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在地震应急救援中的应用与思考

2014-08-03 14:27刘瑞瑞许可杨志东高文晶
中国应急救援 2014年3期
关键词:应急信息

刘瑞瑞 许可 杨志东 高文晶

微博(Weibo),微型博客(MicroBlog)的简称,即一句话博客,是一个基于用户关系信息分享、传播以及获取的平台。用户可以通过WEB、WAP等各种客户端组建个人社区,以140字的文字更新信息,并实现即时分享。微博是新兴的网络信息传播工具,微博提供了这样一个平台,既可以作为观众,在微博上浏览你感兴趣的信息;也可以作为发布者,在微博上发布内容供别人浏览。微博最大的特点就是:发布信息快速,信息传播的速度快。作为一种新型媒介工具,微博传播对于社会发展有着明显的积极作用,引起了地震工作者的广泛关注,地震工作者充分将微博应用于地震应急救援工作中,着力提高信息支持效率和水平。但微博在具体地震应急救援工作应用中负面效应也很显著,容易滋生一些新的问题,我们需要秉持马克思主义辩证观对微博理性的看待。

1、微博在地震应急救援中的应用

微博可以作为突发地震事件中一个及时有效的求助救助平台,在求助方、传播用户和救助机构三方间,做到信息的快速发布与传播,提高地震现场应急处置水平。在具体实际震例中,微博主要起到以下方面作用:

微博可以将网友发布的灾情信息及时发送至前方指挥部,为抗震救灾提供信息支持;也可以将当地政府发布的捐助信息和网友求助信息进行转发,获得众多网友支持;甚至对网友的提问、谣传、疑惑甚至误解进行解释和澄清,深受网友朋友们的欢迎。微博弥补了其他纸质等媒体无法达到的实时性、互动性和共享性,填补了传统媒体影响较弱的青年群体的宣传空间,提高了地震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效率和水平,拓展了地震突发事件新闻宣传和信息保障新途径,形成一股新型的抗震救灾力量。

作为地震部门官方微博,一般发布信息一般分为两类:一类是主动发布,一类是受邀回应。主动发布的信息包括震情信息、灾情信息、政府公告、应急措施和防震减灾科普宣传等;受邀回应是针对微博用户发来的求助求证类信息进行回应。受邀回应信息主要涉及三个方面,一是对地震知识的日常咨询;二是地震发生后公众的恐慌性咨询;三是一些与地震相关的公共突发信息。

地震部门可以在微博开设微震情、微科普、微访谈、微直播等栏目,利用微博在舆情引导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省地震局官方微博间可以做到密切协作,实时发布地震现场应急救援信息,宣传防震减灾知识,提高公众自救互救意识和能力,加强震后社会舆论引导,最大限度减轻地震灾害损失,开辟防震减灾工作的另一块阵地。

2、微博应用于地震应急救援工作中存在的风险

微博具有三个主要特点:一是信息发送快速便捷。微博发布有140字的限制,发感言简单方便;二是信息转发无限制。一个涵盖各地不同群体间的博客网很容易形成;三是博客关系链条单一。微博信息呈广播式状态,发布的信息谁都可以浏览。微博的这三个属性决定了微博可以在很短时间内产生很强的公共危机压力,采用微博传播地震相关突发信息容易形成困境。

2.1 字数的限制容易断章取义

微博发布单条有140字的限制,地震研究具有严谨科学性,很多词汇和语句的表述往往无法通过缩写或者简写的方式来表达。一旦需要涉及将超量的文字信息压缩在微博发布,断章取义的风险必然加强,被听众误解的概率大为增加。

2.2 信息回应压力增大

微博的新闻时效性远远高于报纸、电视甚至网络媒体。微博能够最大程度调动收听者的主观能动性,在最短时间内编织起一张信息传播网,受众广泛。这两方面使得官方进行信息搜集、整理、加工和回应的时间大为缩减,信息堆积,回应压力很大,容易引起听众“围攻”,造成舆论压力。

2.3 微博信息真实性的可控程度低

微博是信息传递的个人化平台,不比传统媒体有着严格的新闻把关和审核制度。开放、自由的传播定调下,微博平台无法也不能完全实现微博信息的真实性把关。微博精神倡导开放自由,彻底释放个人信息发布权,本身就与传统的信息发布模式有一定抵触,如何加强微博信息管理是未来一个需要重点研究的命题。在管理技术和措施未能尽善尽美的前提下,涉及地震真实性存疑的公共危机信息在微博中传播具有很强的风险性。

3、微博应用于地震应急救援工作对策分析

对待微博我们必须在“政府-媒体-公众”信息互动模式下准确定位,我们需要做好以下三点:

3.1 建立地震部门官方微博,实现平等的信息互动关系

地震部门要开通官方微博架构起政府与网民之间的桥梁,提升新闻宣传的能力。推进突发事件、新闻宣传和第三方舆论引导建设,完成信息发布、新闻报道、重大地震灾害事件的舆情搜集和信息、谣言应对等工作,进一步明确开辟防震减灾工作新阵地的定位和目标。尽快适应“政府—媒体—公众”三方信息互动模式,熟悉信息互动环境,了解信息互动规则,进入信息发布和信息回应双重角色。每一种媒体受众群之间都可能发生地震相关突发信息的传播,虽然信息会在不同受众群体之间进行横向传播,但信息源头决定了要实现对信息传播的稳定控制,必须有的放矢地进行相应信息回应和传播。对微博传播出来的突发信息实现控制和解决,以微博的方式回应网民会更加快速和有效。

3.2 了解微博文化,掌握微博发布规律

微博强化了网络舆论监督的力量。我们不能视微博为洪水猛兽,不能从意识中将微博归于“谣言制造者”这类的定义,要了解、融入微博文化,借助微博的力量,密切与群众的关系,取得更好的公共管理实效,推动政府改革,促进政府职能转变。

就发布方式与态度而言,专题地震信息要重视时效,尤其是发生在当地的有感以上地震专题,科普宣教类信息则不宜过密;受邀回应类信息要采取科学审慎的态度,对回应信息发布的效果进行一定程度的评估后进行发布。对地震知识的日常咨询可建立常规问题答案知识库,尽可能采用规范的说法进行回应;对地震发生后有震感区域公众的恐慌性咨询以及与地震相关的公共突发信息咨询,要以“给予真实正确信息、稳定公众恐慌情绪”为首要出发点,对回应信息可能触发的效果进行认真分析和充分预评估,使微博回应信息起到“明真理、正视听”的作用。

就发布内容而言,地震部门官方微博信息内容要在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上下硬功夫。不仅是失实失真的信息不能发,达不到充分真实和准确的信息也不能发,一旦微博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有问题,被收听者捕捉到加以传播放大,将极大损害地震管理部门官方微博的公信力。同时官方微博要适应微博“短小精悍”的书写特点,语言力求凝练,语义突出,尽可能不让受众产生与实际不符的理解。

3.3 积极筹备、精心策划,完善微博管理流程

地震部门开通微博要提前做到积极筹备、精心策划。从策划方案到最终编制成熟做到有的放矢。要制定出微博管理办法,细化责任分工、组建网络发言人、网络信息员队伍和微博舆情监视员队伍,保障微博的正常运行。此外要邀请国内微博有关专家进行培训,强化工作人员的基本素质。在微博栏目的设置上,要广泛调研,充分体现以人为本,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结合地震现场的客观实际,设置微震情、微直播、微科普和微访谈等栏目,全面做好新闻宣传和舆论引导工作,将官方微博作为舆情引导和地震谣言的辟谣平台, 开启地震应急工作新模式。

微博时代已经来临,并将在未来的信息传播中产生更大、更重要的作用。微博将“受众时代”推向了“微众时代”,这样一种开放、互动的转变增加了公众参与社会公共管理的机会,并且使得政府因无法不直面“微众”而更加注重责任感。微博考验着政府积极应对网络环境 的公共危机,提高政府的行政效能。地震部门要敢于迎接挑战,加快适应微博时代的步伐,尽快建立官方微博,参与到信息互动模式中来,充分利用微博的信息网络技术,产生更多的社会正能量,促进防震减灾事业与时俱进,快速发展。

猜你喜欢
应急信息
人民的期盼就是应急青年的使命
应急救援要诀“少 快 短”
应急管理部6个“怎么看”
订阅信息
国际新应急标准《核或辐射应急的准备与响应》的释疑
展会信息
健康信息
健康信息(九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