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近年来,人们对于色彩性格心理学方面产生了极大的兴趣,这一理论同时在社会文化中产生了不小的影响。既然色彩是视觉设计领域中最重要的要素之一,如何更好地应用色彩,这一直是值得我们探索的方向。在新时代的文化背景下,我们如果将性格心理学方面的知识同样应用于设计领域中的色彩因素,相信将会具有更加实际的意义。
关键词:视觉设计;色彩;性格心理
1 设计中的色彩
色彩在视觉设计领域中充当着重要的角色,色彩的感应本身就源于人眼睛的生理感应。在不同光线和条件下人们对于色彩的感知是不同的,对于色彩所产生的不同状况,将它的属性归纳为色相、明度、饱和度等。早在社会文明发展初期,人类已经学会了应用大自然中的色彩来装饰生活或者进行社会功能内容的划分。不同的色彩被赋予了不同的意义和象征,产生不同的视觉效果,从那时起人们已经开始将色彩融入设计和创造中来。特别是在近几个世纪,在工业革命以后设计领域有了极速的发展,无论是在平面、建筑和产品中都出现了许多优秀的设计作品。从17世纪牛顿色环创立以来,科学家们根据系统的知识对色彩体系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和探索,并获得了相应的成果,如孟赛尔色彩模型体系,奥斯特瓦得色彩系统。设计师将这些色彩研究理论引用于视觉设计中,不断地将设计推向一个新的发展高度。
2 色彩中的性格心理
在以前我们似乎很少将“色彩”与“性格”能联系到一起,在传统意义中将其认为是一种基于较为理性的自然科学而另一种是属于社会文化类心理学范畴,两者似乎没有太多的关联,可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发现两者之间确实能建立起一些较为微妙的联系。在近几年节目主持人乐嘉颇有新意的引用色彩心理学理论来进行人群性格的解析评点,他的“FPA性格色彩”在国内受到了一定程度地关注与热议。其实国外早在20世纪30、40年代开始就有专家对主观色彩现象进行了研究,从文化和心理的角度来了解人群的色彩取向。“80年代,张耀祥学者在采用文化传统分析法来得出一系列中国人的色彩情感特点。”[1]提出了色彩的情调特征既会受到传统文化的影响也会受到个人心理结构的影响。古希腊哲学家将人的性格代表性以体液流的表征方式分为了四种类型(黏液质、胆汁质、多血质、抑郁质),美国学者汤姆.麦德隆又在此基础上归结出代表这四种性格类型的色彩:金色、蓝色、橙色、绿色;而在日本,原田玲仁将代表性格心理的色彩归纳为:红色、黄色、蓝色、绿色及黑白色。并且都较为详尽的将色彩与不同性格心理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有些人确实深受一种或两种色彩的影响,另一些人在三种或四种色彩中达到了一个平衡,这些倾向性很好地解释了人们在世界观与行为方式上的天然差异。”[2]
3 视觉设计与色彩性格
既然视觉设计中少不了色彩因素的存在,那么将色彩性格方面的知识理论应用于设计领域中也是值得一试的。设计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在理性的基础上也同样具有人类情感的依附及寄托,特别是当今社会越来越尊重个体的需求,主体与客体之间也鼓励差异性的设计服务。人的精神意志可以说是人性格差异化的内在基础,一个人的精神世界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他的举动和看法,也包括对各种色彩的选择。精神世界的形成总是伴随着个体生存的环境和经历,这些在精神上无论是处于积极的还是消极的影响最终都将融会于个人的性格之中,只是主体本身在对这方面的认识会呈现出一种无意识的状态,正像著名性格心理学家卡尔.古斯塔夫.荣格所形容的那样:“无论我们把什么样的名称加在这样的心理背景上,事实始终是我们的意识在最大程度上受到它的影响 — 而且越是这样,我们便越不自知。”[3]
当今设计的核心理念可以说是以人为本,运用视觉表现的时候需要设计者以更好的视觉定位来适应服务对象的需求。这种具体的设计过程在应用方面,使设计者能考虑到色彩性格与服务对象的关系,随之我们会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如何确定设计服务对象的色彩性格?
懂得区分是色彩定位的一个关键,在主流社会文化的背景下,既定的一些色彩特征已经被赋予了一定的意义,人类社会群体也被時代文化符号进行了区分和从新定义。例如当今手机信息行业中移动和联通两个行业巨头针对年轻人业务板块所设置的“动感地带”及“WO”通信卡业务都使用了橙黄色作为主要视觉色彩;在新时代的特征下,年轻群体被描述为:灵动的、耀眼的、积极的、充满活力的,而黄色和橙色正是符合这些特性的颜色。同样的蓝色被更多的应用于科技行业,因为蓝色被赋予为理性的、充满想象的、未来化的色彩。除了现在社会时代文化的影响,传统宗教和习俗也对色彩的性格定义有所映射,比如佛教中的红色代表神圣、庄严,黄色代表谦卑、离于空有;而在中国传统社会文化中红色代表喜庆、吉祥,黄色代表富贵、权势。
不过群体化的色彩性格并非能代表每一个人的色彩取向,人们在惯用的色彩呈现中,也逐渐会产生一定的视觉疲劳。针对个性化的设计服务,设计师可与服务对象进行详细的沟通和分析,了解其自身的习惯、兴趣、愿景等情况,从而进行色彩性格的提炼,并将成果运用于视觉设计中。这种个性化的色彩设计在一些个人用品及文化空间领域中开始逐渐显现。“人们不能忍受空间的寂寞和空白,视觉需要色彩的形式因素的刺激,以保持丰富的心理感受。”[4]多样化的视觉设计也正是基于色彩性格中差异化的特点,由此而产生各式各样的视觉形象来丰富我们的生活。
4 结语
目前,社会文化中对于色彩性格的研究具有较高的热情,将心理学方面的知识与艺术设计领域相结合这正是设计领域所符合的时代要求,也加深了设计者对设计对象的理解,而对于设计结果也能有更充足的理论依据。对于“色彩”在整个视觉设计领域中的作用产生了较为深远的影响,对于整体设计的发展也具有较为积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陈宗荣,冀肖力.神经网络方法制定心理测试量表[J].福建电脑,2005(7):115116.
[2] 汤姆•麦德隆(美).找到你的颜色,发现你的性格[M].中国青年出版社,2011:21.
[3] 卡尔•古斯塔夫•荣格(瑞)精神分析与灵魂治疗[M].马川,译.译林出版社,2012:269.
[4] 徐恒醇.设计美学[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235.
作者简介:詹恒(1983—),男,四川乐山人,四川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研究生,导师李俊涛教授,主要研究方向:视觉传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