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悬念设置法在小学英语图画书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2014-08-08 19:54李润利
中国教师 2014年15期
关键词:悬念设置阅读教学

李润利

随着学生所学知识与阅读量的增加,阅读能力逐渐变成影响学生学习成绩的一个重要因素。如何使学生在积极、主动的阅读体验中体会阅读的乐趣,真正成为一个会阅读、爱阅读的人,这是学校与教师关注的焦点。英语阅读课正是为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而设立的。虽然现在许多一线教师在英语阅读教学实践中总结出了许多宝贵的经验,但我认为悬念设置法是有效促进学生英语阅读能力提升的重要方式与手段。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认为“思维自惊奇和疑问开始”,表明学生的思维活跃在疑问的交叉点上。基于脑科学的视角,教师在教学中设置疑问,可以使学生的精神状态由大脑皮层抑制状态转变为大脑皮层亢奋状态,提高他们的学习兴奋度。基于心理视角进行分析,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精心设疑,制造悬念,给一些阅读内容带上神秘面纱,使学生处于“心求通而未达,口欲言而未能”的不平衡状态,引发他们进行探索的欲望,进而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也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一、悬念设置法

悬念设置法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适时地抛出问题,引发学生产生疑问,激发他们的好奇心,牵住他们的思绪,逐步地进行引导,促进学生主动思考。悬念设置法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可分为设悬和释悬,设悬是指设置教学悬念,释悬则是对教学悬念进行解释与回答。

教师采用悬念设置法进行教学是要提高学生的求知欲望与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灵活地运用这一方法,根据阅读故事的内容以及学生的兴趣点展现意境、大胆质疑,可以诱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而且教师适时地设悬能够有效地推进学生思维的发展。教师要抓住这些波折起伏或是能够触及学生内心深处的片段,在阅读教学中设悬,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产生一种期待,全身心地融入到文本阅读中,培养与发展阅读思维。

此外,教师采用悬念设置法,能够给学生留下一个有待探索的未知空间,激发学生探求新知的欲望,在“且听下回分解”中实现学习感情的升华。

二、设悬的主体

悬疑作为一种学习心理机制,是基于学生对所要解决问题的未完成感和不满足感而产生的。在阅读教学中,教师适时地创设“悬念”,会使教学过程成为一种学生渴望不断探索、追求知识的心理需求。教师提问是阅读教学过程中的重要部分,但归根到底阅读的主体还是学生,因此,设悬主体可以从教师逐渐地移到学生,学生之间互相提问,最终发展成学生自问。

例如,在小学英语图画书阅读教学之前,教师可以让学生回答“What can you see from the cover?”这时学生就会自由地回答。接着,教师要引导学生,“What is this story about?”最后,教师要询问学生:“What do you want to know about this story?”

学生在英语阅读活动中也会自己产生疑问,这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在阅读中不断地解疑答惑,又会出现新的问题,在不断质疑—验证—再质疑—再验证的循环中完成阅读,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例如,在学习“The easy job may not really be easy”一课时,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进行质疑,“What is the easy joy? Who did the easy job? How did they do the easy job? Why is the easy job not easy?”之后,将这些问题进行整理,借助这些问题,将故事的结构清晰地梳理出来。

又如,在学习Pilipala Town的故事时,教师可以在课前引导学生思考“What do you want to know?”这一问题,激发学生对这一故事的兴趣,引导他们自发地进行质疑,“Why is it called Pilipala Town?Who live in it?”等,并让他们带着自己的疑问开始阅读。学生会在一个个疑问中探寻答案。故事本身的答案与学生内心预期的答案会一次次地发生碰撞,这种碰撞无疑会增加阅读内容的趣味性,而学生内心的期望与故事展现情境的冲突更会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升学生的阅读思维能力。

三、悬念设置法的应用

为了实现不同的教学目标,教师在考虑悬念设置法时要考虑悬念产生的时间及被解释的时间。一般来说,悬念设置法通常会采用下列三种教学方式。

1.先设不答

先设不答是指教师在开始阅读教学前对学生进行提问,但并不立即给予解释或释疑,让学生通过阅读来回答教师提问。这种方法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如在学习故事Body Language时,由于这个故事主要介绍的是文化之间的差异,导致其趣味性和情节性不是很强,学生易产生厌倦情绪。因此,在这则故事的阅读教学前,我有意识地设置了一些疑问。例如,我会伸出一个手指头,然后问同学,“I am a Japanese now. I show you this. Do you know the meaning of this?”学生会猜“Very good”,会猜“No.1”,还有人会猜“Maybe it means ok”。对学生给出的种种答案,我一言不发,只是轻轻地摇头,学生也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还会迫不及待地询问。看到学生如此的兴致高涨,我又提出另一个问题,即“Do you know there is a kind of body language. Do you know it? ”此时学生的大脑在高速运转着,寻找答案,甚至还七嘴八舌地交流起来。对孩子给出的种种猜测,我不会快速地作出判断,只是轻轻地举起这本故事书,告诉他们答案在这里面,可以从这里面寻找,与大家分享。这时,学生的好奇心被调动起来,再也按捺不住自己的情绪,飞快地拿走故事书,如饥似渴地读了起来。

2.设后轻解

设后轻解是指在教师提出疑问后,可以对学生的答案进行引导和点评,但并不告诉学生答案,而是请学生继续阅读故事寻找答案。这种方式有利于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培养学生的阅读思维。You are the swan in my heart一文开始介绍小鸭子由于外表丑陋,被兄弟姐妹及周边的人讨厌,自己很伤心。但妈妈告诉它说它是妈妈心中最美的小鸭子,到了晚上它做了一个梦,梦见自己变成一只美丽的白天鹅。故事讲到这里,我会适时地停下来,让学生展开想象,小鸭子最后能否变成美丽的白天鹅呢?此时,学生就在两条不同的线索上进行发散和思考,并给出切实可行的理由和方法。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充满想象力和创造力,适时地设疑可以给他们搭建思维发散的平台,并在小组中畅所欲言,以第一作者的身份为故事的推进出谋划策。有的小组会这样认为“She will become a beautiful swan because she wants to be a swan. She will do anything like a swan, also she will learn something like a swan. At last, she doesnt look like a swan ,but she will do anything like a swan. That is very important”;也有的小组会这样说“I think she is a real swan. When she grows up,she will become a beautiful swan”;还有的小组会认为“If she has this beautiful dream, and she can work hard for that. We think her dream will come true. Also everybody will love her at last”。当然,也有小组这样认为“She cant be a swan, that is her dream. It is not true”、“She cant be that. That is her mothers courage, not true”。在学生畅所欲言之后,我会引导学生走入文本,了解故事的真实发展。带着疑问、矛盾和冲突阅读文本,会使得学生的求知欲更加强烈,对故事文本深层含义的理解也会更加深刻和理性。

这种方法可以帮助学生在情节波折之处更好地理解故事的主旨,实现学生在学习故事时的收获最大化。同时,教师可以基于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他们的逻辑性与发散思维,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

3.设后释疑

设后释疑是指教师在提出问题后,通过与学生的讨论,给出一个比较确切的结论。这种方式一般用在课堂教学的结尾,涟漪无穷,给人一种“课已尽而意无穷”的感受。通过设置悬念,学生会留有进一步探索的未知空间。在学习The Little Frogs Beautiful Jump的结尾部分时,我们可以知道小青蛙跳出了井口。此时,我没有将这节课画上一个句号,而是巧妙地设置一个疑问,即“What can little frog do in this wonderful world?”这就会打破学生的定势思维,使同学思路大开。

在故事的结尾,教师适时地设疑,让学生在课外思考,是为了保持学生的阅读兴趣,更是为下堂课的课堂分享做好铺垫,不但巩固他们所学到新知识、新内容,还能锻炼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从而培养他们的英语阅读能力。

四、结语

通过不断的教学实践与教学尝试,我发现在教学过程中,悬念设置法的使用要以学生为主体,有明确的目标,找准应用时机,尽量做到“精”、“度”、“新”。所谓“精”,就是设置的悬念要有针对性,要有分量,表现为悬念在内容上要紧紧围绕阅读材料,能够在学生的头脑中激起层层涟漪。所谓“度”,表现为悬念具有启发性,难易适度,数量要适中。设计的悬念要有思考价值,能调动学生的主动性,集中他们的注意力。所谓“新”,表现为设计的悬念要新颖,能够吸引学生的眼球,激发学生求知探索的欲望。

实践表明,学生在学习中产生的渴望探索、追求知识的心理需求具有巨大的潜在能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丰富他们的想象力、增强记忆力、开拓思维,从而有效地提高他们英语阅读的效率。

(作者单位:北京市海淀区西苑小学)

(责任编辑:孙建辉)

猜你喜欢
悬念设置阅读教学
初中英语评判性阅读教学实践与探索
变电站五防系统临时接地桩的设置
多元读写理论指导下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
ControlUWP 让Windows 10的设置更方便
浮窗手势让手机操控更轻松
巧设悬念增魅力
普京记者会留下最大悬念
高阶思维介入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智英赛:曹岩磊爆冷破断王林娜加冕无悬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