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议音乐课堂中学生节奏感的培养

2014-08-08 01:50冯悦菁
艺术科技 2014年5期
关键词:节奏感音乐课堂音乐

冯悦菁

摘 要:节奏感可以既是一种基本的音乐才能,不仅有生理的基础,还有心理的感情作用在内。表情丰富的音乐之所以能感动人,其原因也在于此。由于节奏的用途是组织音乐的各种音响或音调要素,因而它同其他的要素就有着经常不可分割的联系。就这方面来说,离开旋律与和声,离开乐句的音调发展,节奏本身是不单独存在的。有人曾把节奏看作是音乐的“呼吸”与进行的原则。节奏的性质、节奏的“呼吸”、力度等,都是由作品的艺术内容、音乐的形象所决定的,所以,音乐节奏是一个有艺术表现力的范畴。

关键词:节奏感;音乐;音乐课堂

我们生活在声音的世界里,节奏也无处不有,无处不在,节奏感在小学音乐活动中起着很大的作用。在人的生活中,有许许多多有节奏的事物:平静时抚摸自己跳动的脉搏、海浪起伏、泉水的流淌、马蹄声声、细雨滴滴,大至四季的循环、日夜的交替,小至动物的叫声,等等,这些节奏时时刻刻在我们身边,与我们的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音乐是—种有—定节奏组织的、通过时间而展开的艺术。把音乐的各种音响、音调要素在时间上加以组织,这就是音乐节奏的功能。节奏感可以既是一种基本的音乐才能,不仅有生理的基础,还有心理的感情作用在内。表情丰富的音乐之所以能感动人,其原因也在于此。由于节奏的用途是组织音乐的各种音响或音调要素,因而它同其他的要素就有着经常不可分割的联系。就这方面来说,离开旋律与和声,离开乐句的音调发展,节奏本身是不单独存在的。有人曾把节奏看作是音乐的“呼吸”与进行的原则。节奏的性质、节奏的“呼吸”、力度等,都是由作品的艺术内容、音乐的形象所决定的,所以,音乐节奏是一个有艺术表现力的范畴。

世界著名音乐教育家卡尔•奥尔夫认为:节奏教学是音乐教学的第一教学。可见,节奏在音乐教学中起着何等重要的作用。它是音乐美感最重要的来源,是音乐的生命。而对于小学生来说,培养节奏感是一件比较枯燥困难的事情。节奏感不是从一个音一个音研究乐谱获得的,而目前的许多教学仅仅是从音符时值的划拍来识别节奏,就使节奏变成了一种机械的,毫无生命的东西,也使孩子的学习有了一定的困难。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特别是低年级小学生,游戏与他们的心理需要是相符合的,要使孩子通过自身的游戏运动来感知节奏,强调的是“动”,节奏运动不仅要用耳朵听,用头脑理解,更要在游戏运动中感受,促使他们体验音乐的情感、音乐的内涵。

作为一个音乐老师,我从音乐节奏培养的角度,运用陶行知“教学做合一”教育思想和奥尔夫的教育理念,运用听觉、视觉、运动感觉等器官亲自参与活动,让学生在玩、说、唱、动等过程中体验音乐,感受节奏美。下面就如何培養小学生的音乐节奏感,谈谈我的见解:

(1)激发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孩子对某一项活动毫无兴趣可言,那么孩子很难掌握这方面的能力。孩子最感兴趣的活动是游戏,所以,把节奏融入游戏当中,用游戏化的方法和手段来激发孩子的兴趣,其效果是不言而喻的。还可以寻找日常生活中的节奏,以激发孩子对节奏学习的兴趣。节奏的概念比较抽象,孩子难于理解,但孩子对节奏却是敏感的,节奏就存在于我们的周围生活中,因而要让孩子理解节奏,对节奏感兴趣,必须从现实生活入手,挖掘节奏,寻找节奏。如:孩子喜欢的动物的叫声;自然界的声音;交通工具的声音等。这些声音都是非常形象的节奏,孩子能轻松地找到这些声音,在有兴趣的前提下模仿这些节奏,并用语言、动作、借助乐器等形式表现出来。虽然孩子本身对“节奏”并不理解,但是他们已能在模仿中感受并理解节奏,对节奏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为进一步培养节奏感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培养节奏感要重视听力节奏训练。音乐是听觉艺术,各种音乐活动都离不开听觉,因此,音乐听觉能力是形成各种音乐能力的前提条件和基础。许多音乐能力都是来自听觉的,如音乐感受力、音乐记忆力、音乐领悟力、音乐审美力、唱歌能力、欣赏能力、音乐表达能力以及节奏感等都与听觉有着必然的联系,所以要学会用听的方法探索节奏的能力,孩子有了这种能力就能主动积极地学习。我们生活在声音的世界中到处都充满各种奇妙的声音:清脆的鸟叫声;此起彼伏的汽车喇叭声;悠扬的钟声等。让孩子仔细聆听这些声音不仅能给孩子一种美的享受和体验,更重要的是孩子学会了倾听,然后将这些声音用音乐来代替,让孩子听着音乐自由做各种动作,亲自感受各种各样的节奏,慢慢地孩子就会发现这些声音在不停地变化,又有一定的规律性,从中体验了快乐,从而对节奏有更细致、全面、深刻的理解。

(3)进行音乐节奏感的培养要配合动作训练。培养音乐节奏感要通过形体的动作来感受音乐的节奏。动作在孩子感受音乐节奏活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音乐主要靠声音的高低、快慢、强弱等表现手段来表达。但要让孩子感受这些表现手段所表达的内容,单靠听觉是难以完成的,因此,在培养孩子节奏感时,需要有动作的参与。为了提高孩子练习的兴趣,老师要和孩子一起做动作,并注意培养孩子合拍的能力,选择生动有趣、强弱节奏比较明显的乐曲,让孩子随着音乐用形体动作来体验节奏的快慢和强弱变化,要求动作与音乐的快慢一致、和谐。当孩子基本掌握了用手、脚等表现节奏后,要引导他用身体的各个部位来表现节奏。在用形体动作表现节奏时,一定要注重让孩子自由发挥,如果孩子出现动作不协调等现象应及时引导进行自我调整,以达到形体与节奏的协调统一。

(4)把节奏感融于歌曲中。节奏是为学习音乐服务的,光靠节奏是无法将音乐的美升华的,所以培养孩子的音乐节奏感时,应让节奏和歌曲结合在一起,这样既能提高他们对歌曲速度的理解,也能加强乐感的理解及体验。怎样把节奏融入歌曲呢?如:在学习《火车开了》歌曲中,我让学生们按照音乐的节拍、节奏、速度、力度念歌词,以便更好地掌握音乐的节拍、节奏、速度、力度。同时让孩子们在教室里排成长队,模仿火车开动的轰隆轰隆的声音和亲身感受火车开动时,有规律、有节奏的转动的音响效果,等学生理解后开始唱,在唱的过程中,他们自然地理解了歌曲的意境。在乐曲伴奏下能充分发挥想象力、创造力同时也感受出的各种各样的节奏,对发展孩子们的智力、个性及能力的发展起了不可低估的作用。

(5)利用乐器进行辅助训练。利用乐器对学生进行节奏训练,乐器的直观性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为他们准备一些打击乐器,在听完乐曲后,让他们边听边敲打,边敲打边唱歌,为自己伴奏,同时要引导他们感受节奏的美,最突出的例子就是三拍子的强弱弱规律,能让孩子充分的感受三拍子旋律起伏的特点,从而获得审美的体验。并通过对小乐器的操作应用,了解各乐器不同敲法所产生的音响效果。既培养了节奏感也提高孩子的音乐素质和能力。另外,由于我们学校之前进行过“中澳音乐电子琴实验课程”,所以音乐课上会使用到电子琴。电子琴的自动节奏部分,为进行节奏感的教学提供了有利的条件。我让学生合着自动节奏反复打拍子,甚至可以运动身体,如和着节奏踏步、走步、做操等,从中用心和身体去领略各种节奏的律动。

在此前提下,再弹奏乐曲时,也应选用与乐曲相符的节奏来练习,使其听到音乐就有节奏的反应,通过节奏又能感受到音乐内在的情感。于是,节奏感就会随着音乐而在学生的心里产生共鸣。让我们共同努力,相信在不断的实践总结与交流中,我们必将使中国音乐教育真正做到“发其智,起其思,添其翼,增其趣,成其就,育其美”。

猜你喜欢
节奏感音乐课堂音乐
论节奏感在爵士舞中的重要性
小学音乐课堂中音舞结合教学措施的分析
巧用语言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适应性教材在高校音乐教学中的实用性
音乐
浅谈小学音乐教学中对于节奏感的培养
浅谈小学低段学生节奏感的培养——以《调皮的小闹钟》一课为例
音乐
秋夜的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