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素清
建国以来,减负令下了58年,各级有关文件多如牛毛,但现实是学生负担非减反增。作为造成学生课外作业负担过重的责任方之一——学校,一直饱受诟病,也一直在现有体制下努力寻找突破口突围,但好像我们没有找到灵丹妙药能彻底解决问题。因为学生负担过重系多方面原因造成,需顶层设计综合改革治理。撇开体制带来的影响,从学校减负策略来讲,无法不折不扣执行各级减负政策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即学校减负行动大多聚焦课外作业环节,更多强调的是作业量与作业时间的变化,而没有将课内外学习统筹改革。
一、关于课外作业的定位
课外作业在传统教学中一直被定性为课堂教学的终点环节,是课堂教学任务的巩固内化,甚至是课堂教学的训练环节。基于这样的定位,课外作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这个环节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高低。抓实课外,提升课内教学效益,课外反哺课内,这是绝大多数学校传统教学管理采取的路径。这样的方式是否真能保证教学质量?现实的回答是:不能。原因有三:其一,不能掌控训练的过程,就永远无法掌控训练的结果;其二,第二天教师无法实现即时全部批阅,对于学情了解存在较大盲区,并不能有针对性地查缺补漏;其三,新授任务与旧知补救存在时间冲突,也无暇去进行有效补救。传统教学中将知识内化落实环节置于教师无法全面真实掌控的课外,必然造成学校、教师对于教学质量不能做到完全心中有数。考试成绩揭晓,教师发现成绩不够理想,必然加大课外训练力度,学生负担就又加重。传统教学下,我们师生就是在这样一个恶性循环的怪圈中挣扎而无法自拔——教师无法实现理想的教学效果,学生又负担很重怨声载道。
在课程改革中,灵石二中聚焦课堂教学改革,研创学案教学,将课堂教学改革做成了系统工程,课内外联动,将课堂结构反转,较有效地减轻了学生课外负担,又大面积提升了教学质量。
在课堂教学改革中,我们将课堂结构(信息吸收——内化巩固)重组反转,将课外作业定位为课堂教学的起点环节。课外作业全部为在“学案”引领下的自主学习。自主学习内容为第二天课堂教学内容,“学案”中的“自主学习指导”有明确的任务、时间、方法、要求、重难点提示以及尝试练习。学生在规定时间自主学习教材基础知识,明确收获了什么,疑惑有哪些,准备第二天课堂在小组内交流互动,向同学教师请教。这样的课外作业,存在较大弹性,个性化程度较高,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力进行,完成作业心理压力较小;作为课堂教学起点环节,作业质量风险较低;即使自学不到位,第二天课堂学习有很多次补救机会,对质量影响相对较小;课外作业不再是课堂教学内容的巩固重复,新鲜感较强;教师不用再花费大量时间检查课外作业,可以集中全部精力,投入到新内容的教学。新旧内容截然分开,教与学都有较分明的节奏感。更为重要的是,宽松的要求,充分的自主性,充分的尊重信任,培养了学生较强的自主意识、自主能力以及自尊自爱的可贵品质。实践中我们发现,在阅读能力、理解能力、笔记能力、整理能力、质疑能力等明显提升的同时,学生变得自主、自理、自治、自立,自学习惯、自学方法、想方设法攻坚克难的勇气、精神、意志等非智力因素均得到了很好的培养。学生在这个环节真正享有主人的权利,自主着、快乐着、成长着。
二、关于课外作业的管理
传统教学管理中,我们如何检查作业?常常是学生辛辛苦苦几个小时,教师大笔一挥“阅”字。因此,有网民戏称我们为一字师。如果发现学生未完成作业,一般采用的方法是请家长、批评教育。现在反思这些做法,这样的作业实在收效甚微,而且还将师生关系逼向了恶化的境地。
课改后,我们检查作业的方式发生了变化。变教师逐个检查为自学展示与自学检测。在小组交流、全班交流的过程中,学生汇报自学收获并提交自学疑惑,自学情况便一目了然。四人小组中,组长就是教师的得力助手。组内交流时,他会让学习困难的同学首先发言,其他同学补充帮助,在补充帮助过程中做到了对小组内所有同学的自学情况了如指掌。交流中检查,一举两得,特别是小组长充分发挥作用,让教师在最短的时间内掌握全班的学情,为课堂点播讲解,重点帮助提供了依据。
检查中也会发现有的孩子没有用心自学,我们通常的做法是不批评,更不公开批评,一般不会请家长。不管是小组交流还是全班交流,公开场合,人最愿意展示的是亮点,是最为得意的一面,公开场合遭遇尴尬远比批评给人的冲击力更为强烈。孩子表现不佳,最难过的是孩子而非教师,此刻他需要的是有人帮助他化解尴尬,给他激励。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的教师、同学会及时送上安慰与鼓励,相信他明天会比今天更用心,更努力,收获会更多。实践证明:我们所有的孩子都是有自尊心的,在教师与同学的宽容中,在教师同学的鼓励期盼中,他们一天比一天认真,好习惯在逐渐养成,自学能力在逐渐提升,自学的效果逐渐显现。更为可喜的是,宽容、宽松的教育环境,培养了孩子自尊、自爱、自省、自觉的尊贵品质,我们的孩子变得越来越懂事,越来越可爱。
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更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孩子。学生学力不同,对课外作业的要求也应该不同。在实践中,我们对四人小组中(异质小组,每组均由特优、优秀、良好、合格与学困学生四层次学生组成)的四个孩子要求均不同,在设置底线要求的基础上(双基),每个孩子自主选择自学的宽度、深度。要求不同,评价不同,优秀学生达到底线为合格,学困生达到底线要求即为优秀。每个孩子都会因自身的努力,及时得到教师同学由衷的欣赏鼓励,受表扬不再是优生的专利,而成为每个孩子公平享受的教师与同学的关注与爱。奖励的依据更多倾向努力与提高的过程而非优秀的结果,学生彼此感觉更平等,学校形成了人人努力、个个向上的生动“表情”。通过持之以恒的实践,我们发现,学生课外作业态度积极认真,整体表现自学能力较强,各班均出现了一批出色的小老师,不用教师教基本可以通过自学彻底解决问题。
三、关于减负之正道
传统教学中,学生负担降不下来的一个核心原因是我们对于教学质量的不自信。业内人士都明白质量要向课堂要,为何我们却在课外那么肆意施压?按照学科课程标准要求,我们的课堂时间真的不够用吗?这些问题我们都容易回答。而真实的现象是,我们课堂教学宝贵的45分钟浪费现象严重。几十年减负的过程中,因为我们一直没有大面积解决课堂效益问题,所以减负就必然一次次成为空谈。其实减负工作功夫在课堂,其正道应为:找到一个抓手,改革课堂结构,重组课堂流程,提升课堂教学效益。
如何进行课堂教学改革?灵石二中课堂教学改革中总结的学案教学模式为:“自主学习,学案引领;小组学习,互助共赢;展示反馈,张扬个性;拓展提升,激励成功。”三十二字方针涵盖了学案教学流程方法与结构,课堂教学不再是要听从教师讲解,而是要解决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这种模式有力制约了教师无效讲解,课堂时间较传统教学大量节省,使当堂训练成为可能。教师根据课堂教学目标,精选典型性、代表性、高质量训练内容,分层要求,当堂训练展示,当堂及时暴露知识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师生及时帮助各层学生解决问题。训练过程中,同时总结方法规律,做一题,通一类,收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之功效。一纸学案,训练内容由学科组研究敲定,分层设计,分层要求,规定动作完成,再不进行其他题目训练,坚决禁止使用题海战术。当堂训练,教师掌控训练过程,课堂不再是完全预设,而是活泼的生成。课堂时间用在学生需要处,用在学生学,用在解决学生的问题,保证了内化吸收巩固质量,保证了教学质量。
课堂结构反转,训练质量才会有保证,教学质量才会有保证。教学质量得到保证,我们的教师才可以放心减负、真正减负,减负才能变成现实行动。
(责任编辑 王永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