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会计案例教学探讨

2014-08-02 05:52公文胜
现代商贸工业 2014年12期
关键词:课堂教学

公文胜

摘 要:《财务会计》是一门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结合的专业学科,在教学过程中,如何运用好案例,在课堂教学中达到教学目的,是值得从教者深思的问题。

关键词:课堂教学;案例中的问题;案例的运用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4)12013601

《财务会计》是一门理论性、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如何让学生更好的掌握这门知识,本人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认为案例设计的恰当与否,会直接影响到教与学的效果,这是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好的案例能使枯燥的理论变得形象生动,方便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师生之间产生共鸣,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因此,《财务会计》教学案例的设计和运用的好坏是值得认真探索的。

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虽然教材也在不断的补充新的知识点和更新案例内容,但本人发现教材中的案例仍然存在着一些不足的地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设计的案例与客观现实情况距离较远,特别是新税制实行以来,教材中案例与现行要求已不相符。如一般纳税人购进免税农产品的扣除率教材举例仍然为10%,而现行会计制度下重新规定调整为13%。

(2)有的没有按照章节相关内容要求设计案例,使学生对所学知识在理解上造成一定困难。如在讲解所有者权益的内容时,对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都分别有相应的案例,但在此章节中却对未分配利润的知识点没有举出合适的案例进行说明,给学生理解知识点增加一定难度。

(3)有的案例所列数据意思不连贯,有尾无头。如在编制会计报表中的案例中,有的仅有报表数据资料,却没有说明它源出何处,无法正确清晰的说明会计报表的编制方法的来龙去脉。

(4)涉及成本费用核算的案例不能使学生正确划分各种费用和区别,分不清哪些属于产品成本和期间费用的支出,应计入成本费用,哪些不属于产品成本和期间费用的支出,不应计入成本费用。

根据以上情况,我认为教学在教学中应当突破教材的束缚,在不违背财经法规的前提条件下,自行设计选用一些符合理论与实践要求的案例,灵活运用,以提高教学质量。因此在教学实践中,为提高教学质量,弥补教材中部分案例的不足。本人根据教学参考资料的要求,灵活设计和选用一些实际工作中常见案例,运用在课堂教学中,取得较好的效果。为此主要把握以下几个方面:

(1)体现原则性。案例的设计不能太随意,人们常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在此就是指要以“两则”(《企业会计准则》和《企业财务通则》)为依据设计和处理案例,使整个会计处理过程符合会计制度的要求。

(2)体现针对性。要在熟悉教材的前提下,根据教材中提供的教学目的与要求,紧密结合会计教材,在案例设计过程中正确处理教学内容与案例的关系,不能脱离教材另搞一套。如在讲授应付工资的核算时,由于工资的核算涉及到各行各业,在教学中不可能全面反映,而是有针对性地选择大多数学将来可能从事的行业如〔工业企业〕的工资核算业务为主,设计出工业企业这个行业的工资核算案例包括计时工资的计算和计件工资的计算、工资性津贴的计算、代扣款项的计算以及实发工资和应付工资的核算,使学生在学习完工资核算业务对工资业务有一定了解。

(3)体现典型性。在教学中,力求能反映教学内容的主要案例,从中筛选出有代表性的典型案例,使学生学习后,能举一反三,灵活运用,达到教学目的。如在介绍企业固定资产增加的业务时,可以先告诉学生:企业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增加固定资产,但最常见的还是企业外购需安装固定资产或自行建造等方式。重点案例以外购需安装固定资产的例题为讲解主题,使学生明白该固定资产的入账价值的确定即实际发生的买价、支付的税金、为此发生的各项费用都需先在“在建工程”借放归集,最后安装完工交付使用时才把价值从“在建工程”账户转入“固定资产”账户借方。讲完该案例后再讲到相似类型的案例时,学生就很容易掌握账务处理方法,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

(4)通俗易懂性。根据我校现在在校学生学习基础相对较差,部分学生理解能力不是很好等客观因素,如何把复杂的理论知识变得通俗易懂,更适应学生现有的理解程度,可选择时间中易发生的业务作为案例加以分析,内容不宜复杂,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使学生听得进去并乐意去学;让学生会学,能理解题意,增强学习的信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讲究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深入一步去学。如在讲到短期借款的业务处理时,利用实际案例向学生说明取得借款的业务处理、借款利息的处理、借款期满归还本金三个步骤的方法,然后再假定更为复杂的条件来讲解该项业务的处理过程,之后再加深难度设计一个长期借款业务的案例讲解。

(5)反映出灵活性,体现关联性。由于经济业务都有关联性,又有相对独立性。在设计案例时逻辑要严密,条理要清楚,设定的条件都要符合会计法规的规定。各案例之间看似独立的,实际上常常用表现出关联性。举例时尽量不要重复,并使它们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因果关系。可以一个案例结果,成为另一个案例的条件,或者改动其中的个别条件。又产生一个新的案例,这样的案例在教学中运用较为灵活,效果也较好。如在讲解销售折扣、折让、销售退回的账务处理时,我先举了一个销售折扣的案例,学生学完后,为了使他们能更好地区别销售折扣折让的业务,就在该案例的基础上修改了其中一个条件,使案例变成了销售折让的条件,再和学生一起分析原因以及处理方法。如此反复举例讲解,再绘出二者的对比分析图,进一步对比分析讲解,学生很快就掌握了相关销售折扣、折让的知识。

(6)体现操作的合理性。对一些简单的案例可通过教师生动的语言描述出来,对一些相对复杂的案例要通过板书解决。在板书中注意,一方面内容要“简化”;另一方面案例的分析,解题思路,尽量完整表述出来。因为《财务会计》具有它的学科特点,不便用语言解决的问题,尽可能借助于图表等方式,使之“形象化”,这样才能方便学生的学习和理解。如:在讲到“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明细账时,为了使教材中复杂的文字描述通俗易懂,本人使用“T”账的形式来说明该账户的借、贷方分别登记和反映的内容,使学生明白该账户的结构和各种明细账科目借、贷方的意思。对于更为复杂的案例,我一般采用挂图和板书相结合的方法来说明。事先将准备好的案例如文字资料先抄在小黑板上,讲到案例时,先显示文字资料,再用板书说明解题过程,这样学生看起来比较清楚。相类似的业务表格还可重复使用,使课堂有限的时间得以充分利用,提高教学效率。这种教学方式运用在成本核算和会计报表的编制案例中效果较好,另外想获得更好的效果也可借助于多媒体教学,把文字、表格等资料,先准备好,制作成课件并配上轻松的背景音乐在多媒体教室上课时,逐一显示解题思路,把题量较多的案例较为连贯显示出来。同时还可反复演示,不用一直抄黑板,这样课堂时间的利用率大大提高,课堂气氛较为和谐,使枯燥的内容不再令人感到无聊,特别是在讲报表编制案例时,效果较好。

总之,除以上几方面以外,在教学实践中,要树立创新教育的观念,将培养创新人才作为教育目标。这就要广泛吸收新知识、新方法。要一切从实际出发,不断探索,总结新经验,共同创建一个良好的教学氛围,使学生乐于学习,自主学习;要运用灵活的教学方法使课堂教学有所创新;要充分发挥案例的运用,并使教师与学生之间形成良性互动,提高教育水平。

参考文献

[1]舒庆英.企业财务会计[M].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2,(5).

猜你喜欢
课堂教学
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质疑与发现
从“会读”到“会写”的课堂教学策略
取舍有道,方为有效课堂教学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高校课堂教学探讨
让课堂教学“活”起来
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导入法
关于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几点反思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