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基聚对苯二甲酸多元醇酯的结构及性能研究

2014-08-05 03:08王朝生刘红飞王华平富洪志
合成纤维工业 2014年4期
关键词:多元醇亲水性乙二醇

王 欢,王朝生*,刘红飞,王华平,富洪志

(1.东华大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上海201620;2.浙江佳宝新纤维集团有限公司,浙江绍兴312000)

随着我国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逐步建设,石油资源的开采逐年减少。目前,全世界聚酯生产工业的原料都是从石油产品中提取而来[1],而聚酯行业在整个化纤行业中占70%以上的产量[2],有限的石油资源严重制约了聚酯行业的发展。生物基共聚酯纤维主要采用玉米秸秆等可再生农业废弃物制造,资源丰富。开发出能够代替石油资源产品的生物基共聚酯纤维,摆脱聚酯纤维对石油资源的依赖,是开发环境友好型聚酯行业的一个重要方向。生物基乙二醇(BioEG)的制备是通过玉米秸秆等发酵制备多糖,进一步制得多元醇,由多元醇催化裂解得到[3]。由于在多元醇催化裂解的过程中存在反应不完全,BioEG中含有少量的多元醇等其他混合多元醇,对生物基共聚酯的性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4]。国内外对异多元醇改性PET有过相关研究,但对多元醇直接添加改性聚酯并未有报道[5-6],多元醇中含有多个羟基,使得聚酯能够具有一定的亲水性能,作者通过在聚合过程中添加第三单体多元醇,可提高生物基共聚酯的亲水性能。

1 实验

1.1 原料及实验装置

精对苯二甲酸(PTA):工业级,江阴市华宏化纤有限公司产;BioEG:工业级,长春大成集团产;多元醇:化学纯,上海金锦乐实业有限公司产;稳定剂、催化剂:工业级,国药集团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产。

30 L多功能聚合实验装置:扬州普立特公司提供。

1.2 生物基共聚酯的合成

生物基共聚酯采用直接酯化法进行共聚而得到。先将PTA和BioEG按摩尔比1.0∶1.2混合均匀后加入聚合釜,加入催化剂摩尔分数0.04%(相对PTA),稳定剂摩尔分数0.04%(相对PTA)进行酯化反应,酯化温度为240~250℃,压力为0 ~0.3 MPa,酯化时间3 ~4 h,多元醇在第一酯化结束后由聚合釜顶进料口缓慢加入,加入过程中不断搅拌使其充分反应。酯化完成抽真空缩聚,缩聚温度270~280℃,缩聚时间3~4 h。在此基础上,制备多元醇摩尔分数(相对于PTA)分别为0,0.2%,0.4%,0.6%的生物基共聚酯,并相应标记为1#,2#,3#,4#试样。实验选择石油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进行对比分析,标记为0#。

1.3 分析测试

BioEG成分:采用日本岛津气质联用GCMSQP2010色谱系统分析,气体流速为1.0 mL/min柱箱程序升温:初始温度为60℃,保持1 min以200℃/min升温至220℃,保持1 min再以50℃/min升温至280℃,保持7 min;进样器温度250℃;检测器温度280℃。

核磁共振氢谱(1H-NMR)分析:采用瑞士Bruker公司Avance 400型号的核磁共振波谱仪进行测试。在25℃下测试,振动频率400 mHz,溶剂氘代三氟乙酸(CF3COOD)。试样溶解完后放置一些时间,以便让气泡脱除。

特性黏数([η]):使用乌氏黏度计,质量比1∶1的苯酚-四氯乙烷的混合溶液,(25±0.1)℃的恒温水浴槽,溶液浓度为5 mg/mL。

差示扫描量热(DSC)分析:采用美国TA公司Modulated DSC 2910型差示扫描量热仪测试。在50 mL/min氮气流的保护下,以20℃/min由30℃升温至300℃,保持3 min消除热历史后,以20℃/min降温至30℃使试样处于完全无定形状态,再从30℃升温至300℃,保持3 min分钟后降温至30℃,全程升降温速度均为10℃/min,记录焓变化曲线。

热失重(TG)测试:采用德国耐驰仪器制造有限公司的TG 209 F1 Iris型号的热重分析仪对母粒及切片进行测试。测试条件:氮气氛围,升温速率10℃/min,温度从室温到700℃。

表面接触角:采用德国Data physics公司的OCA40Micro型视频接触角测量仪进行测试。温度20℃,相对湿度65%下,滴加的水量2μL,滴加速度1 μL/s,10 s内完成静态接触角的测试,平均偏差不超过±2°,重复10次,取平均值。测试前将共聚酯切片在130~140℃下抽真空干燥24 h,采用微型注塑机压成50 mm×10 mm×3 mm的样条,注塑温度250~260℃。

2 结果及讨论

2.1 BioEG 成分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分析表明,BioEG成分纯度较高,乙二醇质量分数已达97.65%,其中杂质 1,2-丙二醇的质量分数为0.87%,杂质1,2-丁二醇的质量分数为 1.35%。BioEG原料的多组分化使生物基共聚酯的聚合时间变长、纺丝温度降低。在纤维性能上表现为生物基共聚酯的染色温度降低和水洗牢度提高。这说明BioEG中杂质在一定的程度上影响了聚合和纺丝的稳定性,同时在一定范围内对纤维的性能也会有所改善。

2.2 1H-NMR 分析

从图1可看出,PET的分子链中存在2种不同类型的H原子,而生物基共聚酯分子链中存在5种不同类型的H原子。

图1 PET及生物基共聚酯的结构式Fig.1 Structural formula of PET and bio-based copolyester

从图2可知,溶剂CF3COOD的位移峰在化学位移(δ)为11.6处,石油基 PET在 δ为4.94处出现一个峰,该峰表示了PET中二醇单元的亚甲基的化学位移,苯环上的H在δ为8.23左右的位置出现位移峰。生物基共聚酯由于第三单体多元醇在第一酯化反应之前引入,与PTA发生反应,生成对苯二甲酸乙二酯(BHET),其中与—CH相连的—OH在δ为2.21~3.01处有很弱的峰,且峰的强度随着多元醇含量的增加而增加;在δ为4.1~4.3处是—CH及—CH2的H位移峰。但有些H位移相互重叠,很难区分某些精细的结构,从而影响对序列分布的准确分析。

图2 试样的1HNMR图谱Fig.2 1HNMR spectra of samples

2.3 [η]

从表1可看出,添加了第三单体多元醇的生物基共聚酯的[η]总体上与石油基PET的[η]接近,由于生物基共聚酯由于加入了第三单体多元醇,其[η]略低。而聚酯的[η]还取决于其缩聚完成时的出料功率,出料功率越大,[η]越高,在4个试样反应过程中,3#试样由于缩聚过程出料功率比其他试样的低,其[η]也较低。

表1 试样的[η]Tab.1 [η]of samples

2.4 结晶温度和熔点

从图3及表2可以看出,改性添加剂的含量对生物基共聚酯的结晶温度(Tmc)和熔点(Tm)影响很大。生物基共聚酯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随着多元醇的添加而升高,这是由于引入多元醇中的H原子使得大分子链之间的氢键作用增强,链的柔顺性下降,Tg升高[7];Tm随着多元醇的加入变化不大,PET的Tm约为260℃,生物基共聚酯的Tm比之约低10~20℃[8]。相对于PET,加入少量多元醇的生物基共聚酯的结晶度(Xc)的变化不是很明显,但当多元醇的含量增加到0.4%时,生物基共聚酯的Xc明显下降,这主要是因为多元醇中多羟基结构的引入,使得分子链结构的对称性和规整性发生了破坏,大分子堆砌松散,故而共聚酯Xc和Tm有所下降;同样,相对于PET,生物基共聚酯的Tmc略有上升。

图3 生物基共聚酯的DSC曲线Fig.3 DSC curves of bio-based copolyesters

表2 生物基共聚酯的热性能参数Tab.2 Thermal properties of bio-based copolyesters

2.5 热稳定性分析

从图4可以看出,4种生物基共聚酯试样的起始分解温度为421~424℃,最快分解温度为448~450℃,这说明生物基共聚酯在270~280℃的纺丝温度范围内热稳定性良好,不会发生强烈的热降解。但生物基共聚酯的起始热分解温度比石油基PET的低,因为生物基共聚酯中含有其他二元醇,如丙二醇、丁二醇等,分子链段的刚性降低,导致生物基共聚酯的热稳定性变差。

图4 生物基共聚酯的TG曲线Fig.4 TG curves of bio-based copolyesters

2.6 亲水性能

表面接触角主要用于表征聚酯的亲水性能,液体的表面接触角越小,表明该聚酯的亲水性能越好。

从表3可以看出:石油基PET的表面接触角最大为85.2°,亲水性能较差,而生物基共聚酯的表面接触角在75°~81°,亲水性能比石油基PET好。主要是由于BioEG中含有1,2-丙二醇、丁二醇、多元醇等,改善了聚酯的亲水性能;随着多元醇添加量的增多,生物基共聚酯的表面接触角逐渐降低,亲水性提高。这是由于多元醇中存在多个羟基,聚合反应中羟基参与酯化和缩聚反应,但仍有部分羟基暴露在表面,当水滴接触试样膜的表面时,水分子与羟基结合形成氢键,从而极性增强,亲水性增加。多元醇上的羟基的存在,提高了聚酯的亲水性能,并且随着多元醇添加量的增多,其亲水性能随之递增,但多元醇添加量会使得交联反应加剧,影响聚酯的可纺性。

表3 试样的表面接触角Tab.3 Surface contact angle of samples

3 结论

a.多元醇参与了 PTA与BioEG的聚合反应,合成产物中存在具有亲水性能的羟基基团,使得聚合产物具有一定的亲水性能。

b.生物基共聚酯的[η]总体上与石油基PET接近,生物基共聚酯由于加入三单体多元醇,其[η]略低。

c.生物基共聚酯的Tm比石油基PET低10~20℃,Xc有所下降。

d.生物基共聚酯的热稳定性较石油基PET差,起始分解温度421~424℃,但不影响可纺性。

e.生物基共聚酯表面接触角为75°~81°,亲水性能良好,石油基PET表面接触角为85.2°,远大于生物基共聚酯;且多元醇中的羟基是亲水基团,随着多元醇的增加,聚酯亲水性能更好。

[1] 张涛.我国乙二醇的生产、应用及国内外市场状况[J].现代化工,1999(19):40-41.

[2] 陈建文.一种玉米基乙二醇及用其制备PDT共聚酯纤维的方法:中国,200610028411[P].2006 -06 -30.

[3] 徐周文.一种玉米原料多组分二元醇的制备方法:中国,200710038146[P].2007 -10 -30.

[4] 周清.玉米基乙二醇制PET的中试研究[J].合成纤维工业,2007,30(2):23 -30.

[5] 任鸿烽,关妍,亚宁,等.含异山梨醇结构单元聚酞亚胺的合成与表征[J].高分子学报,2006(2):248-252.

[6] Chatti S,Bortolussi M,Bogdal D,et al.Synthesis and properties of new poly(ether-ester)s containing aliphatic diol based isosorbide:Effects of the microwave-assisted polycondensation[J].Eur Polym J,2006,42(2):410 -424.

[7] 范衍,吴嘉麟.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异山梨醇聚酯的结构与性能[J].合成纤维工业,2008,31(3):18-20.

[8] 葛岚.SA/PTA/EG共聚酯纤维的性能研究[J].合成纤维工业,2007,30(6):3 -5.

猜你喜欢
多元醇亲水性乙二醇
双负载抗生素亲水性聚氨酯泡沫的制备与表征
新型装配式CO2直冷和乙二醇载冷冰场的对比研究
CuO/γ-Al2O3催化过氧化氢处理聚合物多元醇废水的研究
乙二醇:需求端内忧外患 疫情期乱了节奏
努力把乙二醇项目建成行业示范工程——写在中盐红四方公司二期30万吨/年乙二醇项目建成投产之际
基于植物油基多元醇的无溶剂型双组分聚氨酯胶黏剂的研究
空气中纳秒脉冲均匀DBD增加聚合物的表面亲水性
蓖麻油基多元醇改性聚氨酯胶黏剂的研究
扩链剂对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流变性能和发泡性能影响
水刺型空气加湿器滤材的亲水性改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