岗学对接,四级递进:基于厚实认识论的中职旅游人才培养模式构建

2014-08-07 20:42董家彪黄伟钊
广东教育·职教版 2014年6期
关键词:人才培养模式职业教育旅游

董家彪++黄伟钊

作者简介: 董家彪(1957-),高级讲师,广东省旅游职业技术学校校长,中国旅游协会旅游教育分会副会长。研究方向:旅游人力资源管理。

黄伟钊(1974-),高级讲师,管理学硕士,广东省旅游职业技术学校旅游专业骨干教师,广东导游协会常务理事。研究方向:旅游经济、旅游企业管理、旅游人力资源。(广东 广州/510280)

基金项目:本研究受到2013年国家中职改革发展示范校计划项目的资金支持。摘要:职业教育传授学生蕴含在动态行动体系之中的隐性实践知识。这些实践知识带有很多的“缄默”成份,通常难以言传。厚实认识论是基于缄默知识提出的一种认识理论,强调知识是蕴含实践之中的,并通过实践来传递、检验和修正。旅游职业教育所传授的知识和技能更多的具有“缄默知识”的特征,以实践取向的厚实认识论是解释和分析旅游职业教育的一个适当的理论视角。依此,旅游中职教育应该构建一个“教学与岗位无缝对接,教学过程分级循序渐进”的模式。该文即以厚实认识论的视角,阐述了旅游职业教育和教学应然的模式,展示了广东省旅游职业技术学校所提出的“岗学对接,四级递进”模式的构建。

关键词:旅游;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71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1422(2014)06-0026-04一、缄默知识与厚实认识论

(一)缄默知识

职业教育与其他教育形式的本质区别之一是让学习者自己去建构知识。职业学校的教学应“不再关注建立在静态学科体系之上的显性理论知识的复制与再现,而更多地是着眼于蕴含在动态行动体系之中的隐性实践知识的生成与构建”。按照英国科学家和哲学家波兰尼的说法,这种学习者自主建构知识就是“个人知识”,或“个体的实践知识”。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这主要是一种程序性知识。程序性的实践知识带有很多的“缄默”成份,因而通常难以言传。“我们所认知的多于我们所能告知的”。人们用概念、词句,逻辑地表述出来的东西总是有限的,不能说出来则是那些更为本真且更为丰满的缄默知识。所谓缄默知识是指,“高度个体化的,难以形式化的或沟通的、难以与他人共享的知识。通常以个人经验、印象、感悟、团队默契、技术诀窍、组织文化、风俗习惯等形式存在,而难以用文字、语言、图像等形式表达清楚的知识类型”。

(二)基于缄默知识的厚实认识论

厚实认识论是基于缄默知识提出的一种认识理论,与其相对的是传统的理论导向的单薄的认识论。“单薄认识论”指的是传统上以命题性知识形态为主的认识论考察。这种认识论实际上将知识做了大量的隔断、剥离,只剩下真空状态下的对象性知识。这种知识是与知识的掌握者、使用者、获得过程、运用背景等无关的,是一个相对独立的概念。与此相反,厚实认识论则是认识的实践转向,其强调知识是蕴含实践之中的,并通过实践来传递、检验和修正,而实践本身就构成了人们表述和应用知识的基本前提和情境。“行动是能力之知和亲知首要的表达式。这里没有任何神秘的东西。行动领域和语言领域一样是公共的、客观和透明的。”简言之,传统认识论关注的只是人类认识现象的水面冰山,厚实认识论则潜入水面,把整座冰山都纳入思考,因此是厚实的。

二、基于厚实认识论的旅游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一)厚实认识论与旅游职业教育教学

旅游职业教育所传授的知识和技能更多的具有“缄默知识”的特征,而实践取向的厚实认识论是解释和分析旅游职业教育的一个极佳的理论视角,并且似乎能够揭示旅游职业教育教学中的许多奥秘和规律。有人更进一步提出,旅游人力资本的形成,是一个实践和理论无法相互替代的过程。

旅游职业教育面向旅游业培养高素质的一线实用型人才的定位,必然应该让学生回到实践并通过实践体验,去主动建构知识,这种带有“缄默”特点的个体实践知识才能更加丰满、具体而本真。

无论高新科技如何进入旅游业,使“智慧旅游”如何深刻影响旅游业,但是旅游服务的本质,始终是人对人的服务。因此,在传授细节庞杂、不确定因素繁复的人对人服务上,语言之概念、词句、逻辑,都会显得非常苍白无力、语不达意。

旅游职业教育及其教学涉及一个丰富的世界,学校与企业,学生与员工,学习与工作之间的边界不断的模糊,“校企合一”、“工学一体”等等理念的提出,就是这一特点的概念表述。它拓展了学生的发展资源,也使旅游职业教育无法仅仅局限于某种职业知识的获取和旅游服务技能的训练,而应该是全方位和整体性的,通过实践教学可以促使学生对职业的整体性思考。“职业实践活动是发生在社会这个大系统中的小系统。让学习者在体验职业实践活动中各种相关的技术、经济、法律、安全、生态、社会等环境因素中,思考职业实践活动如何与周围环境相互适应与促进”。

(二)构建岗学对接、分层渐进的学习体系

胜任某一职业所需要的知识、理论、素养、技能等方面显然十分庞大,甚至于难以有一个明显的边界。但是,有些职业教育院校仅仅着眼于训练某一技能,沦落为技能培训机构,“目前尤其要防止和抵制打着‘学一技之长的幌子而忽视学生作为可持续发展的人所必须的基础教育的急功近利现象。”

而作为学制仅仅三年的中等旅游职业教育,让学生全面学习上述所言的职业需要的广泛得几无边界的领域,本来就缺乏可能性。因此,职业学校必须在这个广泛得几无边界的领域中进行耕耘,梳理为能使教学与岗位对接的一个学习体系。

该体系既不是某一种狭隘的单一技能,也不是没有边界的博学广识,应该能使学生实现有针对性的、有效的学习。这一体系表现出来的典型形式就是教学计划。因此,职业学校不断地、滚动式地修订能体现行业脉动、时代特征、科技发展的教学计划,尽可能实现“不偏不倚,合乎中庸”的“岗学对接”。这一体系的内在逻辑上,不可忽视的是在时间数轴上的秩序,也即循序渐进的学习规律,由生手、熟手、能手到高手。

上述体系的形成过程,是一个不断完善的具有路径依赖特征的过程。一旦选择某一路径,重新选择的机会成本将很高,例如师资、教学设备设施等配置变更的成本。

(三)实施岗学对接、分级渐进的模式

职业学校应该依据认识、制度、评价三个层次推进模式的实施。

认识方面,包括对教师、对学生的宣传、讲解、培训,互动以达成共识,形成行动的意志。

制度方面,应该在激励制度、行动方案、保障措施等方面的设计和执行。制度的制定,必须考虑到模式的主体和客体的全方位因素,例如激励教师和学生的参与,行动方案考虑学习者的多方面和多层次的构成,保障措施应该对应行动,为行动提供各种实行的条件。

评价方面,是指对模式推行的效果进行判断。学校应该对模式的推进实行过程评价和效果评价,及时修订行动。

三、广东省旅游职业技术学校关于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一)广东省旅游职业技术学校“岗学对接,四级递进”模式的形成过程

“岗学对接,四级递进”人才培养模式的提出和形成是一个实践和理论相结合的探索过程。

自1997年以来,广东省旅游职业技术学校开始对学生毕业实习进行改革,针对职业教育和旅游专业的特质,率先提出和落实实习期为一年的做法。1998年以来,为了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和服务意识,学校提出“养成教育周”的构想。2000年后,随着广州旅游景点的建设和旅游活动的大众化,省旅校为了让学生切身体验游客的感受和旅游服务的全过程,感受旅游业动态与脉搏,提出组织学生每学期一日旅游考察的做法。2007年以来,学校先后与威尔登酒店、白云湖畔酒店、地质山水酒店等合作伙伴建立模块化教学基地,让学生在理论学习的过程中,在旅游业顶岗见习。2010年原校长冒超球先生将上述职业能力培养模式总结为“四个一”模式,关于该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做法、基本规定、校内外配套的设备设施、基地已经初成体系。2013年,广东省旅游职业技术学校学校领导班子将该学校专业教学的特质总结为“‘岗位对接,四级递进人才培养模式”。

为了对这一模式进行系统探讨,建立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长效机制,广东省旅游职业技术学校提出了“‘岗位对接,四级递进人才培养模式研究”课题,对该模式加以提炼、构建和完善,并与广东财经大学建立联合研究团队。2013年底,该模式的名称正式更名为“岗学对接,四级递进”。

至2013年的若干年,广东省旅游职业技术学校通过“教学对接岗位(课程对接技能,专业对接行业),分级循序渐进”的模式,培养了数以千计的毕业生,其中大多数适应旅游行业的要求,毕业时即能胜任一个到若干个岗位,初步实现“岗学对接”。

(二)具有广东省旅游职业技术学校特色的“岗学对接,四级递进”模式构建

广东省旅游职业技术学校提出的“岗学对接,四级递进”人才培养模式模式之构建,本文从目标、内容、方法、评价四个方面进行阐述。

1.“岗学对接,四级递进”人才培养模式的目标

目标是个人或组织所期望的成果,是想要达到的境界或目的。模式的目标是指通过模式的使用,要达到的目的和取得的成果。教学的对象和主体是学生,人才培养模式的目标要通过学生来体现。广东省旅游职业技术学校“岗学对接,四级递进”人才培养模式的目标定位为,使学生由一个“应试教育的失落者转变为一个对人生有信心、找回学习乐趣、不断完善自我的旅游工作者;从受家庭溺爱或冷落的少年转变为一个有爱心、有审美情趣、有社会责任感、能以自身劳动贡献于社会的合格公民”。其实质是通过此模式,学生能有效成为合格公民并达到从事旅游相关岗位群的职业要求。这一模式的目标是一种学生本位的目标,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核心价值的目标。

2.“岗学对接,四级递进”人才培养模式的内容

“岗学对接,四级递进”人才培养模式是在时间维度上包括了“一日”、“一周”、“一月”、“一年”为特征的教学安排的递进,在素质增长维度表现为分级渐进式的提升。

其中,素质增长维度涵盖的内容包括了知识和经验上的感知、悟知、认知、行知;在职业能力上表现为生手、熟手、能手、高手;在职业志向上表现为就业、勤业、敬业、乐业;学习兴趣养成上厌学、愿学、乐学、会学。

3.“岗学对接,四级递进”人才培养模式的方法

“岗学对接,四级递进”人才培养模式的操作方法是在传统的、“规范化”的教学模式的基础上,融入具有广东省旅游职业技术学校典型特征的“四级”形式。我们以时间维度为序,阐述如下:

第一级——职业兴趣培养一日,即“旅游实践考察一日”,是指第一至第四学期,每学期以班级为单位组织学生到旅游城市、旅游企业(含景区、酒店、旅行社、餐饮名店)以及旅游产品上游产品和集散地参观考察,培养学生对旅游的职业兴趣,形成对职业的感知。

图“岗学对接,四级递进”三维示意图

第二级——职业意识养成一周,即“校内模拟职业实训一周”,是指在学生入学的第二学期,以班级为单位组织学生在校园景区、旅游专业实训场地、教学楼、行政楼、学生综合服务中心、宿舍等场所提供讲解、接待、会务、餐饮等服务,通过一周的时间达到培养学生职业意识,形成对职业的认知。

第三级——职业技能实训一月,即“企业岗位实习一月”,是指第三或第四学期以班级为单位组织学生到学校为核心的广东旅游职教集团各合作企业、学校模块化教学基地进行一个月的专项技能实践,培养学生职业技能,形成对职业的行知。

第四级——职业综合实习一年,即“职业素质顶岗实习一年”是指在全校范围内统筹,安排学生到以学校为核心的广东旅游职教集团合作成员单位开展为期一年的毕业实习,融会贯通前四学期所学知识、理论和技能,培养综合职业素质。通过以以自然班为基础单位,派实习指导师顶岗带队,学校派出文化导师和企业聘请企业导师双导师为师资,采用把课堂延伸到企业,以函授为主、面授为辅的教学方法,顶岗实习,全面提升学生综合专业技能和职业素质,形成对职业的悟知。

四级递进是学生实现两个转变的方法和途径,表现了其在素质增长维度的变化与提升。四级递进正是这样系统地改变学生。

4.“岗学对接,四级递进”人才培养模式的评价

“岗学对接,四级递进”人才培养模式的评价是指对通过该模式的学习,如何检验其学习结果的方法。

广东省旅游职业技术学校采用了学生、教师、企业、社会的多元动态评价模式。简单阐述如下:

一是学校制定毕业生质量标准、学分制,所有的学习内容都以获取学分为衡量标准,包括“四级”所涉及的所有教学活动内容都在整个教学计划中占据一定比重的学分。修订现有考试百分制,改变为优秀、良好、合格、待合格四个等级。

二是“四级”中的评价主体不同,“一日”、“一周”由学生自评和教师评价确定学分;“一月”、“一年”由企业评价。在毕业生追踪调查方面,委托第三方进行社会评价。

三是“四级”的评价均采用量表形式,确定每一项目必须做到的若干要素,以达到多少项要素为获得优秀、良好、合格、待合格的标准;量表要求简明易操作、明确无疑义、全面无损漏。

参考文献:

[1]周明星.广东省旅游职业技术学校实践教学特质研究——“三向四级”式泛实践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发展结题报告[Z].

[2]黄伟钊.旅游学基础[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9.

[3]张元智,马鸣萧.产业集群:获取竞争优势的空间[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6:32.

[4]姜大源.学科体系的解构与行动体系的重构——职业教育课程内容序化的教育学解读[J].教育研究,2005(8).

[5]方明.缄默知识论[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5.

[6]谭笑.默会知识带来的厚实认识论[J].读书,2013(10).

[7]郁振华.人类知识的默会维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

[8]冒超球,董家彪.《中等旅游学校教程》丛书.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5.

[9]皮亚杰.发生认识论原理[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

猜你喜欢
人才培养模式职业教育旅游
旅游
“动能教育”模式下的工匠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论七年一贯制体系下本科学科建设中职业教育的重要性
校企合作下的应用型物流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独立学院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PLC应用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
户外旅游十件贴身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