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艳琼 李红丽
摘要:近年来,有关心理抑制的研究已经成为认知心理学界乃至心理学界的研究热点。该文简要介绍了抑制机制的概念,以及抑制机制几个领域发展研究的新进展。
关键词:认知;心理抑制 1抑制的概念
有研究者把抑制定义为基本的认知压抑,阻止与任务无关的信息进入工作记忆,有助于完成任务。而Gernsbacher认为抑制指积极降低已激活的与当前任务无关信息的激活水平的加工过程,包括自动加工和控制加工这两方面。综合各研究者的理解,抑制指阻止无关信息进入或保持在工作记忆中,且使無关信息在总体上不损害认知加工的一种主动压抑过程。抑制过程正被人们用来解释许多不同的认知发展现象,成为当前认知和认知发展研究最为引人注目的领域之一[1]。
2抑制研究领域
2.1 抑制与认知发展
传统的认知发展理论集中于探讨知识积累与信息激活两方面的因素。但近年来,对抑制机制的研究逐渐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Bjorklund和Harnishfeger提出了一种抑制起核心作用的发展的一般理论:无效抑制模型或资源限制模型;Reyna等以输出干扰说明抑制在认知发展中的作用,他们提出了模糊痕迹理论,认知加工从输入中提取信息,从而得到不同形式的痕迹。随着抑制研究领域的发展,抑制作为认知机制的基础之一,与工作记忆、语言理解等高级认知功能越来越多地联系在了一起。
2.2 儿童早期行为抑制与抑制老化研究
行为的抑制性和非抑制性是气质的重要维度,对儿童一生的社会性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这里的行为抑制性主要指儿童在遇到不熟悉或者具有挑战性情境时,表现出来的具有先天倾向性的焦虑反应或行为模式。儿童早期的行为抑制性可以预测其未来的同伴交往、利他行为和问题行为。
对于抑制老化研究而言,研究者一般采用负启动实验范式,大量的负启动实验发现老年人的负启动,尤其是特性负启动效应量明显低于年轻人。Grant等人分别考察了老年人和年轻人工作记忆容量与负启动效应的关系,研究结果发现老年人抑制效能的衰退导致其工作记忆容量的减退。抑制加工的不足导致老年人工作记忆中无关信息的增加,从而产生了干扰,使得老年人无法达到最大程度的记忆和理解[2]。随着个体年龄的增长,抑制加工容量减少,加工能力衰退,乃至导致整个认知能力的衰减。进一步研究发现,老年人表现出位置负启动效应,并且存在特性负启动效应。
2.3 抑制与工作记忆
抑制是压抑与任务无关的信息,并促进保持在工作记忆中的任务的完成[3]。研究者通常用工作记忆解释抑制机制的发展和个体差异。Zacks和Hasher等人认为抑制机制从几个方面影响工作记忆:首先,当工作记忆有效工作时,抑制机制允许符合目标路径的信息进入工作记忆,阻止非目标路径的无关信息。其次,一旦在工作记忆中出现了无关信息时,抑制机制则快速启动,使非目标路径信息衰减,直至成为不相关信息而离开工作记忆。
工作记忆的抑制观认为,具备较好抑制能力的个体,能够将工作记忆的内容限定在指向任务目标的信息上,与此同时对无关信息进行抑制。
2.4 抑制与语言理解
抑制调节着个体的认知和行为,是语言理解中一种重要的认知加工机制,抑制机制可能通过通达、删除和限制三种方式控制工作记忆的内容。之前有关语言理解的研究强调心理表征的建构。目前,研究者开始侧重抑制在语言理解的加工机制、特点和影响因素等问题。为了保证有效阅读,读者或听众需要对来自于语言内外无关的或不适当的信息进行有效抑制,以保证激活适当的意义,建立适当的心理表征。语言理解中,抑制过程可以在亚词汇、词汇、句子和课文等多个水平上发生[4]。
2.5 抑制与创造力
创造力是个体认知能力、人格以及情境因素相互作用的产物。在创造力与抑制的关系方面,存在着两种不同观点的争论。第一种观点认为创造力的特点是认知的去抑制。Eysenck和Martindale认为,导致创造力的区别在于创造力高者在认知神经网络中存在更低水平的认知抑制,即其脑皮质的抑制机制限制了心理表征之间的激活传播[5]。不论任何时间地点及情形,由于认知抑制机制,只要与当前信息加工无关的机制都不被激活。第二种观点认为创造力的特点是认知抑制的增强。从广义上看,认知抑制的注意机制几乎涉及了所有的认知加工控制。从狭义上讲,认知抑制的作用在于减少可能出现的可以避免的错误倾向,在信息加工系统中减少混乱。
国内研究发现,发散性思维是创造力的核心,认知的去抑制是发散思维的表征,然而在创造性行为的成熟阶段,认知抑制才是创造性产品的重要因素之一。抑制能够摒弃无效或无价值的想法,为产生真正新颖而有价值的创造性产品提供空间。认知抑制是创造性高的人群具有的特征之一。创造性高的人群在工作记忆、计划执行的能力上强于低创造力人群[6]。
总之,抑制机制在认知领域已经越来越受到关注和重视,取得了一些进展。在大脑皮质水平上,抑制和兴奋一样,具有重要的生理意义。抑制中的认知因素在解释发展的个体差异中意义重大,通过抑制,大脑皮质的信号化活动不断反馈而逐步完善,因而抑制过程也是积极的神经过程,有助于深入理解人类意识和行为活动的实质。
[参考文献]
[1]张卫,林崇德.认知发展的后信息加工观[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2,(1).
[2]宋耀武,白学军.小学生有意遗忘中认知抑制能力发展的研究[J].心理科学,20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