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卫国
针灸治疗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分析
张卫国
目的 研究针灸治疗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我院2011年3月至2012年3月收治的122例风湿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1例。观察组给予针灸治疗,对照组给予抗生素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并采取统计学分析。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8.4%,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8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灸治疗风湿性关节炎疗效明显,优于抗生素治疗。
针灸治疗;风湿性关节炎;临床分析
风湿性关节炎是临床上最为常见的一种由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所引起的关节结缔组织出现慢性或急性炎症为特点的疾病。若未引起足够的重视,易造成严重的心肌炎或心脏性疾病,在临床上,风湿性关节炎是以特征性的关节炎、肌肉酸痛和风湿热症为主要特征,这些症状都属于免疫性变态反应[1]。患者初期表现出来的发热和关节疼痛常易自我判定为别的疾病,从而导致延误治疗,造成本病普遍有着病程较长的特点。病程延长往往给治疗带来极大的不利影响[2]。临床上目前多采取针灸的方式进行治疗,与常规的抗生素治疗相比具有一定的优势。本文对我院2011年3月至2012年3月收治的122例风湿性关节炎患者针灸与抗生素治疗的不同疗效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1年3月至2012年3月收治的122例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其中男78例,女44例,年龄为28~75岁,平均年龄为(52±4)岁。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1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的抗生素治疗,观察组患者采取针灸治疗。观察组针对患者患病的部位进行辨证分析,参考的穴位有合谷、肝俞、脾俞、气海、关元、足三里等。根据不同患者的实际情况略有改变。每天针灸15 min,以10 d为一个疗程,进行两个疗程的治疗。观察并比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1.3 疗效评定标准 治愈:患者的各项功能恢复正常,临床症状完全消失,理化检测正常;显效:患者的关节功能有明显的改善,临床症状基本消失,日常劳作均正常;有效:患者的关节功能有所改善,临床症状有一定的好转,生活上能够基本自理;无效:患者经过治疗之后,毫无好转迹象,或病情加重。总有效率=(治愈例数+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 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计量资料采取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经不同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疗效比较
针灸疗法是我国传统的中医治疗手段,其针对风湿性关节炎的治疗机制为通过一定的穴位刺激和人为的物理性负压治疗手段,促使患者炎症部位的毛细血管淤堵之处通畅,使干细胞不断增殖以替换坏死的组织细胞,达到调理患者气血,增强自身免疫力的作用,从而从内部抑制和消灭炎症[3]。一般而言,针对患者施行合谷、肝俞、脾俞、气海、关元、足三里等穴位的治疗效果较为明显。合谷、足三里、关元三穴对于患者的病情能够起到稳定控制的作用,同时也提升了患者自身的免疫力。若患者为下肢胀痛,可以针对八风、昆仑、申脉、丘墟、委中、梁丘、内环跳、外膝眼和阳陵泉等位置施针。若患者为上肢肿痛,可以针对外关、合谷、天井、阳溪、风池等部位施针。
本文通过122例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进行针灸与抗生素治疗的不同疗效比较后可知,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8.4%,相比较对照组的8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数据上可见,采取针灸的治疗手段对风湿性关节炎进行治疗,疗效不但明显,而且对于大部分的患者有适用性,而采取传统的抗生素疗法不但效果无法保证,且治疗无效例数较多,这可能是由于患者的个体差异所造成的对于抗生素代谢能力的不同所导致。而且采取抗生素进行治疗,不但加大了致病菌耐药性,也增加了患者由于药物毒性而产生不良反应的概率[4]。而针灸所采取的的是纯物理治疗手段,通过刺激和调动患者自身的免疫能力来改善病情,同时也大大降低了患者发生不良反应和细菌产生耐药性的风险。
[1] 何冰冰,孙忠人.针灸治疗风湿性关节炎的综述[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5(11):1008-1010.
[2] 苗芙蕊,朱英.针灸治疗风湿性关节炎临床研究进展[J].针灸临床杂志,2010(1):10-12.
[3] 李耀龙,冯卫星.温针灸配合拔罐治疗风湿性关节炎32例[J].吉林中医药,2010(4):332-333.
[4] 苗芙蕊,朱英.针灸治疗风湿性关节炎临床研究进展[J].针灸临床杂志,2010(1):2-3.
R245
A
1673-5846(2014)07-0234-02
山东省临沂市兰山区枣沟头中心卫生院,山东临沂 2760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