寇芙蓉 高岩
摘 要:翻译能力的发展需要教师关注学生的翻译过程,从而采取相应的关注过程的翻译教学模式。针对以过程为取向的翻译教学模式进行探讨,按阶段给出其具体教学模式阶段,以期对翻译教学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翻译教学;以过程为取向;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4)18-0211-03
引言
在当今社会,翻译的作用日益凸显。高校的翻译教学应以如何提高学生的翻译能力作为翻译教学的重要目标。但目前仍然面临许多问题,例如教学模式相对传统、单一,教学及课堂活动设计类型有限,课堂往往无法产生较好的指导作用,未能将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等。很多教师不注重翻译理论,不对翻译教学的内容、教学方法进行研究,学生因此不能有效地提高翻译能力。
本文旨在通过对翻译能力的提高问题入手,探究关注翻译过程的翻译教学,力图从操作层面具体探究关注翻译过程的翻译教学模式。本文将从三大阶段具体分析。
一、翻译能力培养
翻译能力是翻译教学研究的重点之一,研究颇丰。翻译能力的研究不仅在语言学方面,而且还是一个跨学科的研究(Shreve, 1997)。翻译能力包括双语能力,非语言能力,翻译专业知识,专业操作能力,策略能力和心理生理因素(PACTE, 2000)。苗菊(2007:48)将翻译能力分为认知、语言和交际能力。翻译过程中的认知属性是界定译者能力的基础之一(李瑞林,2011)。翻译就是一个创造性建构过程(Kiraly,2005)。在发展翻译能力目标中,要重视培养学生对翻译过程的意识(PACTE,2003)。因此,通过翻译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关注翻译过程必将会促使学生翻译能力的提高。
笔者认为,翻译教学不应只关注译品,或只关注译品(参考译文)与原文的一个从起点到终点的静态对照之上,而应以原文为起点,翻译过程为重心,译品作为翻译过程产出,但不是终点的一个不断发展的连续体(continuum)过程。其过程如下图所示:
■
上图中的实线表示一定存在的翻译实体,如原文、译文;虚线表示连续体中不断出现的译文草稿,带虚线的箭头表示未来的发展方向,即在本次翻译过程的基础上进行反思、总结,进一步学习,以及对未来的影响等。如图1所示,翻译的过程尤其重要,同时也是耗时最多、学生付出最多、决定译文质量的关键所在。综上所述,教师应足够重视这个动态的翻译过程。基于TEM8翻译阅卷经验,海芳(2003)探讨了翻译过程的重要性,从语言测试中的词汇策略角度进行研究,发现翻译教学中的问题所在,即静态的教学观导致学生的翻译问题。其研究对翻译教学产生一定的借鉴意义。
由于翻译的复杂性,翻译教学也是一个复杂的教育实施过程,因而要求教师将翻译理论、翻译知识和翻译技巧结合,使学生在教学实践中提高自身的翻译能力,具备独立完成译品的能力。还要注意避免翻译症,从原著、译者和读者三个角度深入剖析翻译问题(朱红梅,2007)。所以,培养学生的翻译能力尤为重要。在整个翻译过程中,修改译文是最复杂的过程。朱玉彬,许钧(2010)针对传统的以结果为取向的教学模式与以过程为取向的翻译教学模式在理论依据、教学目标、操作程序和操作策略上的区别描述如下:
■
在教学模式上,也可采取开放式教学,包括课堂教学、案例教学和模拟教学(齐蔚霞,2012)。或是站在翻译社会学的高度进行剖析(杨晓华,2011)。但无论什么教学模式,不可否认的是,如何实现高校学生翻译能力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对翻译过程的关注。
二、关注过程的翻译教学
以过程为取向的翻译教学( process-oriented translation teaching)是指“翻譯教师在翻译教学中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关注翻译过程, 围绕翻译过程开展教学”,这种理论对研究翻译教学实践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朱玉彬,许钧,2010:84)。但大多此类研究仍倾向于理论层面,如Llscher(1991, 2005)提出的理论阐述难以直接运用,因而大部分以关注过程为取向的翻译教学研究都较宽泛,在翻译教学中难以操作。本文则从具体的操作层面进行分析,从而构建翻译过程教学法的教学模式。以下为笔者在现有研究基础上(寇芙蓉,郝明星,2014)提出的具体操作办法:
(一)准备阶段
在进行翻译教学前,教师应对教学有所规划,如制定教学大纲、选择教材(或进行自主编制)、准备教案、设计课堂活动,而不是简单地布置文章,让学生进行现场翻译,否则,一方面教师没有发挥其指引作用,最多也只是起到组织者的作用。另一方面,学生也无从学习翻译的技巧等相关知识,更谈不上发挥主观能动性,且费时费力。
(二)实施阶段
1.教学前期。在此阶段,教师应利用翻译理论并辅助翻译实例进行翻译鉴赏,讲解翻译的过程、标准等相关知识,教师起主导作用,带领学生进行学习、思考。首先改变学生的传统认识,使其对翻译标准、本质有一个系统的认识。尤其注意的是应让学生多从翻译过程入手开始逐渐学习如何评价译文,为以后对自己的译文进行评价打好基础。前期主要以教师的准备工作为主。
2.教学中期。在此阶段,教师应设计合理的关注翻译过程的教学活动(课内和课外),并对集体翻译活动进行评价、指导。如在课堂上,可利用评注式翻译手段(translation with commentary),让学生以小组或集体的方式口头报告翻译过程中的思维发展过程,如翻译中遇到的问题、解决方法、思考过程等(李小撒,柯平,2013)以及翻译策略的选择、更改等。评注式翻译可以帮助教师掌握学生对原文的理解程度,翻译过程重视度以及翻译问题,让学生以显性外在的语言表达形式来认识到翻译过程,这样,教师可决定如何设计后续的翻译活动等。需要注意的是,评注式翻译应先由老师指导进行集体评注,再进行小组评注。
评价手段应包括个人自评,同伴互评,教师评价,共同评价等。多种评价手段可综合使用。值得注意的是同伴互评(peer review)在翻译教学中使用很少(Kiraly,2000; Goff-
Kfouri,2004; 苗菊,2007; 连淑能,2007 ),大多应用于写作教学。苗菊(2007)指出学习者能够利用在同伴互评中得到的反馈提高翻译技巧,同时可减轻翻译教师的负担。笔者认为,同伴互评是一种较新的翻译学习形式,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改变传统以教师为主体的翻译教学模式,还能让学生了解自己常犯的错误,改变身份,从写作者的身份转化为读者、评注者。多重身份会拓宽认知视角,为深刻认识和提高翻译能力和技巧提供有效的途径。同伴互评可以以小组的形式或二人成对进行,通常应该先独立完成翻译任务,再进行互相评阅,才能起到提高、深化认识的作用。
同时,教师还应注意介绍翻译资源,如相关语料库(corpus)等。语料库的优点具有检索功能,可在动态下进行量化,以及具有多个译本的对比分析功能。教师介绍语料库的使用方法,虽然费时,但为未来独立学习建立很好的基础,长远来看,值得教师介绍推广。教师应先讲解基本用法等,再进行实践。语料库可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资源。语料库的使用具体体现为:教师可利用语料库帮助学生学习翻译方法,掌握翻译资源,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自主学习,整个教学过程关注翻译过程。
教师应采取形成性评估(formative assessment)。形成性评估是指 “在课程学的传统目标模式下研究者和实践者对终结性评价的反思和改良,体现的是对过程和个体的重视,强调个体在知识建构过程中起十分重要的决定作用”(曹荣平,陈亚平,2013:46)。目前国内形成性评估得到重视,形式多样,包括前瞻性评估与回顾性评估,课堂评估和课下评估,校内评估和学校与机构的合作评估等。
■■
从上图可看出,传统教学模式关注终结性评估(sum-
mative assessment),教师作为唯一的评价者、课堂的中心,课堂较单一、死板。形成性评估以教师和学生共同评估,课堂形式灵活,学生为课堂中心,重点考察学生的学习过程、努力程度和学业水平的提高。早在1998年,Black和William(1998)就已经对评估定义为:评估是指可以使学生和教师获取信息以改变教学和学习的活动。评估包括教师观察,课堂讨论,学生作品(考试与作用)分析;当为了满足学生需求,对教学和学习进行调整时,就需要形成性评估。当教师了解学生进步情况和问题所在时,就可以进行适当的調整,如重教,改变教学方法,提供更多练习机会等,这些活动都可帮助学生更好地提高翻译能力。一方面,学生可以通过课堂翻译过程分析了解自己的翻译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提高。即通过具体分析了解前人的翻译过程,在自己的翻译实践中关注相关问题,以有针对性地进行处理。另一方面,教师也可以在这个过程中发挥正确的指引作用,而不是单就译文论翻译方法,针对学生出现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专题讲解,从而保证学生翻译能力的提高。
3.教学后期。此阶段应该让学生独立进行翻译实践,进行自我评注,对翻译过程的了解进行显性的自我叙述。为日后的自主学习和翻译实践打好基础。这一阶段也是学生后期发展的重要阶段,其成效主要取决于前中期的翻译实践以及后期练习。为了更好地锻炼学生的独立翻译,后期主要以学生为中心设计翻译实践活动,教师只起到引导和评鉴作用即可。
(三)跟踪阶段
跟踪阶段是指,即使在翻译课程结束后,教师仍应跟学生保持一定的沟通和联系。通过了解学生在翻译实践中出现的问题和困惑,教师可以了解课堂教学的长期效果和不足从而进行改进,即采取相应的手段对教学活动进行不断的修正、补充,使整个准备、教学实施、跟踪三大阶段成为一个动态的生态循环过程。
当然在每一个阶段,教师也应该进行跟踪了解,能够随时掌握学生学习和翻译能力的提高情况,适时做出相应的调整,最终形成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指导的良好教学模式。
三、结语
翻译教学的目的之一就是要提高学生的翻译能力,关注翻译过程能够有效提高教师的指引作用和学生的翻译能力。基于此,教师则应关注翻译过程对提高翻译能力的重要作用。本文从具体操作层面对关注翻译过程的教学模式进行较为细致的探究,从准备阶段、实施阶段、跟踪阶段三个阶段进行了具体阐述,希望对翻译教学产生一定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Black, P. and William, D. Inside the black box: Raising standards through classroom assessment [J]. Phi Delta Kappan. 1998, 80 (2): 139-148.
[2]Goff-Kfouri, C. A. Testing and evaluation in the translation classroom [J]. Online Journal of Translation Education, 2004, 8(3).Retrieved November 29, 2011 from http://translationjournal.
net/journal/29edu.htm.
[3]Kiraly, D. C. Project-based learning: A case for situated translation [J]. Meta, 2005, (4):1098-1111.
[4]Kiraly, D. A Social Constructivist Approach to Translator Education: Empowerment from Theory to Practice[M].Manchester,UK & Northampton MA: St.Jerome Publishing, 2000.
[5]Llrscher, W. Translation Performance, Translation Process, and Translation Strategies: A Psycholinguistic Investigation[M]. Tbingen: Narr, 1991.
[6]Llrscher, W. The translation process: Methods and problems of its investigation [J]. Meta,2005, 50(2):597-608.
[7]PACTE. Building a Translation Competence Model [A]. In F. Alves (ed.) Triangulating Translation[C] Amsterdam: John Benjamins, 43—66, 2003.
[8]PACTE. Acquiring Translation Competence , Hypotheses andMethodological Problems of a Research Project[A]. In A. Beeby,D.Ensinger & M.Presas(eds.)Investigating Translation[C]. Amsterdam: John Benjamins , 99—106, 2000
[9]Shreve, G. M. Cognition and the Evaluation of Translation Competence[A]. In J. H. Danks, G. M. Shreve, S. B. Fountain & M. K. McBeath (eds.) Cognitive Processes in Translation and Interpreting[C]. Thousand Oaks: Sage Publications, 120 — 136, 1997.
[10]曹荣平,陈亚平.形成性评估及其在口译教学中的应用探析[J].中国翻译,2013(1):45-50.
[11]海芳,翻译过程及其思考—TEM 8 (2002) 考生汉译英词汇策略研究[J].中国翻译,2003,24(1):79-81.
[12]李瑞林.从翻译能力到译者素养:翻译教学的目标转向[J].中国翻译,2011(1):46-51.
[13]李小撒,柯平.关注以过程为取向的翻译教学—以评注式翻译和同伴互评为例[J].上海翻译,2013(2):46-50.
[14]连淑能. 翻译课教学法探索—《英译汉教程》教学方法提示[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7(4):29-34.
[15]寇芙蓉,郝明星.翻译原型理论框架指导下的过程教学法探索[J].陕西教育高教(1-2),2014:80-86.
[16]苗菊.翻译能力研究—构建翻译教学的基础[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7(4):47-50.
[17]齐蔚霞.开放式教学模式在大学课堂中的应用探索[J].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4):87-93.
[18]杨晓华.翻译社会学的理论构架与研究——以中国语言服务产业为例[J].上海翻译,2011(3)7-12.
[19]朱红梅.浅析翻译症中的文化因素[J].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1):70-72.
[20]朱玉彬,许钧.关注过程:现代翻译教学的自然转向—以过程为取向的翻译教学的理论探讨及其教学法意义[J].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10(1):84-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