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强
摘要:加强大学生文明行为养成教育构建和谐校园是高等学校校园文明建设的重要环节,是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是实现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举措,是把大学生培养成为合格的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要保证。因此,应高度重视大学生行为引导及教育,积极采取切实有效措施教育和引导大学生告别陋习、培养文明意识、加强自身修养,努力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争做文明大学生,共同创建和谐校园。本文通过对大学生行为的研究、存在不文明行为的原因分析,探索出大学生行为引导的对策,进而使大学生在大学这个人格和行为完善的关键阶段摒弃不良习惯,养成文明行为。
关键词:大学生;行为失范;引导对策现如今,大学生几乎都是“90后”,在国家政策的指引下,绝大部分是家庭独生子女,又处在只注重分数而又忽视培养孩子综合素质的环境之中,出现了以智育为培养重点的家庭和学校,这使得综合行为被极大的忽略,这使得进入大学以后的学生们忽视自己日常行为规范,按照“怎么想就怎么做的”原则为人和处事,日常生活中以自我为中心,不懂得与他人分享,不懂得尊敬师长,造成人际关系差,不遵守日常行为规范、独立意识不强等。处于世界文化融合的大环境中,由于互联网通信技术的高度发达各种形形色色的信息充斥着接收新鲜事物较快的大学生群体,大学生的日常行为首先体现出的是大学生自身的品质与品行,其次,体现了父母的行为观念、教育观念,再次是展现了学校的道德教育教学理念,大学生的成才与否与是我国未来进步与发展速度的关键因素,如果继续放任这一不良行为习惯,必然会给国家、社会、乃至全世界带来不堪设想的后果。
一、大学生行为的涵义
大学生行为主要是指大学生的社会心理、日常行为表现、思考模式等一些打闹思维观念在课堂的专业学习、课外社会实践活动、日常生活、人际交往等环境中的作用。它是学校人才培养模式、教学理念的在学生身上的体现,是学生家长在日常行为作风、精神风貌和人际交往中互相关系的具体体现。心理活动、学习行为、交往行为、生活行为、组织行为等构成了大学生行为,在目前社会发展的浪潮中,各行各业、社会的各个方面都是向前发展的,当代大学生的行为总体也是趋于前进的,但社会与时俱进的同时,避免不了的会出现复杂多样的特点,进而也会对大学生的日常行为带来一些冲击。
二、大学生行为失范的原因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高校内置的专业越来越丰富,加之国家教育政策的放宽使得扩越来越多的人得到了更多的受教育机会,对国民的文化水平和道德水平的提高提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带来积极作用的同时,与此相应的出现了部分高校更偏向于课堂知识教育,而忽略了日常行为规范,造成部分大学生行为能力下降、道德水准降低。不文明行为有多重,以下是大学生不文明行为原因分析:
1.大学生自身缺乏目标
部分大学生并没有远大抱负理想和坚定的理想信念,便认为大学是个“大幼儿园”考入大学后在没有了父母管教、老师没太充足经历管理的同时,学生也便放松了对自己日常生活、学习方面的要求,缺乏明确的学习目的,对于作业就是得过且过,一味的注重享乐,不思进取,业余时间多半是上网,学习目的不明确,一旦没有了长远的目标,也便没有了前进的动力,对于父母的叮嘱,也只是左耳朵听右耳朵冒,答应了但是做不到,在大学生活中不用考虑金钱方面的问题,他们并没有考虑到父母挣钱是多么的辛苦,根本没想到要努力学习珍日后回报父母。不用考虑未来,只顾当前享乐,促使他们更加没有远大的理想和远大额抱负。
2.社会环境的负面影响
周围的环境对一个人的应先是潜移默化的,好的环境,对人的成长有推动和促进的作用,坏的环境,则会培养出性格扭曲的人。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进程加快,各种多元化信息不断的充斥着我们的周围,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有积极的方面便会有消极的部分,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我国确实发生了长足的进步,但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尤其对于接受新鲜事物较快的学生群体,他们的三观也受到了冲击,对大学生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造成了负面的影响。
3.家庭行为教育的缺失
处在多数为独生子女家庭的社会中,大多数家长采用“小皇帝”式培养方法,生活中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学习上每天都由家长帮忙整理书包,更有甚者家长还会帮着孩子完成作业,孩子们长期处于家庭中几代人的温室呵护之中。一些生活条件富裕的家庭在教育孩子方面上会形成一些错误的教育观念,他们认为只要要用金钱为孩子辅路,孩子就能够学习好、就能够出人头地,他们认为只要孩子学习好,就什么都拥有了。渐渐的孩子们长大了,走进了大学校园,踏上了大学生活的旅程,对于之前家长一味的注重孩子的学习成绩,造成了孩子生活能力和道德素养的缺失,这些在娇生惯养环境中成长的孩子,通常是以自我为中心,没有生活自理能力,缺乏集体生活意识,很难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
4.网络带来消极影响
目前,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网络已经成为大学生学习和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网络包含了大量的信息资源、各种丰富多彩的游戏,足够多的信息极大地激发了大学生们的好奇心里和探索想法,使越来越多的学生沉迷于网络难以自拔,使得部分学生花费吃饭的时间、睡觉的时间上网,更有甚者,为了上网便逃课。众所周知,网络包含了大量的信息资源,纵然有很多有益于知识积累、人类社会发展的有益知识,但其中也不乏戰争、暴力等不健康的内容,因此沉迷其中的人一定会形成不健康的心理状况。痴迷于网络的人会没有时间和精力进行社交活动,因此会早就他们冷漠、孤立的性格、无情自私,进而造成性格方面的缺失。
三、大学生行为引导对策
越来越多的负面观念,例如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等一些腐朽的思维观念和生活方式大量涌入人们的日常生活,然而这些腐朽的信息也会潜入大学校园,这使部门大学生的“三观”、道德观念发生了扭曲和错位,最终可能导致一些人逐渐走向堕落。既然存在了问题,作为教育工作者就要致力于解决掉这些问题,我认为应采取以下措施:
1.加强学生基本行为规范的引导
教书育人作为学校的主要职责,那么大学生的日常行为引导、行为习惯的养成仍然要由高等院校主要承担。高等院校通过制定制度规范学生的日常行为,以学生为本,设置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道德教育课程来规范学生行为教育体系,并且组建一支思想政治觉悟和工作能力较强的教师队伍,成立相关协会,加强辅导员与学生的日常沟通需,通过组织课外活动,加强同学们之间的沟通与交流,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个人修养,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2.积极引导学生合理利用网络
学校通过校园网站的建设、搭建微信平台等网络媒体,加强对学生文明行为的养成教育,使其形成良好的道德主旋律的教育,在对文明行为的宣传的过程中,应融合具有知识性、趣味性、创新性的主题活动、知识问答或者调查问卷。提供广大同学所喜好的、愿意积极参与的指导性、服务性的各种形式的活动。加强对校园网络的管理、加强大学生文明行为的宣传,这需要学校与学生共同参与。
3.学生正确交际观的引导
伴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交际这一词语越来越多的出现在了我们的周围,交际能力的强弱也直接影响这一个人的成败与否,能言善辩的人,一般都用好很好的交际圈,现代社会,有了良好的人际关系,便会容易开展自己想做的事情,并且也会距离成功更进一步。学校亦是如此,作为一名新时代的大学生,我们要善于与同学与老师进行沟通,努力形成良好的交际能力,这不仅仅会充实自己的大学生活,而且对以后未来发展积极有益。通过正确的方式、方法与他人交流,形成良好的交际环境,潜移默化的影响和带动他人。
4.通过制度约束
对于许多大学生而言,失范行为时间久了便成为习惯,习惯一旦养成便很难改变,除了自觉性较好的学生,对于其他学生自身而能言更难做到自己纠正自己。因此,就需要制定切实可行关于行为举止、道德诚信等方面的规范制度,通过制定信用记录的方式对于一些考试作弊、伪造简历、论文抄袭的同学给予相应的惩罚,如若发现,便将其记录到个人信用档案中。
5.强化感恩教育
对于不同学生的行为进行相应的感恩教育,通过多种方式和手段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比如情感教育、道德教育和人性教育等,通过具体的理论、案例與实际生活像结合,唤起失范学生的情感,让他们更加懂得学习、生活的真谛。可以通过多种多样的活动形式,比如一封信、一次特定的任务培养感恩之心、悔悟之心等,通过关心和感恩他人做到相互关心、相互理解、新村感激之情,使生活充满阳光和无限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