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丽
在中西设计思想相互碰撞下,厦门租界建筑的建设可以说是开展得轰轰烈烈,这个时期的建设也基本奠定了建筑在城市中的地位,为现代中国建筑的发展起到了深远的影响,其建筑风格上的理论运用,直到今天还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1 租界公共绿地,主要指当时在厦门英租界、鼓浪屿公共租界内向公众开放的公园
首推中山公园。中山公园建于1927年,1931年建成开放,面积为13.8hm2,公园设计格局为中西文代建筑结合于园林艺术,园内充满自然景观和浓郁的人文气息。
园中景致分为南、中、北三个景。园四周有4个正门,8个便门。最华丽莫过于的为南门,宽约20m,高约14m,为“三连牌楼三法圈式”,白色大理石造,雕镂精细。入门左方为篮球、网球场,右方为一水池。入门百米处正中建有纪念碑,碑后建运动场,并有司令台、音乐亭。纪念碑左边通崎山,山为公园的南部主景,步入崎山最高处之六角亭,可俯瞰全园。
中部景区以水景为主,地势较南部低。溪沙、蓼花两溪环绕着盐草河。盐草河东岸置假山石。盐草河前、仰文楼后,建有孙中山雕像,基座为水磨大理石;假山石北边,正对东门处建有中山纪念碑。碑后筑有两桥,其一为鼎足亭桥,中央设有一小亭,可以休息,亭为传统样式,钢筋混凝土造,但柱子为西洋双柱式。
北部有凤凰山、荷庵河,景色优美。荷庵河之东为高地,有妙释寺、荷庵、东岳三座寺庙。河西南岸设有可容纳千人的大礼堂,屋顶铺绿色琉璃瓦。妙释寺以西有一电影院,建筑样式采用当时时髦的“欧美直线派”,顶盖为穹窒窿顶。魁星河西岸,建有船厅,模范秦淮河画舫的样式,分为前、中、后三部。船身为石构,中舱有楼。此外,还有罗马复兴式的大钟楼,底层略似凯旋门,四层四画置钟,顶为八柱亭。
据当时建造公园所编制的计划书中记载,公园全部收买费用预算表包括房屋、田地、池塘及山地、迁徙坟墓、监理、收买等各项费用需费计八十余万元。中山公园中景物,不论是掇山理水,还是人工建筑,在当时中国的现代园林中,堪称盛大精美之作。
2 租界居住綠地,主要指租界内一些人士所投资建造的花园洋房等
菽庄花园。菽庄花园在鼓浪屿的南面,它是厦门人林尔嘉(1875~1951年)于1913年创建,并先后于1919年、1931年及1933年进行修葺和扩建,始具规模。仿台北故居板桥花园而建的私家花园。因他祖上以垦殖发家,故园名中有庄,又因他的字为叔藏,而菽庄与叔藏闽南语为谐音,故名“菽庄花园”,亦有“稻菽主人庄园”的意思,该花园建设费总投资25万块银圆(约可见购买6千两黄金)。
园林基本上是依照台北的板桥花园,也参照了江南的名园,因选址海边,故可借景海边风景。虽说是参照了江南园林,但是不论从建筑还是从堆山上看,都是闽南风格,园林也处处体现了文人园的思想。菽庄花园总面积20328 m2,其中水域3352 m2,建筑物2451 m2。
院内构建古今结合,依山傍水,有“辅山园”和“藏海园”二部分组成。一方面,中国传统园林建筑的廊、亭、阁、楼、桥,在菽庄花园内几乎都有体现,如渡月亭,听潮楼,小板桥和四十四桥,花苑长廊。飞檐、铺首、漏窗和彩画、玻璃工艺品等内容和形式也在造园工作中得到了描述。另一方面,西式园林的内容也获得的展现。菽庄花园设计手法主要是以园藏海,以园饰海、以海拓园、以石补山、以洞藏天构成。其的设计有三个精妙之处,即“藏”“借”“巧”。
第一个特点是“藏海”:就是人走在路上见不到海,到了花园门口甚至进了门仍见不到海,一堵黄墙挡住了视线,待到转出月洞门,绕过竹林,突然“海阔天空”,取得突然见海的惊奇效果。先把海“藏”起来,而后大海奔腾聚至,一览无遗。第二个特点是“借”:借,就是借景、借声、借意、借影。化他物为已物,纳外景为内景,借日光岩为仰景,南太武山为远景,借大海做铺垫,借楼阁做近景,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林尔嘉把临海的坡面,海湾里的礁石,涨落的海水全部利用起来,围地砌阶,造桥建亭,使原本十分狭窄的一个小海湾,借四周自然美景为铺垫,变成涵纳大海,颇有层次,视野宽广的海上花园。第三个特点是:“巧”:四十四桥凌波卧海,按不同地形变化,依山垒石建亭,围池砌阶联以曲桥,宛如游龙。使小巧玲珑的花园,扩大数倍,且园内亭阁无一雷同,组成了风格统一的中国传统园林建筑群体,使整座花园既有江南园林的秀美,又兼闽南园林的亮丽。
由此可以看出,大部分的私园都遵从商人建园的传统之路,如厦门富商林尔嘉在鼓浪屿建菽庄花园,代表了侨胞的造园形式,其中,藏海园五景、四十四桥、亦爱吾庐亭都是兼具中国传统园林特色的景观;但同时,园中“十二洞天”又是邀请德国设计师设计的欧式风格园林个体,这是租界园林风格杂糅的具体表现
3 其他建筑类庭园——文化、教育、卫生、行政等
鹿礁幼儿园。鹿礁幼儿园位于鼓浪屿区鹿礁路上,原为黄荣远的私人别墅,总建筑面积为1213m2。
此建筑平面抛开一些为构图变化所做的小曲折外,基本的平面布局结构为闽南大厝式的格局,中部为大厅,大堂两边为四个前后卧室的布置方式。除了这个基本的结构外.在外面添加了局部的围廊,且前面还有半圆形的门廊。这些也可以看成是闽南传统式民居平面形式的演化和发展。而在鼓浪屿住宅大量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发现这种内核为闽南传统民居式,周围外加一圈走廊或天台、阳台的处理比比皆是。
建筑平面不对称布置,坐北朝南,庭院开阔。建筑居基地北部,周边为绿化和人工园林景观。入口之后,有一椭圆形池作为障景,池中点缀假山。西北角结合地形设置假山园,山中曲径通幽,假山上筑纳凉景亭。建筑为三层,造型别致,柱式设计丰富,每个立面的比例和门窗细部设计都十分考究。绿化和环境的处理也有独到之处,除了围绕建筑设置步行铺地外,其余周边均为绿化用地,植物高低错落,既有高大的桉树、槐树,还有各类低矮的灌木,具有很强的空间感。
4 总结
我们可以看到,厦门的传统建筑在殖民者的侵略中受到严重的破坏,但在公共租界时期,厦门、鼓浪屿等租界建筑以西洋的风景园林论和中国造园论为指导进行了恢复和完善,并达到了租界建筑的鼎盛时期。主要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了营建:(1)从造园主体上看,有政府、侨胞、文人、商人、官僚、洋人等,其中以洋人(政府)和侨胞造园最盛。侨胞在中国文化与西化的基础上建设有中西合璧的私家园林。(2)从功能上看,私家别墅公邸成为主流;同时兼顾公共性质的园林模式。(3)从风格上看,中西结合,洋为中用是厦门租界建筑的原则。(4)从材料(建材和植物)上看,除了混凝土材料外,还发展了铁材(栏杆)、水磨石(地面)、马赛克(贴面)、玻璃(窗)等建材。建筑上的罗马希腊式与中国地方风格结合在一起,山水上的中式叠山理水和西式草坪结合,植物上大量用外国引进的品种,总体上使景观在风格和要素上都显出中西结合的趋势。它是由其政治、历史等客观条件对厦门租界园林的影响的。
参考文献:
[1] 周醒南.中山公园计划书[M].厦门:漳厦海军警备司令部,民国十八年.景观设计中人文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