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时代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探析

2014-08-05 00:50韦倩妮
科教导刊 2014年20期
关键词:高校教育思政教育

韦倩妮

摘 要 微信是近年来新兴的媒体,兼具社交和服务功能。使用微信已成为大学生一种新的生活和社交方式,对大学生产生了积极和消极双重影响,也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挑战。本文将重点探析新形势下,如何利用微信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探索工作途径。

关键词 微信时代 高校教育 思政教育 工作探析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Colleg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the Era of WeChat

WEI Qianni

(College of Foo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Guangdong Ocean University, Zhanjiang, Guangdong 524088)

Abstract WeChat is new emerging media in recent years, have both social and service functions. Using WeChat has become a university student and new social way of life; college students have a positive and negative dual impact, but also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challenges. This article will focus on the analysis of the new situation, how to use the micro-channel innov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work, explore ways to work.

Key words era of WeChat; college educatio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work analysis

時代与科技进步,新媒体层出不穷。近年来,微信(WeChat)成为继博客和微博之后,又一在大学生群体中飞速兴起并深受追捧的新事物,它是腾讯公司于2011年初推出的,支持跨通信运营商、跨系统平台操作,可发送文字、图片、语音、视频,支持多人语音对讲,提供公众平台、朋友圈、消息推送等功能。在对全国28个省市208所高校2500名大学生的随机调查中,有84.7%的大学生使用微信,13.4%的大学生听说过微信,并且大部分学生每天都会有一定时间使用微信。而关于微信对大学生的影响,大多数被调查者认为积极效应大于消极效应。由此可见,大学生对微信这一新兴媒体比较认可。①

1 微信对大学生的影响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指出,人的需求按照从低级到高级,分为生理、安全、社交、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求。②大学是青少年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大学生从高中阶段的紧张学习解脱出来,逐渐产生了越来越多的社交愿望,渴望交往和分享,希望获得他人尊重,自由地表达意见看法,按照自己的兴趣爱好自由地参加各项活动,有着强烈的归属需求和认同需求,自我意识逐步发展。然而,在当前高兴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下,大学生往往是“被”参加活动,主动性和积极性不高,认同感和自我存在感不足。微信的出现,为大学生个性化发展提供了展现平台,对大学生影响日益深刻。

首先,微信以其信息量庞大、发布及时、立体化方式呈现的传递特点,成为学生获取资讯的重要平台。现今大量公众账号涌现,每日向用户推送最为精华最为重要的信息,使得学生能够迅速掌握当日的资讯热点。其次,微信充分满足了学生的社交和尊重需求,突破了时空限制,有声有“相”的交流增进沟通者之间的亲近感。“朋友圈”既可关注他人动态,随时发表意见,又可记录自己学习生活的点点滴滴,使学生的情绪得到宣泄、焦虑得到缓解。

但是,微信改变着信息传播方式和规律的同时,也改变着网络舆情的主导权。在微信平台中,大量信息被快速传播,大量用户自由地发表意见。微信信息中很多是未经考究证实的,大学生涉世未深,正处在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易受蛊惑和外界舆情干扰,带来一些负面影响。一是使大学生的认知产生偏差,思想迷失。大学生对不良信息的鉴别能力参差不齐,整体鉴别能力不高,56.5%的人鉴别能力在一般、较差、很差之间。40%的大学生利用微信传播过不良信息。③这将引起大学生思想困惑、混乱、迷失。二是过度依赖微信,降低大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大学生使用手机客户端微信可满足随时进行人际交往、随时获取资讯的需要,促使大学生对微信的依赖越来越深。大学生在盲目追求所谓“时尚”信息时,不加辨别地接受错误观点,没有经过自己辩证的思考便快速吸收消化这些文化快餐,大大降低了独立思考的能力。④

2 微信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微信影响着大学生的学习、生活方式,对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挑战。

2.1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导地位削弱

传统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要以课堂讲授、书面宣传、面对面教育等方式进行,内容和活动形式由施教者主导,施教者是整个教育活动的主体。然而,微信使得信息的传播方式逐步由现实形式转化为虚拟网络形式,施教者的主体地位不再具有绝对优势,由主导者变为网络各方平等的参与者。

2.2 对高校学生工作者的要求提升

目前仍有不少学生工作者的思想政治教育观念相对落后。微信等新媒体的广泛使用,要求施教者除了必须具备政治理论素质、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传统职业技能之外,还必须具备简单的移动通信技术素质,要能使用微信基本功能,才能更好地了解当前大学生的思想、行为动态,从而把握微信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规律。

2.3 校园网络舆情监控的难度增加,大学生价值观引导难度加大

传统的宣传栏、校园网对大学生的吸引力下降,而微信扩宽了信息接收途径,纷杂冗乱的信息冲击大学生,各种观点迷惑大学生。大学生猎奇心强,缺乏理性的判断能力,容易接受错误思想,导致人生观、价值观发生改变。同时,微信传播快速,覆盖面广,学生的思想行为动态难以掌握,给网络舆情监控带来难度,思想政治教育相对滞后。

当然,应该正视微信的双重影响,看到微信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机遇。首先,微信有助于提升高师生之间的信任感。通常,大学生与思想政治教育者之间存在一定的隔阂,不愿意对老师讲真话,这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要障碍。而施教者使用微信,一方面可缩小与学生的“代沟”,消除学生的心理戒备,另一方面可增进师生之间的交流,促进师生之间的互信。其次,微信丰富了教育教学的手段,拓展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平台,使得教学不再受环境限制。

3 微信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途径

广大思想教育工作者应当抓住机遇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成效,不让微信成为工作盲点。

3.1 创建思想政治教育微信平台,抢占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阵地

传统的思政教育采用面对面课堂讲授方式,受时间空间限制,教学质量不高,大学生主动性和积极性较低。通过微信创建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平台,教师在平台上发布文字、语音、视频等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相关资料,宣传思想政治教育知识,借助微信挖掘资源,将微信里热议的话题适当地引入,跟学生探讨交流,激发学生的热情。还可以在平台上布置教学任务、收集教学效果反馈意見等,引起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关注和重视,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效果。

通过微信公众账号开展日常思想政治教育。高校、学院或思政教育工作者可开设公众账号,利用微信快捷的信息推送特点,以文、音、图、相等立体化方式,传达院、校的相关通知和新闻,倡导主流思想和文化精神,组织健康有益的校园活动,引导大学生积极自主参与整个教育过程,帮助大学生群体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3.2 创建微信服务平台,全方位为学生服务

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和个性发展,转变教育和服务观念,拓展工作途径,运用微信平台为学生提供学习、就业、心理咨询等服务。在微信上发布课程信息、考试信息、学习技巧等学习方面信息,发布招聘启事、求职技巧、职业规划、就业政策等就业服务信息。利用微信开展网络心理咨询与辅导,免去预约、登记等程序,降低大学生对咨询的心理阻抗,减少心理压力,畅通大学生心理问题的疏通渠道。

3.3 构建不同层级的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平台

适应当今大学生交流表达、聚集方式和现实需求等新变化,运用微信加强对学生管理和与学生的联系,建立学校、学院、班级、支部、社团等由上及下不同层级,党团组织、党团干部、学生骨干等不同纬度的整体格局,健全和完善思想政治教育新媒体工作体系,扩大工作的影响力和覆盖面。各个层次的微信平台实现了信息资源共享,学生工作者可及时、准确、迅速地将信息传达给学生,也可利用平台充分发挥朋辈教育作用,通过在微信中展示和宣传先进个人或优秀学生群体的事迹,营造积极健康的微友氛围,又通过学生的互相传递、相互分享,把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到学生当中。

3.4 建设适应微信环境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

微信时代下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出现新的规律,对教育者提出了新的技能要求。教育部2014年3月印发的《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教思政[2014]2号)文件中,对辅导员提出了关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能力的要求,即能及时把握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应用趋势;能熟悉网络语言特点和规律;能熟练使用博客、微博及微信等新媒体技术。高校辅导员是思想政治教育最重要的实施者,要积极转变工作观念和模式,提高运用新兴媒体尤其是微信的技能,学习立体多元的沟通方式。要完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队伍,培养一批专业素质强,理想信念坚定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

3.5 及时掌握和引导微信舆情,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时效性

网络舆情和舆论对大学生的思想影响很大。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中应该注重学生媒介素养的提高,增强大学生对于手机媒体的识别和理解能力、对手机媒体信息的判断和质疑能力,培养学生负责任传播者的态度。⑤积极结合校园网、广播站、校刊、院报等传统媒体资源营造主流舆论氛围,形成各种合力的正面舆论导向,有效引导网络舆论。密切关注学生网络动态,及时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所为所惑,善于从学生微信碎片化的信息中,敏锐捕捉一些苗头性、倾向性、群体性问题,及时研判舆情,及早介入,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预见性和前瞻性。

在当今网络化、信息化的时代,微信作为一种新的社会文化和生活方式,对大学生产生了巨大影响,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严峻挑战,也带来了发展机遇。这就要求思想教育工作者要积极适应时代发展,转变教育观念,探索微信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规律,创新工作方法,开拓工作途径,开创思想政治教育新局面。

注释

① 郑晓娜.大学生微信使用现状调查与分析——以全国208所高校为例[J].思想理论教育,2014(2):83-85.

② 文竹.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对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J].陕西教育学院学报,2013.29(1):19-21.

③④张景臣.“快餐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教育[J].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科版),2008.24(5):100-102.

⑤ 姚利权.当代大学生新媒体素养实证研究报告——基于浙江省高校的调研[J].现代营销(学苑版),2011(9):266-267.

猜你喜欢
高校教育思政教育
高中英语教学中思辨能力的培养策略
网络发展对大学生思政教育带来的挑战及应对策略
新媒体在理工科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
高校人文社科类实验室发展现状分析
高校设计教育网络平台的服务系统设计研究
浅析新形势下的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政教育的融合
论微信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与对策
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路径探讨
“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电子商务专业创新创业教育研究
高校体育开展拓展训练课程教学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