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中γ辐照聚碳硅烷先驱丝的增重特性

2014-08-06 08:48高家诚许云书
原子能科学技术 2014年9期
关键词:吸收剂量先驱射线

黎 阳,高家诚,许云书

(1.贵州师范大学 材料与建筑工程学院,贵州 贵阳 550014;2.重庆大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重庆 400045;3.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 核物理与化学研究所,四川 绵阳 621900)

聚碳硅烷(PCS)作为硅化物陶瓷先驱体,广泛应用于碳化硅、氮化硅陶瓷纤维的研制中。利用PCS制备陶瓷纤维时,其工序主要包括PCS的合成、熔融纺丝、不熔化处理及在高温气氛中烧成[1-3]。不熔化处理的主要目的是防止PCS先驱丝在高温烧成过程中熔融并丝,常用的不熔化处理方法主要有热氧化法和非氧气氛中辐照交联法,非氧气氛中辐照交联法常规辐照加工难以实现,限制了其规模化应用[4]。文献[5-7]的研究表明,在空气气氛中利用γ射线辐照PCS先驱丝时,氧的引入可有效降低辐照剂量。目前,对空气中γ射线辐照PCS先驱丝的辐照不熔化机理及产物性能已有较系统的研究,而对其辐照增重特性与影响因素仍缺乏相关研究。本工作拟采用60Co产生的γ射线在空气气氛中辐照PCS先驱丝,从凝胶含量、化学结构、分子质量、Si—H键反应程度入手,系统研究PCS先驱丝在空气中的辐照增重特性。

1 实验方法

1.1 实验原料及γ射线辐照

将PCS先驱丝置于开口玻璃管内,利用60Co辐照源(源强30万Ci,11.1×1015Bq)在开放的空气气氛中定点辐照,PCS先驱丝的吸收剂量分别为1、2、3、4和5 MGy,辐照后的样品立即置于Ar气氛中,于130 ℃退火处理1 h。

1.2 分析测试

1) 增重率测定

采用万分之一分析天平精确称量辐照前后PCS先驱丝的质量变化,根据质量变化计算PCS先驱丝的氧化增重率。

2) 凝胶含量测定

以四氢呋喃为溶剂,将辐照后的PCS先驱丝在索氏提取器中抽提15次,称量抽提前后PCS先驱丝的质量,进而计算凝胶含量。

3) 分子质量分布测定

采用HLC-8320型凝胶渗透色谱测定辐照前后PCS先驱丝分子质量及其分布。以四氢呋喃有机溶剂为流动相,流速0.6 mL/min。

4) 红外分析

采用KBr压片法,用德国Burker Tensor27型红外光谱仪分析辐照前后PCS先驱丝的化学结构。扫描范围4 000~400 cm-1。

5) 核磁共振分析

采用瑞士Bruker Advance 300型固体核磁共振仪以甲基硅烷为化学位移标准对辐照前后PCS先驱丝样品进行固体29Si核磁共振谱测定。

2 结果与讨论

2.1 辐照后PCS先驱丝的凝胶含量与增重

PCS先驱丝经γ射线辐照后,不同吸收剂量下凝胶的含量如图1所示。由图1可知,吸收剂量为1 MGy时,其凝胶含量为0,吸收剂量为2 MGy时,其凝胶含量为16%,表明PCS先驱丝的凝胶点剂量在1~2 MGy之间。随着吸收剂量的进一步增大,先驱丝的凝胶含量也逐渐增大,在吸收剂量为4 MGy时,凝胶含量达81%,在最大吸收剂量为5 MGy时,凝胶含量为83%。已有研究[8]表明,PCS先驱丝凝胶含量达75%时,即实现了不熔化处理,此时已可满足后续高温烧结的需要。从上述分析可知,在开放的空气气氛中辐照处理PCS先驱丝时,不熔化处理的吸收剂量为4 MGy。

图1 吸收剂量对PCS先驱丝凝胶含量的影响

不同吸收剂量下PCS先驱丝的增重率如图2所示。由图2可见,在吸收剂量为1 MGy时,PCS先驱丝的增重率为10.9%,随吸收剂量的增大,其增重率也逐渐增大,在吸收剂量4 MGy时,其增重率高达25.4%,在最大吸收剂量5 MGy时,增重率达27.1%。与文献[9]采用热氧化法不熔化处理PCS先驱丝的最大增重15.62%相比,本工作用γ射线辐照法得到的增重率明显偏高。

图2 吸收剂量对PCS先驱丝增重率的影响

2.2 辐照前后PCS先驱丝的分子质量及其分布

对未辐照的PCS先驱丝与吸收剂量为1 MGy的PCS先驱丝进行分子质量及分布测定,相关结果列于表1。由表1可知,PCS先驱丝在空气气氛中经γ射线辐照后,其数均分子质量(Mn)与重均分子质量(Mw)均有所增大,重均分子质量增大幅度尤为显著,分散系数(Mw/Mn)也由2.34增大至4.54。

表1 辐照前后PCS先驱丝的分子质量

图3 辐照前后PCS先驱丝的分子质量分布

辐照(吸收剂量为10 MGy)前后PCS先驱丝的分子质量分布如图3所示。从图3可看出,未辐照的先驱丝呈单峰分布,分子质量分布较窄,高分子质量(lgM>4)部分较少。辐照后,其分子质量分布仍呈单峰分布,但分子质量分布明显向高分子质量部分偏移,高分子质量部分明显增多,说明γ辐照使PCS分子间产生了交联作用而使分子质量增大。结合凝胶含量分析可知,在凝胶点剂量前,γ辐照的作用仅是增加了PCS的平均分子质量和支化度,每形成1个交联键就减少1个独立的PCS分子,随吸收剂量的增大,交联键不断增多,分子质量不断增大,并最终形成三维网络结构而实现凝胶化。

2.3 辐照前后先驱丝的化学结构

图4 辐照前后PCS先驱丝的红外光谱

为进一步探测辐照纤维中Si—O基团来源于何种结构,将辐照前后的PCS先驱丝进行固体29Si核磁共振谱测定,结果示于图5。

a——0 MGy;b——1 MGy;c——2 MGy;d——5 MGy

由图5可知,PCS原纤维中Si主要以2种形式存在:化学位移为+1 ppm附近的SiC4结构和化学位移为-15 ppm附近的SiC3H结构。结合红外光谱分析可知,SiC4结构主要由Si—CH3、Si—CH2—Si结构单元构成,如图6a所示;SiC3H结构由Si—H,Si—CH2—Si结构单元构成,如图6b所示。

图6 SiC4(a)和SiC3H(b)的化学结构

PCS先驱丝经γ射线辐照后,吸收剂量为1 MGy先驱丝的固体29Si核磁共振谱中,在化学位移为+13 ppm处出现了Si—O—Si峰,而化学位移为-15 ppm的SiC3H峰强有所减弱,随吸收剂量的增加,Si—O—Si峰继续增强,SiC3H峰逐渐减弱。在吸收剂量为2 MGy时,在化学位移为-53 ppm处出现了Si—O—C峰,吸收剂量达5 MGy时,Si—O—C峰显著增强。说明在空气中辐照PCS先驱丝时,先驱丝中有Si—O—Si与Si—O—C结构生成,结合红外光谱分析可知,1 080 cm-1处的Si—O吸收峰基团主要来源于Si—O—Si和Si—O—C结构。根据文献[10]与红外分析结果可认为,Si—O—Si主要通过Si—OH键缩合形成,Si—O—C主要通过Si—OH和Si—CH3的反应形成。

2.4 Si—H键反应程度与理论计算

为测定辐照场中PCS的Si—H键反应程度,以1 250 cm-1处的Si—CH3吸收峰为内标,测定Si—CH3的吸光度A1 250,选取2 100 cm-1的Si—H吸收峰测定其吸光度A2 100,以A2 100/A1 250来表征Si—H键相对浓度的变化,Si—H键反应程度PSi—H由下式计算:

PSi—H=((A2 100/A1 250)Unirriadiated-(A2 100/

A1 250)Irriadiated)/((A2 100/A1 250)Unirriadiated)×100%

图7 辐照增重与Si—H键反应程度的关系

PCS先驱丝的辐照增重与Si—H键反应程度的关系如图7所示。由图7可知,增重率越大,Si—H键反应程度越高,在吸收剂量为4 MGy时,其Si—H键的反应程度为86.9%。从化学结构分析可知,Si—H键主要与空气中的氧和PCS分子中的Si—CH3反应,与氧反应时可导致增重,其相关产物结构为Si—OH、Si—O—Si和Si—O—C,而与Si—CH3反应则导致失重。由图7还可知,Si—H键的反应程度与辐照增重呈很好的线性关系,线性方程为y=3.57x+0.003,R2=0.997 2。

为探明Si—H键反应程度对辐照增重的影响,对图5a中的SiC4峰和SiC3H峰进行面积积分,其比值约为1.4∶1。根据表1分子质量测定结果(未辐照PCS先驱丝的数均分子质量为1 420),计算出平均每个PCS分子中有13个SiC4结构单元(相对分子质量为72)和9个SiC3H结构单元(相对分子质量为58)。若假定PCS分子中的Si—H键完全与空气中的氧反应,即使Si—H键反应程度为100%,先驱丝的增重仅为9.2%。而图7显示,在吸收剂量为5 MGy下,先驱丝的Si—H键反应程度为93.8%时,其增重率已高达27.1%,远高于理论计算值。说明在辐照条件下,氧不仅参与了Si—H键的反应,还参与了PCS分子中其他基团的反应。结合红外分析可知,Si—CH3上的C—H键与空气中的氧发生反应生成C=O是主要辐照增重来源。

3 结论

1) 在空气中利用γ射线辐照处理PCS先驱丝时,在吸收剂量4 MGy时,先驱丝的辐照增重达25.4%,Si—H键的反应程度为86.9%。

参考文献:

[1]SEGUCHI T. New trend of radiation application to polymer modification: Irradiation in oxygen free atmosphere and at elevated temperature[J]. Radiation Physics and Chemistry, 2000, 57: 367-371.

[2]FAN X L, LIU W, LU X G, et al. Preparation of Si—C—O—N ceramic fibers from polycarbosilane[J]. Journal of Materials Science, 2005, 40: 6 033-6 036.

[3]BUNSELL A R, PIANT A. A review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ree generations of small diameter silicon carbide fibers[J]. Journal of Materials Science, 2006, 41: 823-839.

[4]TAKEDA M, IMAI Y, ICHIKAWA H, et al. Thermal stability of SiC fiber prepared by an irradiation-curing process[J]. Composite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1999, 59: 793-799.

[5]黎阳,许云书,徐光亮,等. 空气中γ射线辐照聚碳硅烷陶瓷先驱丝热解合成SiC纤维[J]. 核化学与放射化学,2007,29(3):166-170.

LI Yang, XU Yunshu, XU Guangliang, et al. Fabrication of SiC fibers by pyrolysis of polycarbosilane precursor fibers by γ-ray irradiation under the open air atmosphere[J]. Journal of Nuclear and Radiochemistry, 2007, 29(3): 166-170(in Chinese).

[6]黎阳,许云书. γ射线辐照聚碳硅烷先驱丝协同热交联制备高强度碳化硅纤维[J]. 硅酸盐学报,2008,36(7):965-968.

LI Yang, XU Yunshu. Fabrication of high strength SiC fiber by pyrolysis of γ-ray irradiated polycarbosilane precursor fiber[J]. Journal of the Chinese Ceramic Society, 2008, 36(7): 965-968(in Chinese).

[7]黎阳,许云书. 空气中两种辐照场下聚碳硅烷先驱丝的辐照不熔化效应[J]. 原子能科学技术,2012,46(1):10-14.

LI Yang, XU Yunshu. Effect of γ-ray or electron beam radiation in air on radiation curing of polycarbosilane fibers[J]. Atomic Energ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12, 46(1): 10-14(in Chinese).

[8]楚增勇,宋永才,冯春祥,等. 电子束辐射交联制备低氧含量SiC纤维的研究[J]. 复合材料学报,2002,19(5):22-27.

CHU Zengyong, SONG Yongcai, FENG Chun-xiang, et al. SiC fibers with a low oxygen content prepared by electron beam radiation curing[J]. Acta Materiea Compositae Sinica, 2002, 19(5): 22-27(in Chinese).

[9]王亦菲. 连续碳化硅纤维高温性能及基于热交联的改进工艺研究[D]. 长沙:国防科技大学航天与材料工程学院,2004.

[10] LY H Q, TAYLOR R, DAY R J, et al. Conversion of polycarbosilane (PCS) to SiC-based ceramic, Part 1: Characterisation of PCS and curing products[J]. Journal of Materials Science, 2001, 36: 4 037-4 043.

猜你喜欢
吸收剂量先驱射线
循着先驱足迹 跟党走向未来
勇闯火星之登陆先驱
颅内肿瘤放疗中kV 级锥形束CT 引导引入的眼晶体吸收剂量研究
“直线、射线、线段”检测题
肿瘤预防事业的先驱
『直线、射线、线段』检测题
赤石脂X-射线衍射指纹图谱
γ射线辐照改性聚丙烯的流变性能研究
空间重离子在水模体中剂量深度分布的蒙特卡罗模拟
γ吸收剂量率在线探测用硅光电池的电学性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