屠少萌
真实情况如何了解?
◎ 联学共建法
机关党支部与系统内基层单位、驻地街道、业务所涉乡镇农村等基层组织广泛开展多种形式的联学共建活动,做到支部一起建,向基层党支部派支委参与指导党建工作;组织生活一起过,两个支部一堂党课,共同组织党日活动等,相互学习交流;群众工作一起做、民生大事一起办,围绕涉及群众利益的民生工作,发挥各自优势,开展课题研究,组织联合攻关。联学共建核心在“联”,把机关与基层联在一起,党员与群众联在一起,支部建设与民生工作联在一起,作为一个固定的平台长期坚持,不断拓展内容,实现良性互动,把接地气与接天线有机结合。
“联学共建”靠党建搭台,旨在在不同部门实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科技部中国农村技术开发中心党支部与北京昌平区菩萨鹿村多年的探索生动诠释了这一工作法。
科技部中国农村技术开发中心:
菩萨鹿村是一个有着千年历史的小山村,63户人家共248名村民,耕耘在四平方公里丘陵山地上,多少年都摘不去贫困村的帽子。
近年来,科技部中国农村技术开发中心党支部把联学共建作为加强党组织建设、深入推进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重要抓手,通过与菩萨鹿村党支部的联学共建,农村中心的党员干部多次深入菩萨鹿村开展调研,深入体察民情、征求意见、了解需求,及时解决群众困难,送科技、送服务。
——针对鹿菩萨村的实际情况,他们帮助村里制定了特色旅游及林果产业发展规划。
——针对当地发展林果产业干旱缺水的实际困难,他们组织北京农林科学院的园艺和节水专家深入田间开展技术指导和咨询,同时捐献了一批节水设备和园艺设施,解决了燃眉之急。
——针对当地农民缺乏长期稳定的技术支持的现状,他们帮助村里建起了科技图书室,普及科学种植和养殖新知识;组建了科技特派员小组进行定点联系,从观光农业、生态旅游等多个方面有针对性地对村民进行专题辅导。
多年的联学共建使菩萨鹿村发生了不小的变化,村容、村貌得到极大改观,村集体经济得以壮大,党在基层的执政基础也得到了强化和巩固。
科技部中国农村技术开发中心党支部也实现了党建与业务同频共振,党员干部的宗旨意识,服务三农、服务基层的意识和能力不断增强,支部凝聚力、战斗力大大提高,中心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工作绩效显著提高。
◎ 实情调研法
了解实情,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前提,主要通过调查研究来实现,这也是“从群众中来”的基本方法。涉及民生工作,事前、事中、事后都要做充分的调研。做好调查研究要把功夫用在事前,了解什么问题、选择什么时机、确定什么地方、采取什么方式,都需要做精心的设计和准备。
了解实情最好的办法是一竿子插到底,带着感情沉下去,直接到田间地头、工厂车间、社区学校,面对面访谈基层干部群众。要确保调研的时间,特别是把基层调研的主要时间和精力用在与基层群众的访谈上,围绕一个问题要尽可能听到不同群体的真实声音。要求党员记好民情日记,既记实又记虚,实是民生实情,虚是切身感受,组织党员间的相互分享交流,把民情日记作为了解实情、对党员进行思想教育的有效载体。此外,注重运用多种形式帮助党员养成随时随地开展调研的良好习惯,如开展回乡调研等。
一直以来,中央国家机关各部门都传承着良好的调研习惯。国办秘书一局、财政部社保司、海关总署加贸司、工信部电子信息司也是如此。从山村到城市、从天南到地北,他们调研的脚步遍及整个中国;从农民到工人、从基层干部到专家、从一线执法人员到企业职工,他们问询的对象来自方方面面。
一组组数据、一项项情况、一条条建议,就这样从田间从一线汇集到中央国家机关,为顶层科学决策提供了重要依据。
国办秘书一局:
国办秘书一局信息处是国务院办公厅专门为国务院领导提供信息服务的工作机构。反映基层群众呼声、向领导汇报真情实况,是信息处的天职。为此,信息处党支部始终把调查研究作为全处工作的核心任务。
去年3月份以来,围绕国务院新出台的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小微企业免征两税、加快棚户区改造等政策措施,信息处同志分赴广东、浙江、江苏等地开展8次调研。
他们不发公函,不要地方领导陪同,自行确定调研路线和地点,直接到田间地头、工厂车间访谈基层干部群众,从其衣食住行、言谈举止中发现线索,从会议记录、账本账单等细节中捕捉真实情况。他们注重查实情,为弄清楚一个具体情况甚至步行几小时山路,同时结合暗访了解事实,力争客观、准确反映情况。
在湖北调研产能过剩时,信息处同志从网上下载了全省钢铁、水泥企业名单,并结合交通地图,从中挑选13家企业作为调研对象,不要地方负责人陪同,只带着“一辆车、一名向导”,直接到企业生产一线,向企业主面对面了解情况。
为全面掌握甘肃农民工就业状况,在兰州新区,信息处同志随机走访工地、建材市场周边,询问包工头是否好找工人,了解建筑工人是否好找工作。在劳务输出大县天水市花牛镇白崖村、社棠镇下曲村,他们走乡串户了解是否有农民工回流。以普通求职者身份参加大型招聘会,与求职者和招聘单位交流。
为了解甘肃大学生真实的就业情况,信息处同志每到一所高校,都去查看最原始的就业台账,与学生本人电话了解情况。
经过八次调研,他们访谈企业230多家,走访基层干部群众近千人,获取了大量关于政策贯彻执行情况的一手资料,为国务院领导全面了解情况、科学决策发挥了重要作用。
财政部社保司:
财政部社会保障司担负着为我国社会保障和就业、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提供资金保障的重任,直接服务民生建设。为使最基层的民情可以直通到中央部门,确保各项社会保障政策从出发点到落脚点都牢固树立“为民分忧”的理念,财政部社会保障司党支部建立了基层民情直通车制度与回乡见闻报告制度。
——基层民情直通车制度。社保司党支部与广西、河北、安徽、湖北四省财政厅社保处,每省一个市、县(区)财政局和一个村(社区)党组织开展四方共建共学活动,并将村(社区)党组织确定为基层社保联系点。制定《社会保障司党支部共建共学民情直通车制度》,建立对口联系、定期走访调研以及信息、人员、支部经验和网络互动交流等六项制度。通过与基层党组织结对子、与老百姓交朋友,深入基层、农户掌握第一手资料,真正了解老百姓的所思所想。
——节假日回乡见闻报告制度。每位党员干部特别是青年同志在春节、国庆和暑期休假等回乡探亲时,主动走访亲友、邻居、社保对象等,深入了解社会保障政策在基层的落实情况及存在的问题,听取老百姓的意见建议。
通过深入了解民情民意,财政部社保司既增强了对困难群众生活的感性认识,又确保了政策制定能符合客观实际、满足群众需求。
海关总署加贸司:
在经济全球化中,国际产业转移使我国形成了经济运行模式复杂多样的“世界工厂”。海关总署加贸司负责对“世界工厂”实施保税监管,其管理直接关系7万多家加工贸易企业和约4000万就业者的切身利益。
面对各色加贸企业,海关的监管没有任何现成经验可循。如何转变观念适应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巨大跨越?如何通过发展加工贸易来以点带面取得改革开放的突破?如何让出台的监管政策符合基层的实际、企业和群众的利益,以及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需要?加贸司党支部探索推行了 “五必听”工作法。
—企业诉求必听。加贸司将加贸企业按照行业类别、规模大小、资信情况等进行分类,注重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企业了解经营情况、听取企业诉求。
—基层呼声必听。加贸司建立了来文、来电、来访处理工作制度,注重倾听基层呼声,并及时处理基层所反映的问题;设立网上调研区,发挥“关员信箱”和业务论坛的作用,倾听一线执法关员的意见建议。
—专家建议必听。加贸司建立了全国海关加贸监管领域“专家人才库”和行业协会、研究机构“专家智囊团”,形成了一支较为稳定的专家队伍;建立“集中工作”制度,面对重大业务改革,支部书记一线指挥,以专家队伍为核心,开展集中工作,破解业务难题。
—部门意见必听。加贸监管政策涉及面广,需要协调的部门多。海关总署加贸司对外建立了“部际联席会议”制度,定期通报有关情况,倾听有关部委意见;对内建立了“会签会商”制度,倾听署内各部门意见;还与相关部门开展联合调研,在实地调研中达成共识。
—社会反响必听。加贸司通过12360海关服务热线、网络在线访谈等渠道,既为企业和群众及时提供政策咨询,又了解社会对政策的反响;开展“送法上门”活动,重大政策出台后,成立专门工作小组,支部书记亲自带队上门宣讲,了解政策出台效果。
通过推行“五必听”工作法,海关总署加贸司建立了对监管对象和内容的全面准确了解,发现并认识到蕴含在“世界工厂”复杂经济运行模式中的内在规律,推动了海关工作发展新局面。
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信息司:
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信息司承担着电子信息产品制造的行业管理工作,并负责组织协调重大系统装备、微电子等基础产品的开发生产,组织协调国家有关重大工程项目所需配套装备、元器件、仪器和材料的国产化,促进电子信息技术推广应用。
电子信息技术和产品更新换代快,产业发展形势错综复杂,在应对挑战和推动转型升级的过程中面临着大量复杂的矛盾和问题。工作抓什么、怎么抓?如何抓紧抓实、抓出成效?电子信息司党支部组织党员干部深入开展“五下企业”活动:
—在研判行业发展形势时下企业。要求全司党员干部深入企业走访调研,了解技术创新情况、产品市场情况,听取企业的意见建议和政策需求。
—在确定重点工作时下企业。组织党员干部深入了解行业企业迫切需要解决的困难和问题,研究解决措施,细化任务指标,明确责任分工和时间节点,在此基础上确定司内重点工作。
—在制定行业规划、政策和标准时下企业。使行业企业参与到行业规划、政策和标准的制定过程中,做到尊重民意、集中民智,确保出台的规划、政策和标准成为有源之水、有本之木、有的之矢,符合企业需求。
—在工作总结评估时下企业。通过座谈会、调查问卷、个别访谈等多种形式听取企业对我司工作的反馈,查找不足,明确进一步改进工作的努力方向。
—在探索管理创新时下企业。根据企业需求,提供更好的公共服务,营造更好的政策环境,维护行业公平竞争,不断拓展市场条件下行业管理和服务的方式手段。
“五下企业”促进了机关和基层的密切互动,保证了司内工作更好地满足行业需求。
惠民政策如何出台?
◎ 基地孵化法
建立党员实践教育基地,组织党员依托实践教育基地长期联系基层群众,开展系列主题实践活动,把基地作为联系群众的“连心桥”、创制政策的“孵化器”、检验工作的“试金石”、锤炼党性的“主阵地”,做到情况在基地了解,感情在基地融合,经验在基地总结,工作在基地推广,成效在基地检验,形象在基地树立。其中,基地的选择是关键,综合考虑党建和业务工作基础好、工作样本具备多样性、在系统或行业内代表性强、能够总结出便于推广的经验,同时还要考虑适合基地对党员进行党性教育等多种因素。基地的重点是“孵化”,既孵化政策,又培养党员,政策先行先试,党员身体力行,把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实践要求,浓缩其中。
这是一个良性机制——在“基地”,他们的感性认识更多、责任感更强,工作更踏实;在“基地”,他们锤炼人格、锻炼党性,与老百姓的关系又进了一步。民政部优抚安置局、保监会保险中介监管部,都得益于这样的良性机制。
民政部优抚安置局:
民政部优抚安置局主要承担优待抚恤,烈士褒扬,拥军优属,军队离退休干部、复员干部、无军籍职工和退役士兵接收安置以及优抚事业单位管理等工作。
2003年以来,他们先后在山东省蒙阴县,江西省兴国县、永新县,湖南省宜章县建立4个党员干部实践基地,连续10年赴实践基地开展系列主题实践活动,探索总结出了“实践基地”工作法。
2006年,围绕解决优抚对象“治病难”,民政部优抚安置局抽调6名业务骨干组成改革试点工作小组,深入蒙阴基地进行蹲点调研、现场指导。
领导小组设计了调查表,调配人员组成工作组,逐村逐户核查,摸清了优抚对象基本状况、医疗需求状况和医疗保障状况“三个底子”。同时,对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缴费情况、实际报销比例等分别进行了资料搜集整理,对医疗保障所需资金进行了精细测算,拟定了优抚医疗保障办法草案,然后组织召开不同层次人员参加的座谈会,广泛征求意见。同时先期在3个乡镇进行了试点。在多方论证、反复修订的基础上,《蒙阴县抚恤定补优抚对象医疗保障办法(试行)》出台,全县初步建立起了“以城镇职工(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乡医疗救助为依托,以政府补助为支撑,以社会优惠减免为补充”的新型优抚医疗保障制度。
在认真总结“蒙阴经验”基础上,局党支部协调财政部、卫生部等联合出台了《优抚对象医疗保障办法》,于2007年8月1日正式颁布施行,从制度上、体制上建立起解决优抚对象医疗难的长效机制。
但新的问题也随之出现。工作小组在指导基地3个乡镇先期试点时发现,按照原有规定,优抚对象在医院只能享受到优惠减免,剩余部分由个人先垫支,然后持单据到医疗经办机构报销、再到民政部门领取政府补助,要在医院、经办机构、主管部门之间来回奔跑多次。为此,局党支部研究提出了推行优抚对象医疗费“一站式”即时报销制度的设想。
2007年10月,局党支部指派专人,指导蒙阴县民政局,利用新农合专网平台,通过软件开发和程序升级,探索建立了抚恤定补优抚对象住院医疗保障管理系统,实现了“参合”抚恤定补优抚对象住院医疗费报销、政府补助和医疗优惠减免“一站式”即时报销;2008年1月,新启用了定额门诊医疗补助“一站式”服务管理程序,打破了乡镇优抚对象就医的区域限制,优抚对象可以就近择医,彻底解决了优抚对象看病难的问题;2008年6月,初步建立了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即时报销平台并开通运行,所有优抚对象的就医、就诊、住院全部实现了 “一站式”即时结算。
如今,“一站式”结算服务这一便民、利民之策已在全国范围内得到大力推行,千万优抚对象已切实享受到这一政策带来的实惠。
保监会保险中介监管部:
作为我国农村金融扶贫的重要手段之一,小额保险产品一直受到国务院扶贫办的大力支持,它为广大农村送去基本保障,成为农民遇到意外事故时的“救命稻草”。然而,由于我国农村地域广阔,人员众多,贫富差距大,很多地区地处偏远,保险公司大多没有在农村设立基层销售服务机构。农民想要买保险就只能依靠保险营销员。而根据相关法规,要成为保险营销员需要有大专以上学历,通过全国统一资格考试。这么高的门槛,很多农村人想做做不了,城里人又不愿意去农村卖保险。
为解决这道难题,中介监管部的同志分批走出机关大楼,来到基层一线实地调研。针对广大农村地区特点和农民保险消费者的特殊性,他们研究制定了针对农村保险市场的特殊政策,确立了以“考试为主,授予为特例”的工作原则,并先后在河南、吉林等地进行试点,在此基础上反复征求各地保监局、行业协会、保险公司意见,重点走访了一批农民和保险营销员,认真收集听取他们的意见建议,不断调整政策。最终于2008年出台了专门针对农村保险营销员的相关政策。目前全国各个省均已落实了农村保险营销员分类管理制度。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3年底,全国农村保险营销员总数达到70029人,他们正服务着全国最广大的7亿农民。
保监会中介监管部这一专门针对农村保险营销员政策的出台过程,运用的就是“基地孵化法”。他们通过基地了解情况,通过基地融合感情,通过基地总结经验,通过基地推广工作,通过基地检验成效,也通过基地树立了共产党人的形象。
◎ 公开透明法
让群众参与、受群众信任的前提是政策制定和执行过程的公开透明。同时,公开透明也是科学民主决策的前提。践行群众路线的一个重要目的是推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这也是加强支部建设、教育引导党员需要把握的重点。公开透明首先是让群众知情,其次是让群众监督,还要让群众参与。支部工作要把公开透明与制度化建设结合起来,与促进党员作风转变结合起来。开展涉及民生问题的公开调查,组织民生项目“工作观摩”,召开群众听证会,建立“群众回访卡”、“群众评议窗口”、“党员监督岗”等制度。充分发挥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监督作用,注意听取他们的意见建议。此外,还可主动引入第三方监督,始终确保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从独思到齐议,从管理到共理,财政部综改办、水利部农水司以实实在在的工作概念转变,展示了“公开透明法”的工作成效—
财政部综改办:
农村税费改革前,村提留、乡统筹和农村劳动积累工、义务工是村级公益事业建设的主要来源。2006年全面取消农业税,规定村级公益事业建设所需资金、劳务,实行村民一事一议。但是,在原有投入渠道受限的情况下,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工作开展不顺利,远远不能满足村级公益事业建设投入的需求,农村公益事业建设投入总体上呈下滑趋势,制约了农村基础设施的改善和公益事业的发展。
2008年,为破解村级公益事业建设难题,财政部首先选取黑龙江、云南、河北三省开展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试点,2009年扩大到17个省份,2010年扩大到27个省份,2011年在全国全面推开。它把农民自下而上民主决策和政府自上而下财政补助有机结合起来,以农民民主议事为前提,以农民自愿筹资筹劳为基础,政府通过民办公助、以奖代补的方式,对农民群众急需的村内道路、农田水利、村容村貌改造等村级公益事业建设项目给予适当奖补。
在项目和资金管理上,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按照规划先行、重点突破,先议后筹、先筹后补的原则,实行奖补项目确定自下而上与奖补资金安排自上而下相结合的机制,既确保满足农民群众真实需求,充分尊重农民主体地位,又确保农民能办成事、办好事。这一方面是还权于民,村民事由村民议村民定;另一方面,则通过阳光监督,取信于民。这一贯彻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因此也被称为“公开透明法”。
2008—2013年,全国各级财政累计投入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2390亿元,带动农民和社会投入5000亿元左右,重点支持了村内道路硬化、村容村貌整治、垃圾污水处理、文体场所、新能源设施等公益性基础设施建设,涉及项目超过150万个,切实改善了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受到了农民群众和基层干部的积极拥护。
水利部农村水利司:
农村水利司的工作关系到亿万群众的“吃饭”和“喝水”问题。如何听民意、聚民心、汇民智?他们通过支部建设为党员干部树立了看问题、做工作的角度、标准和逻辑框架,探索了“四维度”工作方法,发挥支部发动群众的优势,充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把党的群众路线落到实处。
“维度一”:三个办法听群众意见。进村入户听意见。一切从农民群众的需求出发,充分听取农民群众对做好农村水利工作的意见。讨论咨询听意见。在政策制定、规划编制等工作中,通过专家咨询、公开集体讨论,广泛听取意见。专题调研听意见。对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农田水利立法等专题调研、听取群众意见、吸纳群众意见,强调农民群众的主体性。
“维度二”:三个时间请群众参与。工程建设前,通过召开群众座谈会、听证会、参与工作组等方式,请群众参与工程建设方案、资金筹集、管理体制和供水价格的研究制定。工程建设中,由群众选举代表,参与工程建设的全过程,加强对工程质量、安全生产的监督。工程建成后,吸收群众代表参与管理,充分调动基层农民群众全过程参与治水管水的积极性。
“维度三”:三个节点受群众监督。以办理人大建议和政协提案为切入点,虚心听取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建议意见,在调研的基础上,认真做好建议提案答复工作。以实行公示制度为关键点,通过多种公开的平台,向群众公布主要工作开展相关情况。以切实解决实际问题为落脚点,对于基层群众反映的农村水利工程建设管理问题,督促抓好整改落实,给基层群众满意答复。
“维度四”:三种方式让群众评判。采取座谈了解。定期与当地干部群众座谈,实地了解情况,详细询问农民群众对农村水利工作的看法和评价。发放调查问卷。对全国量大面广、数量众多的农村供水工程、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干得怎么样,要让农民群众来评判。抓好整改落实。对农民不满意的项目,与地方主管部门和专家一道,及时研究制定整改方案,抓好整改落实,以农民满意为最终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