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传媒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2014-08-08 17:56于小婷
学理论·下 2014年6期
关键词:传媒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

于小婷

摘 要:大众传媒在我们的生活中广泛存在,无处不影响着我们的生活,甚至是价值观,历史观等等。而大众传播的媒介俨然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工作中,学习中不可或缺的资料、信息来源,丰富着我们的精神世界,是一场强大的头脑风暴。同时,传媒也并未满足于其发展而停滞不前,从前几年新兴的网络传媒到近几年由于手机科技的高速发展,手机进入智能时代。因此,新兴的手机传媒介质更是毫无疑问的介入到我们的生活中来,而大学生群体作为前沿人士的代表,自然更容易接受新兴事物,也更易受到其影响。将从现代传媒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面进行分析。

关键词:传媒;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4)18-0284-02

一、传播媒介的含义及特点

1.传播媒介的含义。传媒是传播媒介的简称,即是传播渠道,传播工具,是传播内容的载体。其含义可以从两方面来进行解释,一则是指传递信息的工具和手段,也就是说如电视,电台,网络,手机等传递信息的技术工具。二则是指从事信息的采集、选择、加工、制作和传输的组织或机构,如报社、电台和电视台等。一方面,作为技术手段的传播媒介的发达程度如何决定着社会传播的速度、范围和效率;另一方面,作为组织机构的传播媒介的制度、所有制关系、意识形态和文化背景如何,决定着社会传播的内容和倾向性。

2.传播媒介的分类。传统意义上的传播媒介是报纸、杂志、电视、广播四大类;按照媒体的性质又可以将其分为纸媒、电子媒体和第五媒体。其中,纸媒又分为信件、书籍、报纸、杂志、广告册等,电子媒体可以分为电视、广播、网络、数字产品;第五媒体分为手机、小灵通、无线网络、便携网络。

3.传播媒介的特点。传媒具有中介性、实体性、负载性、还原性、和扩张性的特征。

4.传播媒介的功能。传媒最近本的功能就是传播信息,但由于信息的采集和编辑都是由人来完成的,因此,在此基础上传播的不仅仅是信息,不可避免会流露出信息编辑者的一种价值观和感情倾向。因而,在这种基本功能的基础上,它也具有宣传教育、监督政府、扩大公民政治参与等功能。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是社會或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所要求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要包括思想道德素质(政治观,价值观,道德观,婚恋观,消费观,择业观)科学文化素质、身心健康素质三个方面。这也是为什么在这么多群体里我们选择大学生为研究对象的原因。首先,我国大学生的年龄大致为17-23岁,这个阶段属于青少年和成年的过渡期,如果说进入大学之前他们还未经世事,那么这个阶段其树立政治观,价值观,道德观的关键时期。同时,他们还要面临婚姻,就业等一系列的社会压力。这个时期几乎对他们整个人生的发展和价值选择有一个发展和预示的作用。其次,在我国大学生活基本都是实行在校住宿,大多数都必须面临独自生活,融入一种完全集体脱离家庭的生活。离开了依赖已久的父母,他们的生活环境、生活状态影响着他们做出的每一个决定。

再者,人们常说“大学就是一个缩小版的社会”,相比进入大学时单纯的两个阶级的环境——老师和学生。在大学里,他们将要面对更多的人,即便是老师这一阶层就要面对行政层老师——辅导员、书记等和教学层老师——即专业课教师,如教授、副教授等。对于这种突然扩大了的人际关系网,大学生如何面对?他们做出的决定和选择又是以什么为依据,受什么影响?他们潜移默化的观念又是如何形成的就成为我们研究的重点。而大学生接受信息的渠道最为广泛,现代传媒中的手机传媒和网络传媒几乎在大学生每日接收的信息量中占据较大比重,登录QQ,微信,微博;浏览网页,新闻客户端;上网下载歌曲,文章等几乎成为大学生每日的必经过程。

三、传媒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1.积极影响。首先,现代传媒加强了舆论引导。大学生所处阶段正处在价值取向极不稳定的时期,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就是通过教育活动是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达到预期的结果。大众传媒中的大部分媒介都是向大学生及时传递每日的信息,包括国家的大政方针政策,国内外事迹等。主流媒体还会请相应的专家进行解析,帮助人们进一步解读,以防歪曲事实真相,形成错误价值观。现在传媒支持人们自由评论,充分表达自己的思想。例如时下非常火热的微博,微信等社交软件,都具有转发、评论的功能,为大学生的思想表达提供一个良好的平台,并对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提供引导。塑造大学生的崇高理想、优良品质、强烈的责任心与事业心。通过对钓鱼岛等事件的大量报道和评论,形成正确的价值导向,激发大学生的爱国之情。又以“大学生宿舍投毒事件“的报道为例,引发大学生群体的热议,一方面使他们对自己的生活状态加以反思,另一方面警醒他们珍惜生命,懂得感恩。

其次,现代传媒的传播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网络和手机打破了原始的交流方式,是沟通和信息传递更加及时。大学生可以通过网络收看政府工作报告的直播,更加方便的获取信息,及时深入了解党的方针政策,参与政治生活,更好的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加强社会主义建设。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引入现代传媒意味着思想政治教育与现代传播手段的完美结合。

再次,现代传媒加强了大学生与老师的沟通。以社交软件为例,QQ、微信等成为老师和学生沟通的有效手段。大学课业紧张,课堂时间不能满足学生和老师的沟通。因此,这种社交手段便成为弥补师生之间缺乏沟通的方式,师生通过邮件在课下讨论学术问题、老师帮助学生解决生活问题等,促进师生之间的相互了解,把握学生心理动向。

2.消极影响。第一,传播媒介质量参差不齐,难以监控,思想政治教育效果比预想低。信息量大,信息传播空间混杂,监督难度大。各种信息的聚集使得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难以预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很难了解到高校大学生所接触到的信息的种类以及是否是为有利信息。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不确定性则很难确定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方法。

第二,现代传媒影响传统传媒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现代传媒具有时效性的特点,其更新速度快无法避免不能深入思考的弊端,而且大部分信息简单易懂,新闻评论往往混杂而缺乏内涵。同时,各种新的新闻蜂拥而至,旧的新闻早已成为过眼云烟,对于事件的认识往往只停留在表面,对经典书籍的阅读和主流报刊杂志的阅读渴望程度越来越低,久而久之使大学生失去挖掘内涵的能力。对于世界的认识只停留在“广”,而缺乏深度。另一方面,现代传媒传播信息的方式很多样化,文字、视频等非常有吸引力,而且内容丰富多彩。这导致许多大学生对于教师课堂传授的方式感到厌倦,上课时常无法集中精神,认为自己想获得的信息比老师传授的更有趣,有意义。从而对传统的教育方式产生一定冲击。

第三,传媒的多样性和形式的新颖易使大学生沉浸于网络。又由于网络信息繁杂,信息质量难以把握,网络自动推送的一些不良内容往往会引起大学生的好奇心,吸引大学生的注意力。若长时间停留于网络,沉浸于游戏,产生游戏人生的想法,无疑无利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另一方面,网络使大学生长时间“宅”在寝室或者是网吧,有的学生甚至为了玩游戏或者停留在网络上从事其他的事而逃课,荒废学业,无心实现社会主义理想,认为投身社会主义建设与自己太遥远而不去努力。而且传媒的目的在于传播信息,普及至大众,有时会不负责任,这与学校的主流教育目的不相符,增加学校教育的难度。

四、措施与建议

1.坚持在高校开展“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马克思基本原理”等课程为公共必修课,在大学生的课程中占据一定的时间和比例,把握传统主流传播方式的地位,并对其课程进行高要求。也就是说不仅对学生进行高要求,要求其修满多少学时和学分,教授这种公共必修课的教师也要有能力,具有创新意识。因为这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课程首先在意识形态上属于上层建筑范围,并不像许多专业课那样可触可碰,而是通过学习形成一种思想上的认识继而指导事件。因此对于许多学生,尤其是理科生本身对于理解这种东西就有一定的难度,如果教师一味使用说教的方式,便会失去对学生的吸引力。而且马克思主义是与时俱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也是与时俱进的,教师应该教授最新的知识理论体系,培养学生的发展眼光、创新意识。坚持将思想政治道德素质考核纳入硕士生,博士生考试中。保证高水平知识分子在高学术水平的基础上不脱离社会,与社会主义保持一致。

2.学校完善网络服务,为在校大学生提供校园网络。高校从提供网络的源头上有效阻拦一些不良信息,净化校园网络环境。为在校学生提供权威学术网站的浏览、使用权。为学生追求权威学术知识提供便利条件。

3.学校通过各辅导员老师的召开年级大会,上交思想报告等形式,对大学生思想进行有效监控和及时沟通。并在学校内组织进行各种文娱活动,号召大学生积极参与。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引导学生的价值观,同时通过组织参与活动提高学生的能力水平。

4.传媒要更好的服务社会,更多的反映时代的主流倾向,注意经济利益和社会效益的双效应,发挥教育的功能,实现经济和社会效益共赢。与社会,家庭,学校教育相结合。对信息进行有效的监控,减少不良信息的介入。

参考文献:

[1]邱伟光,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2]张雪琴.微博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研究[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13.

[3]梁庆婷,陈勇.大众传媒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效果探析[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3(1).

猜你喜欢
传媒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领导干部如何提高媒介素养
解析数字插画发展的相关因素
大众语言艺术与现代视听传媒
舞蹈毕业生在社会文化传媒中的作用研究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