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训练联合神经功能重建治疗仪对脑卒中后运动障碍患者的影响

2014-08-08 09:57赵飞鲍晓
中国当代医药 2014年15期
关键词:康复训练脑卒中

赵飞+鲍晓

[摘要] 目的 探讨康复训练联合神经功能重建治疗仪对脑卒中后运动障碍患者的影响。 方法 将86例脑卒中后运动障碍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3例。观察组采用康复训练和神经功能重建治疗仪联合治疗,对照组仅采用康复训练。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Barthel指数、FMA评分以及疗效。 结果 观察组治疗前后的Barthel指数、FMA评分以及疗效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康复训练联合神经功能重建治疗仪对脑卒中后运动障碍患者的康复效果好于单纯康复训练。

[关键词] 脑卒中;康复训练;神经功能重建治疗仪

[中图分类号] R743.3[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4-4721(2014)05(c)-0036-03

Impact on stroke patients with sport function obstacletreated by rehabilitation combined with restructure and treatment instrument of nervous system

ZHAO Fei1 BAO Xiao2▲

1.Department of Rehabilitation,Center Hospital of Panjin City in Liaoning Province,Panjin 124010,China;2.Department of Rehabilitation,Yijishan Hospital of Wannan Medical College,Wuhu 24100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rehabilitation combined with restructure and treatment instrument of nervous system to the sport function obstacle followed by stroke. Methods 86 patients with movement disorders after stroke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43 cases in each group.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treated with rehabilitation combined with restructure and treatment instrument of nervous system,and the control group was only treated with rehabilitation.The Barthel index,FMA and efficacy of the two group were compared. Results The Barthel index,FMA and efficacy in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compared with control group (P<0.05). Conclusion The effects of rehabilitation combined with restructure and treatment instrument of nervous system is better than rehabilitation of nervous system to the sport function obstacle followed by stroke.

[Key words] Stroke;Rehabilitation;Restructure and treatment instrument of nervous system

脑卒中也称脑中风,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生命及生活质量的重大疾病之一,可由多种因素诱发,使患者的脑内动脉狭窄、闭塞甚至破裂,从而导致脑血液循环障碍[1]。该病多发于老年人,其特点为发病率高、病死率高、复发率高以及致残率高。根据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脑卒中年发病率约为200/10万[2],也有研究表明,该病的致残率高达70%~80%[3]。在存活的患者中,大约75%的患者遗留有肢体运动功能障碍、失语等不同程度的残疾,还有部分患者伴随有焦虑、恐惧和抑郁等明显的精神心理异常。其中肢体运动功能障碍是最主要的残疾病症,患者不能独坐、行动困难、偏瘫等,不仅对患者的日常生活质量造成影响,也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因此,医学界将脑卒中及其后遗症的治疗列入了研究榜单。本研究采用康复训练结合神经功能重建治疗仪治疗脑卒中后运动功能障碍患者86例,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治疗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本院2012年12月~2013年12月收治的脑卒中患者86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50例,女性36例;年龄39~76岁,平均(56.2±3.1)岁;病程最短22 d,最长12个月;缺血性脑卒中46例,出血性脑卒中40例;既往病史:高血压病史57例,高血脂病史41例,糖尿病病史37例。所有患者均依据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会议制订的脑卒中相关诊断标准进行诊断[4],同时经临床及头颅CT、MRI等进行确诊;排除蛛网膜下腔出血、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及椎-基底动脉血栓形成的患者以及既往史或家族史有精神疾病、神志不清、有认知功能障碍,合并严重心、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5]。将所有患者按照入院先后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3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以及既往病史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进行脑血管病的常规治疗,给予患者降低颅内压、脱水、溶栓、抗凝、抗感染、改善脑血液循环以及活化和营养神经元等治疗[6],控制患者的血压、血糖,对于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原发病史的患者用相应的药物进行控制。所有患者在入院48 h生命体征稳定后,对患者开始进行康复治疗。对照组的患者仅进行康复训练,观察组患者采用康复训练联合神经功能重建仪治疗。

采用AM-800神经功能重建仪,具体方法:首先将患者安置在室温18~25℃的康复室中,与患者进行良好的沟通,使患者能够集中精力活动患肢。然后让患者卧位,先对治疗部位的皮肤进行清洁,清洁后在患者需要治疗部位的肌肉两边各贴一个电极。打开电源,调节给予能使患者肌肉收缩的电刺激,患者因病产生的机电信号已经不足以导致肌肉收缩,而这一组体表电极能够将预置的电刺激传送到靶细胞肌肉上,从而影响患者的意识而产生肌肉收缩。神经功能重建治疗仪的屏幕可自动显示患者的肌电波形,然后语音提示,指导患者进行收缩运动和放松运动,根据患者的感觉、皮肤的干燥程度和耐受能力等调整运动频率,刺激的频率一般在20~100 Hz,每次刺激的间隔时间为10~15 s。通过反复治疗强化训练,不仅有利于患者大脑神经网络的恢复和重建,患者逐渐通过反馈信号控制瘫痪肌肉的功能,还使患者能够逐渐通过反馈信号控制瘫痪肌肉从而恢复已经瘫痪的肢体的运动功能。每次治疗的时间一般为30 min,1次/d,每次刺激阈值电流以患者有针麻感为宜。10 d为1个疗程,每例患者治疗3个疗程。

康复训练应按照不同患者的具体情况来选择适合患者的康复方案,注意运动量及体力,循序渐进地进行康复治疗。康复训练主要包括神经促通技术,如Bobath疗法、本体感觉神经肌肉易化技术以及运动再学习技术等[7]。①床上主动或被动进行肢体活动,卧床期间定期对患者进行按摩,同时要保持良肢位的摆放,无论仰卧还是侧卧,患侧肢体应该置于功能位摆放,为了预防关节痉挛变形,在关节的适当位置垫上毛巾垫。应经常更换各种体位,早期每2小时变换一次体位,鼓励患者多行侧卧位,尽量减少仰卧位,定时为患者翻身,促进血液循环,预防压疮的发生。②鼓励患者进行主动活动,协助患者进行坐位平衡训练,保持正确的坐姿以及身体的平稳;进行站立位和坐位的相互转换训练;进行行走训练,行走时先迈患肢,训练在平行杠内的步行和上、下阶梯训练;当肌力完全恢复后,进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训练,如进行洗漱、穿脱衣、梳头、进餐以及开关水龙头等能力的训练。③训练关节活动度,四肢关节在不产生疼痛的情况下应尽可能大地进行活动,由小到大,循序渐进的增加关节的活动范围,且关节运动的组合,不能同时同一个方向移动,如发生疼痛痉挛,在训练前可用热袋、冷水在局部进行轻微摩擦。每日进行1~2次康复训练,30~40 min/次,每周5次,每4周为1个疗程。

1.3 疗效评定

所有患者分别在治疗前后采用Barthel指数评定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8],采用FMA对运动功能情况进行评价[9]。评分减少>90%,病残程度为0级,说明基本痊愈;评分减少>46%且<90%,病残程度为1~3级,说明显效;评分减少>18%且<45%,说明有效;评分减少<18%,说明无效。总有效=基本痊愈+显效+有效。

1.4 统计学处理

所得数据均采用SPSS 16.7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Barthel指数、FMA评分的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前Barthel指数、FM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Barthel指数、FMA评分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Barthel指数、FMA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Barthel指数、FMA评分的比较(x±s)

2.2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的比较

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0.69%,对照组为69.77%,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939,P=0.015)(表2)。

表2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的比较[n(%)]

与对照组比较,χ2=5.939、*P=0.015

3 讨论

脑卒中后遗留的肢体运动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时也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以往的研究表明,康复训练是治疗脑卒中后运动障碍最有效而经济的治疗方法。对于康复训练的时间,普遍观点认为发病后康复训练进行的越早,患者的功能恢复越快,3~6个月内,尤其是3个月内康复训练是最理想的选择[10]。

神经功能重建仪AM-800能够通过肌电生物反馈疗法,检测出脑卒中患者发出的微弱肌电信号,这种微弱的肌电信号能够通过生物反馈技术以肌电值的形式显示在神经功能重建仪的视屏上,让患者感知自己意识不到的自身生理信号,增强患者的主动运动,以促进患者肌力的恢复,防止发生肌肉废用性萎缩。另一方面,AM-800将检测到的自发肌电信号(EMG)和外来神经肌肉电刺激信号(NMES)有效地结合在一起,主动运动中融有电刺激,很好地形成了一个主动闭环反馈刺激通路,20~100 Hz的电流能够使患者的血液循环得到有效改善,同时肌肉缺氧情况得到改善,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因肌肉缺氧导致的疼痛[11]。

目前,对脑卒中患者运动障碍的常见疗法为按摩、推拿、被动运动等单纯的康复训练。本研究采用康复训练联合神经功能重建治疗仪对脑卒中后运动障碍患者进行治疗,AM-800神经功能重建仪治疗可作为综合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常规肢体康复训练的基础上联合神经功能重建仪进行运动障碍患者的康复治疗,治疗后的Barthel指数、FMA评分以及疗效,明显优于单纯的康复训练。

[参考文献]

[1]戚玉娟,殷乐,庄娜,等.护理干预在脑卒中患者早期康复治疗的应用[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31):254-255.

[2]卓大宏.中国康复医学[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4:756.

[3]谢伟坚,梅麒,张业昆,等.高压氧结合早期康复治疗对脑卒中神经功能重建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报,2011,8(23):28-29,35.

[4]全国第四次脑血管疾病学术会议.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79-380.

[5]侯霖,魏汝云,齐惠景,等.神经功能重建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临床观察[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8,28(18):1822-1823.

[6]朱颖然.急性脑卒中68例早期康复治疗疗效观察[J].吉林医学,2012,33(26):5624.

[7]王金玲,王欣,田秀娟,等.针刺配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运动功能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报,2011,8(10):666-667.

[8]马奎云,王玉龙.康复医学[M].郑州:河南医科大学出版社,2000:75.

[9]方向,蔡忠民,陆晓培,等.中风急性期康复疗法与传统治疗的对比研究[J].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2003,12(1):10-13.

[10]叶燕萍,俞海燕,陈庆瑶,等.神经功能重建康复仪治疗对脑卒中后偏瘫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J].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2009,11(2):154-156.

[11]朱琳.AM-1000A神经功能重建仪配合超声波治疗脑卒中后肩痛的疗效[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2, 15(21):15-16.

(收稿日期:2014-04-15本文编辑:林利利)

[作者简介] 赵飞(1979-),男,学士,主治医师,主要从事脑卒中、脊髓损伤等疾病的康复诊断与治疗相关工作

▲通讯作者:鲍晓(1981-),男,博士,主治医师,主要从事神经康复及骨科康复相关工作

康复训练应按照不同患者的具体情况来选择适合患者的康复方案,注意运动量及体力,循序渐进地进行康复治疗。康复训练主要包括神经促通技术,如Bobath疗法、本体感觉神经肌肉易化技术以及运动再学习技术等[7]。①床上主动或被动进行肢体活动,卧床期间定期对患者进行按摩,同时要保持良肢位的摆放,无论仰卧还是侧卧,患侧肢体应该置于功能位摆放,为了预防关节痉挛变形,在关节的适当位置垫上毛巾垫。应经常更换各种体位,早期每2小时变换一次体位,鼓励患者多行侧卧位,尽量减少仰卧位,定时为患者翻身,促进血液循环,预防压疮的发生。②鼓励患者进行主动活动,协助患者进行坐位平衡训练,保持正确的坐姿以及身体的平稳;进行站立位和坐位的相互转换训练;进行行走训练,行走时先迈患肢,训练在平行杠内的步行和上、下阶梯训练;当肌力完全恢复后,进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训练,如进行洗漱、穿脱衣、梳头、进餐以及开关水龙头等能力的训练。③训练关节活动度,四肢关节在不产生疼痛的情况下应尽可能大地进行活动,由小到大,循序渐进的增加关节的活动范围,且关节运动的组合,不能同时同一个方向移动,如发生疼痛痉挛,在训练前可用热袋、冷水在局部进行轻微摩擦。每日进行1~2次康复训练,30~40 min/次,每周5次,每4周为1个疗程。

1.3 疗效评定

所有患者分别在治疗前后采用Barthel指数评定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8],采用FMA对运动功能情况进行评价[9]。评分减少>90%,病残程度为0级,说明基本痊愈;评分减少>46%且<90%,病残程度为1~3级,说明显效;评分减少>18%且<45%,说明有效;评分减少<18%,说明无效。总有效=基本痊愈+显效+有效。

1.4 统计学处理

所得数据均采用SPSS 16.7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Barthel指数、FMA评分的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前Barthel指数、FM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Barthel指数、FMA评分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Barthel指数、FMA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Barthel指数、FMA评分的比较(x±s)

2.2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的比较

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0.69%,对照组为69.77%,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939,P=0.015)(表2)。

表2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的比较[n(%)]

与对照组比较,χ2=5.939、*P=0.015

3 讨论

脑卒中后遗留的肢体运动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时也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以往的研究表明,康复训练是治疗脑卒中后运动障碍最有效而经济的治疗方法。对于康复训练的时间,普遍观点认为发病后康复训练进行的越早,患者的功能恢复越快,3~6个月内,尤其是3个月内康复训练是最理想的选择[10]。

神经功能重建仪AM-800能够通过肌电生物反馈疗法,检测出脑卒中患者发出的微弱肌电信号,这种微弱的肌电信号能够通过生物反馈技术以肌电值的形式显示在神经功能重建仪的视屏上,让患者感知自己意识不到的自身生理信号,增强患者的主动运动,以促进患者肌力的恢复,防止发生肌肉废用性萎缩。另一方面,AM-800将检测到的自发肌电信号(EMG)和外来神经肌肉电刺激信号(NMES)有效地结合在一起,主动运动中融有电刺激,很好地形成了一个主动闭环反馈刺激通路,20~100 Hz的电流能够使患者的血液循环得到有效改善,同时肌肉缺氧情况得到改善,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因肌肉缺氧导致的疼痛[11]。

目前,对脑卒中患者运动障碍的常见疗法为按摩、推拿、被动运动等单纯的康复训练。本研究采用康复训练联合神经功能重建治疗仪对脑卒中后运动障碍患者进行治疗,AM-800神经功能重建仪治疗可作为综合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常规肢体康复训练的基础上联合神经功能重建仪进行运动障碍患者的康复治疗,治疗后的Barthel指数、FMA评分以及疗效,明显优于单纯的康复训练。

[参考文献]

[1]戚玉娟,殷乐,庄娜,等.护理干预在脑卒中患者早期康复治疗的应用[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31):254-255.

[2]卓大宏.中国康复医学[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4:756.

[3]谢伟坚,梅麒,张业昆,等.高压氧结合早期康复治疗对脑卒中神经功能重建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报,2011,8(23):28-29,35.

[4]全国第四次脑血管疾病学术会议.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79-380.

[5]侯霖,魏汝云,齐惠景,等.神经功能重建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临床观察[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8,28(18):1822-1823.

[6]朱颖然.急性脑卒中68例早期康复治疗疗效观察[J].吉林医学,2012,33(26):5624.

[7]王金玲,王欣,田秀娟,等.针刺配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运动功能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报,2011,8(10):666-667.

[8]马奎云,王玉龙.康复医学[M].郑州:河南医科大学出版社,2000:75.

[9]方向,蔡忠民,陆晓培,等.中风急性期康复疗法与传统治疗的对比研究[J].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2003,12(1):10-13.

[10]叶燕萍,俞海燕,陈庆瑶,等.神经功能重建康复仪治疗对脑卒中后偏瘫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J].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2009,11(2):154-156.

[11]朱琳.AM-1000A神经功能重建仪配合超声波治疗脑卒中后肩痛的疗效[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2, 15(21):15-16.

(收稿日期:2014-04-15本文编辑:林利利)

[作者简介] 赵飞(1979-),男,学士,主治医师,主要从事脑卒中、脊髓损伤等疾病的康复诊断与治疗相关工作

▲通讯作者:鲍晓(1981-),男,博士,主治医师,主要从事神经康复及骨科康复相关工作

康复训练应按照不同患者的具体情况来选择适合患者的康复方案,注意运动量及体力,循序渐进地进行康复治疗。康复训练主要包括神经促通技术,如Bobath疗法、本体感觉神经肌肉易化技术以及运动再学习技术等[7]。①床上主动或被动进行肢体活动,卧床期间定期对患者进行按摩,同时要保持良肢位的摆放,无论仰卧还是侧卧,患侧肢体应该置于功能位摆放,为了预防关节痉挛变形,在关节的适当位置垫上毛巾垫。应经常更换各种体位,早期每2小时变换一次体位,鼓励患者多行侧卧位,尽量减少仰卧位,定时为患者翻身,促进血液循环,预防压疮的发生。②鼓励患者进行主动活动,协助患者进行坐位平衡训练,保持正确的坐姿以及身体的平稳;进行站立位和坐位的相互转换训练;进行行走训练,行走时先迈患肢,训练在平行杠内的步行和上、下阶梯训练;当肌力完全恢复后,进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训练,如进行洗漱、穿脱衣、梳头、进餐以及开关水龙头等能力的训练。③训练关节活动度,四肢关节在不产生疼痛的情况下应尽可能大地进行活动,由小到大,循序渐进的增加关节的活动范围,且关节运动的组合,不能同时同一个方向移动,如发生疼痛痉挛,在训练前可用热袋、冷水在局部进行轻微摩擦。每日进行1~2次康复训练,30~40 min/次,每周5次,每4周为1个疗程。

1.3 疗效评定

所有患者分别在治疗前后采用Barthel指数评定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8],采用FMA对运动功能情况进行评价[9]。评分减少>90%,病残程度为0级,说明基本痊愈;评分减少>46%且<90%,病残程度为1~3级,说明显效;评分减少>18%且<45%,说明有效;评分减少<18%,说明无效。总有效=基本痊愈+显效+有效。

1.4 统计学处理

所得数据均采用SPSS 16.7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Barthel指数、FMA评分的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前Barthel指数、FM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Barthel指数、FMA评分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Barthel指数、FMA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Barthel指数、FMA评分的比较(x±s)

2.2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的比较

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0.69%,对照组为69.77%,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939,P=0.015)(表2)。

表2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的比较[n(%)]

与对照组比较,χ2=5.939、*P=0.015

3 讨论

脑卒中后遗留的肢体运动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时也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以往的研究表明,康复训练是治疗脑卒中后运动障碍最有效而经济的治疗方法。对于康复训练的时间,普遍观点认为发病后康复训练进行的越早,患者的功能恢复越快,3~6个月内,尤其是3个月内康复训练是最理想的选择[10]。

神经功能重建仪AM-800能够通过肌电生物反馈疗法,检测出脑卒中患者发出的微弱肌电信号,这种微弱的肌电信号能够通过生物反馈技术以肌电值的形式显示在神经功能重建仪的视屏上,让患者感知自己意识不到的自身生理信号,增强患者的主动运动,以促进患者肌力的恢复,防止发生肌肉废用性萎缩。另一方面,AM-800将检测到的自发肌电信号(EMG)和外来神经肌肉电刺激信号(NMES)有效地结合在一起,主动运动中融有电刺激,很好地形成了一个主动闭环反馈刺激通路,20~100 Hz的电流能够使患者的血液循环得到有效改善,同时肌肉缺氧情况得到改善,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因肌肉缺氧导致的疼痛[11]。

目前,对脑卒中患者运动障碍的常见疗法为按摩、推拿、被动运动等单纯的康复训练。本研究采用康复训练联合神经功能重建治疗仪对脑卒中后运动障碍患者进行治疗,AM-800神经功能重建仪治疗可作为综合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常规肢体康复训练的基础上联合神经功能重建仪进行运动障碍患者的康复治疗,治疗后的Barthel指数、FMA评分以及疗效,明显优于单纯的康复训练。

[参考文献]

[1]戚玉娟,殷乐,庄娜,等.护理干预在脑卒中患者早期康复治疗的应用[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31):254-255.

[2]卓大宏.中国康复医学[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4:756.

[3]谢伟坚,梅麒,张业昆,等.高压氧结合早期康复治疗对脑卒中神经功能重建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报,2011,8(23):28-29,35.

[4]全国第四次脑血管疾病学术会议.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79-380.

[5]侯霖,魏汝云,齐惠景,等.神经功能重建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临床观察[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8,28(18):1822-1823.

[6]朱颖然.急性脑卒中68例早期康复治疗疗效观察[J].吉林医学,2012,33(26):5624.

[7]王金玲,王欣,田秀娟,等.针刺配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运动功能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报,2011,8(10):666-667.

[8]马奎云,王玉龙.康复医学[M].郑州:河南医科大学出版社,2000:75.

[9]方向,蔡忠民,陆晓培,等.中风急性期康复疗法与传统治疗的对比研究[J].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2003,12(1):10-13.

[10]叶燕萍,俞海燕,陈庆瑶,等.神经功能重建康复仪治疗对脑卒中后偏瘫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J].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2009,11(2):154-156.

[11]朱琳.AM-1000A神经功能重建仪配合超声波治疗脑卒中后肩痛的疗效[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2, 15(21):15-16.

(收稿日期:2014-04-15本文编辑:林利利)

[作者简介] 赵飞(1979-),男,学士,主治医师,主要从事脑卒中、脊髓损伤等疾病的康复诊断与治疗相关工作

▲通讯作者:鲍晓(1981-),男,博士,主治医师,主要从事神经康复及骨科康复相关工作

猜你喜欢
康复训练脑卒中
慢阻肺缓解期患者行肺康复训练护理的临床效果观察
中西结合呼吸康复训练对COPD患者肺功能及生存质量的影响
脑卒中患者护理中吞咽障碍康复训练的应用及效果研究
老年慢阻肺缓解期患者行肺康复训练护理的效果及临床意义分析
神经肌肉关节促进技术在脑卒中康复训练中的疗效观察
脑梗塞护理中偏瘫肢体康复训练的应用效果分析
早期护理介入在脑卒中患者构音障碍训练中的作用
早期康复护理在脑卒中偏瘫患者护理中的临床效果
脑卒中合并脑栓塞症的预防及护理观察
良肢位摆放结合中药熏敷降低脑卒中患者肌张力的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