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光光
摘 要:2006年财政部公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第28号——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差错》中对会计政策变更的原因解释有:一是法律、行政法规或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等要求。二是会计政策变更能够提供更可靠、更相关的会计信息。企业实务工作中的会计政策变更很大程度上都是根据第二条来解释的,也就是自发性会计政策变更。但是这些会计政策变更真的是为了提供更可靠、更相关的会计信息吗,这值得探究。
关键词:会计;政策变更;融资动机;盈余管理
中图分类号:F23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01-0168-02
最近几年以来,中国资本市场上的会计造假事件频频发生,这严重损害了广大投资者的利益。这是因为在目前的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下,会计处理具有一定的灵活性,相同的交易或事项可能存在多种可供选择的会计处理方法。所以这为企业提供了非常高的操作空间,可以根据企业自身的需求来变更会计政策。
据统计,仅在深交所上市公司中,就有12家上市公司在2012年10月份调整了会计估计,而在2012年前10个月,这一数字为64家,在沪深两市的上市公司进行会计估计变更的为130家左右,会计政策变更的大约为30家。
我们不禁要问,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种现象,企业的会计政策变更是为了提供更真实、更可靠的会计信息,还是背后隐藏着其他的动机。
我们在对国内2006—2011年的有关自发性会计政策变更方面的文献整理得出,目前,中国的研究自发性会计政策变更动机的文献主要集中在以下几方面。
一是盈余动机。徐杉(2012)、张军(2012)、张燕(2012)等研究了企业会计政策变更的动因主要是盈余动机,并且分析了上市公司应用会计政策变更实施盈余管理的类型:(1)变更存货计价方法;(2)变更相关资产的初始计量或后续计量方法;(3)变更收入确认的原则;(4)变更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计量方法;(5)变更借款费用的处理方法等。
二是巨额冲销动因。吴水澎(2004)、王杏红(2012)等对利用巨额冲销的上市公司进行的研究发现巨额冲销与董事变更比例成正比例,与企业规模负相关。
三是收益平滑动因研究。刘斌等(2005)对进行了自发性会计政策变更的企业进行的研究发现,这些公司存在利润递增型收益平滑行为。
另外也有很多的学者研究了自发性会计政策变更的会计处理,在这方面关于会计实务处理方面的研究比较多。姚文英(2006)、谭玉林(2009)、冯永琴(2009.11)、郑淘(2009)等主要研究了会计政策变更后的所得税的处理问题。刘莹、周凤(2010),毛新述、姚淑瑜(2011)等主要研究了会计政策变更与前期差错变更的会计处理。
目前国内关于自发性会计政策变更的文献主要就集中在这几方面,对于会计政策变更的动机的案例研究很少。鉴于目前国内案例研究比较少,笔者认为用案例分析法还是比较有意义的。在对沪深两市中的一些上市公司的会计政策变更原因分析得出,主要是有以下三种动机。
一是融资动机。这主要是一些拟融资企业的动机。根据相关规定,连续三年盈利是上市的必备条件之一。于是一些需要上市的公司不惜采用各种认为有利的会计估计进行盈余操控。还有一些准备上市的公司,以为增加谨慎性更能通过上市审查,人为地对行业通常对于账龄二年的应收账款坏账计提比例为20%,设置为40%甚至50%。
另外,对于一些已经上市的公司而言,他们也会有融资的需要。以发行公司债券为例,按照相关规定,发行条件之一是最近三年平均可分配利润足以支付公司债券一年的利息。如果粉饰利润,就可以提高公司债券的信用风险评估,这样就可以比较低的利率来发行公司债券。
比如太钢不锈(000825)6月15日发布公告称,调整固定资产折旧年限,将土地、房屋及构筑物从之前的20年调整为30年;通用设备和专用设备的折旧年限从之前的10年调整为15年,所用的理由是:近年来公司不断加大固定资产投资力度,并且与行业相比折旧率过高。固定资产折旧不仅跟折旧年限相关,跟残值率也非常相关。所以我们从公司公告中也可以看出太钢不锈专用设备和通用设备的残值率从2011年开始将过去的3%变为的3%、5%和10%三个档位,这样极大地降低了太钢不锈的年折旧额,从而给公司凭空创造利润。
二是“平滑”利润。平滑利润主要是一些上市公司的动机。10月20日,应收账款巨大的三一重工(600031)发布《关于会计估计变更的公告》,对应收账款坏账准备计提比例作出了重大调整。
这一调整对三一重工业绩的影响很直接——1—9月,三一重工的净利润将增加4.7亿元左右。
此前有多家券商发布研究报告,称三一重工业绩低于预期,毛利率下滑,盈利能力下降,应收账款压力大,现金流恶化,逆市增长难度较大等等问题。而三一重工的主要竞争对手中联重科,则受到多家机构则大力褒扬,甚至称其“一枝独秀”。这让三一重工的压力很大。事实上,去年中联重工也进行了应收账款坏账比例的重大调整。
此次三一重工的计提比例调整,目的很明确,就是为了保住公司的行业内上市公司利润第一的位子。虽然在短期内会有一些非议,但是从中长期来看还是有积极意义的,因为如果不变更,公司年度净利润下滑到行业第二位是很有可能的,由此很可能会失去市值第一的位子,这对公司的市场营销、香港上市以及后续的融资等方面都会产生非常多的消极影响。
三是管理层的盈余管理。在上市公司,管理层掌握了公司的主导权和控制权,可以利用会计信息不对称的特点,向股东提供有利于自己的信息而隐藏对自己不利的信息,甚至会提供虚假的会计信息。
刘青、朱明敏(2008)在对四川长虹(600839)的盈余管理研究中发现,四川长虹在1999—2004年陆续通过应收账款坏账准备的计提变更,存货跌价准备变更和委托理财跌价变更等会计变更手段调低利润。目的是为了高级管理层变更背景下的业绩考核效应,该动机具有红利报酬效应和政治成本效应的双重性质。endprint
在对中国上市公司的会计政策动因分析的过程中发现,一些的行业集中调整会计政策,也与目前的经济环境息息相关。
目前,航运业处于艰难的复苏期,盈利困难。所以目前有比较多的航运业的企业采用了会计政策调整。中海海盛(600896)将运输船的使用寿命从8~22年变更为8~25年,新造船舶预计使用寿命从22年变更到25年,船舶净残值也发生了大的变动,从180美元/轻吨变更470美元/轻吨,也就是说1轻吨退役的船舶卖废钢可以收回2 961.42元,比原来的1 350元增加了一倍多。中海发展(600026),同样因为调整了使用年限和残值之后增加当年利润总额约为5.96亿元。
在机械制造行业,因为国内宏观经济下行压力与房地产投资增速减少的双重影响,工程机械行业也面临需求减少,利润下降的压力。中联重科(000157)和三一重工(600031)这对竞争对手同样选择在10月里调整会计政策,只是后者是相隔了一年才做出了调整。中联重科去年10月份调整的会计政策,大幅调低1年以内应收款的坏账计提比例,从5%直落1%,因为此次变更增加的净利润达1.61亿元左右,占全年净利润的2%。三一重工在今年10月份同样采用了这方面的会计政策的变更。
同样的原因也发生在钢铁行业,主要是钢铁行业目前面临成本、原材料、能源价格提高所带来的压力,实现利润比较难,如果变更会计估计,可以为未来提前预留利润空间。因为钢铁行业固定资产庞大,所以钢铁行业会计政策调整的对象大多是固定资产折旧年限。鞍钢股份(000898)17日发布调整部分固定资产折旧年限的公告称,公司决定从2013年1月1日起对部分固定资产折旧年限进行调整。而在2008年和2011年,鞍钢股份先后对固定资产折旧有过调整。鞍钢指出,此次调整将增加2013年净利润9亿元,比2012年少提折旧费大约为12亿元。而2011年鞍钢的折旧费为68.9亿元,2012年预计为55.4亿元,少了13.5亿的折旧费。
电力电工行业同样倾向于在固定资产折旧上做文章,今年4月底,华能国际(600031)对12类固定资产的预计使用年限、残值和年折旧率做了一系列的调整,调整以后,华能国际预计2012年度折旧费用减少约人民币7亿元,这个数字对于去年净利润为12.68亿元的华能国际来说可不容小视。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得出公司会计政策变更有公司自身的原因,如融资需要、平滑利润和管理层的盈余管理,也有行业自身的原因,如行业利润下降、不景气等。
参考文献:
[1] 徐杉.会计政策变更的盈余管理动机研究[D].武汉:湖北工业大学,2012.
[2] 张军.上市公司利用会计政策变更进行盈余管理的研究[J].商业经济,2012,(8):100-101.
[3] 孟庆若.试论上市公司会计政策选择与盈余管理动因及治理[J].现代商业,2011,(5):224-225.
[4] 谭玉林.会计政策变更的会计与所得税处理[J].制度解读,2009,(11):110.
[5] 冯永琴.会计政策变更的所得税调整[J].财会月刊,2009,(11):30-31.
[6] 刘青,朱明敏.减值准备、管理层变更与盈余管理[J].会计之友,2008,(10):26-30.
[责任编辑 安世友]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