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黔东南苗族吊脚楼外观装饰的建议

2014-08-08 00:42邰光忠
艺术科技 2014年5期
关键词:吊脚楼黔东南苗族

邰光忠

摘 要:黔东南苗族吊脚楼民居是黔东南地区独特的地貌特征和传统文化长期相融合并演化的结果,体现了浓郁的地域文化特征和独特的民族风情,同时也苗族人民智慧的结晶,审美的体现。如今在城乡一体化的过程中,黔东南苗族吊脚楼是一种特殊的民居形式,具有很高的文化和开发利用价值。本文针对黔东南苗族吊脚楼建筑特点,从整体风貌,开发与利用,继承与发展,提出了吊脚楼民居外观装饰的建议。

关键词:黔东南;苗族;吊脚楼;装饰

黔东南苗族吊脚楼民居,从山脚远远望去,它像一只只雄鹰在展翅翱翔,穿越云朵、丛林、山川和河流,这体现苗族人与大自然和谐相处,体现苗族独特民族风情和民族特色,同时这和苗族人崇拜有一定关联,相传:苗族人认为鸟是自己的祖先,说是从树枝里面飞出来一只蝴蝶,蝴蝶和水泡谈恋爱后生了十二蛋,而这十二蛋是鸟把它们孵成人的,鸟嘛,是住在树上,顾名思义是筑巢而居。

1 吊脚楼形成原因

远古时期苗族先人们居住在茂密森林里,野兽繁多,居民则较少,居于这样的环境,预示着苗族先人巢之为安之。居民选择巢居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就像鳥类筑巢的原因一样,就是为了避免在夜间受野兽袭击,还有我国南方因河流比较密集,长期生活在深山老林中,湿气重,时而又多雨,干栏式的建筑有效的隔离潮湿,又能避开洪水的危险,就目前来说,黔东南地区的苗族吊脚楼几乎没有地基,但由于它总量较轻,而贵州是我国地震带较少的省份之一,所以苗族人千百年来都居中集中,并不担心安全问题。公元三世纪前,苗族祖先蚩尤所在的九黎部落集团肇始于环太湖地区,他们参与了环太湖地区河姆渡文化和良渚文化的创造。河姆渡文化和良渚文化的考古发现证实了苗族先民的民居就是干栏式建筑。当时他们所居住的房屋都全是干栏建筑,受到战争 影响,被迫向西进西迁黔东一带山岭,随着生活环境的改变,苗族人对房屋进行改造。苗族先人们留平地来建造农田,把吊脚楼往山坡上建,这在当时都是祖辈安排好的,现在苗族人一直按祖辈的方式走下去。为了适应山体自由的坡度,工匠们把吊脚楼外支架加长吊脚,将楼房的凌空架起,在将另一侧搁置铺栏,形成了独特的一边是楼房,一边是平房的半边楼,依山而建,盘水而居是苗族民居建筑的主要特点,现代的建筑学家们把这种建筑称之为干栏式建筑。

2 吊脚楼结构特点

吊脚楼建造技艺是黔东南苗族人民审美的反应和智慧结晶。吊脚楼的建造均为就地取材,寨与寨隔山相望,苗族村寨小得有几户人家,大的有几百户或上千户人家,坐落于山谷、是山腰、山脊之间。大多数吊脚楼在二楼地基外架上悬空的走廊,作为进大门的通道。堂屋外的悬空走廊,安装有独特的S形曲栏靠椅,苗语叫“嘎息”(ghab xil),民间有一美称叫“美人靠”,这是因为姑娘们常在此挑花刺绣,向外展示风姿而得名。其实“嘎息”还用作一家人劳累过后休闲小憩、纳凉观景、讲述传承苗族神话和迁徙历史,以及演唱《苗族古歌》、“嘎百福歌”的多功能凉台。吊脚楼一般为四榀三间,有三层,二楼宽敞明亮,通风效果好,是一个家族主要的活动场所,三楼矮小光线黑暗,不便于住人,均为用来储存粮食,一楼很潮湿,所以一般不住人的,是用来饲养牲畜,吊脚楼两侧有楼梯上下一、三楼。吊脚楼叠落在山腰间,错落有致,静中有动,从山脚仰望,像一只神鹰在蓝天上飞翔。因此,很多现代的设计师以此为寻求创作灵感,称其为“天然的博物馆”。

3 吊脚楼文化内涵

有一首古歌这样唱:“固芳老公公,要种树盖屋,养优作师傅,闪电当尺量,太阳牵墨线,弹墨直又长。”反映了苗族祖先建造房屋的情景。苗族先人从祖先的智慧里得到启发,根据当地的地理环境,因地制宜地建造其一幢幢木楼——吊脚楼。幽深的树木掩映着苗族的村寨,它不仅美观和谐,同时还能节约用地。如今,苗寨被建筑学家们称为“中国民间建筑的瑰宝”,它们体现着苗族文化的审美精神,是几千年来苗族建筑的精髓。因此黔东南苗族建筑是苗族文化重要组成部分,是黔东南苗族人民的审美反应和智慧的结晶,伴随着苗族千年历史而来。

4 吊脚楼外观装饰现状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全国各地兴起了旅游胜地打造,宣传与推广。从黔东南西出口出发(凯玉高速G60),路上你会发现三棵树,南哟,打革坝,南市塘,台拱寨,方龙,麻栗等村寨披上黄色的新装,具调查了解,这样的村寨称为“形象村吊脚楼”,“形象村吊脚楼”是黔东南地区旅游业发展的产物,在原来的吊脚楼刷上一层黄色的漆,在黄色漆上用哈吧粉或比底漆深或近似漆做肌理仿制木纹。屋脊整整齐齐石灰石铸成一道白色墙,屋顶民族图腾装饰纹样过于形式化和单一化,这种装饰只能远观,但不能近看。

5 吊脚楼外观装饰的建议

吊脚楼的外观装饰,不要过于做些装饰。黔东南走的是原生态的旅游路线,而不是在吊脚楼表面上去刷一层漆,要合理开发和利用,充分认识继承和发展的重要性。因为游客,商人,专家和学者的看点不是这些“形象村”外在的美,他们要看的是,在大城市里没有见过的原始苗族村寨,多彩的民族风情和苗族民居建筑的风貌,所以说“形象村吊脚楼”这样的装饰,好比在一件古董上刷上层漆,除了投其所好,毫无价值和意义,这样的装饰手法虽然暂时得到苗族人民赞赏,但已失去了文物保护意义,通俗的说,这是一种满目的开发,不负责任的装饰,这一现象,让专家和学者的很悲伤。外观装饰建议。(1)在新规划的移民区或新建的房屋中,可以采用上述的装饰和装修手法,但这样的外观装饰,容易脱漏,一般5年左右得维护一次。(2)在原始的村寨吊脚楼使用复古外观装饰手法,如:清洗手法,因为吊脚楼受到湿气后,原木纹样变暗,清洗后刷上一层桐油或高档透明漆,有效防湿,并具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力。(3)吊脚楼的屋檐,屋脊和屋顶上的瓦片不要过于去修饰,保持原有的风貌和民族民居构建特征,我们要做的维护和保护,不需做过多的装饰。因为在屋脊和屋檐铸石灰石墙,遇到雨季时,容易堵水和漏水,给苗族人民带来麻烦和不便。因此,保持原有的民族建筑风貌和民居构建特征是很有必要,合理的开发,科学的利用。

6 结语

这些充满了苗族艺术意象的吊脚木楼,给苗族人民艰辛的生活提供了永恒的生命激情。随着城市化的步伐不断加快,苗族人民生活不断得到了提高,生活方式也随着变化,苗族独自具有的文化也受到了冲击,建房不断现代化,程序化及简单化,特别是现代新新材料的介入代替了吊脚楼的营造技艺和工艺,因此保护传统吊脚楼和民族文化迫在眉睫,时不可待,在苗族吊脚楼外观装饰要三思而后行。

参考文献:

[1] 王贵生.黔东南方言志[M].巴蜀书社,2007.

[2] 陈登原.国史旧闻,第一分册(六)巢居与穴居[M].三联书店,1958.

[3] 徐中舒.古代黄河流域穴居遗俗考[J].中国文化研究汇刊,1950(9).

[4] 张晓,等.中国苗族民俗[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0.

[5] 宗元.苗学研究(三)[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4.

[6] 王胜先.侗族文化与习俗[M].贵阳:贵州民族出版社,1989.

猜你喜欢
吊脚楼黔东南苗族
苗族蜡染
遇见黔东南
苗族吊脚楼在民宿设计中的应用
巴渝文化——吊脚楼
吊脚楼(外三首)
诗书画苑
寻味贵州——黔东南
盛大节庆——苗族牯藏节
苗族民歌
苗族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