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场域中非课堂教学空间的权力与控制

2014-08-08 19:56李彩虹
中国教师 2014年15期
关键词:场域权力教室

李彩虹

学校是存在于社会境脉之中的活动空间,是社会空间的一个组成部分,由物质要素及其社会性意涵共同构建而成。千百年来,人们一直将学校视为教育实施的物质基础与环境,在充分看到学校空间物质性的同时,却忽视了它的精神性。法国社会学家亨利·列斐伏尔曾经说过:空间是有生命的,它会说话。那么,学校这一物理形态的场所会向人们诉说怎样的衷肠?按照空间社会学的观点,学校作为一种客观的社会存在,是一个“场域”,是受一定场域规则支配的各种关系和力量并存的网络,是多维主体相互争夺与拓殖的社会空间,充斥着权力与控制的社会性语言。

一、核心概念的界定

1.学校场域

“场域”(Field)是由法国社会学家布迪厄提出的一个重要范畴。布迪厄将社会化约为具有自主性的一个个小世界,这样的小世界是具有自身逻辑和必然性的客观关系的空间,即“场域”[1]。在这个意义上而言,场域具有物理性,可指客观的物质存在,包含空间的概念,也可看作是“学校空间”的上位概念。此外,“场域”还是一个关系性概念,是行动者或机构所占据的各种位置之间存在的客观关系的一个网络,各种隐而未发的力量和正在活动的力量都在这个关系网络中争夺权力和资源。因此,“场域”具有鲜明的社会性特点,实际上这才是“场域”的本质属性[2]。

学校作为客观存在的社会空间,不仅具有很多实体性要素,更有由这些实体之间生成的关系性要素,从这个意义上说,学校也是一种“场域”,兼具空间的物理性和社会性。因此,学校场域既可以指明研究范围——学校空间,又可明确研究对象——权力和控制现象,是界定研究问题的最佳选择。

2.权力与控制

权力与控制是空间社会学研究的重要切入点之一。福柯认为,权力在本体论上并不外在于社会空间,社会空间的空间性(一种混合了物理性和观念性的空间性)构成了权力的本体论维度,特定的权力总有其特定的空间性。空间是权力运作所建构的工具,也是这一运作得以可能的条件。“学校场域”是一个有着多种权力和资本且充满冲突的空间,本质上就是一个权力场域。因此,研究学校场域中的权力与控制现象可谓是空间社会学研究的题中之义,同时,从空间的视角来看,学校的权力与控制现象也是教育社会学颇具新意的研究领域。

需要说明的是,权力与控制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权力是指对事物控制和支配的能力,是控制的根本,而控制是权力的表现,二者并不完全相同。吉登斯认为,权力即“改造能力”,是行动者具有的“转换能力”,这种能力能够对一系列既定的事件进行干预,以至于通过某种方式来改变它们。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权力具有统治的效应,即控制,二者的联系十分密切。本文中的权力与控制统指学校场域中存在的约束、控制、指令与改变的能力与现象。

3.非课堂教学空间

学校场域是一个宽泛且比较模糊的概念,缺乏可操作性,需要细化。学者们通常将学校场域、学校空间、教学空间三词混用,不同的学者对学校空间的划分并不相同。苏尚峰在《论学校空间的构成及其生产》中将学校空间分为固定空间、半固定空间和不定空间[3];胡永超和傅吉利在《中小学校园建筑的空间设计》中将学校空间分为外部空间和内部空间,内部空间又分为围合空间和开放空间[4];其他学者多将教学空间分为课堂教学空间和非课堂教学空间[5]。本文结合三种分类方法,基于调查资料和自己的思考,对学校空间给出如下的界定与划分,据此确定研究对象。

学校空间即为教学空间,可分为课堂教学空间和非课堂教学空间,前者是指发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人际空间,即师生及生生之间的身体与身体的互动空间关系,这是一种隐性的教学空间,除此之外,皆为非课堂教学空间。非课堂教学空间是指学校内部物理性的建筑空间及结构配置,既包括教室外的公共空间,又包括不做课堂教学空间之用的教室,这一点与其他学者界定的“课堂教学空间”有所不同,它具有显性的空间特点。

由于课堂教学空间常常进入人们的研究视野,而人们对非课堂教学空间的关注十分不够,再加上实践调查条件的限制,收集的资料大多是非课堂教学空间的内容,因此,本文的研究对象为学校场域中的非课堂教学空间,并将非课堂教学空间具体分为围合空间、过渡空间和开放空间(见图1)。

二、两所学校非课堂教学空间的概况

1.A小学的非课堂教学空间

A小学是北京市朝阳区呼家楼学区的一所学校,是位于城中的中心校之一,发展较快,堪称重点小学。该校一校三址,包括高部(3~6年级)、低部(1、2年级)和另外一个校区,共计约2 040名学生,其中高部学生有800多人,人数居三校区之首,本文的调研对象就是高部学生所在的学校。据该校领导介绍,低部距离高部不远,是前几年合并过来的。

A小学占地面积13 038.49平方米,校园建设成平面型,比较简单。整个校园以围墙与外界相隔,进入校园后径直对着一条大致七米宽的水泥路。以这条路为分界点,前方是绿色草坪铺成的体育场,设有足球场和篮球场;路的后方是学校唯一的教学楼,共四层,东西走向为主,主要为内廊式的学生教室及一条走廊,楼的东侧伸出南北走向的教师办公室,同样为内廊式。在教学楼以外的东南方向,临近小北门处,有一栋两层的行政办公楼,主要为学校党政领导工作的地方(见图2)。

2.B初中的非课堂教学空间

B学校是江西省赣州市上犹县某乡的一所初级中学,该乡为国家级贫困乡镇,该校位于此乡的中心位置,背靠一座青山,是乡里唯一的一所初中。学校学生主要来自周边村庄和本乡,多为留守儿童,大多数学生的父母常年在外地打工。虽然学生家长非常重视孩子的受教育情况,但学生的学习成绩并不突出,只有不足1/3的学生毕业后能够升入普通高中,绝大多数毕业生只能进入中专院校、技校或者外出打工或在家务农。

B初中共有三个年级,每个年级4个班,每班大约50人,全校大约有700人。该校占地面积约为A校的3倍,较为开阔。B学校的空间分布与A学校大体相同。东侧开门,南侧为体育活动场所,相隔一条水泥路,便是教学楼。与A小学不同的是,B学校由于受山地地形的限制,学校呈现不规则的形状,且有单独的教师办公楼、住宿楼与后勤服务楼,如学生宿舍楼、食堂兼大会议室和浴室。此外,学校北侧有一片荒草地和2个室外厕所(见图3)。

三、学校场域中的非课堂教学空间的权力与控制分析

两所学校的物理性建筑其实在以独特的空间语言诉说着学校场域中的权力与控制现象。本文以非课堂教学空间的三个组成部分,即围合空间、过渡空间和开放空间[6]为线索,具体剖析学校显性空间中的权力与控制问题。

1.围合空间的权力与控制

围合空间是教室等相对固定的,由墙体、玻璃窗围合而成的封闭空间,主要包括学生教室、教师办公室、会议室、门卫室、学生宿舍等,具有封闭性,是一种紧张和强控制的空间。

1)学校围墙及大门

从严格意义上来讲,围墙和大门并不算围合空间,但它们是构成学校这个整体性围合空间最显著的标志和组成部分。A小学与B初中也毫无例外地设置了高大的围墙和雄壮的大铁门。围墙是学校排他性空间设置的第一要素,将学校和外界隔离,上课期间学生完全被“囚禁”在这里,若非得到允许,不能踏出校园。与围墙相比,学校的铁门是一道自动屏障,毫不露痕迹地区分了局外人与局内人的身份、地位,在它的一张一翕间接纳与拒斥被演绎得淋漓尽致,可算是权力与控制的最佳体现。

2)教室

教室是彰显权力与控制的最显著的围合空间。需要说明的是,教室是一个综合性的场域,不仅是教室建筑和资源物理分布与布置的非课堂教学空间的载体,更是饱含师生及生生人际互动的课堂教学空间,本文只探讨教室体现的非课堂教学空间的权力与控制。两所学校的教学组织方式均采用传统的班级授课制,教室的空间布置非常一致:教师的讲台位于教室前方,正对学生,且高出学生座位15~20厘米;学生的座位呈秧田式分布;教室均设有后门或后窗。

之所以如此设计,是因为:第一,教师讲台“居高临下”,可将学生的一切活动尽收眼底,充满权威[7]。并且教师的讲台区域通常占据整个教室物理空间的约1/8,按照空间心理学的观点,一个人的心理空间和其所占有的物理空间成正比,这为教师处于上位的心理空间奠定了基础,赋予教师以神圣感[8]。第二,在秧田式的分布中,学生被排为“横成行、竖成列”,将教室的整个空间分割成条块状的空间组合,课桌与课桌之间保持一定的距离,学生处于封闭性极强的个体私有化的小空间,处于教师伞状空间的强权控制下[9]。第三,教室虽然设有前后两个门,但学生上课期间不得随意从后门出入,后门更多扮演的是教师“窥视窗”的角色[10],全景敞视,使教师特别是班主任能够随时随地地掌握学生的动态。控制不仅成为令人胆颤心寒的生存方式,也成为生活本身,这是一种炙热难熬的“虚妄异化的生活”。福柯所说的毛细血管状的权力关系体现在其中,权力关系浸润于人日常生活的点滴细节中,镌刻于人们的自我认同中。

3)教师办公室

A小学与B初中学校对办公室的设置安排并不相同:A小学将办公室置于教学楼中,与学生教室分成不同的链条;B初中为教师独自建立一栋办公楼。本文认为这不过是由两校空间面积不同导致的。从空间社会学的角度来看,它们同是比较典型的围合空间,具有强控制性。学校下课期间,与教室的热闹相比,教师办公室相对冷清很多,除个别学生干部常常出入外,对大多数学生而言,办公室是一个教师权威十足的场所,还是敬而远之为好。

4)学生宿舍

宿舍和浴室是B初中独有的空间设置,原因是该校招收了很多住宿生。该校的学生宿舍是按照班级编制,每个房间有12张床铺,分列房间靠墙的两侧,学校规定了宿舍卫生检查制度和晚九点的查寝制度。在这两项制度的规定下,学生会勤于整理内务并按时休息,违反者将遭到教师的重罚。如果说教室是集中体现教学控制的空间,那么宿舍就是生活空间中权力与控制最为显著的场所。

2.开放空间的权力与控制

学校的开放空间是公共空间,是连接围合空间的敞开式空间,满足学生的课间生活。课间生活更多的是学生之间的一种交流、学生与环境的一种交流,它是一种开放空间,但仍渗透着权力,彰显控制的品性。

1)宣传栏

A、B两所学校都有宣传栏,除门口处各有一个外,B初中在教学楼后与教师办公楼之间还安置了宣传栏,A小学由于空间限制将其转化为室内墙报等。A小学宣传的主题是“巴学园里的小豆豆”,创意源于《窗边的小豆豆》一书,重在培养学生沟通交流、爱护环境、自主学习等综合素质和能力;B初中在宣传栏内主要展示校风、校训、校歌、名师风采、时代精神和爱国精神教育等内容。从内容上看,两校的宣传内容并不相同,A校侧重学生本位的宣传,B校则集中体现学校本位和国家本位的教育思想,这源于两校的发展水平不同。但是,从空间社会学的角度来看,两种宣传不过方式不同,但本质上都是一双“监视的眼睛”,注视着在它面前来来往往的人群。倘若你与它相互凝视,道德宣诫就从它默默无语的“眼神”中渗透至你身体的各个角落;倘若你对它视而不见,它仍是一副“圣贤者的姿态”伫立在那里,瞥醒走过它身边的每一个人。宣传栏借助一种空间秩序,把对个体的规训置于一种隐形的等级化中,且不停地运作。

2)操场

俗话说“没有规矩难成方圆”,宣传栏的“方”与操场上的“圆”呈现出一种空间结构与特殊文本的巧妙结合,体现出学校纪律与规训社会的独具匠心的结合。A、B两所学校均有操场,相对位置与设施基本相同,可见操场或运动场在学校管理中发挥着同样的作用。虽然操场也有规则的约束和控制,但学生可获得高于教室很多倍的身体空间,获得更多的心理空间和自我控制的权力,所以说操场是学生挣脱课堂教学空间、放松身心的最佳场所。

3)走廊

对学生来说,学校没有一个只供学生卸下“角色”和“包袱”的固定空间,走廊是存在于不同课节之间的狭小的时间边界地带,学生可以自由地活动身体,改变说话的腔调,不必在教师目光的监视下活动。但对A校学生而言,走廊仍然象征着权威力量的控制与裁决,受着权力的规限。A学校的走廊是双面式的,两边各是一排教学班,每个班都在自己班外的墙上挂上班牌、同学的特色名牌并画上各种图画,如环保、京剧国粹、消防知识等。这是展示学生个性的舞台,但更多地体现出班主任主导与控制下的班级文化,孩子们可能只是这些图画的实施者或搬运工,真正设计这一“蓝图”者是背后给予操纵的教师。B校的走廊为外廊式,单排教室外的一排露天的走廊,并无特殊布置,此处不做特别论述。

4)室外洗手间和荒草地

与A校相比,室外洗手间和一片荒草地是B校独有的开放空间。每当下课铃声响起,一群学生会冲出教室,奔向位于学校角落的厕所,不断地在洗漱池旁流连。虽然相对教师而言,学生没有室内卫生间,但这难得的外出机会是他们逃避教师短暂控制的一种有效手段,自在之情不必细说。

3.过渡空间的权力与控制

过渡空间是笔者结合文献和自己的思考提出来的一个词汇,是指学校场域中的空间节点,如校园的林荫小路、楼梯处等,是联结围合空间和开放空间的中介,是一个过渡地带,故称为过渡空间。过渡空间是课堂教学空间权力与控制向课堂空间的延展。

1)水泥路

A、B两所学校都在操场与教学楼之间设置了一条隔离带,即水泥路,可以说是学校空间中非常有魅力的空间,因为它的相对开放性,因为它的独特的风景,更因为它给人带来的逃避与松弛之感[11]。在这条小路上,人们虽然没有读书上课的压力,然而依然有着上课的“逼迫”和课外实践活动成果展示的约束。这条小路与其说是“放松区”,不如说是“心理过渡区”,上课的烦恼与无忧的玩耍欲望纠缠不清,也许就因为这样,学生已然失去欣赏美景的兴致。

2)楼梯处(公共区域)

楼梯是楼上与楼下的公共交通通道,也是一个空间节点,B初中的楼梯处并无任何设置,而A小学会利用这一区域来展示学校文化,渗透着权力与控制[12]。A小学教学楼两侧的公共区域一楼进门处是一堵鼓状的荣誉墙,记载该校51年的光辉历史片段;一楼公共区域的南侧玻璃墙面赫然印着一个红色的甲骨文字,表征着该校教师追求“上善若水”的文化追求;东侧墙面是一面“社会是非时事”的海报墙;西侧的照片墙贴满该校小明星、爱心小天使等学生人物。二楼的公共展区是“诚信超市”,教导学生树立并践行诚信行为;此外,还有一幅“人与动物和谐共处”的墙画;西侧展区是为迎接国际参观团而准备的“魁北克文化街”。三楼的墙画设置有“健康、智慧、博爱、包容”的主题内容,这是该校礼仪课程的成果展示;而最耀眼的要数南侧墙壁的两幅大地图——中国地图和世界地图,旨在培养学生的国际意识。除公共展区外,楼梯处设置成中国传统文化的宣传区域,如龙、京剧脸谱、大宅门等。总体而言,A小学楼梯处的公共区域是传统与现代、中国化与国际化、生活与时事、理想与实践等碰撞、交融的舞台,体现出国家权力和学校权力对教育资源的争夺,学校会在最耀眼的区域突出自己特色,但又时时不忘国家权力的点滴渗透。国家与地方在教育权上的角逐与合作在此得以清晰地展现。

综上分析,我们可以发现,A小学和B初中虽然在地理位置和人文环境方面差异悬殊,但二者的非课堂教学空间体现出很多相同的权力与控制现象,如围合空间、操场、宣传栏、水泥路等。当然,二者的权力和控制的体现方式有所不同,A小学由于空间面积有限,十分注重教学楼内的开放空间和过渡空间的使用与设计,着重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而B初中由于发展水平不足及空间较大,更注重开发教学楼外的非课堂空间的使用,对教学楼内的空间利用不足,还须继续开发。

参考文献:

[1]刘生全.论教育场域[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6(1).

[2]刘向辉.课堂场域的权力审视与课堂控制[J].全球教育展望,2008(12).

[3]苏尚峰.论学校空间的构成及其生产[J].教育研究,2012(2).

[4][6]胡永超,傅吉利.中小学校园建筑的空间设计[J].浙江建筑,2008(7).

[5]马俊,贾晓明.小学校园非课堂教学空间的设计研究[J].浙江建筑,2012(12).

[7]胡迪.权力视域下的班级空间——以江苏省扬州市L小学为个案[D].南京师范大学,2012:27.

[8]何森林.论课堂场域里的规训[J].重庆教育学院学报,2010(5).

[9]胡春光.学校生活中的规训与抗拒[D].华中师范大学,2007:115.

[10][11]石艳.我们的“异托邦” [D].南京师范大学,2008:126、73.

[12]刘伟.北京地区小学个性化建筑形式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08:38.

(作者单位: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

(责任编辑:孙建辉)

4)室外洗手间和荒草地

与A校相比,室外洗手间和一片荒草地是B校独有的开放空间。每当下课铃声响起,一群学生会冲出教室,奔向位于学校角落的厕所,不断地在洗漱池旁流连。虽然相对教师而言,学生没有室内卫生间,但这难得的外出机会是他们逃避教师短暂控制的一种有效手段,自在之情不必细说。

3.过渡空间的权力与控制

过渡空间是笔者结合文献和自己的思考提出来的一个词汇,是指学校场域中的空间节点,如校园的林荫小路、楼梯处等,是联结围合空间和开放空间的中介,是一个过渡地带,故称为过渡空间。过渡空间是课堂教学空间权力与控制向课堂空间的延展。

1)水泥路

A、B两所学校都在操场与教学楼之间设置了一条隔离带,即水泥路,可以说是学校空间中非常有魅力的空间,因为它的相对开放性,因为它的独特的风景,更因为它给人带来的逃避与松弛之感[11]。在这条小路上,人们虽然没有读书上课的压力,然而依然有着上课的“逼迫”和课外实践活动成果展示的约束。这条小路与其说是“放松区”,不如说是“心理过渡区”,上课的烦恼与无忧的玩耍欲望纠缠不清,也许就因为这样,学生已然失去欣赏美景的兴致。

2)楼梯处(公共区域)

楼梯是楼上与楼下的公共交通通道,也是一个空间节点,B初中的楼梯处并无任何设置,而A小学会利用这一区域来展示学校文化,渗透着权力与控制[12]。A小学教学楼两侧的公共区域一楼进门处是一堵鼓状的荣誉墙,记载该校51年的光辉历史片段;一楼公共区域的南侧玻璃墙面赫然印着一个红色的甲骨文字,表征着该校教师追求“上善若水”的文化追求;东侧墙面是一面“社会是非时事”的海报墙;西侧的照片墙贴满该校小明星、爱心小天使等学生人物。二楼的公共展区是“诚信超市”,教导学生树立并践行诚信行为;此外,还有一幅“人与动物和谐共处”的墙画;西侧展区是为迎接国际参观团而准备的“魁北克文化街”。三楼的墙画设置有“健康、智慧、博爱、包容”的主题内容,这是该校礼仪课程的成果展示;而最耀眼的要数南侧墙壁的两幅大地图——中国地图和世界地图,旨在培养学生的国际意识。除公共展区外,楼梯处设置成中国传统文化的宣传区域,如龙、京剧脸谱、大宅门等。总体而言,A小学楼梯处的公共区域是传统与现代、中国化与国际化、生活与时事、理想与实践等碰撞、交融的舞台,体现出国家权力和学校权力对教育资源的争夺,学校会在最耀眼的区域突出自己特色,但又时时不忘国家权力的点滴渗透。国家与地方在教育权上的角逐与合作在此得以清晰地展现。

综上分析,我们可以发现,A小学和B初中虽然在地理位置和人文环境方面差异悬殊,但二者的非课堂教学空间体现出很多相同的权力与控制现象,如围合空间、操场、宣传栏、水泥路等。当然,二者的权力和控制的体现方式有所不同,A小学由于空间面积有限,十分注重教学楼内的开放空间和过渡空间的使用与设计,着重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而B初中由于发展水平不足及空间较大,更注重开发教学楼外的非课堂空间的使用,对教学楼内的空间利用不足,还须继续开发。

参考文献:

[1]刘生全.论教育场域[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6(1).

[2]刘向辉.课堂场域的权力审视与课堂控制[J].全球教育展望,2008(12).

[3]苏尚峰.论学校空间的构成及其生产[J].教育研究,2012(2).

[4][6]胡永超,傅吉利.中小学校园建筑的空间设计[J].浙江建筑,2008(7).

[5]马俊,贾晓明.小学校园非课堂教学空间的设计研究[J].浙江建筑,2012(12).

[7]胡迪.权力视域下的班级空间——以江苏省扬州市L小学为个案[D].南京师范大学,2012:27.

[8]何森林.论课堂场域里的规训[J].重庆教育学院学报,2010(5).

[9]胡春光.学校生活中的规训与抗拒[D].华中师范大学,2007:115.

[10][11]石艳.我们的“异托邦” [D].南京师范大学,2008:126、73.

[12]刘伟.北京地区小学个性化建筑形式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08:38.

(作者单位: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

(责任编辑:孙建辉)

4)室外洗手间和荒草地

与A校相比,室外洗手间和一片荒草地是B校独有的开放空间。每当下课铃声响起,一群学生会冲出教室,奔向位于学校角落的厕所,不断地在洗漱池旁流连。虽然相对教师而言,学生没有室内卫生间,但这难得的外出机会是他们逃避教师短暂控制的一种有效手段,自在之情不必细说。

3.过渡空间的权力与控制

过渡空间是笔者结合文献和自己的思考提出来的一个词汇,是指学校场域中的空间节点,如校园的林荫小路、楼梯处等,是联结围合空间和开放空间的中介,是一个过渡地带,故称为过渡空间。过渡空间是课堂教学空间权力与控制向课堂空间的延展。

1)水泥路

A、B两所学校都在操场与教学楼之间设置了一条隔离带,即水泥路,可以说是学校空间中非常有魅力的空间,因为它的相对开放性,因为它的独特的风景,更因为它给人带来的逃避与松弛之感[11]。在这条小路上,人们虽然没有读书上课的压力,然而依然有着上课的“逼迫”和课外实践活动成果展示的约束。这条小路与其说是“放松区”,不如说是“心理过渡区”,上课的烦恼与无忧的玩耍欲望纠缠不清,也许就因为这样,学生已然失去欣赏美景的兴致。

2)楼梯处(公共区域)

楼梯是楼上与楼下的公共交通通道,也是一个空间节点,B初中的楼梯处并无任何设置,而A小学会利用这一区域来展示学校文化,渗透着权力与控制[12]。A小学教学楼两侧的公共区域一楼进门处是一堵鼓状的荣誉墙,记载该校51年的光辉历史片段;一楼公共区域的南侧玻璃墙面赫然印着一个红色的甲骨文字,表征着该校教师追求“上善若水”的文化追求;东侧墙面是一面“社会是非时事”的海报墙;西侧的照片墙贴满该校小明星、爱心小天使等学生人物。二楼的公共展区是“诚信超市”,教导学生树立并践行诚信行为;此外,还有一幅“人与动物和谐共处”的墙画;西侧展区是为迎接国际参观团而准备的“魁北克文化街”。三楼的墙画设置有“健康、智慧、博爱、包容”的主题内容,这是该校礼仪课程的成果展示;而最耀眼的要数南侧墙壁的两幅大地图——中国地图和世界地图,旨在培养学生的国际意识。除公共展区外,楼梯处设置成中国传统文化的宣传区域,如龙、京剧脸谱、大宅门等。总体而言,A小学楼梯处的公共区域是传统与现代、中国化与国际化、生活与时事、理想与实践等碰撞、交融的舞台,体现出国家权力和学校权力对教育资源的争夺,学校会在最耀眼的区域突出自己特色,但又时时不忘国家权力的点滴渗透。国家与地方在教育权上的角逐与合作在此得以清晰地展现。

综上分析,我们可以发现,A小学和B初中虽然在地理位置和人文环境方面差异悬殊,但二者的非课堂教学空间体现出很多相同的权力与控制现象,如围合空间、操场、宣传栏、水泥路等。当然,二者的权力和控制的体现方式有所不同,A小学由于空间面积有限,十分注重教学楼内的开放空间和过渡空间的使用与设计,着重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而B初中由于发展水平不足及空间较大,更注重开发教学楼外的非课堂空间的使用,对教学楼内的空间利用不足,还须继续开发。

参考文献:

[1]刘生全.论教育场域[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6(1).

[2]刘向辉.课堂场域的权力审视与课堂控制[J].全球教育展望,2008(12).

[3]苏尚峰.论学校空间的构成及其生产[J].教育研究,2012(2).

[4][6]胡永超,傅吉利.中小学校园建筑的空间设计[J].浙江建筑,2008(7).

[5]马俊,贾晓明.小学校园非课堂教学空间的设计研究[J].浙江建筑,2012(12).

[7]胡迪.权力视域下的班级空间——以江苏省扬州市L小学为个案[D].南京师范大学,2012:27.

[8]何森林.论课堂场域里的规训[J].重庆教育学院学报,2010(5).

[9]胡春光.学校生活中的规训与抗拒[D].华中师范大学,2007:115.

[10][11]石艳.我们的“异托邦” [D].南京师范大学,2008:126、73.

[12]刘伟.北京地区小学个性化建筑形式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08:38.

(作者单位: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

(责任编辑:孙建辉)

猜你喜欢
场域权力教室
不要在教室打闹
查无此人
长时间待在教室更容易近视
酝酿睡意
刘晓玲:突破学校德育的场域困境
省级政府金融权力榜
民营金融权力榜
基于“学习场域”的专业成长方式构建漫谈
领导权力的特性与影响
持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