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红思 刘文雅
Research Progress on Community Participation in Rural Tourism
摘要: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与当地社区的有效参与和介入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本文通过对国内外乡村旅游社区参与相关研究成果的分析与梳理,总结当前乡村旅游社区参与的研究进展,为后续的相关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乡村旅游;社区参与;研究进展
1.国际乡村旅游社区参与研究进展
1.1国际乡村旅游社区参与研究概述
国外学者关于乡村旅游社区参与相关研究开展较早,成果丰富,不断加深与拓展乡村旅游及社区参与理论领域的外延与内涵,使其逐渐成为更加成熟且完整的理论研究体系。
研究内容方面,在早期的研究中,学者们结合当时需要,将更多的目光与注意力集中在乡村旅游的概念界定以及其发展过程中的应用策略,乡村旅游对当地经济发展的影响等领域,此后随着乡村旅游发展实践中亟需解决的问题呈现多样化,相关的研究也更加多元,到了中后期,更多的研究话题被关注,例如乡村旅游发展所带来的社会文化方面的成本,乡村旅游发展中社区参与的制约因素,乡村旅游危机处理及管理策略,乡村旅游可持續发展策略的应用及完善和乡村旅游营销等深层次的问题 [1,2]。
研究方法方面,实证分析是目前乡村旅游研究中普遍认可并采取的方法。在数据信息收集阶段,研究者在案例地的调研中广泛地借鉴了传统的社会调查经验。在数据分析阶段,许多适宜的统计分析方法被应用,比如离散选择模型、相关分析、聚类分析等等。研究方法的探索与完善使得乡村旅游社区发展的研究成果更为可信并具有说服力[3,4]。
1.2 国际乡村旅游社区参与研究历程
西方社区参与研究经历了从缺失到重视的渐进过程,从早期的被忽视到作为一种规划要素进入大众的视野,此后又被认可为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必要考虑[5]。
1985年墨菲完成《Tourism:A Community Approach》(《旅游:社区方法》)一书,在该书中墨菲强调社区方法是解决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并且正式提出社区参与的概念[6]。
90年代的相关研究总体而言绝大部分将案例个体差异作为研究的重点,理论框架的搭建并没有足够的多视角研究成果作为支撑。但与此前相对比,相关研究范围的拓宽比较明显,呈现了更为广阔的研究领域。研究中也开始关注旅游地当地社区利益相关者关系的互动与协调,也更多的强调乡村社区与当地旅游的良性协同发展[2,7]。
1997年,《关于旅游业的21世纪议程》官方文件被提出,这是由世界旅游组织(WTO)、世界旅游理事会(WTTC)以及地球理事会(EC)首次共同明确指出在旅游开发的过程中,需要将关怀旅游地本土社区的居民作为必不可少的工作组成部分。该举动被认为可以表明国际的旅游社区参与研究已经进入实践完善阶段[1]。
2.国内乡村旅游社区参与研究进展
2.1国内乡村旅游社区参与研究概述
与国外研究历程相比,我国的乡村旅游社区参与的研究开展时间并不长。这主要与我国旅游发展及相关研究的普遍滞后有关。梳理相关文献成果可以看到,我国观光及休闲农业等概念的引入发生于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乡村旅游社区参与相关研究文献大致出现在1994年以后,且多是对国外研究成果及理论的介绍与学习,直到1998年,国内学者才开始借鉴国际经验,结合本国国情尝试进行了一些创新性的探讨[4]。
就其研究领域和层次来看,国内的研究领域及内容要比国外狭窄得多。主要关注的仍是乡村旅游自身概念、内涵、特质及开发模式和方向的研究,主要围绕乡村旅游自身资源的特性来研究,而很少从旅游者心理学、社会学、经济学、民俗学及环境保护学方面进行研究[1]。
此外,现今我国有关乡村旅游研究还存在其他问题,比如数据资料还非常不全面,理论和实践的结合情况不足,宏观和理论的探讨缺乏相对的可操作性和实践的指导性[1]。
2.2国内乡村旅游社区参与研究历程
中国的社区参与相关研究起步较晚,但在近几年得到了重视[5],总的来说,国内社区参与研究大致上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开始涉及旅游研究开始到大概2000年为初始阶段[2],在这个阶段,旅游业的优势开始被人们所认识,被认为是具有广阔发展前景的新兴产业。在旅游业开始得到社会认可并大力开发推进的初期,旅游规划及市场营销等话题受到广泛关注。在这一个阶段,当地社区更多的享受到旅游发展所带来的好处,而对旅游发展所带来的负面效应并没有充分的认识与准备,社区参与的概念并未形成,该思想也未在旅游开发及管理中受到重视[8]。
2000年到2008年为发展阶段,在这一阶段,虽然对于社区的旅游研究却没有获得相应的关注,关于社区参与方面的研究明显滞后于旅游发展的现实,也远远落后于西方的研究成就[9],但通过一些学者的努力,结合社区参与理论在中国的实践运用进行探讨,总体上在思想认识、理论分析、实践应用等方面都取得了可喜的成果[5]。
2008年保继刚、孙九霞、左冰等学者将旅游增权概念引入中国社区参与研究领域,在以往注重技术分析的社区参与研究基础上,提出旅游政治学的重要性,自此旅游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更深入的阶段,随后也有不少学者开始将旅游增权理论应用于社区参与研究当中[10, 11]。
随着我国旅游业的广泛发展,旅游开发对当地经济、社会文化及环境的影响更加凸显,当地社区在旅游可持续发展中的主体地位也越来越得到重视。同时,旅游社区参与研究也逐渐完善并趋于成熟,体现为更广阔的研究领域,更多元的研究角度及方法,以及更多的新进入的专家与学者[2]。
3.乡村旅游社区参与研究小结及讨论
总的来说,国际乡村旅游社区参与研究开展时间较早而已经比较成熟,关注领域广泛,内容呈现多元化,且理论与实践研究相结合。同时大量的借鉴了众多其他学科的研究理论及方法,为后续研究的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目前国内相关研究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首先,过于注重理论和宏观的研究,缺乏深入细致的实证研究;其次,还处于学习西方的阶段,本土化研究欠缺,理论难与现实接轨;再次,更注重实用性,实际上社区参与是为旅游服务的,忽略了社区参与的本质是社区和人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锦宏. 喀斯特地区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D]. 北京林业大学, 2009.
[2]张禹. 乡村生态旅游的社区参与模式及其运作机制研究[D]. 浙江大学, 2008.
[3]王素洁, 刘海英. 国外乡村旅游研究综述[J]. 旅游科学, 2007(2):61-68.
[4]杜宗斌. 近五年国外乡村旅游研究进展与启示[J].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 2010(2):111-116.
[5]孙九霞, 保继刚. 从缺失到凸显:社区参与旅游发展研究脉络[J]. 旅游学刊, 2006(7):63-68.
[6]MURPHY P. Tourism:A Community Approach[M]. New York: Methuen, 1985.
[7]翁时秀, 彭华. 权力关系对社区参与旅游发展的影响_以浙江省楠溪江芙蓉村为例[J]. 旅游学刊, 2010(9):52-57.
[8]刘纬华. 关于社区参与旅游发展的若干理论思考[J]. 旅游学刊, 2000(1):47-52.
[9]保继刚, 孙九霞. 社区参与旅游发展的中西差异[J]. 地理学报, 2006(4):401-413.
[10]左冰, 保继刚. 从“社区参与”走向“社区增权”——西方“旅游增权”理论研究述评[J]. 旅游学刊, 2008(4):58-63.
[11]保继刚, 孙九霞. 雨崩村社区旅游:社区参与方式及其增权意义[J]. 旅游论坛, 2008(4):58-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