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齐
摘要:建构主义的学习观认为,学习不是教师把知识简单地传递给学生,而是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不是被动地接收信息,而是以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主动地建构知识的意义。“体验”作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最重要的理念之一,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笔者根据自身的实践就信息技术支持下的体验式教学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关键词:信息技术;体验教学;对策体验学习是中国传统的教育教学思想,中国古训中有“纸上得来总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强调的是活动和实践。“体验式学习”是指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从已有的实际操作经验出发,亲自经历实际问题的操作、解释与应用过程,并在此基础上主动建构知识,获得学习方法,不同的学生在不同程度上得到不同的知识经验,发展学生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交流、解决问题的能力。怎样才能在利用好信息技术的同时,真正实现有效甚至于高效学习呢?新课标在关于课程目标的阐述中,大量使用了“经历(感受)、体验(体会)、探索”等刻画教学活动水平的过程性目标动词,更好地体现了教学学习对学生在数学思考、解决问题以及情感与态度等方面的要求。具体而言,就是在教学学习的过程中,要让学生体验知识与技能形成与巩固的过程,体验思维的发展过程,体验应用能力解决问题的过程,从而形成积极的情感与态度。
1利用信息技术提供的优质教育资源进行体验教学
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资源可以说是浩如烟海,多数资源能为教育所用,如:教育网站、教育论坛、电子书籍和期刊、网络数据库、各类音视频资源等。这就要求教师会利用信息技术提供的教育资源丰富教学内容,扩充教学容量,培养学生获取、提炼、分析信息的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实现对知识的多层面了解,实现教材与自然、与社会、与生活的无缝对接,实现新课改倡导的课堂教学的动态和生成。比如,我在学校听课时,发现有位教师在讲《黄山奇松》时,通过信息技术让学生从抽象化的文字阅读扩展为图片、声音、动画等媒体共同展现的阅读,也即信息时代的“超媒体”阅读。在课件中教师将黄山的“奇松”、“怪石”、“云海”、“温泉”、“日出”、“雪景”等景象,配以生动的画面和优美的音乐,把学生带进黄山的真实场景中,然后再让学生阅读感知课文、研读理解课文。同时,结合学生们搜集到关于黄山的“赞美诗篇、历史典故、风土人情”等资料,开阔学生们的视野,加深学生对黄山的印象。整节课讲完后,即使没有去过黄山的学生,也会因此对黄山有了一种美好的憧憬和向往。这种“超媒体”的阅读方式,使阅读与感受、研讨与体验有机结合在一起,将阅读的触角伸向更广袤的空间,便于学生自己去探索解决问题。
2利用信息技术作为信息加工工具进行体验教学
这种体验教学主要培养学生信息能力中加工应用信息的能力,强调学生对信息进行重整、加工和再应用,实现对海量知识的内化。该教学可采用任务驱动式教学策略,如:让学生制定暑假旅游计划,学生可以在网上自由搜索,选择任何一个自己感兴趣的旅游胜地,收集各种相关的资源,包括文字、图片、动画等,根据任务需要进行重新加工,最后用演示文稿展示一个合理的、可行的、有创意的暑假旅游计划,完成学习任务。常用的计算机应用软件可以为该形式的整合教学提供很好的支持,如:Word文档可以整理资料进行写作;Excel可以进行数据分析、制作图表;PowerPoint可以制作演示文稿;FrontPage可以制作个人网站;Photoshop可以处理与学习相关的图片资料等。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则要密切注意学生对信息加工处理的过程并给予及时的辅导和帮助。
3利用信息技术作为协作工具进行体验教学
利用信息技术作为协作工具进行体验教学,就是通过网络所提供的交互渠道,利有网络中的工具库、资源库和知识库,通过参与学习的学生之间相互帮助、共同活动,实现群体之间的共同学习和互动交流,共享合作成果。网络技术为信息技术支持下的教学體验,实现协作式学习提供了良好的技术和环境支撑。协作学习和个性化学习相比更有助于学生协作意识、技巧、能力、责任心等方面素质的培养,受到广大教育工作者的普遍关注,也是备受国际教育界推崇的学习模式。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学生们可以利用博客、论坛、聊天室、留言板等网络环境,突破时空限制,进行同伴互教、小组讨论等协作性学习活动。这种体验教学,可以实现学生个体与群体的融合,达到促进教学、提高学习效果的目的。信息技术最大的特点就是能够实现交流和互动,这是传统教学不可比拟的优势。协作式学习方式,既可以实现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情感与信息的交流,又可以实现跨时空、跨地域的多向交流。比如,空中课堂、视频聊天、电子信箱、论坛研讨、博客互动等都是利用网络技术开展学习活动的方式,是学习方式一次全新的变革,体现了人与机、课上与课下、校内与校外的结合,是一种尝试,也是一种超越和突破。
总之,当今的教育教学正在向信息化迈进,信息技术支持下的体验教学任重而道远。一方面,体验教学需要有良好的信息化环境支持,另一方面体验教学需要有一支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过硬的教师队伍,二者缺一不可。我国的教育信息化工程为教育教学提供了先进的信息化基础设施和网络环境,作为教育工作者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促进教学方式的根本变革。
[参考文献]
[1]蒋家傅.论情境学习活动的设计[J].电化教育研究,2005年05期.
[2]叶力汉.“经验之塔”理论及其现实指导意义[J].电化教育研究,1997年02期.
[3]何克抗.建构主义──革新传统教学的理论基础(上)[J].电化教育研究,1997年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