏课在教学中以发挥学生自身潜力、树立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为前提,进而开展发现探究性教学课程内容。

关键词:高等;音乐;学院;声乐;作品;欣赏课;设置;构建

随着人类社会步入文明时代,人们对文化素质教育越来越重视,同时也意识到音乐教育影响着学生素质教育,因此,音乐欣赏课已成为各大高校公共音乐教育中炙手可热的艺术审美课程。音乐欣赏课以提高学生对多元化知识的认知为目标,培养学生的审美素质,从而可以达到高校教育目标。声乐作品欣赏课在教学中以发挥学生自身潜力、树立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为前提,进而开展教学课程内容。

1 声乐作品欣赏课程学习的内涵

声乐作品欣赏课程学习实际上是一个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探究结果的自主学习过程。是从学生的生活与生存环境出发,为学生的整个生活世界与科学世界着想,逐渐形成的最适合自己、最能体现独特个性的学习方式。

(1)将被动的集体灌输改变为主动的个体探索。主张对所学的内容及对象经过教师的暗示与引导,由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找出矛盾或摸清规律,并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以小组或个人为中心,以发现问题探索规律的方式获取答案。这里经过置疑、冲突、解决、再置疑的不断努力,最终获取知识技能,同时提高获取知识技能的方法与能力。

(2)将被动接受改变为主动参与。学生必须百分之百的参与,在主动思考、亲自操作的学习过程中体验情感、发现规律;在亲身经历、体验感受的基础上获得理解记忆与情感升华。由于这种方式是基于学生由内而外扩张延伸的动力,连接自身的生活经验,综合运用所有的学科知识,以突显个性的学习方式去获取自己的感觉与结论,所以不存在教师的主体作用,只需学生的全力投入、创新意识、操作能力和运用知识。

(3)学生与知识的关系由间接变为直接。传统教学结构由三部分组成:学生——教师——知识技能。教师是学生与知识技能之间的一座桥梁,没有教师传授,学生无法直达彼岸。声乐作品欣赏课程教学也由三部分组成:教师——学生——情感、知识技能与人生。教师不过是具有新理念的音乐课堂组织者、过程设计者、学习促进者、问题决策者、活动导演者以及以学生的合作者,教师把学生从必然王国引向自由王国,不再过多承担中介任务,而是与学生一道,形成像音乐文化、情感态度与知识技能携手共进的态势。这样,学生就可以直面学习内容,和老师一起寻找打开音乐文化宝库的钥匙。

2 声乐作品欣赏教学方式在课堂教学上的具体应用

任何一门课程,其课堂教学模式方法运用,教学模式实施的效果好坏直接关系到学生对这门课程的学习兴趣、学习动力以及对知识吸纳的效果。在音乐欣赏课中,优秀的音乐材料是否能以最好的方式传达给学生,获得审美教育的最佳效果,关键取决于课堂教学的成败。在前文中已经对的探究性学习教学方式作了较为详尽的论述。下面笔者将就其在声乐欣赏课堂教学当中的具体运用作一定程度上的探讨研究。不同人的审美情趣不同。因此审美标准的相对性得到认可;另一方面,现实中存在着许多审美判断事例,表明存在着客观标准。例如,在音乐表演判断上,假如将中国民歌《赶墟归来阿哩哩》用美声唱法演唱,非音乐专业学生如果抛去对声乐技巧研究层面的考虑,在聆听时必然会感觉有些怪异。可见不同时代、地域、旋律、唱法风格上的作品都有它自己的规范或风格。每个社会各个历史时期都有自己的时代精神,其中包括审美取向,这就自然形成相对确定的标准,具有一定的客观性。声乐作品具有体裁形式、演唱风格多样,题材内容丰富的特点。所以在课堂教学当中可以根据作品的自身特点和学生所具备的实际审美素养,从不同的角度,以不同的教学模式展开欣赏教学。

(1)不同声乐作品的演唱方法与演唱风格方面。在声乐作品欣赏中,由于不同文化背景下产生有多种不同门类的演唱方法,而人声作为发声乐器其音色、音质又各有不同,因此在相同门类的唱法中又有众多具有鲜明特色的演唱风格。声乐艺术具有声腔美的显著特点,它是声乐作品审美体验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在传播媒体上经常出现,在大众中相对较为熟知并在业内有比较广泛认可的歌曲唱法基本分为三个大类:美声唱法、民族唱法、通俗唱法。每种唱法都具有其独有的风格和魅力并使得声乐作品的演唱丰富多彩。大学生声乐作品欣赏的课堂教学上,采取建构主义教学法在聆听作品的同时进行这方面的探究学习是十分必要的。在欣赏教学过程中对歌曲演唱技巧,歌者演唱风格等方面知识的认识与建构也有助于推动大学生进行声乐作品的进一步创造性学习以及课内外演唱实践与歌咏活动的顺利开展。

(2)声乐作品的旋律风格与内容情感表达方面。一首声乐作品如果仅仅有优秀歌者的演绎和良好的音乐编配与宣传,可能会在某一特定时间段或某一群体中得到传播,但绝不可能在时间的长河中保存并传唱下去。优秀的声乐作品必然要有丰富情感内涵、健康积极的心境表达以及用于表现创作者情感的,符合歌词内容的优美旋律。在声乐作品的欣赏过程中,对演唱者的音色、唱功、舞台表演等方面的感受知识审美活动的一个部分,而聆听感受歌者所呈现出的一切,其最终目的还是为了充分理解感知声乐作品本身所具备的深刻内涵。因此我们在欣赏课教学中,在注重音色,音质,演唱风格的同时,也要从声乐作品的与旋律风格与内容情感表达方面对作品进行审美感受。而他们之间的关系也是互相依存,相辅相成的。

参考文献:

[1] 杨韵.交融•创新•面向世界——记柏林艺术大学音乐学院[J].艺术教育,2012(03).

[2] 谢及.声乐伴奏发展趋势与双排键电子琴伴奏[J].星海音乐学院学报, 2010(01).

[3] 曾金寿.德国大学中的音乐教育及其理论专业设置与发展[J].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2009(02).

[4] 杨玫.关于德国高等专业音乐院校音乐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的探讨——以科隆音乐学院2008年夏季学期课程设置为例进行分析[J].科教文汇(上旬刊),endprint

猜你喜欢
欣赏课唱法声乐
解开美术欣赏课的绳索
声乐诊疗室
声乐诊疗室
声乐诊疗室
谈声乐教学中的轻声唱法
高职院校音乐欣赏课之我见
跨界唱法的春天——对谭晶参加《蒙面唱将》的思考
上好高中音乐欣赏课的几点浅见
初中音乐欣赏课“划唱律动”教学的应用
浅析摇滚唱法中的“撕裂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