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宾方言单字调声学实验研究

2014-08-07 12:28唐七元
宜宾学院学报 2014年11期
关键词:阴平阳平单字

唐七元,周 镇

(广西大学文学院,广西 南宁530004)

宜宾方言单字调声学实验研究

唐七元,周 镇

(广西大学文学院,广西 南宁530004)

采用实验语音学的方法研究当代宜宾方言单字音声调的音高以及调长特征。根据实验结果,宜宾方言共有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和入声五个调类,音高调值为:阴平35、阳平31、上声51、去声212、入声23,时长的长短关系为:去声>入声>阴平>上声>阳平。宜宾方言的入声处在发生“入声舒化”的演变中,促声调时长不一定比舒声调时长短。

宜宾方言;音高;调长;入声舒化

一 宜宾方言研究简况

20世纪60年代,《四川方言音系》对全省150个方言点的语音情况展开调查并明确指出宜宾属于“入声独立区”。通过在知网主题栏键入“宜宾话”和“宜宾方言”进行关键词检索得到有关语音方面的文献共三篇:2012年重庆师范大学文学院代天才所著《四川宜宾方言语音初探》、2009年四川理工学院王浩所著《宜宾话与普通话的声韵研究》和2009年西南大学汉语言文献研究所钟卫的硕士论文《宜宾话语音调查和研究》。目前学术界对宜宾方言还未做过声学实验研究。四川省内同属西南官话岷江小片的宜宾话、泸州话、乐山话和西昌话四种方言分支中做过声学实验研究的仅有乐山话,是复旦大学陈楠的硕士论文《乐山话声调实验研究》。

根据《宜宾话语音调查和研究》这篇论文的结论可知,宜宾话有五个声调,包括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和入声,根据五度记音法,其调值分别为55、31、42、13、33。[1]9然而,宜宾方言的阴平与以成渝话为典型代表的四川话有明显区别,尾音上扬。除此之外,去声和入声也不是单一的降调或者平调走势,宜宾方言的去声和入声中声调起降共存现象明显,因此通过“口耳之学”得出的声调五度调值结论并不严谨。另外,在《四川宜宾方言语音初探》一文中仅指出了宜宾方言阴平、阳平、上声和去声的调值,分别是55、41、52、13[2],虽然文末指出了宜宾方言保留了古入声,但是未对入声调值作详细说明。

二 实验材料和说明

(一)实验例字材料

阴平:巴 姑 波 街 高 刀

阳平:爬 刨 皮 台 婆 排

上声:比 底 打 好 跑 赌

去声:贵 坝 大 戴 报 步

入声:答 八 笔 国 不 白

(二)实验说明

录音时间:2014年4月

录音地点:广西大学文学院语音实验室

发音人:周镇,本文作者,男,1992年出生,四川宜宾人,2010年上大学之前的语言环境是宜宾方言,连续脱离宜宾话语音环境的时间不长。该发音人的录音文件记作M1。王建强,男,1992年出生,四川宜宾人,2010年上大学之前的语言环境是宜宾方言,连续脱离宜宾话语音环境的时间不长。该发音人的录音文件记作M2。

录音软件:录音采用Adobe Auditionv1.5软件录音,采样率16 000Hz,单声道,采样精度为16位。实验分析软件为Praat语音软件和Excel 2003软件。

所有实验例字都以单字形式朗读,在录音之前发音人适当地练习两遍。录音时按照实验字表调类的顺序,每个字读两遍,一遍为一个样本,每遍间隔2s左右。每个调类12个样本,5个调类共计60个样本。录音样本以Windows PCM(*.wav)语音文件格式存储。

三 实验数据的提取和处理

(一)实验数据的提取。利用Adobe Auditionv1.5对录音样本通过截除“弯头降尾”的方式进行切音再保存;然后用 Praat 语音软件对切分好的单字调样本进行声调段的切分和标注:综合待分析样本的波形图、宽带语图或窄带语图,参照 Pitch Tier窗口的音高曲线,并结合听感,在标注层上对声调段进行确定和标记。之后把声调段按时长分成十等份,分别为 1-10十个采样点,用程序员何京宗编写的Praat声调提取程序提取每一个点的基频值数据。

(二)实验数据的处理。分别计算每一声调各个样本相同采样点上的原始基频平均值及标准差,利用 Excel 图形向导做出了宜宾方言声调的基频图。再将这些采样点的基频平均值分别转换成对数值,然后得出所有对数值的算术平均值和标准差,最后采用Lz法进行归一化处理,做出宜宾方言单字调音高Lz值曲线图,并根据曲线图按照五度标调法的原则得出宜宾方言中一至五度的区间范围,最终标记各声调调值。以此类推,将调长和音强的原始基频值提取出来后,通过Excel软件求平均值、标准差和对数值,并进行归一化的处理,最终通过分析导出的实验数据柱形图或者曲线图得出实验结论。

(三)声调段的确定。声调作用由韵母表现,取韵母段作为声调段,把声调段的起点定在 F2 的第一个声门直条清晰可见处,有时以第二个声门脉冲为参照。降调基频终点是在宽带图上的基频直条有规律成比例的间隔结束处,升调基频终点定在窄带图的基频峰点处。平调和升降调基频的终点参照降调的标准。

四 实验过程与结果分析

(一)音高研究

1.单字调基频(F0)平均值

每一声调在各采样点上的基频均值及其标准差,见表1和表2。

注:表中基频平均值的单位是Hz,下同

表2 M2宜宾方言单字调基频平均值和标准差Table 2 The Average Value of F0 and the Standard Deviation of the Recordings of M2

根据以上数据,利用Excel图形向导做出宜宾方言单字调的基频曲线图,如图1和图2所示。

图1 M1宜宾方言单字调基频曲线图

图2 M2宜宾方言单字调基频曲线图

结合表1和图1,宜宾方言单字调基频曲线的分布情况如下:

阴平调基频曲线主要位于调域中线以上,起点为122Hz,终点为152Hz,但是最高点为155Hz。起点和终点相差30Hz。从调型上看,上升幅度较大,属于中升调。

阳平调基频曲线主要位于中线以下,起点为124Hz,终点为102Hz,两者相差22Hz,下降幅度较大,属于低降调。

上声调基频曲线前1/2在调域中线之上,后1/2在中线之下。起点为141Hz,终点为104Hz,两者相差37Hz,音高跨度是五个声调中最大的一个调类。在前半段缓慢地下降之后迅速下降,呈现出“高降”的特征,属于全降调。

去声调基频曲线位于调域中线之下,是呈凹型的曲折调。起点为113Hz,终点为120Hz,最低点为103Hz。由于拐弯处在调长1/2以前,这里的去声调属于前折式的曲折调。在下降到调长的1/3处时又开始缓慢上声,最高点和最低点相差17Hz。

入声调基频曲线主要位于调域中线稍偏下的位置,起点为122Hz,终点为131Hz,最低点为118Hz,最高点和最低点相差13Hz。由于拐弯点处于调长的前1/4至1/3处且凹型特征不明显,考虑到Praat软件操作中“弯头降尾”的音素、入声调短促的特点、宜宾话入声舒化等现象,此外,根据Praat软件对入声调12个样本的分析,所显示的蓝色音高曲线总体是上升趋势且无明显凹型曲折调特征,此处入声调暂且不作“曲折调”特征的定论。整个调型呈现的是微微上升的趋势,属于低升调。

结合表2和图2,宜宾方言单字调基频曲线的分布情况如下:

阴平调基频曲线主要分布在调域中线以上,起点为133Hz,终点为165Hz。起点和终点相差32Hz。从调型上看,上升幅度很大,属于中升调。

阳平调基频曲线主要分布在调域中线以下,起点为135Hz,终点为101Hz。起点和终点相差34Hz。从调型上看,下降幅度很大,属于全降调。

上声调基频均值前1/2分布在调域中线之上,后1/2分布在调域中线之下,起点为168Hz,终点为102Hz,两者相差66Hz,是五个调中音高跨度最大的一个调类。从调型上看,在缓慢下降到调长的1/3至1/2处后开始迅速下降,呈现出“高降”的特征,属于高降调。

去声调基频均值位于调域中线之下,从调型上看是呈凹型的曲折调,起点为110Hz,终点为122Hz,最低点为98Hz,最高点和最低点相差24Hz。去声调属于前折式曲折调,拐点在调长的1/3至1/2处,先缓慢下降再缓慢上升。

入声调基频均值位于调域中线稍稍偏下的位置,起点是114Hz,终点是124Hz,最低点是111Hz,最高点和最低点相差13Hz。从调型上看,曲线较为平稳,稍稍上升。因此入声调属于上声调。

2.标准化分析

由声学实验得到的原始基频值,反映的只是一个人在一定语言环境里声调的绝对频率值,不足以说明声调的本质特点。因此,必须对声学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把对声调的感知建立在标准化的定量描写的基础上,有利于对同一个发音人不同次的发音进行客观比较,从而可以使不同的实验结果之间具有最大程度的可比性。鉴于此,本文选择对数Z-score法进行数据的标准化处理。

对数Z-score(Lz-score)的转换法用的是对数形式,计算公式为[3]:

其中,xi是采样点的基频F0值,yi=log10xi,所以yi是基频F0的常对数值,而my和sy分别是yi(i=1,2,…,n)的算术平均值和标准差,因此,my就是原始基频值的对数几何均值。各声调基频平均值换算成对数Z-score值的结果见表3和表4。

根据以上数据和公式,利用Excel图形向导做出了单字调的Lz-score曲线图,如图3和图4所示。

表3 M1单字调音高Lz值表Table 3 The Lz-score of Monosyllabic Pitch of M1

表4 M2单字调音高Lz值表Table 4 The Lz-score of Monosyllabic Pitch of M1

图3 M1宜宾方言单字调音高Lz-score曲线图

图4 M2宜宾方言单字调音高Lz-score曲线图

3.实验结果与对比分析

根据表3和图3可以分析出发音人M1录音中的宜宾方言单音节声调的五度值,从该实验分析得出的Lz-score值的分布情况来看,最大值是2,最小值是-1.6,因此五度值变为0.72。折合成五度值时可把Lz-score∈[1.28,2]作为5度,Lz-score∈[0.56,1.28]作为4度,Lz-score∈[-0.16,0.56]作为3度,Lz-score∈[-0.88,-0.16]作为2度,Lz-score∈[-1.6,-0.88]作为1度。

仅根据图表数据的判断可以得出M1的宜宾方言单音节声调五度值为阴平35、阳平31、上声41、去声212和入声324,如图5所示:

图5 M1宜宾方言单音节声调五度值

根据表4和图4可以分析出发音人M2录音中的宜宾方言单音节声调的五度值,从该实验分析得出的Lz-score值的分布情况来看,最大值是1.86,最小值是-1.43,因此五度值变为0.658。折合成五度值时可把Lz-score∈[1.202,1.86]作为5度,Lz-score∈([0.544,1.202]作为4度,Lz-score∈[-0.114,0.544]作为3度,Lz-score∈[-0.772,-0.114]作为2度,Lz-score∈[-1.43,-0.772]作为1度。

同样,仅根据图表数据的判断可以得出M2的宜宾方言单音节声调的五度值为阴平35、阳平41、上声51、去声213、入声23,如图6所示:

图6 M2宜宾方言单音节声调五度值

对比分析M1和M2的实验结果可知,结论完全一致的只有阴平调,为35。根据图5和图6的五度值区间分布图可知,M1实验中阳平调最高Lz值为0,处于3度Lz-score∈[-0.16,0.56]区间的中间位置,而M2的实验中阳平调最高Lz值为0.57,处于4度Lz-score∈[0.544,1.202]区间的最小值边缘,向3度靠近。因此阳平更为合理的五度值应该为31。M1实验中上声调的最高Lz值为1.2,处于4度Lz-score∈[0.56,1.28]区间的最大值边缘,靠近5度,而M2实验中的上声声调的最高Lz值为1.86,是5度Lz-score∈[1.202,1.86]区间的最大值。因此,上声最为合理的五度值划分应该是51。M2实验中去声调最大的Lz值是-1,向Lz-score∈[-0.114,0.544]区间的最小值靠近,是2度向3度的过渡地带,因此,去声最佳的五度值描写应该和M1实验的结论一致,为212。M1实验中入声调型走势图的头部出现了整个调长的最低值-0.4,处于2度Lz-score∈[-0.88,-0.16]区间靠近最大值-0.16的上半部分,最高值0.6,靠近4度Lz-score∈[0.56,1.28]的最小值,处于3度和4度的边缘过渡地带。加之鉴于整个调长“凹型”特征不明显和Praat音频数据处理时的“弯头降尾”因素以及考虑到入声短促的特征,此处入声五度值归纳为23更为合理。综上所述,宜宾方言单音节声调的五度值结论为阴平35、阳平31、上声51、去声212、入声23。表5为实验所得的调值和前人通过“口耳之学”调查结果的对比。

此外,由于考虑到宜宾方言语音流变过程中入声舒化现象等因素,不排除入声是曲折调(调值为324)的可能,因此出现M1发音人结果中入声调为324的“凹型”前折式曲折调的可能。

表5 五度值对比表Table 5 Comparison in the Value of 5-Degree

通过声调实验的方法得出的宜宾方言单音节声调五度值和前人结论相比,调型差异较为明显,尤其是阴平、去声和入声。

宜宾话的阴平调,从听感上分析,有明显的“尾音上扬”特征。语音实验结果得出的阴平调为35,与听感一致,属于中升调,推翻了前人将宜宾话阴平调误判成55的结论。

宜宾话的阳平调的语音实验结果与《宜宾话语音调查和研究》的结果一致,五度值同为31。但是语音实验结果较之于《西南官话的分区稿》高了1度,较之于《四川宜宾方言语音初探》低了1度。从调型上看,语音实验结果和前人研究结论大致一致,阳平调属于降调,结合听感分析将阳平调调值定为31,属于低降调。

宜宾话的上声调的语音实验结果比前人研究结论得出的五度值跨度更大,纵向跨越了五度,但是从调型上看,实验结果同前人研究结论大致一样,同属于全降调。

宜宾话的去声调,从听感上分析,有明显的“先降后升”特征,甚至用Praat软件分析录音文件时会出现部分单音节调长一致中断,即“嘎裂”现象,如图7和图8所示。但是因为“嘎裂”现象不适用于所有录音人和去声调中所有例字,因此不具有普遍性和代表性,本文暂不作讨论。按五度标记法,去声调值记为212,属于凹型曲折调与前人记录的调值13不同。

宜宾话的入声调在语音实验结果中呈现的是“低升”的调型。从听感上分析,入声调短促有力且尾音上扬,因此结合听感,调值记为23。该结果与前人文献将入声一致记为33的中平型调值略有不同。

图7 M2第二次录音文件中去声调单音节字“坝”的录音文本

图8 M2第三次录音文件中去声调单音节字

(二)调长研究

1.绝对调长和相对调长

为了使实验结果更为准确,宜宾方言的调长研究共包含2个数据文本:M1经过Praat软件裁去“弯头降尾”后的修改文件(记为M1.1)和同样经过“弯头降尾”裁剪处理的M2修改文件(记为M2.1)。

将宜宾方言单音节字声调的时长数据放到Excel中进行统计,对时长的归一化处理,我们运用公式:

表6 M1.1和M2.1的绝对时长表(ms)和相对时长表Table 6 The Absolute and Relative Duration(ms)of M1.1 and M2.1

图9 M1.1和M2.1的相对时长图

由图9可知:M1.1的相对调长表明,宜宾话五类声调中,比平均调长长的仅有作为曲折调的去声调,比平均调长高0.45。其余的三个舒声调和入声调都仅是稍低于平均调长,其中入声调最长。最短的阳平调与平均调长相差仅为0.15。

M2.1的相对调长表明,宜宾话五类声调中,长于平均调长的仅有去声调和入声调,与平均调长相差仅为0.04和0.06,入声调在五个调类中最长。其余的阴平、阳平和上声三个舒声调都低于平均调长,最短的阳平调与平均调长相差0.33。

2.宜宾话调长研究结论

传统方言学对宜宾话的调长研究几乎是空白。在本次语音实验中,虽然M1.1和M2.1的结果都有些微差别,但是大体趋势相同。结合实验结果和听感分析,作为曲折调的去声调调长最长,其次是入声调和阴平调,调长最短的是阳平调和上声调。根据前文的音高结果得知阳平的五度值为41,上声的五度值为51,上声调仅比阳平调高一度,都属于跨度较大的降调。结合听感分析,上声调调长稍长于阳平调。三组结果中有两组结果显示,入声调比属于舒声调的阴平调长,结合宜宾方言处于“入声舒化”过渡期以及塞音韵尾消失等现象的分析,入声调长变长这种可能性也是比较大的。

在相对时长图中,与平均调长相差最大的是M1.1相对时长图中的去声调和M2.1相对时长图中的阳平调,分别相差0.45和0.33,均控制在0.5之内。因此,宜宾方言中五类声调的调长差距较小,整体调长相当,较为平均。在此基础之上,调长关系可表示为:去声>入声>阴平>上声>阳平。

五 试验结论与创新

(一)实验结论

综上,音高方面,宜宾方言五个调类的调值分别为阴平35、阳平31、上声51、去声212、入声23。调长方面,宜宾方言五个调类的调长关系可表示为:去声>入声>阴平>上声>阳平。音强方面,宜宾方言五个调类的音强大小关系可表示为:上声=入声>阴平>阳平>去声。宜宾人通常将音尾上扬并将重音放在音尾,尤为明显的是处于入声舒化过渡期的入声调,宜宾话中[ɛ]、[iɛ]、[]、[i]、[u]、[y]和[u]不仅是七个专门的入声韵[1]49,同时也是入声字语音中音之处。

(二)实验创新点

本次针对宜宾方言的声学实验主要有两个创新点:第一,从音高的角度看,通过声学实验纠正了传统方言学通过“口耳之学”对宜宾方言调查得出的音高结论,尤其是阴平和去声。宜宾方言阴平的五度值应为35,而非传统调查得出的55。本文所选取的发音人都是大学生,属于新派宜宾话,而老派宜宾话的阴平结合听感分析可明显感觉出阴平调“尾音上扬”的特征更为突出,因此,宜宾话中的阴平调不论新派还是老派发音,都应属于上声调而非高平调。由此观之,前人将阴平描写成高平调是不正确的。宜宾方言的去声应是曲折调,甚至在用Praat软件对录音文件进行分析的过程中呈现出嘎裂音的趋势。另外,阳平、上声以及入声三个调类与前人的调查结果大体一致,阴平和上声都是降调,五度值的误差较小,入声调基本相同,将入声调五度值描写成23或者33都是合理的。

第二,从时长的角度看,本次实验发现入声调(促声调)的时长不一定比舒声调的时长短。喉塞音入声的演变过程可以分成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喉塞尾音逐步弱化,音节时长逐渐变长;第二个阶段是喉塞尾音完全脱落,时长上的舒促对立消失,但还保留了入声调类,入声调值不变;第三个阶段则是入声并入其他调类,最终消失[4]。宜宾方言处于第二个阶段,喉塞尾已经脱落,舒促对立消失,只是保留了入声调类,其中有少数入声字出现了两读现象,即入声和舒声均可,比如“挖”原本读音为促声调[u23],现在也可读为舒声调[u35]。而在西南官话中绝大部分地区已经处于第三个阶段,入声完全消失。

[1]钟卫.宜宾话语音调查和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09.

[2]代天才.四川宜宾方言语音初探[J].文学教育(下),2012(12):35.

[3]朱晓农.基频归一化:如何处理声调的随机差异[J].语言科学,2004(9):6.

[4]宋益丹.南京方言入声实验研究[Z].北京:第七届中国语音学学术会议暨语音学前沿问题国际论坛,2006.

〔责任编辑:李 青〕

AnAcousticExperimentalStudyofMonosyllabicToneinYibinDialect

TANG Qiyuan, ZHOU Zhen

(ChineseLanguageandLiteratureFaculty,GuangxiUniversity,Nanning530004,Guangxi,China)

The method of experimental phonetics is adopted to analyze the monosyllabic tone of the Yibin dialect.According to the acoustic experimental data, the tone-marks of degrees are defined as follows: there are five tone classes in Yibin dialect, the first tone is Yinping, the second Yangping, the third Shangsheng, the fourth Qusheng, and the fifth Rusheng; and the pitch of Yinping is 35, Yangping 31, Shangsheng 51,Qusheng 212, Rusheng23.The comparison of the length of duration are showed in descending order as follow: Qusheng>Rusheng>Yinping>Shangsheng>Yangping.YinBin dialect has displayed an evolvement of vanishing of tail vowel in entering tone, which is not necessarily longer than relaxation tones.

Yibin dialect; pitch; duration; vanishing of tail vowel in entering tone

2014-07-20

唐七元(1975-),男,湖南永州人,博士,主要从事汉语方言学和实验语音学研究;周镇(1992-),男,四川宜宾人,学士。

H172.3

:A

:1671-5365(2014)11-0083-08

猜你喜欢
阴平阳平单字
河北大名话单元音韵母、单字调及双音节非轻声词连调的实验语音学初探
广西柳州寨隆镇壮语老中青三代声调归字差异及其原因探析
偷渡阴平
太谷方言阴平阳平教学初探
养子
“对仗不宜分解到单字”毋庸置疑——答顾绅先生“四点质疑”
盐城方言单字调声学实验研究
《通鉴释文》所反映的宋代单字音特殊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