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邹沁
摘 要 爱情是性的心理体验,恋爱即是产生爱情的过程。从生理上来看,大学生性机能基本成熟,这也促使了其性心理的发育,使他们产生了对爱情的心理需求,这是一种很自然的心理发展。而如何处理这种身心欲求与经济未独立、学业需求成之间产生的冲突矛盾也摆在了大学生面前。
关键词 大学生 恋爱心理 心理健康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On University Students' Love
LV Zouqin
(School of Education Science, Hu'nan Normal University, Changsha, Hu'nan 410081)
Abstract Love is of psychological experience, love is a process that produces love. From the physical point of view, the basic function of college sexual maturity, which also contributed to their psychological development, so that they have a psychological need for love, this is a very natural psychological development. And how to deal with this is not an independent body and mind desires and economic conflict contradictions between their studies must hope for success is also placed in front of college students.
Key words college students; love psychology; mental health
1 大学生谈恋爱的动因
促使大学生谈恋爱的动因一般有三类:生理、心理、社会因素。
1.1 生理、心理因素
大学生性机能已基本成熟。很多大学生体验到对爱情的心理需求,性器官的发育成熟是大学生恋爱的生理因素,性心理发展到恋爱期则是大学生恋爱的心理因素。
在一项大学生恋爱生理心理因素的调研中,很多人选择了“感情有所寄托”,特别是大一的新生,这表明了不少恋爱的动机是与当事人缺乏关怀和归属感有关系的。大一新生刚刚与父母和原来的好朋友分开,对新的大学生活有一定的适应冲突,心中苦闷孤寂,便有众多学生萌发了对恋爱亲密关系的渴望。再者很多人选择了“性的发育与成熟”,选择这一项目的男性明显多于女性,这反映了男生對性的自我认识比女生更深刻,同时也暗示了男生相对更加开放;“被对方吸引所致”为第三位,年轻男女性的第二性特征在这个阶段已经充分发育。
1.2 社会因素
当前大学生谈恋爱可以说已形成风气。如果学院内有较强的恋爱风气,没有恋爱的学生可能会被说成无人赏识,这种氛围可能会给新生很大的心理压力。在某些研究中,恋爱的社会因素“同学中恋爱风气影响”为第一位就真实地反映了这种。
高中时期,很多学生由于升学的压力,基本没有时间看教科书以外的文章与杂志。入大学后,时间宽裕起来,除了图书馆中古今中外的名著,还有大量的言情、都市小说,对这类文学作品的接触促使大学生的恋爱意识迅速发展。有研究表明,凡是涉及爱情的读物尤为大学生们的喜爱。还有一点,如果不准备考研深造,或者在大学期间没有一定的自我提升计划,大学生自由支配的时间是很多的,这也为恋爱创造了客观条件。
2 大学生的恋爱观念与现状
有研究发现,对异性持有厌恶感的学生占总数的3.19%,而这种性心理对20岁左右的青年人来说,一般不是正常现象。这种心理现象的存在往往与家庭教育和本人过往经历有关,是性心理发展的扭曲表现。在一项研究中,男、女大学生与同性交往的心理与状态调查结果很接近,部分学生坦率地承认异性相处比与同性相处更加令人愉快。
近年来,大学生对婚前性行为的观念有明显的变化,发表于1992年的中国性文明调查资料表明,反对婚前性行为的仅20.8%,大部分大学生认同、认可婚前性行为,认为“双方愿意就可以”的占34.7%,认为“基于爱情就可以的”占40.2%,剩下4.3%的学生未答或不详。也有研究表明,四分之一左右的学生不能接受婚前性行为并认为那是不道德的,更多的大学生保持中立态度,十分之一左右的学生(男生13.18%,女2.46%)认为只要双方同意,不怀孕就行。研究表明,持最后一种看法的男生多于女生,而且年级越高,持这种看法的学生比例也越高。很多大学生在研究中表明,他们认为婚恋属于个人私事,不必为他人态度和社会规范所左右。综上所述,当代大学生对婚前性行为采取更加宽容的态度。
据调查,无恋爱经验的大学生为50%左右,单恋者接近10%,而真正进入过恋爱状态的人为30%左右。随着年级的增加,恋爱比例呈上升趋势。
3 大学生恋爱中的问题与建议
恋爱关系的发展不一定都有完美的结局,恋爱受挫一般会使恋爱双方陷入万念俱灰、难以自拔的痛苦境地,不少爱会发展成转变成恨。大学生遇到上述这两种情况都应进行心理调试,使痛苦的情绪得到疏导,进一步认识自己和他人,最终获得心理成长。大学生因失恋而轻生,或者选择极端手段报复的事例在各媒体都有所报道,那些惨痛的后果和影响也引起了很多大学生的重视。绝大多数学生在调查中表明自己有把握采取较为适当的心态,不会做出过激的行为,但是当其真正体验到失恋的痛苦时,他们能否理智地对待,还值得思考。
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曾戏谑地说:“任何时代任何民族的教育家都痛恨爱情。”的确,基本上每个教师都遇到过被学生的爱情问题弄得一筹莫展的时候。采用“禁”和“堵”,不仅收效甚微,反而容易引起更多负面影响。特别是大学生,年龄相当,风华正茂,一旦发现对方在兴趣、爱好等方面有很多共同点,便容易相互吸引发展出恋爱关系。
鉴于大学生当前的恋爱现状和特点,可以给出几点建议的:(1)学校要正视、重视大学生的恋爱现象。重点应该是如何正确结交、对待异性,促使大学生建立健康积极的恋爱观,引导学生更好地处理性的需求与道德准则的结合,更好地处理爱情与学业等的关系;(2)加强性教育。在这个敏感又想象力丰富的年龄段,某些大学生即使是受到很微弱的性刺激,也可能会想入非非。学校应倡导异性间适当的接触,多举办学生活动,让这种接触在群体之间进行,这有助于大学生健康的异性交往模式的建立。(3)警惕学生中恋爱市侩化的表现。一些学生觉得生活空虚、便以恋爱为刺激、消遣,或是朝秦暮楚等。严格来说,那都不是在恋爱,而是在非常不认真的对待自己和他人的感情。这会对双方心理上造成极大消极影响。(4)引导学生正确对待恋爱受挫。恋爱受挫对当事人的打击是很沉重的,有些人甚至可能失去生活下去的勇气。面对这失恋的痛苦,有很多种应对方法,教师与家人朋友可以尽自己的里去开导、帮助他们,引导他们用健康积极的方法来面对和处理恋爱受挫,从中获得成长而受益。
参考文献
[1] 王建科.在校大学生恋爱的发展过程[J].教育艺术,2006(11):36.
[2] 郭晋林,冯国强,裴义.1000名大学生性观念的调查与分析[J].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07.26(6):442-445.
[3] 黃希庭,徐凤姝.大学生心理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156-160.
[4] 耿文秀. 当代大学生婚前性行为研究及性教育设想[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91(2):87.
[5] 马金耀,孟宪鹏.大学生性健康教育的现状与内容概述[J].中国健康教育,2007.23(8):638.
[6] 曹立文.大学生健康性心理探索[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1.21(1):274-277.
[7] 彭晓辉.性科学概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8.
[8] 紫薇,佐桐.中国校园性观念调查[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4.1.
[9] 俞涛.大学生行为指导与训练[M].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200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