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常静
(河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河南 南阳 473000)
对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创新的再认识*
□ 王常静
(河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河南 南阳 473000)
从明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特殊性和重要性入手,深度分析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创新的必要性和必然性,提出对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进行创新所应坚持的具体理念,旨在提升对青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创新的再认识。
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教育创新
从哲学意义上讲就,价值就是客体满足于主体需求的存在意义。价值观就是人们逐渐形成的较为稳定的有关事物价值的根本观点和看法。而所谓的核心价值观,就是指在较长的历史时期内,一个社会的绝大多数人形成的带有普遍性的共同的终极价值理念。价值追求是人们对于精神生活的一种人生向往,它直接关系到一个人精神支柱的确立。因此,在一个人的思想体系中,价值观应当是占主导地位、核心地位的。而对于一个国家和民族来讲,核心价值观也无异于是它的大脑和灵魂,对于提高国民的综合素质和增强民族凝聚力有着不可替代的引领作用。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是国家宝贵的后备人才资源,肩负着建设社会主义的重托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青少年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一向是国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前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持续发展的大环境下,深层次的利益差别和矛盾反映到了精神生活领域,各种文化思潮和价值观念正冲击着青少年的精神生活世界。而青少年正处于思想认识从不成熟到成熟的过渡期,抗干扰能力、辨别是非能力都比较弱,部分青少年甚至存在着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诚信意识淡薄、社会责任感缺乏等种种问题。这些问题的源头所在就是精神世界空虚、价值观念缺失,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理想目标、信仰追求和价值规范,能够很好地弥补青少年的精神空白,促使其形成科学的价值追求和精神理念。青少年的价值追求状况,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关系到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关系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的成败。因此,加强青少年的思想政治教育必须首先主抓对青少年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充分意识到价值观教育在整个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中的核心地位和对于青少年这一群体的特殊意义,充分利用青少年求知欲旺盛、可塑性强等成长期的固有特点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保证在青少年群体中思想意识正能量的传播,为中国的民族复兴大业提供人才保障。
(一)引领教育方向
纵观人类历史,每当变革来临时,思想观念上的革命、核心价值观的重构总是成为社会革命的有力支撑。当代青少年生长在改革开放的大好时期,特殊的生长环境和自身的优越条件,使他们的接受能力和理性思辨能力普遍较高。他们普遍思想活跃,对社会的发展变化有着极其敏锐的感受力,能够根据社会的需要调整自己的价值选择,当有新的价值观念出现的时候,价值选择会给他们带来迷茫困惑。相当一部分青少年的价值观是随着社会思潮、社会热点的变化而变化的,他们对价值的追求往往是散漫的、随意的,缺乏稳定性和持久性。因此在对青少年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应当让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整个工作的风向标,只有帮助青少年保持清醒的认识、做出正确的价值选择,才能保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全面开展。
(二)整合教育内容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一脉相承的,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凝练和提升。多年来我国青少年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内容庞杂、层次混乱,导致教育者千头万绪不知从何抓起、被教育者迷迷糊糊不知从何入门,最终使教育的效果大打折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出现,从指导思想、教育主题、精神内涵和行为规范四个方面出发,几乎涵盖了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各阶段的全部内容,其以理论层面为主导,统领理想、精神、道德等不同层面,四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组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使青少年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得到了有效的归纳和整合,为教育实效的扩展和延伸提供了理论基础。
(三)理顺教育思路
党的十八大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问题的重要论述,所包含的都是社会主义最基本、最核心、最重要的价值理念。其中,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发展目标上的规定,是立足国家层面提出的要求;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价值导向上的规定,是立足社会层面提出的要求;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道德准则上的规定,是立足公民个人层面提出的要求。这三个层次的理念相互联系、相互贯通,实现了政治理想、社会导向、行为准则的统一,实现了国家、集体、个人在价值目标上的统一,兼顾了国家、社会、个人三者的价值愿望和追求。同时也给青少年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具体的思路,即对青少年的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分阶段、分层次进行,针对不同的年龄阶段和成长时期,先从细微处入手,从个人的价值追求入手,在个人价值理念成熟的基础上逐步引导青少年形成并自觉认同对社会、对国家的价值追求。
教育要创新,思想政治教育也要创新。教育的目标就是不断提高国民素质,培养适应不断发展的社会需要的人才,而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就是培养堪当民族复兴大业的优秀接班人,而这一目标的实现则必须通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来完成。面对当前日新月异的国内外形势,青少年的的思想认识正在经受着一个前所未有的强烈冲击,新鲜刺激、摇摆困惑、消极迷茫充斥着他们的大脑意识,思想政治教育任重而道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任重而道远。为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更加适合青年大学生的思想实际,更加适应社会发生的巨大变化,必须针对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中的一些不足之处进行改进和完善,在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工作中不断追求创新已成必然之势。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在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中创新的必要性可以从三个方面体现出来:一是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目标和内容不断发展变化,为了满足青少年的旺盛求知欲必须要整合和完善思想政治教育的的内容,做到资源优化、推陈出新;二是根据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时代问题,本着以人为本的思想在旧的价值观念已不再具有新鲜感时就必须要及时发掘新的思想正能量,吸引青少年的关注目光;三是青少年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信息的传播速度和广度加大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难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想要在各种思想文化泛滥的境遇下脱颖而出取得实效就必须要加大创新力度,增强自身的文化魅力。我们应该看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创新是时代的必然、是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需求,是当前的工作重点,只有以新的理念、新的思路、新的方法和新的途径来改变现有的思想政治教育局面,我们才能在更大程度上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命力和凝聚力。
(一)理念新颖
理念是对某人或某事物的基本看法和持有的观点。因为事物是不停变化的,理念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所以没有固定不变的理念,不管什么理念,都要不断地融合实际情况,融合周围的物质环境,不断地实践和完善,才能不断地进步与成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本身就是对社会主义社会的最新价值观念的概括和总结,在其宣传教育的过程中,尤其是面对青少年时就更应该有新鲜而别致的想法和理念。比如:在青少年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讲解时,可以改变过去的“定论式”理念而改为“选择式”;在组织青少年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主题活动时,可以改变过去的“被动参与式”理念而改为“主动策划式”;在对青少年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日常教育时,可以改变过去的“大张旗鼓式”理念而改为“和风细雨式”等等。
(二)思路新奇
思路是人们思考某一问题时思维活动进展的路线或轨迹,也就是主体为了表达其思想认识而遵循的思维活动的线路。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思路创新不仅要“新”而且要“奇”,也就是说要打破以往的思维模式,另辟蹊径寻找青少年的思想切入点,尽量降低他们的思想抵触性,确保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更为顺利的开展。比如:在“爱国”这一价值观的培养教育中,可以跳开过去那种大讲特讲理论意义和广为宣传仁人志士光辉事迹的教育思路,以当前各国的爱国主义教育情况和中国近百年来的具体国情和时代需求为铺垫,从横向和纵向两个方面陈述大量史实,从而让青少年自觉感悟到“为什么要爱国”和“如何去爱国”等一系列问题,继而用自己的感悟来说服自己的内心,坚定自己的选择。
(三)方法新潮
有新颖的理念做引领、新奇的思路打基础,还要有新潮的方法来实现,才能真正达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青少年中的宣传教育目的。方法亦是决定成效的关键因素。正如前文所述,青少年群体由于内在和外在的因素影响,思想上表现为喜欢新鲜刺激、标新立异;行为上表现为喜欢追逐潮流、独立特行。因此,对他们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方法一定要“新”而且“潮”,要迎合他们的性格喜好,选择符合他们价值追求的教育方法才能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落到实处。比如:在“文明”教育这一模块,通常的教育方法是反例警示、课堂演讲、义务劳动等,经过小学、中学、大学不同阶段的反复使用,应经很难实现预期教育效果。我们可以结合当前的时代潮流选择DV拍摄、微电影制作、自编小话剧等方式让青少年用自己的视角来发现文明、触摸文明。
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和树立并不是几年时间就可以一蹴而就的,我们应该高度重视对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工作的深度创新,以此使广大青少年能够真正理解和掌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以使十八大精神的“三进”工作更加顺畅地开展,可以更好地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目标诉求,可以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可以为中华民族的复兴大业培养优秀的栋梁之才。
[1]姜德红.“9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问题探析[J].长春师院学报,2012 ,(1).
[2]李江涛.清华改革创新思想政治理论课 让学生“真信”理论[EBOL] 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1 - 07/11/c_121647823.htm.
G643.1
A
1008-4614-(2014)04-0057-03
2014-6-06
王常静(1978—),女,河南南阳人,河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