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做“悟空”

2014-08-06 22:37孙博睿
美文 2014年10期
关键词:猴戏六小龄童街舞

孙博睿

孙悟空,这个家喻户晓的名字早已深刻的印在我们的心中。有人说有一百个读者就会有一百个《红楼梦》,但是我敢肯定,从《西游记》原文到连环画再到各种版本的翻拍,在一百个知道《西游记》的人,他们的心中也只有一个孙悟空,那就是央视86版西游记中的那个六小龄童。随着科技的发展与时代的进步,尽管在现代人的眼里,86版的《西游记》可圈可点,有着很多明显的不足,但是在那个年代,这部戏已被称为经典,而六小龄童等人的演绎更是令人惊叹。

很多人批判,说六小龄童,章金莱老师出自于章氏猴戏世家,演孙悟空那是看家本领,只是碰巧靠着这一部戏而出名罢了。我承认,今日电视剧已经成为大众的首选消遣方式,值得夸赞的演员也有很多,但是试问,有谁愿意花费自己的一生去演一部戏中的一个角色。美式的快餐文化已经一点点的渗透到了中国,一部电视剧,几个月便可以杀青。而86版的西游记从拍摄到后期制作却花费了整整6年,到完结用了17年,而六小龄童更是用自己生命来完美的诠释了孙悟空这个形象。

“苦练七十二变,笑看八十一难”这便是章老先生对生活的态度。在拍摄西游记时,为了取景,整个剧组翻山越岭。从北戴河的猴王问世一路穿梭到泰国的经取极乐天,他蹚过波澜亮丽的九寨沟,吻过内蒙大草原的清香,聆听过大理石城姑娘的歌谣,品过长白山尖的青云,与峨眉山的猴群嬉笑,在新疆火焰山上平膝静坐。为打造荧幕上的真实感,他更是不畏艰辛。终日不能摘的橡胶面具带给他不能擦汗,只能吃流食的困扰。他曾不慎被红孩儿的真火烧到休克,也曾差点被哮天犬咬掉一条腿。就算是600度近视也阻挡不住六小龄童火眼金睛的磨炼。他将汗水浸透了整个大地,只为一部剧的创作。不,他为的不是剧,为的更是对经典的尊重。对此,我内心衍生出一股无名的情感,我知道那不是因这些苦难而产生的恻隐之心,那是一种由衷的敬佩。其实,86版的西游记带给章老先生的不光光是明星的光芒,而是将章老先生的整个身心,就连灵魂也融入到了西游记这部名作里面。

在结束了西游记的拍摄之后,章老先生建立了“美猴王世家艺术馆”并将自己家中的300多件珍品贡献出来,供世人欣赏。他奔波于全球各地,演讲传播中华的猴文化。他投资办学校,但凡是虚心求教猴戏文化与演绎,不论肤色与年龄,他一律照教不误。他自己掏腰包打造了第一部3D电视剧《吴承恩与西游记》来解释他对西游记的理解与感悟,让更多的人被中华猴魂所感染。孙悟空是勇敢与智慧的象征,他代表着执着与抱不平的精神,而章老先生正是在用自己的努力去弘扬这样的文化。但可悲的是,在86版西游记上映之后,又有很多人从四面八方涌来打算翻拍西游记,再创神话。但不曾想,编剧为图票房,肆意改变原著,更有甚,将西游记翻拍成一部爱情故事。章老先生多次站出来为西游记辩解,他说:“从董永七仙女鹊桥之恋到许仙白娘子的人妖之缘,中华民族有很多可歌可颂的美好爱情故事,不缺西游记这一个,所以请大家不要再给孙悟空找‘女朋友了。”

我喜爱孙悟空的形象,更敬重章老先生为艺术的献身。我曾在学校的联欢晚会上看到过一部舞台剧,名叫《荆轲刺秦王》,不过是用街舞的形式演绎出来的。剧中没有对白,有的只是炫目的街舞动作。光打在他们身上,他们却留在我的心里。有人说这是一场讨人开心的表演罢了,非也,在我心中,这是艺术的萌生。《荆轲刺秦》是历史的经典,但街舞确是现代的产物。两者看似毫无关系,但却被舞台上的同学巧妙的结合起来。现代生活中,几乎每一个人都身怀绝技,从小就学习舞蹈或者音乐。高科技是一代比一代强,但艺术不是的。我真心的希望,有人能站出来,以现代的高科技为画笔,去更完美的创作出那些可以弥补老版的不足的经典,以此来让文化传播下去。章老先生就是其中之一,我看到的舞台上的同学也是其中之一。

不光是西游记中的六小龄童,其实有很多人像章金莱一样用生命来歌颂一个角色。相比今日,90后00后在盲目的沉寂于“高富帅”的明星身上,这些真正值得敬仰的演员正在一点点的被遗忘。我希望,有更多的歌手,演员,抑或是沉浸于其他事业上的人站出来,用自己的心血,汗水去打造、磨炼出值得流传与垂青的事物,将文化传承。

猜你喜欢
猴戏六小龄童街舞
猴戏
大学生将传统“五禽戏”改编成街舞
这就是街舞
最后的猴戏?
丙申猴年看“猴戏”
论河湟傩文化中的猴戏
挨饿的“美猴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