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危机时代的江苏外贸发展态势

2014-08-08 22:47曹玮
经济研究导刊 2014年18期

摘要:江苏省一直是全国的外贸大省,对全国的经济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通过对江苏2007年金融危机后外贸发展的一些变量因素分析,提出江苏外贸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一些解决方案。

关键词:外贸进出口;外贸结构;贸易方式

中图分类号:F7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4)18-0263-03

在经济国际化战略指引下,江苏省一直是中国的外贸大省,无论是进出口总值还是增幅,多年来,在长三角地区均处于领先地位,在粤、苏、沪、浙、鲁这5个沿海外贸省市中,江苏出口增速排名第二。

经过十年的发展,江苏省的外贸进出口总额已经从2001年的535 亿元到2011年的5 396亿美元,进出口值已突破50亿关,年均增长率高达26.5% 。到2012年达到了5 480.9亿美元,占到同期全国进出口总值的七分之一,年均增长 9.4%。累计实现贸易顺差1 089.9亿美元,增长达到28%,贸易伙伴发展到 300多个国家和地区,可谓是发展迅猛。全省形成了以机电产品为主要商品,加工贸易为主要方式,外资贸易为主力军,开发区为主要载体,欧盟、美国、日本、韩国和东盟为主要市场的基本格局。但是,随着 2008年金融危机的爆发,使得国际需求急剧减少,中国的对外贸易严重受阻。江苏作为对外贸易的大省,外贸形势急转直下。后危机时代,无论从物质基础还是发展模式来看,依然依靠延续以往的发展路径保持高速增长是绝无可能,如何加快江苏省外贸转型升级,探索其将来的发展方向,将成为江苏省政府、社会和企业共同面对的问题。

一、后危机时代,江苏省外贸的基本情况

自金融危机后,江苏省外贸面对着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形势,坚持扩大内需与稳定外需相结合,充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积极应对金融危机冲击,着力解决对外贸易发展中的突出问题,也对外贸进出口规模的持续扩大和产品结构不断优化。

(一)政府对外贸发展支持情况分析

在进出口外贸发展上,政府一直是采取政策扶持,去年尤其对外贸企业的经营环境的改善加大了力度。2012年9 月,国务院通过《关于促进外贸稳定增长的若干意见》,确定了八项政策措施。这些政策总的原则是鼓励创新、强化监管,淘汰落后小规模企业,抑制低水平重复建设引起的恶性竞争,提高行业整体水平。江苏省政府还开展了“江苏产品万里行”等展销活动,帮助企业开拓市场,加强经济运行调节,保障生产要素供应。尤其是在对改善中小微企业经营环境的政策措施中,规范了涉企收费,落实了结构性减税政策,加大了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力度,这一点主要体现在进出口信用保险上。2012 年末,江苏信保累计支持江苏外贸出口约245亿美元,同比增长近20%,全省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 5.77 万亿元,是 2007 年末的 2.48 倍,直接融资规模累计达 6 610 亿 元。另按照商务部和海关总署部署,出口政策保险的重点放到了微小企业领域,以此降低风险刺激诸多小企业扩大出口,累计承保小微企业达到4 569家,覆盖面已超过15%,创下了历史新高。

(二)进出口贸易方式的转变情况分析

近年来,江苏省进出口贸易方式开始从加工贸易开始向一般贸易转变。“十一五”期间江苏省以加工贸易方式出口6 610亿美元,比“十五”时期增长2.1倍,占同期江苏省出口总值的61.7%;以一般贸易方式出口3854亿美元,比“十五”时期增长增长2.1倍,占同期江苏省出口总值的36%。同期,江苏省以加工贸易方式进口4 063亿美元,增长1.4倍,占同期江苏省进口总值的53.6%;以一般贸易方式进口2 191亿 美 元,增长1.5倍,占28.9%。到2012年,江苏省以加工贸易方式进出口2 463.4亿美元,比2011年下降7.6%。与此同时,一般贸易进出口明显增长,当年进出口2 192.8亿美元,增长2.4%。自2007年金融危机以来,江苏省加工贸易占比已连续7年下降,至去年已下降至44.9%。

(三)危机后,规避外贸风险的情况分析

金融危机后,江苏省主要以提高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来规避外贸风险。积极扩大有效投入,2012 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3.21 万亿元,同比增长 20.2%,其中民间投资占 67.2%。交通、水利、能源、信息等一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相继建成运营,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着力扩大居民消费,加快流通体系建设,积极改善消费环境,2012 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1.8 万亿元,增长 15%,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 49.4%。加强物价调控,居民消费价格保持基本稳定,物价涨幅 2.6%。千方百计稳定出口,针对国际市场需求萎缩的严峻形势,出台稳外贸促转型的政策意见,抓重点,攻难点,2012 年进出口总额增长了1.5%,其中出口增长了 5.1%,实现了外贸难中求进、稳中有增。

(四)外贸企业结构转型情况分析

长期以来,外商投资企业一直是江苏外贸的经营主体和外贸增长的主要推动力。然而,随着民营经济的壮大,外商投资企业在江苏外贸增长中的主导力量呈下降趋势。从2008年危机后,民营企业在全省外贸进出口总值中所占比重由 11.5%逐年提升至2010 年末的 17.6%。到2012年,江苏省民营企业进出口额达到了1 455亿美元,同比增长31.3%,高出当年江苏省出口总体增速29.7百分点,占当年江苏省进出口总值的26.5%。而江苏省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却明显下降。其中,江苏省民营企业以一般贸易方式进出口937.1亿美元,增长了16.5%,占同期民营企业进出口总值的64.4%。其中出口962.5亿美元,增长35.8%,进口492.5亿美元,增长23.3%。出口的主要产品类型集中在纺织服装、鞋类等劳动密集型产品,由此可见,江苏民营企业虽表现突出,但仍停留在代工和国际产业分工体系的价值链中的低端层次,缺乏品牌、技术、渠道等核心竞争优势,抗风险能力较弱。

(五)出口的主要国家市场状况分析

欧美日是江苏省传统的出口市场,2007年江苏省对欧美日三大市场的出口依赖度为58.7%。但是随着江苏省出口企业不断加大对新兴市场的开拓力度,到2010年江苏省对欧美日三大市场的依赖度降至56.8%,较2007年下降了1.9个百分点。到2012年,江苏省对欧盟、美国、日本、东盟和韩国这五大贸易伙伴的进出口总值,占“总盘子”的62.1%,比2011年下降了3.5个百分点。同期,江苏对拉美、非洲等新兴市场进出口分别增长8%和18.4%。

(六)外贸产品转型情况分析

2012年,全省出口机电产品2 175.1亿美元,比2011年增长4.7%,占全省出口总值的66.2%;出口服装、纺织纱线织物及制品、鞋类、塑料制品、箱包、玩具、体育用品、家具、床垫寝具和灯具10类传统劳动密集型产品599.5亿美元,比2011年增长11.5%。数据显示,对传统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有所下降,机电产品的出口在逐年上升。

二、江苏省外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外部环境恶化,贸易摩擦不断升级

后危机时代,随着欧债危机的蔓延和加深,全球贸易保护主义日益严重,2012 年,江苏省对欧盟出口下降 7%,对中国欧盟内的重要贸易伙伴法国和德国分别下降 10%。江苏省贸易摩擦案件数和涉案金额同比增长约一倍以上,居全国首位,其中美国对光伏产品和风能设备发起的“双反”调查,涉及江苏200多家企业,涉案金额达到13亿美元。此外,贸易摩擦方式也在不断升级,从反倾销上升为反补贴,到现在的贸易限制和提高质量标准。涉案国有美国、欧盟、澳大利亚、阿根廷、巴西和印度等国家,一些新兴经济体国家也跟风打压中国产品,保护本国的利益。尤其是欧美为了转嫁其国内危机,加大了贸易保护力度,频频对中国发起贸易救济调查,并征收高额反倾销税。国际贸易摩擦给一些出口企业造成较大损失,有的企业为应对贸易摩擦付出了很大的代价,有的企业低价出售,血本无归,还有的企业被迫退出市场,关闭或减少产能,损失惨重。究其原因有外部的,更主要的是内部的宏观管理问题。近几年经济转型升级,许多企业跟风上马效益好的产能,由于国内需求不足,大批过剩产能涌入国际市场,国际市场需求的萎缩使得企业间不得不低价竞争,追求数量扩张。

endprint

(二)加工贸易依然占据主导地位

目前,江苏省的大多数中小企业仍处于价值链中比较低端的水平,以加工贸易出口为主,缺乏核心技术,大多数企业产品的附加值不够,在深加工这方面做的不足。缺乏创新,在面对国外的产品时竞争力不足,在与集约化程度较高的国外大型出口经销商的竞争中仍处于劣势。 以昆山模具为例,昆山地区每年的模具销售总额远远的大于出口总额,就2012年的数据而言,昆山模具内销产值、销售额差不多占到全国的 1/10,其中 80%左右的产值都是基地创造的。企业缺乏核心技术,创新不足,仍处在微笑曲线的中低端,无法掌握价值链的顶端优势,在与国外的竞争中处于劣势。

(三)国内制造业西迁给江苏省外贸带来重创

20世纪90年代开始的以节约劳动力、土地、环境等资源成本为目的的国际产业大转移,是推动包括江苏在内的东南沿海省市经济和进出口贸易迅猛增长的重要力量。但是随着劳动力成本不断提高和土地资源的日益紧张,国内东部地区对制造企业的吸引力开始下降,一批传统制造业和电子代工企业逐渐加快向劳动力、土地资源更加丰富的中西部地区的挺进步伐。比如,仁宝、和硕、维创、富士康等代工巨头已相继在重庆、四川等地建立了生产基地。在产业和贸易结构转型升级还没有完成的背景下,制造业加速西进可能会给江苏省外贸进出口带来阵痛。

(四)“外商投资+加工贸易”为主的模式不利于本土产业的转型升级

与日韩早期通过技术引进进行出口导向的发展模式不同,江苏省等中国沿海省市选择了“外商投资+加工贸易”的外贸发展模式,这种模式在经济发展初期能够迅速推动当地外贸增长和产业结构调整,但是随着经济发展程度的不断提高,这种模式就会越来越不适应当地自主创新和产业转型升级发展要求。一方面,“外商投资+加工贸易”企业的原料、设备、技术主要在国外,与当地产业关联度较低,技术溢出效应不足,对当地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带动作用有限;另一方面,“外商投资+加工贸易”企业的迅猛发展,挤占了相当一部分本土企业的资源配置和发展空间,不利于本土企业的发展壮大和升级换代。

(五)江苏省外贸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依然较弱

技术创新是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所在。“十一五”期间江苏省相继出台一系列企业科技创新的鼓励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省内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但是从总体来看,江苏省外贸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仍然较弱,大部分先进设备和核心技术仍还要依靠从国外引进。以新兴产业为例,目前江苏省新兴产业对外技术依存度仍高达60%左右,普遍存在“高端产品、低端技术”的现象,很多省内企业饱受外国公司提取高额专利费之苦。

(六)出口产品的技术含量和整体效益仍有待提高

从“十一五”时期至今,江苏省制造业和外贸进出口迅猛发展,机电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比重进一步提高,并有相当一部分制造企业已进入了跨国企业全球产业分工体系。但是,这部分的外贸企业仍处在跨国公司分工体系的末端,大部分企业是从事简单的加工和装配,技术含量和产品附加值依然较低。例如,2012年,江苏省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率仅25%,而美国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率已达43%左右,日本和英国也在36%左右。

三、对未来江苏省对外贸易发展的趋势分析

(一)调整中国出口市场,发展中国家将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亮点

发展中国家是中国市场多元化战略的重要对象,近几年占中国出口市场的比重不断上升,占比已经达到三分之一强。2012年受欧洲债务危机恶化等因素影响,国际初级产品价格跌宕起伏、流入发展中国家外资下降,发展中国家汇率大幅度波动,出口下降,经济增长减速。实际上,受经济结构因素的影响,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也出现分化,有的国家经济增长减速,如巴西和印度等国,有的国家则维持了经济增长势头。2012年,中国对东盟出口增长 19.3%,其中对印尼和马来西亚出口分别增长16.2%和 29%,对俄罗斯出口增长 13%。据联合国的预测,2012 年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整体大概是4.7%,2013 年可能会上升到 5.1%。如果发展中国家经济稳步复苏,预计 2013 年中国对发展中国家进出口将稳步增长,同新兴经济体国家一道引领世界经济的回升。

(二)进一步调整外贸结构,提高国际竞争力

推动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企业及大型成套设备出口企业研发新产品和实施技术改造,进一步提高出口产品的附加值和竞争力。支持一批重点企业在境外设立贸易中心、品牌推广中心、售后服务中心等国际营销网络及研发中心。引导苏南地区加工贸易实现省内“梯度转移”,支持企业在区内设立营销、物流、研发、产品售后检测、维修服务中心。培育国际服务外包骨干企业,鼓励知名国际服务外包企业入驻我省,以做大做强国际服务外包产业为突破口,提升国际服务贸易发展层次和水平。鼓励能源资源、传统产业、新兴产业、文化教育产业开展境外投资和资源开发。支持有实力的企业通过并购、重组、战略合作获取品牌、技术和人才。推进国家级境外经贸合作区基建、招商协调发展,形成规模效应。

(三)扩大进口,促进贸易平衡

认真落实国家鼓励进口的政策,扩大先进技术和设备、关键零部件、重要能源、原材料等产品进口,继续鼓励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研究出台我省重点鼓励进口的产品和技术目录,制定江苏省扩大进口的各项政策措施,充分运用进口贴息、优惠进口信贷、进口信用保险等方式扩大进口。依托海关特殊监管区、重要港口建设进口商品集散交易市场,尽快发挥规模优势和功能优势,逐步开拓国际分拨、配送业务。加快中国国际进口产品博览会、机电产品国际招标中心等进口平台建设,扩大影响,形成品牌。

(四)坚持先行先试,完善外贸企业的金融服务

扩大外经贸企业融资渠道,鼓励外经贸企业通过企业债券和银行间市场债务融资工具融资,特别是更多地争取发行中小企业集合票据,支持小额贷款公司等各类新型金融组织为中小外经贸企业提供融资支持。鼓励有条件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与进出口银行搭建中小外经贸企业“统贷统还”平台,扩大中小外经贸企业受益面。积极推进货物贸易外汇改革试点,简化管理流程,降低企业涉外经营成本。鼓励符合条件的企业在跨境贸易、直接投资和跨境融资中运用人民币结算。积极探索地方财政支持出口信用保险发展的新思路,扩大出口信用保险承保规模和覆盖面,鼓励在出口基地开展小型、微型企业统一投保出口信用保险试点。

(五)促进外贸平稳增长,培育发展潜力

围绕传统产业品牌化、新兴产业规模化目标,认真选择重点市场,精心打造推广江苏省优势产业的境外展会。针对电子信息、光伏、船舶等产业出口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省相关部门、金融机构在资金、金融服务、贸易便利化等方面应给予重点支持,政府需帮助和指导企业应对境外贸易壁垒,加大江苏省贸易摩擦预警点建设力度,维护江苏省产业安全和企业合法权益。加快出口基地建设,加大引进基地型和龙头型项目的力度,促进苏北、苏中地区产业集聚发展。

(六)创新服务,进一步落实保障机制

继续创新服务,在控制风险的前提下,对船舶、大型成套机电设备出口企业实行“先退税后核销”制度,对出口信誉良好、持续经营时间长、无违法记录的重点出口企业实行先凭出口报关单电子信息计算办理退税,后凭收集齐全的单证资料进行核销的办法。

参考文献:

[1]朱启荣,言英杰.中国外贸增长质量的评价指标构建与实证研究[J].财贸经济,2013,(12):87-93.

[2]牛树海.江苏省对外贸易现状及问题研究[J].价格月刊,2007,(9):54-60.

[3]李学勇.政府工作报告[N].新华日报,2013-02-22(A01).

[责任编辑 王玉妹]

收稿日期:2014-03-19

作者简介:曹玮(1980-),女,江苏苏州人,讲师,经济师,硕士,从事国际贸易经济管理研究。

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