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义荣
内驱力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一种内部唤醒状态或紧张状态,表现为推动有机体活动以达到满足需要的内部动力。强大的内驱力是高中学生克服困难、努力进取,在学业上取得优异成绩的重要保证。新形势下,尤其在“省五严”规定背景下,研究高中生学习心理特点,激发他们学习内驱力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近年来,我校积极开发实施校本化的德育课程,在这方面做了一些积极的尝试,并成功申报了省市十二五规划课题各一项,从此我校校本德育课程成功走向理论与实践并重的研究之路。
一、学习内驱力的含义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奥苏泊尔认为,学校情境中的成就动机主要由三个方面的内驱力组成,即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
1.认知内驱力,是一种要求理解事物、掌握知识,系统地阐述并解决问题的需要,以求知为目标,从知识的获取中得到满足,是一种内在的学习动机。这种内驱力不是天生的,是通过后天的学习获得的,有赖于后天的培养与激发。
2.自我提高内驱力,是指学生由自己的学业成就而获得相应地位和威望的需要,不直接指向知识和学习本身,而是把学业成就看作赢得地位和自尊的根源。这种愿望可以推动学生努力学习,争取好成绩,以赢得相当的地位,是一种间接的学习需要,属于外部动机。
3.附属内驱力,是指通过顺从、听话,从父母和教师那里得到认可,从而获得派生地位的一种动机。这种动机不是追求知识本身,而是追求知识之外能够得到家长和教师认可的自尊满足,也是一种外在学习动机。
附属内驱力通常在年龄小的学生身上比较多见,对于高中生,认知内驱力和自我提高内驱力是他们学习的主要动机,学生学习的主要目的在于满足自己的求知需要,并从中获得相应的地位和威望。因此,中学德育活动应重点在如何激发学生的认知内驱力和自我提高内驱力方面进行设计,我校校本德育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也主要侧重于这两个方面。
二、校本化德育课程的开发与实施
课程是指学生在学校所应学习的学科总和及其进程与安排。广义的课程是指学校为实现培养目标而选择的教育内容及其进程的总和,它包括学校教师所教授的各门学科和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活动。我校根据生源状况和中学生心理特点,大力开发并积极实施校本化德育课程,主要包括三个方面:隐性课程、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这种分类主要为突出我校德育课程存在的不同类型,严格意义上说并不严谨)。通过课程的推进,在学生中形成欣赏优秀,羡慕优秀,争创优秀,不断超越的文化氛围。当文化唤醒了一个人的自觉,那么,它所起的作用自然不可估量。
1.隐性课程
隐性课程是学校课程计划中未明确规定的、非正式和无意识的学校学习经验,与显性课程相对。这里的隐性课程主要指学校文化、传统、精神和风格等,它能对学生的人格、价值观和学习观,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在隐性课程方面,我们主要做了以下4方面的工作:一是进一步挖掘观念性隐性课程。利用教学楼道进一步放大、诠释学校的校风、学风;在学校广场竖起学校领导和教师的教育理念、教学思想的戗牌;在校园内将凝炼80余载的“新华精神” 雕刻成碑。二是进一步优化物质性隐性课程。在教室布置方面,我们先进行粗线条统一设计,再强调个性化布置,进行评比;结合校安工程,我校对教学楼等用房进行了功能开发和美观设计;在校园内悬挂起天道酬勤、滴水穿石、海纳百川……等激励性大幅标语;文化广场诠释读书做人的内蕴,灯箱古诗、名言警句牌匾、杰出校友和名人挂屏点缀在校园道路旁、花圃中和楼道走廊上,处处散发着人文气息。三是进一步完善制度性隐性课程。在管理体制上,学校实行分管校长负责下的年级主任具体实施的分区管理模式(一个年级分成三个区,每个区6个班级),在良性竞争的基础上,提高各区、各年级的工作积极性。四是进一步开发心理性隐性课程。建立心理访谈室、宣泄室、建模室等,配备有专职心理教师,积极倡导健康、阳光、健全的心理人格,对学生进行适时的心理咨询、辅导、调适,做好保障工作。
2.学科课程
学科课程也称分科课程,是一种主张以学科为中心编定的课程。我校的校本化德育课程中的学科课程,是指将德育教育以课的形式(主要是班会课)固定在学校课表中,其核心内容主要围绕信念篇、感恩篇、励志篇、成才篇、礼仪篇、修养篇、心理篇、习惯篇等8个模块进行设计,要有教案,每周一节。德育课堂的主体是学生,班主任及科任教师是指导者、协助者或者观众。我校的德育打破以前班主任主讲的灌输形式,改成以年级为单位,围绕某个主题,主备班级先开设公开课,同年级其他班主任集体观摩,然后根据本班特点,选择性地采用,再在本班开设德育课。学校为每个班级制作海报,邀请全校教师观摩,每年对外开设德育课程公开展示暨研讨活动,宣传辐射我校的德育研究成果。
从年级管理的角度看,这种课程方式具有针对性和时效性;从学生发展的角度看,更具有主体性和适切性;从实施效果的角度看,明显具有创新性和功效性。目前已开设校本德育课4300节,形成成熟案例370个。
3.活动课程
活动课程的主要价值在于让学生活动,获得对现实世界的直接经验和真实体验。通过活动,让学生亲身参与、主动体验、积极感悟,让他们更能接受学校、家庭、社会对其教育。
我校的活动课程主要有常规活动、专题活动和品牌活动3类。一是常规活动,有国旗下讲话、编印家长报、学生会干部换届改选、优秀学生评选、优秀干部团员评选、黑板报评比等。二是专题活动,有高一新生军训活动、养成教育活动、职业生涯规划活动、“三本”评比活动(指作业本、笔记本和纠错本评比)、英语单词竞赛活动、语文名句名篇默写竞赛活动、学习型宿舍评选活动、新华中学“十大杰出学生”评选活动、校园心理剧的评比活动等。三是品牌活动,有“校园四节”活动(指读书节、科技节、体育节、艺术节)、十八岁成人礼、一百天因你而精彩(指在高考前100天举行,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感动高三人物评选等。
不论常规活动、专题活动,还是品牌活动,只要涉及到评比,我们的原则是:必须有评的标准、比的过程、赛的结果,结果一定要展示在学校大门口并附上学生照片,一定要刊登在《家长报》上,让全校师生知晓、让全体家长知晓,以此进一步激发学生提高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
校本化的德育课程,内容更丰富,形式更新颖,结果更有效,是激发学生学习内驱力的一种有效策略。我们要进一步坚持德育为先,提高德育工作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让德育成为学校发展、学生成长的第一生产力。
(责任编辑 尹 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