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跨文化交际的旅游人才培养实证研究

2014-08-08 03:33张亭
旅游世界·旅游发展研究 2014年2期
关键词:跨文化国际化交际

作者简介:张亭(1982-),女,汉族,湖北宜昌人,上海旅游高等专科学校讲师,研究方向:旅游管理、旅游教育国际化。

基金项目:本研究受到上海市2012年度“晨光计划”(12CGB11)和上海市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协作组2011-2012年度教育科学研究课题(KYC2012005)的共同支持。

【摘要】国际化的旅游产业需要配备国际化的旅游人才,高等旅游教育必须面向国际并依托行业,人才培养方式根据行业需求进行动态调整。文章从跨文化交际的视角,针对旅游行业的国际化人才需求及高等院校国际化人才培养的现状展开实证研究;从教学改革、师资建设、学生国际化素质培养出发,“引进来”与“走出去”并重,探讨高等旅游人才的培养如何适应与满足我国旅游行业国际化发展的需求,从而指导旅游教育的发展。

【关键词】旅游人才培养;跨文化交际

doi:10.3969/j.issn.1007-0087.2014.02.010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旅游业持续快速发展,中国有望于2015年成为世界第一大旅游目的地国家。国际化的旅游产业需要配备国际化的旅游人才,世界旅游强国需要强大的旅游人力资源支持。《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到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宏伟目标,要求职业教育的发展适应产业结构调整的需求,“满足人民群众接受职业教育的要求,满足经济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需要”[1],旅游教育也应根据旅游行业的发展需求进行动态调整。

文章从跨文化交际的视角,对旅游行业及旅游院校展开实证调研,分析高等旅游人才的培养如何适应与满足我国旅游行业国际化发展的需求,以期指导旅游教育的发展。

一、旅游人才培养的概况

旅游教育的价值通过创造的社会生产力数量来体现,旅游教育以培养行业所需的应用型人才为宗旨,人才培养方式根据行业需求进行动态调整。我国的旅游高等教育正面临“教育膨胀”、“人才稀缺”、“就业压力”、“人才流失”等一系列问题。表现为旅游教育培养方案与行业需求脱轨;教学与实践脱节;师资结构不合理,复合型师资梯队匮乏;学生实习体系不健全等。

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必须拓宽旅游教育通道,积极开展国际合作,改革课程体系构造,不断与国际接轨;扩大校级交流的广度与深度;拓宽教师研究平台、加强国际科研合作;拓展学生海外实习基地,提供海外学习通道等,逐步尝试旅游高等教育的国际化之路。

二、旅游人才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重要意义

(一)跨文化交际的概念及理论概括

跨文化交际即指本族语者与非本族语者之间的交际,也指任何在语言和文化背景方面有差异的人们之间的交际。跨文化交际学发源于上世纪60年代的美国,在国际上已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主流学者们对跨文化交际的研究可以概述为:对文化与交际行为之间的互动关系,以及不同文化集团成员各自的交际特征和他们之间的交际行为与文化差异进行的研究[2]。

(二)提升旅游人才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必要性

1.实现旅游教育与旅游行业的国际化需求对接。高等教育是国家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为国家培养一线人才的重任。除了学习专业技能,还应该顺应时代,掌握必要国际交际能力。“2009两岸三地旅游行业发展高峰论坛”中提出旅游人才培养问题亟待解决,概括而言旅游行业人才匮乏的症结在于:旅游行业缺乏完善的基础理论指导,院校专业人才培养形式过于教条、不能满足旅游行业发展需求,国际化人才的培养及引进机制缺失[3]。因此我国未来的高等旅游教育必须面向国际、依托行业,根据行业的人才需求动态调整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在培养方案、课程体系设置上重视国际化办学,“引进来”与“走出去”并重,实现产学研结合。

2.跨文化交际是旅游教育国际化程度的直接体现。我国高等旅游教育的办学特点即“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现代高等教育正在逐步从计划培养向市场驱动转变,从政府直接管理向宏观引导转变;因此,高等教育要与生产实践、技术推广、社会服务紧密结合,推动高等院校更好地面向社会、面向市场办学。

跨文化交际学发源于上世纪60年代的美国,是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也是经济全球化的产物,在我国的发展也有20多年的历史。正因为跨文化交际的交叉学科特性,其相关理论对我国开展高等旅游教育国际化具有指导意义。同时,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大格局下,国际旅游业展现了各国的国际化程度,旅游产业链中,尤其是大型跨国集团、连锁企业,对具备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人才求贤若渴。跨文化交流意识和语言普及为国际旅游业良性发展提供有力保障,而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则是旅游教育国际化的直接体现。

三、旅游行业对跨文化交际人才需求的实证研究

为研究旅游行业对跨文化交际人才的需求状况,笔者对长三角地区150家旅游企业开展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发放问卷150份,回收有效问卷77份,回收率51%;受访对象包括旅行社、酒店、餐饮企业、旅游商务咨询企业、会展服务企业、会议展览企业等,通过综合归纳,得出以下结论。78%的受访企业涵盖海外业务,包括境外旅游、酒店服务、商务会展等,随着旅游国际化的发展,涉外业务量不断增加,类型及层次不断拓宽,对国际化人才的需求会逐步增大。

为了解我国旅游高等院校对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实际情况,笔者针对上海、云南、广西等省市地区的旅游高等院校在校学生及一线教师,开展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问卷调查及访谈,累计发放问卷210份,回收有效问卷202份,回收率96.2%,通过对问卷及访谈结果整理如下。

(一)通过调查得到的基本情况

1.跨文化交际人才的供需现状。受访旅游企业中,已聘用或拟聘用跨文化交际人才的企业占67%。其中,37%的旅游企业表示跨文化交际人才供需大体平衡;15%的旅游企业表示每年根据实际需求适当调整,另有15%的旅游企业表示目前的人才储备不能满足企业需求。我国旅游行业跨文化交际人才市场的总体供需不平衡,院校的培养环节仍有很大发展空间。

2.跨文化交际人才供给渠道分析。旅游企业引进跨文化交际人才的渠道可分为院校引进、社会招募、内部培训等方式。院校引进(占48%)为最主要的人才供给渠道,通过院校系统培训,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动手能力及职业素养得到行业普遍认可,随着国际化教育向纵深方向发展,院校提供大量海外交流及学习的机会,较大程度上增强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此外,在成本控制方面,院校培养为企业节省了员工海外培训的部分成本,不少旅游企业表示,从院校引进的跨文化交际人才更符合企业发展需要。

3.旅游企业对“跨文化交际人才”的界定。旅游企业从国际经历、国际语言、国际意识、国际思维以及国际能力等方面,将所需的“跨文化交际人才”界定为:具有国际化意识及知识结构;精通至少一门外语;具有海外游学或海外实习经历;了解国际市场、在全球化竞争中善于把握机遇和争取主动的复合型人才。

4.行业需求拉动跨文化交际人才的培养。目前国内旅游行业对跨文化交际人才需求较大,但市场提供(或院校输出)跨文化交际人才的数量与质量均不能满足企业需求。经济全球化必然要求人才国际化,随着旅游国际化的进程加速,旅游企业涉外业务量逐渐扩大,急需大量具备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二)通过调查和走访得到的启示

1.传统的教学理念及方法阻碍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提高。跨文化交际行为,需要在不同文化背景的人际交往中体现。长期以来,我国高等院校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都是在外语教学中体现,即以教师为中心、以课本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方法。在这种传统的教学方式下,教师偏重的是语言知识的教授和语言技能的训练,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并未得到重视及显现。由于这种教学方式的教、学双方均为同一语言、文化背景人群,因此无法构成跨文化交际行为,只是跨文化技能训练。

endprint

真正意义上的跨文化交际是建立在不同文化背景、不同母语的交流者之间的交际行为。因此,高等院校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应该跳出外语教学的范畴,跳出教科书的范畴,为学生创造真正的多元文化环境,提供海外游学或实习的机会,帮助学生在实践中提升跨文化交际能力。

2.师资的国际化教学理念以及跨文化交际能力缺失。师资是教育的主要实施者,师资的国际化程度直接反映了教学的国际化程度,师资的国际化视野及意识直接作用于传道授业。教师是连接学生个体文化与西方文化的桥梁,其跨文化知识的积累及国际化意识的强弱直接影响学生的跨文化知识学习及运用。只有教师具备较强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对中西方文化有比较深厚的了解,才能将跨文化知识传授予学生。

通过与旅游高等院校一线教师的访谈,目前院校的跨文化类课程由语言类教师担任。80%的受访教师具备良好的外语语言基础,却缺乏海外交流学习的经验,“闭门造车”、“照本宣科”较为普遍,对西方价值理念及不同文化背景下社会规范的差异了解较欠缺。中西方社会规范存在很大差异,分属于不同的文化体系,道德规范也不同,如果教师不能引导学生关注这些差异,会直接影响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行为。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应以教师自身能力提高为前提。

3.学生的跨文化意识、语言能力影响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提升。院校对海外交流项目的重视程度及宣传力度,影响学生对跨文化交际行为的参与程度。跨文化交际要在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群中展开,要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需要给学生提供真实的语用环境及场景,在不同母语背景下进行多元文化的交流,而海外交流项目则为学生提供了跨文化交际的机会。48%的受访旅游院校开展了国际交流项目;17%的受访学生有海外游学或海外实习的经历。院校对海外交流项目的重视程度及宣传力度,直接影响学生对跨文化交际行为的参与程度。

4.学生外语能力薄弱,客观上局限了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提升。受访学生中,涉外交流的语种包括英语、日语、西班牙语、韩语、德语等。12%的学生能流利地使用外语交流;41%学生能较流利的进行外语交流,但存在一定程度的障碍;38%的学生外语交流障碍较大;9%的学生无法开展外语交流。语言能力是跨文化交际的基础,语言短板从客观上制约了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提升。

5.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在海外交流项目中得以增强。82%的受访学生通过参加海外交流项目锻炼并提升了外语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学术能力;通过海外交流项目,增加就业砝码、开阔视野、感受异国文化的熏陶。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是建立在语言应用基础上的文化素质的培养,不应简单停留在是语言技能的训练,院校培养与行业的需求存在较大差距。

四、旅游人才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对策与建议

(一)改革传统教学理念及方法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

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作为在教学中起主导作用的教师应转变传统的重语言技能训练、轻文化教学的观念。“跨文化”作用下,语言与文化缺一不可,既重视语言技能的讲授,也重视科学文化观的传播,成为跨文化交际意识、技能培养的引领者。同时,鼓励推动学生向学习主导者的角色转变,引导学生交流与合作,促使学生在交际环境中锻炼语用能力,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与交际意识。

(二)提升师资的国际化教学理念及跨文化交际能力

跨文化交际教学,语言是基础,交际是内涵。教学理念与模式的改革来源于教师专业发展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促进教师知识结构与实践教学的对接,实现理论与实践的互补,优化师资的专业内涵与素质。语言类教师向专业方向拓展,专业类教师增强语用技能,推广双语跨文化类专业课程。

师资是教育的主要实施者,师资的国际化程度直接反应出教育的国际化程度。高等旅游院校与旅游行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旅游业是典型的国际性行业,从事国际化教育的教师面对来自不同国家和文化背景的学生,必须具备国际化教学的理念、跨文化视野、多元文化的知识结构及扎实的专业背景。国际化绝不是纸上谈兵,必须有实战经验。具备跨文化交际能力、了解旅游行业发展趋势及动态的国际型教师是实现行业需求与院校培养无缝对接的一大保障。

(三)整合国际化教育资源提升旅游高等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经济的全球化,必然要求教育的国际化,即在全球范围内竞争、吸引、分享、整合以及配置包括学生、师资、技术、人才、资金等教育资源,以服务于中国的教育对外开放战略,也是推行国际化教育的深层次目标[4]。旅游教育因为旅游行业的国际化而国际化,国际化教育不是单纯的“教育输出”或“教育引入”,而应该是“走出去”与“引进来”并重,探索通过跨文化交际的桥梁纽带作用,实现旅游高等院校“走出去”和“引进来”并重的创新型国际化双向循环教育机制。

要改变国际化人才的培养模式,有机结合“引进来”和“走出去”,培养真正适合旅游行业需求的国际化人才。作为旅游高等院校,在学生走上工作岗位之前,除了教授专业技能,还需要培养非专业技能素质,尤其是强化学生的职业意识。学校应重视产学研结合,增强高等院校学生职业意识教育,提高学生的就业质量,即培养旅游行业真正需要的旅游国际化人才。

具体而言,国际化的师资团队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及能力,学生在读期间“走出去”参加海外游学或专业实习,并根据行业的动态需求,有针对性地提升跨文化交际的能力,将理论学习与实践工作相结合。另一方面,国际化的师资团队为“引进来”的海外长、短期留学生提供跨文化交流的平台;通过与行业的纽带关系,搭建跨文化实习基地,为行业输送国际化人才。“走出去”与“引进来”并重,创造跨文化交际必备的语言环境及文化氛围,帮助学生将语言知识与文化知识转化为交际能力运用,实现跨文化交际人才培养的目标。

参考文献:

[1]积极推动高等职业教育国际交流合作——职业教育国际研讨会分论坛综述[J].《国际教育交流》(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主办),总第14期:18.

[2]王军.世界跨文化教育理论流派综述[J].民族教育研究,1999(4):66-73.

[3]张亭.旅游行业国际化人才需求研究[J].特区经济,2012(12):136-138.

[4]郭玉贵. 从对美国来华留学生教育分析探索教育国际化的创新机制[J].世界教育信息,2012(9):11-20.

endprint

猜你喜欢
跨文化国际化交际
强本拓新的研究成果反哺本科教学与国际化人才培养
跨文化的儿童服饰课程初探
两块磁的交际
活动预告
谈民办高校教育国际化发展之路
The Images of Hua Mulan in Chinese and American films
The Significance of Achieving Effective Cross—cultureCommunication in Foreign Trade Business
高考模拟题精选之情景交际题
Ways of Communication
情景交际题实战演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