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城镇化进程中土地利用经济效益研究

2014-08-07 18:21王丽君
现代商贸工业 2014年13期
关键词:因子分析城镇化

作者简介:王丽君(1989-),女,河南焦作人,硕士,上海师范大学商学院,研究方向:国民经济学,产业组织。

摘要:指出城镇化进程中存在的土地利用问题,并运用SPSS统计分析中的因子分析方法,选取了10个主要的影响因子对河南省18个主要地市的土地利用经济效益状况进行分析、评分及排序,进而结合经济效益差异显著的5个区域的实际情况分别提出了发展建议。

关键词:城镇化;土地经济利用效率;因子分析

中图分类号:F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14)13001202

1引言

现阶段,我国加大了城镇化的步伐,在城镇化的过程中,土地的有效利用问题是不可避免的需要引起关注的问题。农村的耕地与城镇建设的用地之间具有相互制约关系,我国的城镇化建设既要满足与确保一定数量的耕地面积与有效利用,又要提供足够的城镇土地发展城市,城镇化进程中的土地利用的经济效益研究就具有一定的必要性。

土地利用的经济效益是指通过土地的利用得到的各种成果与劳动消耗的相关评价。不同的地区土地资源不同,且具备不同的经济资源,城镇化进程中呈现出来的土地利用的经济效益也呈现出较大的差距。在这种情况下研究土地利用的经济效益,可以给各个地区一个参照物,对自身所处区域取长补短,充分发挥本地区的土地利用经济效益。

2城镇化进程中存在的土地利用问题综述

城镇化是伴随着社会的发展产生的农村与城镇的聚集,城乡生产要素与产业结构的互动和重组,农业人口向非农业人口的转化。城镇化在一定程度上意味着城市规模的扩大、城市人口的增多,工商业所占的投资比重进一步的加大。城市数量的增加表示耕地面积的较少,土地利用问题就成为城镇建设的核心问题之一。随着我国城镇化步伐加快,土地利用问题越来越突出,成为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

第一,土地利用规划体系不完善。作为国家控制用地的重要手段,土地利用规划具有控制性、超前性和指导性的显著特征。1986年,我国原国家土地管理局成立之后,土地利用的规划编制与实施工作才算是迈上正轨。首先,由于其长期缺乏科学规范,土地利用规划欠缺权威性、指导性与时效性。目前,基层组织对土地整理都有专项规划,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未把土地整理列为重要内容,对土地整理缺乏指导。其次,我国在城镇化发展过程中,忽视乡镇级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及城镇体系规划,导致目前规划体系的不完善,内容的不完整,可操作性差。城镇化与乡镇紧密相关,然而乡镇级土地利用规划只是形式上的规划,未得到重视,最终难以发挥作用。土地利用规划体系的不科学,不完善主要由于我国城镇建设中盲目贪大求全、未能因地制宜、追求高标准,最终导致土地利用未能达到最大化。

第二,土地利用方式有待于由粗放转化为集约型。现阶段城镇化进程中,可以将土地的利用形象的比喻为原始的粗放型的放羊方式,土地这种稀缺不仅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反而存在较为严重的浪费现象。首先,土地浪费表现在小城镇镇区内的住房占地面积上。在小城镇内,拥有农业户口的居民划拨宅基地延用农村宅基地标准,人均达到41~55平方米。人均面积或许不是很大,但是由于农民建房鲜少有城市中的高楼,而是以平方及独立式的楼房为主,这样大范围的大量的农村住房面积加总占地非常多,且其中有相当大一部分可具备耕地条件的。2008年,我国城镇及农村居民点用地约0.191亿平方千米,人均为158平方米;其中有0.07亿亩的面积具有耕地的潜力。其次,土地浪费表现为城镇建设的开发项目所占土地“圈而不用”。由于城镇化的建设,许多开发区等项目纷纷展开,许多项目缺乏资金,导致土地长期闲置。资金能够得到落实的项目,由于土地成本较为低廉,项目建设用地规划不够合理,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浪费现象。究其原因,主要是缺乏科学的统一规划,盲目追求项目的数量,经济实力跟不上以及第二、第三产业没有形成集聚规模等。

第三,土地利用结构不合理。土地利用结构的合理程度既是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体现,也是衡量土地利用集约程度的重要标准。首先,随着国家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与升级,第三产业比重上升,第二产业比重下降,然而土地的利用结构未能保持与产业结构相匹配的变化。一方面,以上海为例,土地利用的结构有所改善,过往相当多的低效、高耗能、污染严重的工业可能位处城市中心区,现在已经逐渐的迁移到偏远地带。然而我国还有许多城市的这类工业仍未能迁出城市中心区,造成中心商业区用地不足。另一方面,在城市商业区内规划不合理,大量企业混杂,土地级差效应不能充分的发挥。其次,我国多数城镇土地利用的结构现状表现为居住用地比重过大、公共设施与绿化用地比重偏少、产业用地结构不科学等问题。在小城镇土地利用的布局方面,存在乡镇企业、村庄与小城镇的布局过于分散,城镇功能分区模糊,道路建设不规范,建筑密度低、布局零乱的问题。

3实证分析

因子分析研究众多变量之间的内部依赖关系,从原有变量中综合出少数几个假想变量即因子,来反映原来众多变量的主要信息。本文采用SPSS statistics 16.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计算和分析。

3.1指标体系构建

笔者选取河南省18个主要地市为样本,以下10个指标作为样本分析的评价指标体系。见表1。

表1土地利用经济效益指标体系

X1X2X3X4X5X6X7X8X9X10人均

播种

面积非农

业人

口第一产

业人均

GDP城镇

化率第三

产业

比重固定

资产

投资人均

建设

用地人均

GDP农产

品产

量建筑

业总

产值3.2因子分析过程

笔者运用SPSS统计软件,建立原有10个变量的相关系数矩阵R,随后计算R的特征值与贡献率。其中,贡献率反映了每个因子所能载荷的原始变量信息的大小,通常按照特征值大于1或者累积贡献率大于80%提取主因子,本文以特征值大于1提取三个主因子。通过对初始因子载荷进行正交旋转后,得到旋转成分矩阵(见表2)。可以看出,人均GDP、城镇化率、人均建设用地在主因子F1上具有较高的载荷,F1可解释为城镇化水平指数;非农业人口、第三产业比重、建筑业总产值、固定资产投资、农产品产量(可看作第二、三产业的原料来源,在此统称为第三产业)在主因子F2上具有较高的载荷,F2可解释为第二与第三产业的发展水平;人均播种面积在主因子F3具有较高载荷,F3可以解释为第一产业投入。

表2因子得分系数矩阵

Component Score Coefficient MatrixComponent123人均播种面积0.1620.0050.695非农业人口-0.0750.286-0.015第一产业人均生产总值-0.241-0.012-0.051城镇化率0.2600.0110.054第三产业比重-0.1330.288-0.082固定资产投资0.1060.2020.049人均建设用地-0.0840.085-0.601人均GDP0.254-0.030-0.013农产品产量-0.3350.192-0.184建筑业总产值0.0430.2390.002借助SPSS软件中因子分析中的得分过程,可以将公共因子表示为原始变量的线性组合,得到得分系数矩阵。1、2、3主成分用原始变量表示如下:

F1=0.162X1-0.075X2-0.241X3+0.260X4-0133X5+0.106X6-0.084X7+0.254X8-0.335X9+0043X10

F2=0.005X1+0.286X2-0.012X3+0.011X4+0288X5+0.202X6+0.085X7-0.030X8+0.192X9+0239X10

F3=0.695X1-0.015X2-0.051X3+0.054X4-0082X5+0.049X6-0.601X7-0.013X8-0.184X9+0002X10

最后,对各地区的土地利用经济效益进行综合评价。这里采用计算因子加权总分的方法,以三个因子的方差贡献率为权数。于是,计算公式为:

F=0.3629F1+0.3573F2+0.1426F3

计算综合得分,各地市的综合得分见表3。

表3河南省各地市土地利用经济效益因子得分

地区F1得分F2得分F3得分综合得分郑州市1.9488932.940120.1735231.782503洛阳市0.6575081.21717-0.37810.619587三门峡市1.172484-0.953621.7031540.327634平顶山市0.496412-0.325890.5221120.138159鹤壁市0.987612-1.181690.9278830.068502新乡市-0.050150.098791-0.091490.004054安阳市-0.23230.40829-0.65778-0.03222南阳市-1.057050.6438330.709822-0.05234驻马店市-0.947830.2408791.184895-0.08893开封市-0.792310.1630690.752494-0.12196焦作市0.514292-0.55688-0.99342-0.154续表濮阳市-0.01742-0.867560.853855-0.19454许昌市0.178394-0.62547-0.26847-0.19702漯河市0.272224-1.03309-0.13982-0.29027济源市1.076776-1.01314-2.57441-0.33834商丘市-1.316970.279732-0.07482-0.38865信阳市-1.321320.263459-1.02023-0.53086周口市-1.569250.302009-0.62919-0.55129注:表格已根据综合得分降序排列。

3.3结果分析

根据因子分析结果,可知河南省18个地市土地利用经济效益水平存在着显著差异。各地市按照综合得分,从高到低排序依次为:郑州市、洛阳市、三门峡市、平顶山市、鹤壁市、新乡市、安阳市、南阳市、驻马店市、开封市、焦作市、濮阳市、许昌市、漯河市、济源市、商丘市、信阳市、周口市。排序与18个地市的经济发展水平排序基本一致。

土地利用经济效益水平最高,城市郑州市在第一因子、第二因子得分均远远高于其他城市,也是综合得分唯一一个大于1的城市;除了郑州,仅有洛阳、三门峡、平顶山、鹤壁与新乡市这五个城市的综合得分大于0,而信阳、周口市得分在-0.5以下,土地利用经济效益水平较低。依照土地利用经济效益,按照>0.5,0~0.5,-0.5~0,<-0.5的标准,可以将河南省划分为经济发达的地区、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经济欠发达的地区、经济落后的地区。经济发达的地区包括郑州市、洛阳市;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包括三门峡市、平顶山市、鹤壁市和新乡市;经济欠发达的地区包括安阳市、南阳市、驻马店市、开封市、焦作市、濮阳市、许昌市、漯河市、济源市和商丘市;经济落后的地区包括信阳市和周口市。

4对策建议

本文将河南省的土地利用区域划分为以下五个区域:豫西土地利用区、豫北土地利用区、豫南土地利用区、豫中土地利用区、豫东土地利用区。

4.1豫西土地利用区

豫西土地利用区包括郑州、洛阳、三门峡、平顶山。豫西地区的土地利用经济效益最高,平均得分为0.7169,远远高于位居第二的豫北土地利用区的平均得分-0.0385;在豫西区域内,郑州的得分为1.7825,远高于第二洛阳的06195;该区域的城镇化水平都较高。其中郑州与洛阳的第二与第三产业发展最快,平顶山应加快步伐,同郑州与洛阳一起,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统一规划,合理开发,整合区域资源,加快构筑我国重要的制造业基地与现代化物流中心,实现率先发展。三门峡位于山区,农业发展具有独特的优势,应充分利用资源优势,形成稳定的规模生产,建立农产品深加工基地,创建独特的农产品品牌。

4.2豫北土地利用区

豫北土地利用区包括鹤壁、新乡、安阳、濮阳。该区域土地利用经济效益低于低于全省平均水平的土地利用经济效益0.000001,优势上表现为农业发展较好,有“豫北粮仓”之称。该区域应利用区域内优势的宜农土地资源,推进农业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的生产和产业化的经营。形成省内豫北的粮食主产区,致力于将本区建为粮、油、棉综合的生产加工基地。

4.3豫南土地利用区

豫南土地利用区包括南阳、驻马店。该区域的土地利用经济效益总体上来看在省内位于中间档次,但平均水平为负,略低于全省的平均水平,是省内重要的粮食产地之一。应利用南阳盆地的天然粮仓优势,推进驻马店的现代

农业建设,合理的开发、复垦及整理区域内土地资源,形成我省的优质农业基地与粮食生产基地。

4.4豫中土地利用区

豫中土地利用区包括开封、焦作、许昌、漯河、济源。该区域土地利用综合经济效益水平较低,但是城镇化水平偏高,地理位置环绕省市郑州市,第二第三产业发展较快,该区域应加快人口和产业向城镇集聚,与郑州交接,形成全程都对外开放,东引西进的主要的平台,共同搭建制造业基地,发展现代化物流,带动中原崛起,促进中部崛起。

4.5豫东土地利用区

豫东土地利用区包括商丘、周口、信阳。本区域的土地利用经济效益平均水平在省内最低,该区域的主要优势表现为农业方面的优势。其中,信阳为水稻的集中产区,素称为河南的“鱼米之乡”,要充分利用地域特色作物茶叶、药材、板栗等,依托生态环境优势,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商丘与周口的粮产较多,但土地利用效率较低,应加快现代农业建设,加强农田水利的基本建设,稳定发展粮食生产。

5结语

城镇化进程中,土地的合理利用至关重要,二者相互制约的同时也相互促进。本文考察河南省在城镇化进程中土地利用的经济效益,选取了10个主要的影响因子进行研究。河南省土地利用经济效益水平东西差异明显。以省会城市土地利用经济效益最高,以其为中心从西向东,土地利用的经济效益水平逐渐降低;以郑州为中心,从北向南,总体上北方的土地利用经济效益大于南方。

在实际工作中,政府要针对不同区域,统筹规划,豫西与豫中区域内要优化土地利用结构,着重发展制造业与现代物流化物流中心,率先发展;在豫北、豫南、豫东三个粮食生产区域,要处理好城镇化率与土地利用中耕地保护之间的关系,在耕地面积一定的基础上,努力提升耕地的利用效率,发展现代农业生产方式,规模化生产,建立具有区域特色的粮食生产、农产品生产基地。

参考文献

[1]南京地政研究所.中国土地问题研究[M].合肥:中国科技大学出版社,2002.

[2]毕宝德.土地经济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3]严金明.土地整理[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3.

[4]卞耀武.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释义[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

[5]国家土地管理局科技宣教司.土地用途管制与耕地保护[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杜,2002.

[6]单卫东.土地整理的模式、潜力及发展战略[N].中国土地报,20010517(08).

[7]李丽岩,王红梅.基于SPSS的黑龙江省土地利用经济效益分析[J].农机化研究,2007,(1).

[8]韩书成,濮励杰.江苏土地利用综合效益空间分异研究[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8,(6).

F2=0.005X1+0.286X2-0.012X3+0.011X4+0288X5+0.202X6+0.085X7-0.030X8+0.192X9+0239X10

F3=0.695X1-0.015X2-0.051X3+0.054X4-0082X5+0.049X6-0.601X7-0.013X8-0.184X9+0002X10

最后,对各地区的土地利用经济效益进行综合评价。这里采用计算因子加权总分的方法,以三个因子的方差贡献率为权数。于是,计算公式为:

F=0.3629F1+0.3573F2+0.1426F3

计算综合得分,各地市的综合得分见表3。

表3河南省各地市土地利用经济效益因子得分

地区F1得分F2得分F3得分综合得分郑州市1.9488932.940120.1735231.782503洛阳市0.6575081.21717-0.37810.619587三门峡市1.172484-0.953621.7031540.327634平顶山市0.496412-0.325890.5221120.138159鹤壁市0.987612-1.181690.9278830.068502新乡市-0.050150.098791-0.091490.004054安阳市-0.23230.40829-0.65778-0.03222南阳市-1.057050.6438330.709822-0.05234驻马店市-0.947830.2408791.184895-0.08893开封市-0.792310.1630690.752494-0.12196焦作市0.514292-0.55688-0.99342-0.154续表濮阳市-0.01742-0.867560.853855-0.19454许昌市0.178394-0.62547-0.26847-0.19702漯河市0.272224-1.03309-0.13982-0.29027济源市1.076776-1.01314-2.57441-0.33834商丘市-1.316970.279732-0.07482-0.38865信阳市-1.321320.263459-1.02023-0.53086周口市-1.569250.302009-0.62919-0.55129注:表格已根据综合得分降序排列。

3.3结果分析

根据因子分析结果,可知河南省18个地市土地利用经济效益水平存在着显著差异。各地市按照综合得分,从高到低排序依次为:郑州市、洛阳市、三门峡市、平顶山市、鹤壁市、新乡市、安阳市、南阳市、驻马店市、开封市、焦作市、濮阳市、许昌市、漯河市、济源市、商丘市、信阳市、周口市。排序与18个地市的经济发展水平排序基本一致。

土地利用经济效益水平最高,城市郑州市在第一因子、第二因子得分均远远高于其他城市,也是综合得分唯一一个大于1的城市;除了郑州,仅有洛阳、三门峡、平顶山、鹤壁与新乡市这五个城市的综合得分大于0,而信阳、周口市得分在-0.5以下,土地利用经济效益水平较低。依照土地利用经济效益,按照>0.5,0~0.5,-0.5~0,<-0.5的标准,可以将河南省划分为经济发达的地区、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经济欠发达的地区、经济落后的地区。经济发达的地区包括郑州市、洛阳市;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包括三门峡市、平顶山市、鹤壁市和新乡市;经济欠发达的地区包括安阳市、南阳市、驻马店市、开封市、焦作市、濮阳市、许昌市、漯河市、济源市和商丘市;经济落后的地区包括信阳市和周口市。

4对策建议

本文将河南省的土地利用区域划分为以下五个区域:豫西土地利用区、豫北土地利用区、豫南土地利用区、豫中土地利用区、豫东土地利用区。

4.1豫西土地利用区

豫西土地利用区包括郑州、洛阳、三门峡、平顶山。豫西地区的土地利用经济效益最高,平均得分为0.7169,远远高于位居第二的豫北土地利用区的平均得分-0.0385;在豫西区域内,郑州的得分为1.7825,远高于第二洛阳的06195;该区域的城镇化水平都较高。其中郑州与洛阳的第二与第三产业发展最快,平顶山应加快步伐,同郑州与洛阳一起,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统一规划,合理开发,整合区域资源,加快构筑我国重要的制造业基地与现代化物流中心,实现率先发展。三门峡位于山区,农业发展具有独特的优势,应充分利用资源优势,形成稳定的规模生产,建立农产品深加工基地,创建独特的农产品品牌。

4.2豫北土地利用区

豫北土地利用区包括鹤壁、新乡、安阳、濮阳。该区域土地利用经济效益低于低于全省平均水平的土地利用经济效益0.000001,优势上表现为农业发展较好,有“豫北粮仓”之称。该区域应利用区域内优势的宜农土地资源,推进农业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的生产和产业化的经营。形成省内豫北的粮食主产区,致力于将本区建为粮、油、棉综合的生产加工基地。

4.3豫南土地利用区

豫南土地利用区包括南阳、驻马店。该区域的土地利用经济效益总体上来看在省内位于中间档次,但平均水平为负,略低于全省的平均水平,是省内重要的粮食产地之一。应利用南阳盆地的天然粮仓优势,推进驻马店的现代

农业建设,合理的开发、复垦及整理区域内土地资源,形成我省的优质农业基地与粮食生产基地。

4.4豫中土地利用区

豫中土地利用区包括开封、焦作、许昌、漯河、济源。该区域土地利用综合经济效益水平较低,但是城镇化水平偏高,地理位置环绕省市郑州市,第二第三产业发展较快,该区域应加快人口和产业向城镇集聚,与郑州交接,形成全程都对外开放,东引西进的主要的平台,共同搭建制造业基地,发展现代化物流,带动中原崛起,促进中部崛起。

4.5豫东土地利用区

豫东土地利用区包括商丘、周口、信阳。本区域的土地利用经济效益平均水平在省内最低,该区域的主要优势表现为农业方面的优势。其中,信阳为水稻的集中产区,素称为河南的“鱼米之乡”,要充分利用地域特色作物茶叶、药材、板栗等,依托生态环境优势,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商丘与周口的粮产较多,但土地利用效率较低,应加快现代农业建设,加强农田水利的基本建设,稳定发展粮食生产。

5结语

城镇化进程中,土地的合理利用至关重要,二者相互制约的同时也相互促进。本文考察河南省在城镇化进程中土地利用的经济效益,选取了10个主要的影响因子进行研究。河南省土地利用经济效益水平东西差异明显。以省会城市土地利用经济效益最高,以其为中心从西向东,土地利用的经济效益水平逐渐降低;以郑州为中心,从北向南,总体上北方的土地利用经济效益大于南方。

在实际工作中,政府要针对不同区域,统筹规划,豫西与豫中区域内要优化土地利用结构,着重发展制造业与现代物流化物流中心,率先发展;在豫北、豫南、豫东三个粮食生产区域,要处理好城镇化率与土地利用中耕地保护之间的关系,在耕地面积一定的基础上,努力提升耕地的利用效率,发展现代农业生产方式,规模化生产,建立具有区域特色的粮食生产、农产品生产基地。

参考文献

[1]南京地政研究所.中国土地问题研究[M].合肥:中国科技大学出版社,2002.

[2]毕宝德.土地经济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3]严金明.土地整理[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3.

[4]卞耀武.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释义[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

[5]国家土地管理局科技宣教司.土地用途管制与耕地保护[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杜,2002.

[6]单卫东.土地整理的模式、潜力及发展战略[N].中国土地报,20010517(08).

[7]李丽岩,王红梅.基于SPSS的黑龙江省土地利用经济效益分析[J].农机化研究,2007,(1).

[8]韩书成,濮励杰.江苏土地利用综合效益空间分异研究[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8,(6).

F2=0.005X1+0.286X2-0.012X3+0.011X4+0288X5+0.202X6+0.085X7-0.030X8+0.192X9+0239X10

F3=0.695X1-0.015X2-0.051X3+0.054X4-0082X5+0.049X6-0.601X7-0.013X8-0.184X9+0002X10

最后,对各地区的土地利用经济效益进行综合评价。这里采用计算因子加权总分的方法,以三个因子的方差贡献率为权数。于是,计算公式为:

F=0.3629F1+0.3573F2+0.1426F3

计算综合得分,各地市的综合得分见表3。

表3河南省各地市土地利用经济效益因子得分

地区F1得分F2得分F3得分综合得分郑州市1.9488932.940120.1735231.782503洛阳市0.6575081.21717-0.37810.619587三门峡市1.172484-0.953621.7031540.327634平顶山市0.496412-0.325890.5221120.138159鹤壁市0.987612-1.181690.9278830.068502新乡市-0.050150.098791-0.091490.004054安阳市-0.23230.40829-0.65778-0.03222南阳市-1.057050.6438330.709822-0.05234驻马店市-0.947830.2408791.184895-0.08893开封市-0.792310.1630690.752494-0.12196焦作市0.514292-0.55688-0.99342-0.154续表濮阳市-0.01742-0.867560.853855-0.19454许昌市0.178394-0.62547-0.26847-0.19702漯河市0.272224-1.03309-0.13982-0.29027济源市1.076776-1.01314-2.57441-0.33834商丘市-1.316970.279732-0.07482-0.38865信阳市-1.321320.263459-1.02023-0.53086周口市-1.569250.302009-0.62919-0.55129注:表格已根据综合得分降序排列。

3.3结果分析

根据因子分析结果,可知河南省18个地市土地利用经济效益水平存在着显著差异。各地市按照综合得分,从高到低排序依次为:郑州市、洛阳市、三门峡市、平顶山市、鹤壁市、新乡市、安阳市、南阳市、驻马店市、开封市、焦作市、濮阳市、许昌市、漯河市、济源市、商丘市、信阳市、周口市。排序与18个地市的经济发展水平排序基本一致。

土地利用经济效益水平最高,城市郑州市在第一因子、第二因子得分均远远高于其他城市,也是综合得分唯一一个大于1的城市;除了郑州,仅有洛阳、三门峡、平顶山、鹤壁与新乡市这五个城市的综合得分大于0,而信阳、周口市得分在-0.5以下,土地利用经济效益水平较低。依照土地利用经济效益,按照>0.5,0~0.5,-0.5~0,<-0.5的标准,可以将河南省划分为经济发达的地区、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经济欠发达的地区、经济落后的地区。经济发达的地区包括郑州市、洛阳市;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包括三门峡市、平顶山市、鹤壁市和新乡市;经济欠发达的地区包括安阳市、南阳市、驻马店市、开封市、焦作市、濮阳市、许昌市、漯河市、济源市和商丘市;经济落后的地区包括信阳市和周口市。

4对策建议

本文将河南省的土地利用区域划分为以下五个区域:豫西土地利用区、豫北土地利用区、豫南土地利用区、豫中土地利用区、豫东土地利用区。

4.1豫西土地利用区

豫西土地利用区包括郑州、洛阳、三门峡、平顶山。豫西地区的土地利用经济效益最高,平均得分为0.7169,远远高于位居第二的豫北土地利用区的平均得分-0.0385;在豫西区域内,郑州的得分为1.7825,远高于第二洛阳的06195;该区域的城镇化水平都较高。其中郑州与洛阳的第二与第三产业发展最快,平顶山应加快步伐,同郑州与洛阳一起,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统一规划,合理开发,整合区域资源,加快构筑我国重要的制造业基地与现代化物流中心,实现率先发展。三门峡位于山区,农业发展具有独特的优势,应充分利用资源优势,形成稳定的规模生产,建立农产品深加工基地,创建独特的农产品品牌。

4.2豫北土地利用区

豫北土地利用区包括鹤壁、新乡、安阳、濮阳。该区域土地利用经济效益低于低于全省平均水平的土地利用经济效益0.000001,优势上表现为农业发展较好,有“豫北粮仓”之称。该区域应利用区域内优势的宜农土地资源,推进农业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的生产和产业化的经营。形成省内豫北的粮食主产区,致力于将本区建为粮、油、棉综合的生产加工基地。

4.3豫南土地利用区

豫南土地利用区包括南阳、驻马店。该区域的土地利用经济效益总体上来看在省内位于中间档次,但平均水平为负,略低于全省的平均水平,是省内重要的粮食产地之一。应利用南阳盆地的天然粮仓优势,推进驻马店的现代

农业建设,合理的开发、复垦及整理区域内土地资源,形成我省的优质农业基地与粮食生产基地。

4.4豫中土地利用区

豫中土地利用区包括开封、焦作、许昌、漯河、济源。该区域土地利用综合经济效益水平较低,但是城镇化水平偏高,地理位置环绕省市郑州市,第二第三产业发展较快,该区域应加快人口和产业向城镇集聚,与郑州交接,形成全程都对外开放,东引西进的主要的平台,共同搭建制造业基地,发展现代化物流,带动中原崛起,促进中部崛起。

4.5豫东土地利用区

豫东土地利用区包括商丘、周口、信阳。本区域的土地利用经济效益平均水平在省内最低,该区域的主要优势表现为农业方面的优势。其中,信阳为水稻的集中产区,素称为河南的“鱼米之乡”,要充分利用地域特色作物茶叶、药材、板栗等,依托生态环境优势,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商丘与周口的粮产较多,但土地利用效率较低,应加快现代农业建设,加强农田水利的基本建设,稳定发展粮食生产。

5结语

城镇化进程中,土地的合理利用至关重要,二者相互制约的同时也相互促进。本文考察河南省在城镇化进程中土地利用的经济效益,选取了10个主要的影响因子进行研究。河南省土地利用经济效益水平东西差异明显。以省会城市土地利用经济效益最高,以其为中心从西向东,土地利用的经济效益水平逐渐降低;以郑州为中心,从北向南,总体上北方的土地利用经济效益大于南方。

在实际工作中,政府要针对不同区域,统筹规划,豫西与豫中区域内要优化土地利用结构,着重发展制造业与现代物流化物流中心,率先发展;在豫北、豫南、豫东三个粮食生产区域,要处理好城镇化率与土地利用中耕地保护之间的关系,在耕地面积一定的基础上,努力提升耕地的利用效率,发展现代农业生产方式,规模化生产,建立具有区域特色的粮食生产、农产品生产基地。

参考文献

[1]南京地政研究所.中国土地问题研究[M].合肥:中国科技大学出版社,2002.

[2]毕宝德.土地经济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3]严金明.土地整理[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3.

[4]卞耀武.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释义[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

[5]国家土地管理局科技宣教司.土地用途管制与耕地保护[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杜,2002.

[6]单卫东.土地整理的模式、潜力及发展战略[N].中国土地报,20010517(08).

[7]李丽岩,王红梅.基于SPSS的黑龙江省土地利用经济效益分析[J].农机化研究,2007,(1).

[8]韩书成,濮励杰.江苏土地利用综合效益空间分异研究[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8,(6).

猜你喜欢
因子分析城镇化
基于因子分析法的二胎概念股投资价值分析
基于主导产业视角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识别以及实证研究
基于省会城市经济发展程度的实证分析
山东省县域经济发展评价研究
实证分析会计信息对股价的影响
新型工业企业经济效益指标体系及其综合评价
让老年农民挑起城镇化的重担?
坚持“三为主” 推进城镇化
城镇化面临的突出问题和应对之道
城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