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小蓬+李书婷+余美因+吴晓琼
高考是我国当前选拔人才的最主要途径,高考语文命题直接影响人才选拔的质量和学校语文教学。本文通过量化和质性研究,提出了高考语文试题中,作文题目玄虚、现代文阅读测试能力点重复的问题及调整建议,以期引发对改革语文高考试题的重视。
一、高考作文命题存在问题研究
(一)研究对象
每年的高考作文都会成为社会的热点,其占分之重可以作为语文教学的风向标,而高考作文命题又是作文教与学的指挥棒。也就是说,学生能写出什么样的文章,很大程度上看高考命题出得怎么样。但是当前高考语文试题中作文的命题却存在着严重的问题,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注意。
(二)存在问题
1. 导向问题:指向不明,作文题考的是审题
综观我国现行的高考作文题目,以新材料作文占据了半壁江山,且不论材料作文,命题作文、话题作文同样存在着相似的弊端:作文题设计的重心不是为了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而是审题。
以2013年福建高考作文题为例,要求考生通过阅读现代诗《忧天》“我仰望着夜空,感到一阵惊恐;如果地球失去引力,我就会变成流星,无依无附在天宇飘行。哦,不能!为了拒绝这种‘自由,我愿变成一段树根,深深地扎进地层。”写议论文或记叙文。单这一则材料,考生就得花大量时间去理解诗意,外加诗意朦胧,逻辑混乱,难以想象考生在短短的40来分钟内如何完成作文。此外,这则诗歌对文艺天生不敏感的考生,除去诗歌鉴赏,在写作道路上又来一拦路虎,这是何等为难?若认为用诗歌作为材料不够典型,更多的作文会引用一段或几段大家都看得懂的材料,多元解读蕴含其中。本着考查考生的多元思维能力,另一方面却规定考生在这设定的框框里转,材料里有预设的各种立意,如若考生没踩点其上,就是审错题。为求稳,学生需要花上大量的时间和心力去理解作文给定的材料,在选择角度后搜寻资料再联结成品。更有甚者,要衡量自己脑子里的资料储存情况去碰可以有的立意,用普遍认同且不失偏颇的观点完成作文。如此一来,考场作文成了一项技术活,讲究快速成文的生产策略,审题能力便是生产完成的关键。
鉴此,教师的猜题风流行,谁猜中了题目关键词,作文的分数就有了保障。命题人为了不让题目被猜中,努力避开重大事件,变形扭转题目材料,使高考命题变得模糊多义,如此一来,教师拼命猜,命题组极力躲,学生一个劲儿地在圈里转,形成恶性循环。
2. 脱离实际:作文与生活无关
不少语文教师反映,不少平时写作较好的学生在高考作文中并没有体现出明显的优势。求稳的心态让他们在高考作文中选择了大众化路线,一般会选用平时有把握的,或是老师提倡的套路去完成作文。导致选用的例子、文章的架构相似性大,材料重复出现的比率增加,一些多年现身的古老例子依然变换着形式出现,学生谈自身体验的少,能写出新意的不多,导致最终的得分区分度变小,枣核型的分数分布更趋明显。背材料套用材料的应试方法让学生致力于思考材料的变型运用和与论点的联结,为材料而作文的思维模式一旦形成,学生对现实生活的思考力便逐渐下降,表现为对日常生活细节的忽视,难以建立知识与生活的个人体验,漠视与同学、家人的沟通,脱离组织,习惯单干。
“为考而教”的思想观念侵入,加上可分给学生自主阅读的时间十分有限,《满分作文》《作文材料分类大全》等快速提高作文成绩的书目成为教作文和写作文的宝典,教师致力于快速提高学生的作文应试能力,以保证大部分人的分数水平;学生也不愿通过广泛的阅读、踏踏实实地练笔来提高作文水平,热衷于拼凑与模仿。急功近利的思想腐蚀着作文教学,程式化的作文教学与模式化的写作,远远地脱离了作文考查的初衷,无益于学生勾连学习与生活、与个人的关系,活脱脱成为一种应试工具。
3. 压制个性:我的作文不是我的作文
从高考作文的反馈来看,高考作文宿构、套用情况严重,模板化和假大空的现象普遍。学生存在两种写作倾向:重形式而轻思维,发空话而非作文。学生在长期的应试文训练中,独立感缺失,由为自己写作文变成为题目材料而作文,逐渐沦为技术作文的牺牲者,思维能力得不到提高的同时也困死了该有的思考判断力。以至于作文越写越僵化,越写越陌生,当作文不是为了表达个人思想而是为迎合阅卷人而写时,作文的模式化便日益显现了。再者,以2013年广东高考作文《富翁捐款》为例,题目材料简单易懂,内容和含义也容易把握,但材料已经给定了价值观,且价值维度单一,难以激发学生独特的个人思考,加之材料的限定,他们只能在一定的范围内组织各种论据丰富预定的观点,不断地证实公认的“真理”,成为社会的传声筒,文章里所该体现的自主性、创新性思维由此受抑。此外,在题目、文体的选择上,考生都只有被选择的份。我国的高考题目仅有一题,不论考生的兴趣与类型,统一作答。从文体上看,历年的作文题目的设置更多地体现了多元性、思辨性,采用的文体尤以议论文为佳,导致高中语文教师多侧重训练学生的议论文体写作,疏于辅导学生记叙文等文体的再提高,以至于高考中议论文占绝大多数,记叙文能写好的学生少之又少,这对于爱好文学创作的学生存在很大的限制性。
(三)中美高考作文题目对比
1. 美国部分高考作文题
2. 命题分析
对照上面作文题可以看出,美国作文题目长、字符多,内容新奇古怪,富于挑战性。题目的设置没有标准的答案,只是给学生指明了一个展开思路的方向,此举有利于发挥学生独立的思考能力,锻炼发散性思维并为今后的研究性学习打下基础。命题人还大胆地采用可能有异议的题目,考生需发挥多元性思维,结合自身体验选择要论述的事情,坚持自己的观点,观点的选择没有对错之分,关键还是要看他如何用实例圆自己所说。尽管题目的设计灵活、形式不一,但“写什么”是清晰明了的,学生看了题目不容易产生歧义、误解,从而容易发表自己不同的意见和看法,所发表的言辞也没有条条框框的限制,更不需担心命题人的想法和潜在的评分标准。作文对考生的写作风格并没有做要求,考生按自己的个人喜好选择正式语言或者非正式语言,可引用历史材料或文学上的例子,也可以把自身的阅历作为例子进行阐述,默认的多样行为形式明显是要为被表达的思想服务的。此外,作文题目是可供选择的,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点进行选择,更具自主性和人性化。
(四)调整建议
根据当前作文命题存在的问题,参考美国以及西方国家的作文命题,高考语文作文命题可作以下调整。
1. 题目清晰明确,减少学生在审题上所花费的时间,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形成自己的观点,发表自己的看法,从而切实考察学生的写作水平。
2. 命题应更加开放,多联系实际生活,让每个学生都有话可说,少讲空话、套话,提供一个开放的平台,让学生能够真实地表达自己独特的观点。
3. 命题更重视对学生思维能力的考察,提供具有批判性或思辨性的题目,切实考察学生运用语言清晰有效地表达观点的能力。
二、现代文阅读命题存在问题研究
(一)研究对象
现代文阅读是高考语文试题中的重要部分,分值与比例仅次于写作部分,但其题目考查的却不能真正反映出作为高中毕业生应有的语文素养。
(二)存在问题
1. 所考查的能力出现严重重复,缺乏对学生阅读批判能力的考察
现代文阅读分为必考题(论述类文本阅读)与选考题(文学类、实用类文本阅读)。由上图可见,现代文阅读考点固化,在同一文本阅读中,考查的各能力层级存在着严重的重复,而选考题与必考题所考查的能力也存在着重复。福建卷的必考阅读,两道都是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语句含义的能力,所考查的能力完全相同;山东卷和辽宁卷的必考题全是选择题,不仅考查能力有所重复,而且题型也较为固定。
从试题内容看,现代文的阅读题目除了考查学生对个别文句的理解、在文句中找出相关的信息的能力,和考查学生通过语言感悟去理解作品的思想感情外,绝大多数都没有涉及阅读批判能力的考查。
且看2000年香港高级程度会考(文化问题)的一道题目,学生先阅读一段唐君毅先生对夫妇一伦看法的材料,然后回答三个问题:“人伦有夫妻,禽兽也有伴侣,究竟怎样的夫妻关系才算‘别于禽兽,高于禽兽(第4行)?试谈谈你的看法。”“你认为‘夫妇可以合二姓之好(第6行)的说法是否适用于现代社会?试从正、反两方面加以析论。”“你是否同意以下的看法?试加以阐析。‘现代社会以离婚作为解决婚姻问题的手段,这才是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这种类型的题目能引导学生从多角度进行思考并分析问题,促进学生的创造思维和批判精神。在高考现代文阅读中,更应考查学生对整篇文章的批评能力和个别内容形式和意义的批判能力。
考试大纲要求学生掌握现代文阅读的理解、分析综合、鉴赏评价、探究能力,现今两篇阅读的题目却在各能力层级上存在重复,学生要在短时间内阅读两篇文章,无形中加重了学生的阅读负担。现代文阅读完全可以由两篇改为一篇,根据考试能力要求加大题量,这样既能减轻学生的阅读负担,又能考查学生的各种能力。
2. 表面上选考内容自由,实际上使学生阅读范围固定化
必考内容为论述类文本,选考内容则提供了文学类文本和实用类文本,从表面上看,这样设计的目的是让学生全面阅读各种文体,实际上二选一却已经让学生固定了文体,学生完全可以选定一种文本进行复习,这样也就只能检测出学生的备考应试能力。
根据对高考资料的分析,从2007年至2013年里文学类文本都是考查散文与小说,散文选取中国现当代名家的经典作品,文学韵味深厚,小说则选取外国当代名家的作品,主题含蓄深沉,学生较难理解和掌握。实用类文本涵盖新闻、传记、报告、科普文章等,与论述类文本有一定的相似之处,选文易于理解,因此大多数学生选择实用类文本而不选择文学类文本。这在一定程度上使教师和学生产生侥幸心理而投机取巧,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注重实用类文本的阅读,学生则认为只需学好实用类文本掌握解题技巧便足以应对高考,这显然与高中课程标准提出的学生能阅读并鉴赏实用类、文学类多种文体的要求相背离。
(三)调整建议
1. 要切实有效地让学生阅读各种类型的文本,扩大学生的阅读视野,高考现代文阅读就应该多种文体随机考,只需一篇阅读即可,这样有利于教师在教学中从多种文本出发训练学生的阅读思维,学生能学习多种类型的文本,掌握各种阅读方法,有利于改进语文阅读教学,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果。
2. 现代文阅读的题目设计应该注重考查学生的批判能力,突破传统的现代文试题结构模式,进行适度的改革与创新。同时,在一篇阅读中设置更加多样的题目,切实考察学生理解、分析、综合、评价等多方面能力,这样才能全面有效地考查学生应具备的各种阅读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才能科学准确地反映出高中学生的语文素养。
责任编辑邹韵文
从试题内容看,现代文的阅读题目除了考查学生对个别文句的理解、在文句中找出相关的信息的能力,和考查学生通过语言感悟去理解作品的思想感情外,绝大多数都没有涉及阅读批判能力的考查。
且看2000年香港高级程度会考(文化问题)的一道题目,学生先阅读一段唐君毅先生对夫妇一伦看法的材料,然后回答三个问题:“人伦有夫妻,禽兽也有伴侣,究竟怎样的夫妻关系才算‘别于禽兽,高于禽兽(第4行)?试谈谈你的看法。”“你认为‘夫妇可以合二姓之好(第6行)的说法是否适用于现代社会?试从正、反两方面加以析论。”“你是否同意以下的看法?试加以阐析。‘现代社会以离婚作为解决婚姻问题的手段,这才是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这种类型的题目能引导学生从多角度进行思考并分析问题,促进学生的创造思维和批判精神。在高考现代文阅读中,更应考查学生对整篇文章的批评能力和个别内容形式和意义的批判能力。
考试大纲要求学生掌握现代文阅读的理解、分析综合、鉴赏评价、探究能力,现今两篇阅读的题目却在各能力层级上存在重复,学生要在短时间内阅读两篇文章,无形中加重了学生的阅读负担。现代文阅读完全可以由两篇改为一篇,根据考试能力要求加大题量,这样既能减轻学生的阅读负担,又能考查学生的各种能力。
2. 表面上选考内容自由,实际上使学生阅读范围固定化
必考内容为论述类文本,选考内容则提供了文学类文本和实用类文本,从表面上看,这样设计的目的是让学生全面阅读各种文体,实际上二选一却已经让学生固定了文体,学生完全可以选定一种文本进行复习,这样也就只能检测出学生的备考应试能力。
根据对高考资料的分析,从2007年至2013年里文学类文本都是考查散文与小说,散文选取中国现当代名家的经典作品,文学韵味深厚,小说则选取外国当代名家的作品,主题含蓄深沉,学生较难理解和掌握。实用类文本涵盖新闻、传记、报告、科普文章等,与论述类文本有一定的相似之处,选文易于理解,因此大多数学生选择实用类文本而不选择文学类文本。这在一定程度上使教师和学生产生侥幸心理而投机取巧,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注重实用类文本的阅读,学生则认为只需学好实用类文本掌握解题技巧便足以应对高考,这显然与高中课程标准提出的学生能阅读并鉴赏实用类、文学类多种文体的要求相背离。
(三)调整建议
1. 要切实有效地让学生阅读各种类型的文本,扩大学生的阅读视野,高考现代文阅读就应该多种文体随机考,只需一篇阅读即可,这样有利于教师在教学中从多种文本出发训练学生的阅读思维,学生能学习多种类型的文本,掌握各种阅读方法,有利于改进语文阅读教学,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果。
2. 现代文阅读的题目设计应该注重考查学生的批判能力,突破传统的现代文试题结构模式,进行适度的改革与创新。同时,在一篇阅读中设置更加多样的题目,切实考察学生理解、分析、综合、评价等多方面能力,这样才能全面有效地考查学生应具备的各种阅读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才能科学准确地反映出高中学生的语文素养。
责任编辑邹韵文
从试题内容看,现代文的阅读题目除了考查学生对个别文句的理解、在文句中找出相关的信息的能力,和考查学生通过语言感悟去理解作品的思想感情外,绝大多数都没有涉及阅读批判能力的考查。
且看2000年香港高级程度会考(文化问题)的一道题目,学生先阅读一段唐君毅先生对夫妇一伦看法的材料,然后回答三个问题:“人伦有夫妻,禽兽也有伴侣,究竟怎样的夫妻关系才算‘别于禽兽,高于禽兽(第4行)?试谈谈你的看法。”“你认为‘夫妇可以合二姓之好(第6行)的说法是否适用于现代社会?试从正、反两方面加以析论。”“你是否同意以下的看法?试加以阐析。‘现代社会以离婚作为解决婚姻问题的手段,这才是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这种类型的题目能引导学生从多角度进行思考并分析问题,促进学生的创造思维和批判精神。在高考现代文阅读中,更应考查学生对整篇文章的批评能力和个别内容形式和意义的批判能力。
考试大纲要求学生掌握现代文阅读的理解、分析综合、鉴赏评价、探究能力,现今两篇阅读的题目却在各能力层级上存在重复,学生要在短时间内阅读两篇文章,无形中加重了学生的阅读负担。现代文阅读完全可以由两篇改为一篇,根据考试能力要求加大题量,这样既能减轻学生的阅读负担,又能考查学生的各种能力。
2. 表面上选考内容自由,实际上使学生阅读范围固定化
必考内容为论述类文本,选考内容则提供了文学类文本和实用类文本,从表面上看,这样设计的目的是让学生全面阅读各种文体,实际上二选一却已经让学生固定了文体,学生完全可以选定一种文本进行复习,这样也就只能检测出学生的备考应试能力。
根据对高考资料的分析,从2007年至2013年里文学类文本都是考查散文与小说,散文选取中国现当代名家的经典作品,文学韵味深厚,小说则选取外国当代名家的作品,主题含蓄深沉,学生较难理解和掌握。实用类文本涵盖新闻、传记、报告、科普文章等,与论述类文本有一定的相似之处,选文易于理解,因此大多数学生选择实用类文本而不选择文学类文本。这在一定程度上使教师和学生产生侥幸心理而投机取巧,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注重实用类文本的阅读,学生则认为只需学好实用类文本掌握解题技巧便足以应对高考,这显然与高中课程标准提出的学生能阅读并鉴赏实用类、文学类多种文体的要求相背离。
(三)调整建议
1. 要切实有效地让学生阅读各种类型的文本,扩大学生的阅读视野,高考现代文阅读就应该多种文体随机考,只需一篇阅读即可,这样有利于教师在教学中从多种文本出发训练学生的阅读思维,学生能学习多种类型的文本,掌握各种阅读方法,有利于改进语文阅读教学,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果。
2. 现代文阅读的题目设计应该注重考查学生的批判能力,突破传统的现代文试题结构模式,进行适度的改革与创新。同时,在一篇阅读中设置更加多样的题目,切实考察学生理解、分析、综合、评价等多方面能力,这样才能全面有效地考查学生应具备的各种阅读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才能科学准确地反映出高中学生的语文素养。
责任编辑邹韵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