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

2014-08-02 00:08李建华
课程教育研究·下 2014年1期
关键词:段落文体课文

李建华

朗读是有声语言的艺术活动,是艺术化的说话。它通过绘声绘色,入情入理的有声语言,阐发诗文的思想内容,实现诗文的艺术形式,朗读在语文教学之中有着特殊重要的意义。因此,提高小学生的语言素质,加强朗读训练是至关重要的。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朗读能力呢?

首先,教师应发挥示范作用,教师能给学生做榜样,就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读书。由于学生的知识能力有限,单独读懂一篇课文是很困难的,需要教师予以恰当的引导。教师教的目的正是为了不教。要达到学生可以自读这一目的,正确处理好导读与自读的关系就显得格外重要。哪些内容教师应采取导读的方式进行呢?一是新文体。学生对从未接触过的文体自然知之甚少,为此,教师要用一直三篇典型文章进行导读,使学生对该文体有充分地了解,然后方可自读。其次是典型的段落,课文中有些段落非常具有典型意义,学懂一段便会带动这一类段落的学习,常见的有总分是关系段,并列式关系段等,教师要在引导的过程中及时总结规律,使学生有章可循。最后是那些重点段或较难理解的篇章段落。

其次,创造朗读的氛围,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要反复进行朗读,认真体会课文中的故事情节和人物的思想感情,力求做到发音清晰响亮,不读错字,不丢字,不添字,能够自然流畅,用适当的语速区分各部分之间的轻重缓急,使朗读的节奏适应表达内容的需要,以便在上课时进行示范性朗读,并配合体态及面部表情指导学生朗读。

再次,提高朗读能力,要从低年级抓起,多读精讲,讲新课前,布置好预习,先把字词弄懂,教师在讲读时,要将表情贯穿于教学之中,边度边讲,从而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最后,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实际朗读教学中,让学生充当角色,可以适时活化教材,活化内容,变语言的理解为生活的体验,以引发学生的趣味性和主动性,让其在生动活泼的气氛中主动获取知识。阅读写景的文章,可以让学生充当游人,或者巧用挂图,引其入境,变观察图为游览情景,或巧设游路,明确景点,体会感情,读后引人入境,循路探幽,适时巧妙讲述,此时学生会兴趣盎然。对于寓言童话或情节生动且以人物语言叙述为主的叙事写人的文章,可让学生分角色朗读或者分角色表演,或者让学生根据提示编剧表演,这些对于提高朗读能力效果极好。

实践证明,学生对某一学科的兴趣越浓,学习的积极性就越高。这就要求教师经常举办一些小型的朗读比赛,同时还要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习惯,使他们自觉主动地阅读书籍、报刊,还要引导他们有目的地听广播、看电视。让他们学习人家讲话时思想感情的表达和语言的技巧,这对弥补课堂教学不足,提高朗读技巧由很大的作用。

还要把朗读同默读、复述、背诵结合起来,运用"迁移"原理提高朗读水平。同时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朗读时间把握要好。有的教师在教学中不断让学生自由朗读,然后再指名读,再分段读,理解中再指导读某几个自然段或者几句话。看似课堂时间被朗读占据着,但没有质的提高。再就是用一两分钟整体读文,教师便细细讲解,学生还没有细细的品读,教师就期待他们有很多的感悟,这就只能起到事倍功半的效果。

2、朗读的对象要广。在指名朗读或检查性朗读中,教师没有面向全体学生,只盯住几个尖子生,读来读去,更多的学生的得不到锻炼。

3、朗读的目的要明确。教师给学生朗读任务时,不提要求,没有指导,读后不评价反馈,久而久之,学生的朗读水平没有提高,只是停留在原来的水平上。

4、朗读指导方法应多样化。有的教师朗读教学指导方法单一,机械生硬,学生习以为常无动于衷。有的教师即便指导却不得要领,只注重声音形式,不重视内心体验,忽略了朗读表情达意的意义,要注意理解与朗读相结合。有的教师短短一句话或一句追问就会使学生豁然开朗,将理解与朗读巧妙地结合为一体,注意精讲与精读相结合。教师要准确把握教材,做好学习中的取舍,突出重点部分、重点知识,将精讲与精读有机结合,不必求全,将讲与读真的落实到"精"的程度上。

总之,朗读能力的培养对于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有很大的帮助,是一项长期的循序渐进的工作,要求教师做到持之以恒。

猜你喜欢
段落文体课文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短文篇】
背课文的小偷
轻松掌握“冷门”文体
心理小测试
文从字顺,紧扣文体
夏天,爱情的第四段落
背课文
弄清段落关系 按图索骥读文
若干教研文体与其相关对象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