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利君+余斐+陈晓+等
致泻性大作者简介:曹利君(1970— ),女,主任技师。48 h内干冰包装送至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
1.2标本检测
按照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传染病监测技术平台项目《腹泻症候群监测方案》要求的方法,粪便标本进行沙门菌、志贺菌、致泻性大肠埃希菌(肠致病性大肠埃希菌、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产肠毒素性大肠埃希菌、肠侵袭性大肠埃希菌和肠集聚性大肠埃希菌)、霍乱弧菌、副溶血弧菌、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嗜水气单胞菌、类志贺邻单胞菌、弯曲菌的分离培养,以及轮状病毒(A、B和C组)、肠道腺病毒、杯状病毒(诺如病毒和札如病毒)和星状病毒的核酸检测。细菌鉴定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VITEK全自动细菌分析仪及配套的鉴定板条进行。通过多重PCR方法检测12种毒力基因对致泻性大肠埃希菌进行鉴定和分型。病毒的检测均采用PCR方法。所有引物由上海生物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合成,PCR相关试剂购自日本Takara公司。
1.3数据分析
调查数据和实验结果均录入国家传染病监测技术平台信息管理系统。数据导出后使用Excel 2007软件进行整理。
总之,无论在量或质上复治肺结核患者外周血中的CD3+T,CD4+T和CD8+T淋巴细胞数量较正常人低,我们在临床上应予足够的关注,如加强对病人特别重症病人细胞免疫功能检查,并在抗结核治疗过程中辅以免疫增强剂,以提高抗结核治疗效果。
4参考文献
[1]Tufariello J M,Chan J,Flynn J L. Latent tuberculosis:mechanisms of host and bacillus that contribute to persistent infec-tion[J].Lancet Infect Dis,2003,3(9):578-590.
[2]Ahmad S. Pathogenesis,immunology,and diagnosis of latent 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 infection[J]. Clin Dev Immunol,2011:814-943.
[3]王建中.临床流式细胞分析[M].上海:上海科学出版社,2005:73-74.
[4]雷建平.正确认识CD+细胞在结核免疫治疗效果评价中的意义[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3,26(2):112-113.
[5]昊守芝,宋俊峰.结核分枝杆菌致病机制与免疫[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3,26(2):101-102.
(收稿日期:2013-09-10)2结果
2.1病例和标本分布
2011年1月—2012年12月,共对603例腹泻患者开展了调查和粪便标本采集。其中3—5月(春季)收集144例(23.9%)、6—8月(夏季)251例(41.6%)、9—11月(秋季)160例(26.5%)、12—2月(冬季)48例(8.0%);男性病例343例(56.9%),女性260例(43.1%);0~5岁135例(22.4%),6~18岁26例(4.3%),19~60岁384例(63.7%),>60岁58例(9.6%)。
2.2病原谱
603份标本中阳性标本260份,总阳性率为43.1%。其中仅检出细菌的标本172份(11份标本同时检出2种细菌),阳性率为28.5%;仅检出病毒的标本88份91株(3份标本同时检出2种病毒),标本阳性率为14.6%,病毒阳性率为15.1%(91/603);细菌和病毒合并感染的标本有16份,占阳性标本的6.2%(16/260)。各病原检出率和构成比见表1。
表1宁波市镇海区603例腹泻患者粪便标本
常见致腹泻病原检出情况
病原阳性标本数检出率
(%)构成比
(%)细菌致泻性大肠埃希菌498.126.8肠集聚性大肠埃希菌325.365.3a产肠毒素性大肠埃希菌81.316.3a肠致病性大肠埃希菌40.78.2a肠侵袭性大肠埃希菌30.56.1a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20.34.1a副溶血弧菌6610.936.1嗜水气单胞菌244.013.1志贺菌91.54.9沙门菌61.03.3弯曲菌40.72.2类志贺邻单胞菌81.34.4霍乱弧菌30.51.6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20.41.1其它气单胞菌属81.34.4其它弧菌属40.72.1病毒杯状病毒478.651.6诺如病毒386.980.9b诺如病毒I型91.623.7c诺如病毒II型295.376.3c札如病毒91.618.1b轮状病毒397.142.9A组轮状病毒376.894.9dB组轮状病毒10.22.6dC组轮状病毒10.22.6d星状病毒50.95.5肠道腺病毒00.00.0注:分别计算细菌和病毒中各病原的构成比;a致泻性大肠埃希菌中各型的构成比;b杯状病毒中诺如病毒和札如病毒的构成比;c诺如病毒中I型和II型的构成比;d轮状病毒中ABC三组的构成比。
2.3分布特征
从病原总检出率来看,冬季检出率(60.4%)要远高于其他季节(春夏秋分别为34.7%、49.8%和35.0%);从细菌感染的检出率看,夏季检出率(37.1%)明显高于其他季节(春、秋、冬分别为15.3%、28.8%、22.9%);而病毒则是冬季的检出率最高,达37.5%(18/48),高于其他季节(春、夏、秋分别为19.4%、12.7%、6.3%)。男性和女性检出率相近,分别为36.2%和35.7%;0~5岁组的病毒检出率最高,达26.7%(36/135),19~60岁组细菌的检出率高于其他年龄段组。病毒和细菌感染的流行特征分别见图1、图2、图3。
图1不同季节病毒性腹泻和细菌性腹泻的检出率(%)
图2不同性别病毒性腹泻和细菌性腹泻的检出率(%)
图3不同年龄段病毒性腹泻和细菌性腹泻的检出率(%)
3讨论
腹泻病是人类常见的具有较高发病率和死亡率的疾病之一。世界卫生组织报道全球每年约有20亿例腹泻,每年约有200万人死于腹泻病,尤其是在发展中国家,腹泻病的高发是普遍存在的问题[2]。2010—2012年的海地霍乱爆发事件和2011年德国爆发大肠埃希菌O104:H4疫情导致了严重后果[1,3],也使我们不得不时刻意识到感染性腹泻的严重性,并积极做好防控策略,而对本地区腹泻病原谱及流行特征研究是防控策略中的重要依据。本研究表明,本地区腹泻患者粪便标本中副溶血弧菌(10.9%)列细菌性病原的首位,其次为致泻性大肠埃希菌(8.1%)和嗜水气单胞菌(4.0%),而志贺氏菌、霍乱弧菌和非伤寒沙门菌合计检出率仅占3.0%。病毒性腹泻以杯状病毒和轮状病毒病毒常见,检出率分别为8.6%和7.1%。
目前,副溶血弧菌感染已成为我国一个严重的食源性公共卫生问题之一[4],感染率位于微生物性食源性疾病爆发之首[5]。通过对海产品中副溶血弧菌的主动筛查发现,浙江省海产品副溶血弧菌污染率和人群感染率均较其他地区高[5]。本研究中副溶血弧菌居细菌性病原的首位,且夏秋季的检出率为14.6%(60/411),远高于冬春季的3.1%(6/192),这与市民在夏秋季喜欢生食、烧烤和腌制海产品等饮食习惯有关。另外,气单胞菌也是夏季腹泻的常见病原菌之一,该菌作为一种水源性和食源性致病菌广泛流行并常引起疫情爆发[6]。本地区嗜水气单胞菌的检出率为4.0%,夏秋季的检出率为6.1%,冬春季为1.1%,加上其他气单胞菌检出率为5.3%(32/603),与白永凤等[7]发现浙江省夏季门诊腹泻病人气单胞菌的分离率8.6%相近。在发达国家,腹泻病人中气单胞菌的分离率约为2.2%~10.0%[8],气单胞菌也是海产品中常见的寄生菌,该菌在本地区腹泻人群中的广泛流行应引起我们重视。
美国Baltimore和New Haven两地区对腹泻患者的研究显示,致泻性大肠埃希菌检出率远远高于其他细菌,为9.4%(77/823),其中肠集聚性大肠埃希菌占48.1%[9]。朱敏等[10]对河南郑州市和商丘市20家医疗机构收集的1 534份腹泻患者粪便标本检测显示肠埃希菌检出率为10.4%,其中肠集聚性大肠埃希菌占34.6%。本地区致泻性大肠埃希菌的检出率为8.1%和这些地区的相近,其中肠集聚性大肠埃希菌构成高于这些地区,占65.3%。
人类杯状病毒是引起儿童和成人急性病毒性腹泻的主要病原。一般认为杯状病毒是仅次于轮状病毒引起急性腹泻的常见病原之一[11],但本地区杯状病毒的检出率高于轮状病毒(8.6% vs 7.1%)。2011年7—12月上海市浦东新区的监测结果也显示,诺如病毒的检出率为8.3%,札如病毒的为1.4%,而轮状病毒的检出率仅为2.8%;宁夏地区2011年的监测也显示杯状病毒是引起病毒性腹泻主要病原,占65.0%,而轮状病毒仅占6.0%。这说明杯状病毒可能已经取代轮状病毒成为病毒性腹泻最常见的病毒。另外,我们发现病毒性腹泻多发生于冬季,并且以0~5岁儿童多见,该结果与以往的报道一致。
宁波市镇海区腹泻病原以副溶血弧菌、致泻性大肠埃希菌、嗜水气单胞菌、杯状病毒和轮状病毒为主,根据病原的流行特征,本地区应主动加强水产品的监测和管理,进而减少感染性腹泻的发病率。
4参考文献
[1]Frank C, Werber D, Cramer J P, et al. Epidemic profile of Shiga-toxin-producing Escherichia coli O104∶H4 outbreak in Germany[J]. N Engl J Med,2011,365(19):1771-1780.
[2]Kosek M, Bern C, Guerrant R L. The global burden of diarrhoeal disease, as estimated from studies published between 1992 and 2000[J]. Bull World Health Organ,2003,81(3):197-204.
[3]Barzilay E J, Schaad N, Magloire R, et al. Cholera surveillance during the Haiti epidemic the first 2 years[J]. N Engl J Med,2013,368(7):599-609.
[4]刘秀梅,程苏云,陈艳,等. 2003年中国部分沿海地区零售海产品中副溶血性弧菌污染状况的主动监测[J]. 中国食品卫生杂志,2005,17(2):97-99.
[5]刘秀梅,陈艳,王晓英,等. 1992—2001年食源性疾病爆发资料分析——国家食源性疾病监测网[J]. 卫生研究,2004,33(6):725-727.
[6]Janda J M, Abbott S L. The genus Aeromonas: taxonomy, pathogenicity, and infection[J]. Clin Microbiol Rev,2010,23(1):35-73.
[7]白永凤. 浙江地区腹泻病人气单胞菌毒力基因及抗生素敏感性研究[D]. 浙江大学,2011.
[8]Parker J L, Shaw J G. Aeromonas spp. clinical microbiology and disease[J]. J Infect,2011,62(2):109-118.
[9]Nataro J P, Mai V, Johnson J, et al. Diarrheagenic Escherichia coli infection in Baltimore, Maryland, and New Haven, Connecticut[J]. Clin Infect Dis,2006,43(4):402-407.
[10]朱敏,谢志强,赵嘉咏,等. 河南省腹泻病人5种致泻大肠埃希菌感染调查[J]. 现代预防医学,2010,37(6):1148-1150,1152.
[11]Fankhauser R L, Noel J S, Monroe S S, et al. Molecular epidemiology of “Norwalk-like viruses” in outbreaks of gastroenteritisin the United States[J]. J Infect Dis,1998,178(6):1571-15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