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美琴,袁引芳
(湖州市南浔区人民医院,浙江湖州 313009)
剖宫产术是解决难产、挽救产妇及胎儿生命的重要措施,手术后切口感染是剖宫产术后常见的医院感染。2011年张荣[1]报道剖宫产术后感染率为8.0%~27.0%,2012年蒋月平[2]报道剖宫产手术切口感染率为4.73%。本院2011年和2012年剖宫产手术切口感染率分别为1.49%、1.26%,但是2013年2月1日至3月30日之间,连续发生5例剖宫产术后手术切口感染,感染率增至5.12%。为此,医院组织相应科室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分析手术切口感染的原因,探讨预防对策。现报告如下。
1.1 资料 本组资料来自本院妇产科,2013年2月1日至3月30日共96例产妇行剖宫产术,术后发生切口感染5例,均符合卫生部《医院感染诊断标准》[3]。5 例产妇均为外来民工,年龄23~35岁,平均(28±4.67)岁;小学以下文化;初产妇1例,经产妇4例;5例均体重超标,体重指数24~29;4例为急诊手术,5例手术时间均超过60min。
1.2 方法 成立分管领导负责的调查小组,召开妇产科医院感染管理讨论会,依据相关文献[4-5],编制调查表,内容包括同期其他手术科室手术切口感染罹患率调查,环境微生物学监测,手术切口感染病原菌分析。环境微生物学监测包括手术室及产科病房的空气、物表、医务人员的手指采样,切口渗出液和灭菌手术器械;其他手术科室病房的空气、医务人员手指采样。并对剖宫产手术、换药、查房全程跟踪,共同查找可能引起手术切口医院感染的原因,探讨预防手术切口感染的有效措施。
2.1 产科与其他手术科室患者手术切口感染率比较 2013年2月1日至3月30日产科手术患者96例,发生手术切口感染5例,切口感染发生率5.21%。同期其他手术科室手术867例,发生切口感染2例,切口感染发生率0.23%。
2.2 环境微生物学监测情况 见表1。
表1 环境微生物学监测情况
2.3 手术切口感染病原菌 5例剖宫产手术切口感染病例中,4 例为铜绿假单胞菌感染,1 例为大肠埃希菌感染。
3.1 剖宫产后发生手术切口感染的原因分析
3.1.1 环境卫生学监测 本次调查中,采集手术室空气3份、物表3份,均合格,说明此次手术切口感染与手术室环境无关。采集产科病房空气10份,阳性标本3份,占30%;物表10份,阳性标本4份,占40%。由于本组5例剖宫产时正值寒冷季节,病房24h开启热空调,受旧风俗习惯的影响,产妇怕风,尤其在冬季,病房很少开窗通风,探视、陪护人员过多,空气不流通等引起空气污浊,致使病菌落浓度增加,加之穿的衣服较多,经常出汗,汗味散发,也增加了空气的污浊程度[6-7],从而易发生感染。其次,本组5例均为外来民工,文化程度低,卫生习惯相对较差也有一定关系,因此也增加了医院感染的机会。
3.1.2 手卫生依从性 周赛亚等[8]认为,医务人员感染控制意识不够强,消毒隔离欠到位,手卫生欠佳,是导致手术切口感染的原因之一。本次手术室医务人员手指培养6份,1 份不合格;其他手术科室医务人员手指6份,1份不合格;产科医务人员手指培养6份,不合格4份,占66.67%,说明产科医务人员手卫生意识不强,而且跟踪查房、换药操作前后均未洗手。
3.1.3 病原菌特点 铜绿假单胞菌在自然界分布广泛,在医院的水、空气和物表均存在,是一种条件致病菌,主要引起术后切口感染,并且好发于衰弱或免疫受损的人群[9]。本组5例产后体弱,在病房空气质量、物表质量均不高的情况下发生感染,其中4例病原菌分离为铜绿假单胞菌。
3.1.4 手术性质 手术切口感染的发生受多种危险因素的影响,急诊手术是导致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之一[10]。有研究认为,急诊手术患者身体处于紧张状态,焦虑、恐惧引起患者情绪波动较大,消耗能量增加,机体防御能力下降;术前准备仓促不充分,不能全面评估患者的情况并采取相应的措施,特别是皮肤的清洁准备;急诊医生从体力、精力及判断力方面均没有择期手术质量高,因此急诊手术患者发生手术切口感染率往往高于择期手术[11]。本 组5 例感染 患 者 中4 例是急 诊手术。
3.1.5 产妇的体重指数与手术持续的时间 杜玲[12]认为,产妇肥胖,单位组织供血较少,腹下脂肪层容易发生死腔。手术中难以暴露术野区,影响医务人员的无菌操作效果,延长手术时间,增加了易感菌株对人体的入侵,增加感染率,并指出产妇的体重指数大于24、手术时间超过60min的手术切口 感 染 率 分 别 为6.76%(5/74)、10.71%(3/28),体重指数小于24、手术时间小于60 min的手术切口感染率分别为0%、3.03%(2/66)。本组5例均较肥胖,体重指数24~29,手术时间也均超过60min,因此手术切口感染可能与体重超标、手术时间较长有关。
3.2 对策
3.2.1 加强病房消毒 做好病房环境、物表的清洁消毒,对地面、门窗、把手、治疗台面、床单位等采用1 000mg/L 含氯制剂擦拭,指导工勤人员正确使用病室抺布(一床一用一清洁消毒)、拖把,避免交叉感染;病室每天通风2次,每次1h,紫外线消毒每天30min,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控制探视人员、探视时间,每天2次,时间控制在查房、治疗结束后,每次允许两名探视人员;同时做好病房的终末消毒。责任部门定期对病室及手术环境的空气、物表进行监测。
3.2.2 加强医务人员手卫生管理 强化医务人员手卫生理论知识的培训,张贴手卫生温馨提示语和标准的洗手示意图,使医务人员充分认识戴手套、洗手、手消毒的重要性;正确掌握洗手指征,进一步规范六步洗手法,每月抽查考核六步洗手正确率;配齐手卫生设施,定期手指培养,提高手卫生依从性;建立监督制度,对不依从者严格查处。
3.2.3 规范化专业培训 加强对手术科室医务人员“手术部位感染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规程”的培训,规范各种无菌操作规程(包括手术、皮肤消毒、换药等),严格执行各种消毒隔离制度,加强对手术器械的管理,开展手术部位目标性监测的前瞻性调查,使手术切口感染率降至最低限度,保障医疗安全。
3.2.4 做好急诊手术患者心理护理 针对急诊产妇紧张、焦虑、恐惧的心理,耐心、仔细地回答产妇的问题,消除疑虑等不良心理,保持平和心态,使产妇积极配合手术。
3.2.5 孕期指导和术后护理 加强产妇的孕期健康教育,控制体重,孕期饮食定量、定时,食物种类多样化,使之符合平衡饮食的需求[13],增强自身抵抗力;术后鼓励其早期下床活动,指导母乳喂养,刺激子宫收缩,促进恶露排出,注意个人卫生,保持皮肤清洁、敷料干燥,如有渗出立即更换,把手术切口感染的风险降到最低。
[1]张荣.剖宫产情况调查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基层医药,2011,18(5):666-667.
[2]蒋月平.剖宫产手术切口感染的目标性监测[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2,22(7):1391-1392.
[3]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院感染诊断标准[S].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2001.
[4]索瑞君.剖宫产术后切口感染原因分析及预防对策[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3,23(15):3672-3673.
[5]罗彩珍.妇产科手术腹部切口感染影响因素及预防对策[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3,23(2):368-370.
[6]彭尧.母婴同室病房空气的调研[J].中外医疗,2011,30(32):52.
[7]齐风玲.老干部科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的细节管理[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2,22(17):3820-3821.
[8]周赛亚,章雪莲,张彩虹.妇科开腹手术切口感染控制的PDCA管理[J].护理与康复,2013,12(5):491-492.
[9]张磊.骨科手术切口感染的临床特征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1,21(13):2687-2688.
[10]刘桂玲,杨芬,蒋春燕,等.2007-2009年手术切口感染相关因素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1,21(13):2685-2686.
[11]徐绿萍,陈卫平.骨科手术切口感染相关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3,23(3):554-556.
[12]杜玲.妇科手术切口感染因素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2,22(16):3544-3545.
[13]郭益平,王建东.妊娠期糖尿病65例孕期健康教育效果评价[J].护理与康复,2010,9(6):539-5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