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军
(铜仁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贵州 铜仁 554300)
语篇结构的递归性研究
——从广告语料引发的思考*
□林军
(铜仁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贵州 铜仁 554300)
递归是语篇结构普遍存在的现象。语篇之所以富于变化而有规律,主要是因为递归的可选性和理论上的无限性等特点。在功能语法中,递归可分为线性递归和嵌入递归。语篇结构也同样存在这种递归现象。从递归的界定入手,以广告这一特殊文本为语料,对语篇结构特征、语篇递归模式以及语篇递归特征等进行探讨。
语篇结构;递归;递归模式;广告
递归一词来自拉丁语 recurso,原意指“往回跑”、“召回”等,是指借助于“回归”把未知的归结为已知的。作为一个科学的概念,递归的研究首先起源于数理逻辑学科。在语言学的研究中,递归是指句子的一个成分支配同一个句法语类的另一个成分的现象。在转换生成语法中,递归被当作一种语法属性,其规则可以无限制地反复地被运用。
在系统功能语言学中,递归是指事物内部的抽象关系表现为或是并列的关系,或是从属的关系。(胡壮麟,朱永生等,2005:71)。与此同时,系统功能语言学家在介绍阶和范畴时已讨论语言的递归性,即递归隶属纯理功能之一的“概念功能”,其特征在“逻辑功能”中已得到表现。递归作为语言特征之一,能深刻洞悉语篇结构的特点,很多叙事学家利用递归这一概念进行建构并完成叙事。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以广告这一叙事文本为语料,试图对语篇结构特征、语篇递归模式以及语篇递归特征等进行了探讨。
系统功能语言学派主要代表人Halliday(1994/2000)认为:语篇是有结构的,但不是语法结构。它是一种语义结构,是比小句复合体更高一级的结构。在系统功能语言学中,这种逻辑语义具有泛语言层次的特征,小句复合体和语篇层面都存在这一特殊的概念关系。同时,语篇具有自己的构成要素,这些要素会随着语域的变化而变化。换言之,语篇结构也要依语域的三个变量而定,即语场(field)、语旨(tenor)、语式(mode)。在某种意义上,这三个变量对语篇结构的分析起到决定的作用。
事实上,不同的学者都从类似的角度对语篇结构进行了不同的研究。Labov(1972:369)从叙事的角度提出了叙事结构要由六个部分组成。首先一个完整的叙事的开始点是点题(Abstract),其次是从指向(Orientation)到进展(Complication action)再到结局(Resolution),最后是回应(Coda),而评价(Evaluation)这一部分是渗透在进展和结局当中的。Meyer(1975)在说明性语篇结构中阐述了5种修辞结构,即协变、归属、序列、对比以及回应结构模式。其中,回应结构模式在语篇中是最常见的,其表现形式是问题——解答结构(Winter,1977)。Hoey(1983)受Winter模式的启示,提出了语篇结构的4个重要要素,即情景(Situation),问题(Problem),反应(Response),评估(Evaluation)。如果评估是否定的,那么作者就会转而求助于其他解决方式。也就是说,另一问题一解答结构又会重复出现,直到找出正确的解答。(余晖,2003:14)。Hoey(1983:83)把这一模式称为“多层”(multi-laying)结构,该模式可以用来描述诸如广告、小说等不同的语篇结构。广告语篇属于特殊的文本,不仅具有以上不同学者的研究模式,而且在很多情况下其语篇结构表现的更要复杂。在这里,我们仅对造成这种复杂的现象进行探讨。
递归造成语篇结构的变化引起不少学者的注意。Verschueren(2000)在《语用学新解》一书中,就话语的内嵌机制涉及了语篇的递归现象。此外,B·Keeney(1991)根据人物对话的模式,提出了递归分析框架(Recursive Frame Analysis,简称RFA)。在Keeney的影响下,Chenail(1991)把RFA发展成一个典型的序列分析模式,用来帮助我们观察人物对话中语义变化的情况,对叙事、话语分析以及其它语篇结构的分析有很好的启示作用。关于语篇结构的递归现象,我国学者在不同层面阐述了各自看法。下面我们将以广告语篇为例,从线性递归和嵌入递归对语篇结构进行探讨。
(一)线性递归
大多数系统功能学者认为处于同一级(rank)的单位之间的连接关系是线性递归,相连的单位即可以是并列的,也可以是主从的(何伟,2002:64)。值得注意的是,在不同的语篇中也存在线性递归。比如上文我们讨论的提出问题——解决办法这一语篇结构的基本模式。根据黄国文的假设,“问题——解决办法”模式中的四个组成部分(或“问题”和“解决办法”两部分)都可以由一个句子充当,又可以由两个或更多的句子组成(黄国文,2001:232)。在语篇结构的发展过程中,该模式可以以多层或再循环方式出现。就广告所呈现的形式而言,语篇中的情景——问题——解决方法——评价等几乎按线性结构排列。这种结构在对话性广告语篇中常常出现,且层次多样,其中问题——解决方法,往往是一个问题接着另一个问题,层层相扣,以致递归出现。例如以下这则广告。
话外音:K1K2f→K1K2cf就好像我们现在这样白净!→丁家宜面容一洗白,白得自然,美得真实。语篇中的女甲(K1、K1f)与女乙(K2、K2f)在言语互换过程中分别充当了发话者和受话者,其话轮相互制约(如图一),这种双向交际过程便形成典型的线性递归——(K1→K2)→(K1f→K2f)→(K1K2f→K1K2cf)。因此,女甲提出的三个与洗面奶相关问题,即用哪种洗面奶比较好?→洗面奶的品牌来历?→品牌有何特殊功效?女乙对此都做了回答。这种有问有答,环环相扣的递归会话形式,加强了本广告的劝说功能以及刺激消费者购买商品的功能。
图一 双向交际过程
(二)嵌入递归
在许多语域中,语篇结构的语境意义能投射出于此相同或相近的语境载体,通常通过词语或话题来表现。这种语境信息与载体之间的投射和被投射关系再现了语篇世界的嵌套关系。由此,我们发现语篇由投射而产生的嵌套关系存在递归现象。根据Thompson(1996:211)的观点,语篇中的投射可以从人际这一角度来考虑。其中语篇中的人际现象体现了言语和认知两个过程,前者是指言语行为(所说的话),后者是指思维过程。通常情况下,语篇的生成过程离不开话语和思想的内包形式或者说内嵌形式。这里的内包或内嵌形式就是我们所说的语篇结构的嵌入递归。广告作为特殊的叙事语篇,通常由“叙事性正文”和“正文中的叙事”两种结构来表现。从文献上来看,广告常常在非叙事性正文中嵌入叙事结构,并以言语投射和观点(思想)投射方式达到广告的“证言”效果。
To the ends of the earth and the top of the world.
Only two of us have made it.
[On May 9th1994,Erling Kagge conquered Everest and because the man to achieve the impossible(1)]
[He made it to the North Pole with no outside help.He’d made it to South Pole totally alone.And he’d climbed Everest at his first attempt.(2) ]
[He was accompanied on all three expeditions byone watch.His Rolex.(3)]
[“The reason I‘ve succeeded is not because I’ve been fitter than anyone else but because I’ve been very thorough with my preparations,”he says.(4)]
[“I studied the equipment that the local inhabitants use.I looked at high tech and low tech.Then,eventually,by drawing on everyone’s experience,I chose the equipment I knew I could trust”(5) ]
[Not surprisingly,Erling Kagge chose a Rolex Explore II.(6)]
[“I knew instinctively that it was the right watch,”he says.“It’s built to withstand almost anything.It’s the only thing that’s been on all trips with me and it’s never once let me down.In fact I was so impressed with it I had it engraved to commemorate our achievements.”(7) ]
[Strength and Reliability are qualities that Erling Kagge values above all others.“I never trust to luck,”he says.“But the fact is,the better your equipment the luckier you get.”(8)]
[Maybe that’s why he values his Rolex so highly.(9)](Rolex of Geneva)
(Newsweek,September,1996)
这则广告推销的是Rolex(劳力士)手表,[1、2]自然段为叙事结构,作为这则广告语域的开头,并以投射的方式形成嵌入递归。首先,广告语域把登山成功的语境意义投射到第3段﹛one watch﹜.并以该词为基础投射出“Rolex(劳力士)手表”。紧接着,语境载体[4、5]自然段以言语投射方式对[1、2]自然段的登山成功原因进行解释。当E·Kagge说到第5自然段时,话语通过上义词“Equipment”投射到第6自然段的下义词“Rolex Explore II”,并以第7自然段为语境载体来证言“Rolex Explore II”。最后,第8自然段广告发话者的话语嵌套了对劳力士表的观点﹛Strength and Reliability﹜,这是Erling Kagge最看重的质量。同时,话语又回到的了“Equipment”。整个语域的投射递归过程为:[[[1]2]]→﹛3﹜→﹛[[4]5]]→﹛6﹜→[[7]8]]﹜→﹛9 ﹜.由此,广告通过这种投射的方式,达到嵌入递归,从而实现广告证言的效果。
(一)反复和可选性
从以上分析,我们发现递归的运用具有很强的规律性,主要从逻辑和语义这两方面来体现。递归运动的整个过程贯穿了反复这一结构特点——使用相同的结构或成分,重复出现,从而形成递归。
S0 Standard driver and front passenger airbags
S1 Available anti-lock brakes and safety seat
S2 Available integrated child safety seat
S3 Available speed sensitive steering
S4 Standard rear seats heat and air ducts
S5 Standard air conditioning with available automatic
S6 Standard four-wheel independent suspension
Sn→Sn﹢1
这则广告是关于汽车的部分信息。从S0→(S1→S3)→(S4→S6)→(Sn→Sn﹢1),整个语篇的结构稳定且呈递归状况。(Sn→Sn﹢1)部分可以为广告语篇的可插入部分,也可为语篇视觉省略部分。无论是单句语篇还是超句语篇,其表现形式与[S0(S1→S3)]或[(S4→S6)]的结构基本相同,并在该语篇中反复的出现。同时,广告(Sn→Sn﹢1)的插入成分可为递归的可选性。也就是说,递归成分在语篇结构中是可有可无的,它们不是语篇结构的必要成分(王勇,黄国文,2006:293)这里的可选性具有相对性,即相对于递归所出现的相同的结构或成分是可选的。因此,当(S1→S3)、(S4→S6)或(Sn→Sn﹢1)结构或成分出现多次时,只要保留其中某一次,语篇的主要信息以及其整体连贯不会受到很大的影响。
(二)无限和回归性
无限性是递归的重要特征。根据Halliday和Hasan(1985:63)的观点,当某成分出现两次或两次以上时称之为递归,这种多次重复出现的现象我们也称之为理论上的无限性。如我们所熟悉的言语行为常常表现这一形式。基于这一特点,语言行为者双方在建构语篇时便能遵循一定的规律,并使其变化有致。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递归在理论上的无限性,打破了原有的形式封闭——语言局部上的非递归性,使它走向开放和创造。正是递归这样的特点才使话语的镶嵌能无休止地进行,语言也才能无穷尽的递归下去。然而,递归是有限的,人们在组织语篇时并非无穷尽的使用递归机制,而是采取回归方法不断对原有的语篇模式进行重构。更进一步说,递归在运动过程中,回归的指导思想为语篇结构避免了单一和乏味。广告语篇亦是如此,即通过嵌套方式来增强了语言的表现力,以此介绍产品的优劣,从而达到广告商的目的。
语篇结构涉及语篇的形式和内容,对语篇结构的解读实质上是对宏观语篇特征的把握。从本文对广告语篇的分析来看,我们可以发现无论是口语语篇还是书面语篇,在具体的语域或是在功能组合中,它们的结构都具有递归性并呈现不同的变化规律。更进一步说,递归性的特点使得实际语篇结构即遵循一定规律,又富于变化。因此,我们可以透过这种表面的纷繁变化,通过递归机制认识语篇结构,把握语篇结构的基本模式和变化规律。这对我们迅速的提高语篇的理解能力以及建构比较规范的语篇结构有着极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1]Chenail,R.Medical discourse and systematic frames of comprehension.Norwood,NJ:Ablex,1991.
[2]Keeney B.Improvisational therapy:A practical guide for creative clinical strategies.New York:Guilford,1991.
[3]Halliday,M.A.K.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2nd edition).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1994/2000.
[4]Halliday,M.A.K.and Hasan,R.Language,Context and Text:Aspects of Language in a Social- Semiotic Perspective.Geelong,Vic:Deakin University Press,1985.
[5]Hoey,M.On the surface of Discourse.London:Allen and Unwin,1983.
[6] Lavov,W.Language in the Inner City.Philadelphia: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Press,1972.
[7]Meyer,B.The Organization of Prose and its Effects on Recall.New York:North Holland,1975.
[8]Sinclair,J.M and Coulthard,R.M.Towards an Analysis of Discourse:The English Used by Teachers and Pupils.London:OUP,1975.
[9]Thompson,G.Voiced in the text:discourse perspective on language reports.Applied Linguistics,1996.
[10] Verschueren,J.Understanding Pragmatics.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0.
[11]Winter,E.O.A clause relational approach to English texts:A study of some predictive lexical items in writing discourse.Instructional science,1977.
[12]胡壮麟,朱永生,张德禄,李战子.系统功能语言学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13]黄国文.语篇分析的理论与实践:广告语篇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
[14]何伟.递归、嵌入与功能再分析[J].外语学刊,2002,(3).
[15]王勇,黄国文.语篇结构中的递归现象[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6,(5).
[16]余晖.语篇体裁、语篇类型与外语教学[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3,(5).
H030
A
1008-4614-(2014)04-0043-04
2014-7-16
林军(1977—),男,湖南凤凰人,贵州铜仁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