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东凯杨桂仙
补肺纳肾法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肺肾亏虚型)的临床观察
赵东凯1杨桂仙2
目的 探讨补肺纳肾法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肺肾亏虚型)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3年3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肺肾亏虚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右归汤加减与蛹虫草胶囊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结果。结果 治疗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1.7%,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75.0%,两组治疗效果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补肺纳肾法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肺肾亏虚型)的临床效果明显,可作为临床医生选择的有效疗法。
补肺纳肾法;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肺肾亏虚型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是我国的常见病、多发病,平均患病率为0.48%,病死率在15%左右,尤其在东北地区,15岁以上患病率为3%。西医对其有较为全面的认识,虽制订了针对性的治疗方案,但在改善呼吸功能、控制心力衰竭等方面,经济投入高,疗效不满意,不良反应大,对于大多数基层医院患者来说,其可操作性和依从性较差。中医以往对于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多从肺胀论治,但因未能充分认识到其病机的特殊性,多采用传统的辨证方法治疗,方法繁杂,尚无系统的规范化治疗方案指导,疗效不明显。目前,临床开始在紧急救治基础上实施中药剂量的方法,取得满意效果。为了明确该方案的成效及寻求有效的中药方剂,笔者选取了我院收治的采用右归汤加减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肺肾亏虚型)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将其与同期采用蛹虫草胶囊治疗的患者进行效果比较,取得满意结果,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共48例,均为我院于2013年3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肺肾亏虚型)患者,诊断标准参照国家中药管理局《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1994年拟定)及《内科学》1版的诊断标准[1-2]。将其按照随机分组的方式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4例,其中治疗组中男13例,女11例,年龄50~72岁,平均年龄(56±2)岁;临床症状:呼吸浅短难续,声低气怯,甚则张口抬肩,倚息不能平卧,咳嗽,痰白如沫,咳吐不利,胸闷。对照组中男11例,女13例,年龄57~69岁,平均年龄(58±2)岁;临床症状:呼吸困难,声低气怯,张口抬肩,倚息不能平卧,咳嗽,痰白如沫,咳吐不利,胸闷。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治疗组患者采用右归汤加减进行治疗,方药:熟地黄20 g,山药30 g,山茱萸10 g,熟附子10 g,肉桂10 g,菟丝子20 g,当归15 g,杜仲20 g,鹿角胶12 g,枸杞子30 g,茯苓20 g。每日1剂以水煎服,取300 ml汤汁,分早晚2次服用。对照组患者采用蛹虫草胶囊(人工养殖冬虫夏草)进行治疗,每日3次,每次2粒。
1.3 疗效判定标准 患者临床症状完全消失,未有呼吸浅短难续,声低气怯,甚则张口抬肩等情况,且证候积分减少在95%以上者为临床治愈;临床症状基本消失或改善明显,未有呼吸浅短难续,声低气怯,甚则张口抬肩等情况,且证候积分减少在70%以上者为显著有效;临床症状有所改善,未有呼吸浅短难续,声低气怯,甚则张口抬肩等情况,且证候积分减少在30%以上者为有效;临床症状改善不明显或加重,伴有呼吸浅短难续,声低气怯,甚则张口抬肩等情况,且证候积分减少在30%以下者为无效。总有效率=治愈率+显著有效率+有效率。
1.4 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资料均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进行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治疗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为91.7%,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为75.0%,两组治疗效果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治愈率极低,是临床一大难治之症,其中尤以肺肾亏虚型较为多见,患者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呼吸浅短难续,声低气怯,盛则张口抬肩,倚息不能平卧;咳嗽,痰白如沫,咳吐不利,胸闷,心慌,形寒汗出,舌淡或黯紫,脉沉细数无力,或有结代。从中医角度讲,肺主出气,肾主纳气,若肺肾亏虚,肺气无以宣发,肾气无以沉降,则气逆不降而为喘咳;因此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主要治疗原则以补肺纳肾,降气平喘为主[3],采用右归汤加减进行治疗。本方立法,“宜益火之原,以培右肾之元阳”。培补肾中元阳,必须“阴中求阳”,即在培补肾阳中配伍滋阴填精之品,方可具有培补元阳之效。方中桂、附加血肉有情的鹿角胶,均属温补肾阳,填精补髓之类;熟地黄、山茱萸、山药、菟丝子、枸杞子、杜仲、茯苓,俱为滋阴益肾,养肝补脾而设;更加当归补血养肝。诸药配伍,共具温阳益肾,填精补血,以收培补肾中元阳之效。若肾阳不足为主者,可加服金匮肾气丸;若心阳虚弱者,可加服乌头赤石脂丸。
总之,右归汤加减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肺肾亏虚型)患者具有良好的补肺纳肾,降气平喘作用,可作为临床医生选择的有效疗法。
[1] 国家中药管理局.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151-152.
[2] 王海燕.内科学[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8:1331-1331.
[3] 李彦霞,袁国强.从脉络学说论治慢性肺源性心脏病[J].中医杂志,2012,53(20):66-68.
R541.5
A
1673-5846(2014)08-0044-02
1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吉林长春 130021
2长春中医药大学,吉林长春 130021
赵东凯(1974-),硕士学位,副主任医师。E-mail:chengjiao9011@126.com
杨桂仙(1975-),硕士学位,科员,中级职称。研究方向:中药学。E-mail:84271086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