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眼育人为本 构建德育文化

2014-08-07 14:26胡士平
基础教育参考 2014年9期
关键词:家校育人校园

胡士平

学校是育人的圣地,育人是其宗旨。近年来,笔者所在的学校转变教育观念,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狠抓学生思想道德行为规范的教育,建设性地推进了学校德育工作,确保了学校良好的治安和教育教学秩序,德育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一、建立五大体系,确保德育实效

近年来,学校确立了向德育要质量的育人目标,建立了以校长任组长的德育工作领导小组,完善了以校委会、政教处、年级组、班主任为主体的德育工作体系;以党支部、校团委、各班支部为牵头人的德育活动体系;以校务会、教导处、教研组、学科教师为阵地的课堂渗透体系;以家庭、社会、德育基地为途径的社会实践体系。充分发挥团队的组织优势,确保了德育的实效。

二、养成教育为重,习惯点亮人生

搞好养成教育,对学生一生的发展至关重要。学校把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文明行为习惯和节俭习惯作为养成教育训练的重点,坚持教育与管理、自律与他律相结合的原则,不断完善学生日常学习与生活的准则,以教育为先导,以制度为保证,以检查督促为抓手,以行为训练为基础,以习惯的内化与养成为目标,从基础小事抓起,注意点滴积累,切实提高了中学生的文明水平。如九年级开展《我为家乡争光》《又红又专》等理想前途教育。通过活动,促进学生的自我教育。坚持以主题班会、入学教育、国旗下讲话等形式,经常性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同时要求所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努力渗透道德教育。一年一度的入学教育,磨练了学生意志,强健了学生体魄,增强了学生国防意识,学生行为习惯、内务整理水平等得到了显著的提高,学生素养得到全面提升。敬老院参观劳动、清明节到无名英雄纪念碑扫墓等,通过活动,让学生实现自我教育的目的。

三、文化建设为基,潜移默化育人

学校确立了努力把学校建设成校园环境优美、艺术氛围活跃、文化底蕴深厚、管理制度完善、人际关系和谐的校园“三园”文化目标,即建设成文化熏陶的校园、生活愉悦的家园和知识采撷的乐园,让每位师生在学校高品位的育人环境中实现自主发展。

学校以崇德养正、尚智求真为校训,秉承方针为纲、素质为重、发展为先、人本为上的办学理念,践行民主和谐、儒雅文明、勤奋进取、求实创新的校风,尊师自律、惜时守诚、乐学善思、全面发展的学风,塑造自律、笃学、高雅、进取的学生形象。

在以诚信、感恩、智慧、责任为主题的学校文化建设基础上,开展了以建书香校园,展团队风采为主题的班级文化建设评选活动;完善了档案室和荣誉室的建设;建立未来之星广播站,争取上级资助,拟办校园电视台和校园网;设计校旗、校徽;创作校歌、贺中教师之歌等。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无论是种植花草树木,还是悬挂图片标语,或是利用墙报,我们都将从审美的高度深入规划,以便挖掘其潜移默化的育人功能,并最终连学校的墙壁也在说话的远大目标。”学校加大了校园的环境建设力度,使校园处处都显示出文化底蕴。废品回收桶、“手上留青,脚下留情”标识牌等都在传递着低碳环保的理念;走道梯间名言警句,富有班级特色的班徽、寝室缘梦阁、馨香居、清华苑、才子轩等的认定,展示了学生团结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文化长廊集学校文化、诗词文化于一体,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益。开展经典诵读课程,使学生对《三字经》、《弟子规》等古典文化烂熟于心,从思想中得到教化。

四、家校教育合力,共助学子成功

学校教育只有与家庭教育步调一致、相互补充、形成合力,教育才能成功。学校坚持开展与爱同行主题家访活动,本着以亲友之情登门,以平等之态交谈,以包容之诚倾听,以大爱之心解困的心态,走出校门、走进村组、走进学生家庭,编织学校、社会、家庭的立体教育之网,走出自我、走进家长、走进学生心灵,修筑教师、家长、学生平等沟通之渠。通过家访,教师与家长、学生进行了促膝交流。家长与教师的教育思想取得了共识,形成了合力,为以后教育教学有效性的达成奠定了基础。

创新家校联系形式,开展访万家活动。针对当今学校“特殊学生群体”的现状,由年级组组织召开外来务工、留守儿童、单亲子女、学困生、特长生、特异体质学生等各种不同层面的家长会,解决不同问题和困惑,创办家长学校,开展家长开放日活动,探索常态化、个性化、高效化家校联系形式,畅通家校联系渠道,凝聚家校教育合力,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发展。

校讯通是家校沟通的又一渠道,深受家长青睐。学校通过校讯通这一现代化的载体,构建了新型的家校沟通网络模式,让家长更直观、动态地关注、了解孩子在校学习和生活的情况,也让家长更方便地参与到班级乃至学校的日常管理教育工作中来。

五、着眼育人为本,创新育人机制

不管时代如何变迁,社会如何发展,育人始终是学校最基本、最重要的职能。学校除了以活动为育人的根基外,还注重创新育人机制的建设。

坚持以养成教育为突破口,始终把学生的养成教育作为学校全员育人工作重点,以学校确立的全员育人机制、德育首遇责任制为支点,建立了学生信息台账,让教职工人人知晓,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如开创特殊学生“1对1”帮扶活动,编制贺家坪镇中心学校文明礼仪教育校本课程等,广泛开展学生自律教育。此外,在班主任—门房管理员—值日教师三人监管的校园安全检查模式中,还开展了“老师去哪儿了”学生自主学习、自主管理的教育活动。

健全留守儿童记录档案,为留守孩子建立互助小组,同时建立留守儿童联系热线,以进行多元教育;设立心理咨询室,投入悄悄话信箱等相关设施,成立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组,配备了5名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落实心理健康教育课时计划,建立学生身心健康档案;聘请法制副校长,为学生讲座和为学校德育工作出谋划策;建立安全日查制,门房24小时值班值、出入校园登记制、男女生夜间管理值班制、食堂、校园超市卫生安全不定期检查通报制、安全隐患及时上报制、安全教育、管理教职工首遇责任制等。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强调要立德树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就要求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要守住教育的根本,做到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寓教于乐、教学相长,学生要做到学而时习、持之以恒、循序渐进、学以致用,让我国的基础教育健康、科学和持续发展。

一个人要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需要长期教育、引导和训练,而中小学教育是其基础,来不得半点虚假。学校提出的着眼育人为本,构建德育文化的课题,并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紧紧围绕德育做文章,努力构建学校德育文化,用文化的力量来打动人,用文化的力量来感染人,向德育要质量的目标便会成效显著。

(责任编辑尹 杰)

猜你喜欢
家校育人校园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谈如何有效的开展幼儿园家校共育工作
Home-school Cooperation Makes Our Party Branch Activity Colorful 家校共建为党庆生
家校携手,共促发展
普通高中文化育人的思考与实践
互动+沟通——基于信息技术的家校沟通新模式
悦人亦育人 冬季里的音乐绽放
校园的早晨
春满校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