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沧海
摘要:声乐作为学前教育专业的音乐主干课程,不仅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声乐知识和技能,还要培养学生对声乐作品的理解能力和表现能力,加深对声乐艺术的热爱,为学生今后从事幼教职业音乐活动奠定坚实的基础。在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中歌唱与练习相结合,不断提高学生的声乐演唱技能;歌唱与表演相结合,充分激发学生声乐学习的兴趣;歌唱与评价相结合,促进学生声乐学习的持续发展;歌唱与欣赏相结合,培养学生声乐演唱的审美能力和创作能力。通过练习、表演、评价和欣赏相互结合,能有效提高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成效。
关键词:学前教育 声乐教学 练、演、评、赏 成效
声乐作为学前教育专业的音乐主干课程,不仅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声乐知识和技能,还要培养学生对声乐作品的理解能力和表现能力,加深对声乐艺术的热爱,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为学生今后从事幼教职业音乐活动奠定坚实的基础。声乐教学中,通过练习、表演、评价和欣赏相互结合,能有效提高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的成效。
一、歌唱与练习相结合,提高声乐演唱技能
(一)教师要有正确的声乐教学观念
良好歌唱技能的形成需要一个长期的、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学习训练过程。在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中我们既要注重声乐技能训练的科学性、系统性,又要注重声乐技能训练的基础性和适应性。例如,在音域训练方面,很多教师或学生容易犯急于求成的错误,尤其是声乐初学者,不注重中声区训练,急于扩展音域。中音区喉头都还没有稳定,呼吸的运用都还不正确,基础还没有打好,就演唱一些不适合学生或者超出学生能力范围的作品,这样会导致歌唱发声方法上的错误,以至严重影响声乐学习的进程。因此,在声乐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把好关,结合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实际情况,重视基本功训练。曲目的选择上要适合学生演唱,不能盲目贪大。学生只有系统地、有步骤地学习,循序渐进地训练,声乐演唱技能才能不断提高。
(二)教师要有敏锐的听觉经验
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绝大部分是女生,在声乐教学中比较常见的声音问题如:气息浅,位置低,共鸣小,声音“紧、白、虚”,音域较窄,高音困难,真假声转换不够灵活,歌唱状态不够积极,声音缺乏表现力,个别学生音准方面不稳定等。因此,声乐教师必须借助敏锐的听觉经验,去辨别学生不正确的发声方法和演唱状态等问题,并及时对学生的发声和演唱作出调整。声乐教师的教学方法固然重要, 但没有敏锐的听觉经验, 就不知道用什么方法去纠正,甚至可能影响到学生学习声乐的持续发展。声乐演唱所使用的“乐器”是我们人体的发声器官,对于每一个人来讲,这件“乐器”是唯一的、不可更换的。我们不妨把声乐教师比喻为医生,把学生比喻为患者,教师用听觉去判断学生的歌唱发声,就相当于医生通过望、闻、问、切,为患者诊断出病因。而用有效的训练手段去解决学生的问题,则相当于“对症下药”。作为一名优秀的声乐教师,必须要有一副好耳朵,运用行之有效的声乐训练方法,循序渐进的去解决好学生在声乐学习中可能遇到的众多难题。
二、歌唱与表演相结合,激发声乐学习兴趣
(一)培养歌唱兴趣,激发表演欲望
对于兴趣,我们可以将她看成是一种需要的延伸,对音乐的兴趣,是一种对与音乐相关事物的优先注意以及探究专注。我们之所以会对一个事物发生兴趣,就是因为它能够满足我们的需要。由此可知,歌唱者对音乐产生兴趣也是因为其能够满足歌唱者的心理需要。因此,学生在表演之前,除了需要检查在身体上,精神上是否准备好之外,还要激发并调动自己对唱歌的欲望。歌唱者在有了较强的歌唱欲望之后,就会积极参加歌唱表演,主动争取当众演唱机会。在学前教育专业中一部分学生心理素质较差,尤其在当众演唱时紧张,导致自信心不足,演唱不能够正常发挥。教师如果去运用有效方法激发学生的歌唱兴趣,将被动变为主动,就会增强声乐教学的成效。学生对声乐学习越感兴趣,学习就越有信心,声乐技巧也会越好,所以在声乐教学中善于运用有利条件去激发学生的兴趣会使声乐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创设表演机会,促进课堂互动
在声乐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培养学生学习声乐知识的探究能力,还要培养学生声乐作品的表演能力。教师要多为学生创设表演机会,提倡学生积极参与到表演中来。例如结合学前教育专业的特点,进行幼儿歌曲表演唱或幼儿歌曲弹唱等展示活动。一方面活跃了课堂氛围,营造了和谐的课堂环境,另一方面帮助学生巩固了所学知识,也为学生的歌唱技能提升和歌唱实践经验积累创造了机会。大多学生在初次当众表演时,显得十分紧张的,常常会出现忘词,节奏不稳,声音发抖等现象,这就是所谓的怯场。而要获得良好的心理素质,就必须要增加自己的当众演唱表演的机会,才能够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因此,在声乐教学过程中,必须合理调整“舞台”与“讲台”的关系,走“讲台”——“舞台”——“讲台”的道路,使艺术实践与课堂教学并行不悖、相得益彰,必须把表演艺術的实践环节当作课堂教学的延伸,并作为检验声乐教学的成果。
三、歌唱与评价相结合,促进声乐学习持续发展
(一)自评、互评和师评相结合,调动学生声乐演唱的积极性
教学评价是声乐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其目的就是让学生通过评价,形成声乐学习的积极态度,帮助他们认识自我,树立信心,提供展示自身能力和成就的机会。有利于营造宽松的学习氛围,有利于解决学生在声乐学习过程中的困惑。例如,声乐课堂中模拟“小舞台”的形式,就是学生间相互展示、相互评价的有效途径之一。通过歌曲演唱或小组比赛,并进行自我评价与小组间相互评价,学生既是评价者又是被评价者,因此他们总能全神贯注地欣赏别人演唱,客观地进行自我评价,并给演唱展示的同学在歌曲演唱的音准、节奏、技巧、情绪、情感等方面做出公正的评价。小组互评能使学生懂得互相商量,培养了他们与人合作的能力,同时还可以通过组内同学的鼓励,把那些在课堂上表现不太积极的同学有效地组织起来,使课堂上学习氛围始终保持一种积极向上的状态;教师在学生自评和互评的基础上,认真对每位学生从声音技巧的掌握、作品的理解与情感表现、作品风格的把握等多方面进行全面的综合评价。评价时应对优点给予肯定和鼓励,让学生感受到取得成绩的喜悦,应对缺点、不足给予纠正,让学生明白自己在学习的某个环节以致细节上存在的问题,并在教师的具体指导下去改正。这样,既让学生克服了缺点、不足,又使学生学会了解决问题的方法,树立学习的自信心,有利于提高他们声乐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相结合,利于教师调节和完善声乐教学效果
学前教育专业声乐课教学应强调将形成性评价和终极性评价两种方法的有机结合,发挥其既能及時反馈、控制和改进作用,又能较客观、全面地反映学前教育专业整体的声乐教学质量。学生应对学习过程中获得的有效评价,不断生成内部反馈信息,然后建立新目标,掌握新方法,进入新的学习阶段。教师应对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学生是否理解自己的教学意图,是否掌握传授的技能问题及时反思,及时调整。例如,在声乐课堂上的抽唱和学生声乐展示活动中,建立学生声乐学习档案能较全面地反映声乐学习的各个环节,关注学生学习声乐的全过程,发挥其在教学过程中的诊断、激励作用;在期中、期末的声乐曲目和幼儿歌曲演唱考试中,通过作品现场演唱技能的展示、情绪情感的表达和作品风格的体现等,来了解、检查某一阶段的教学成果,并对学生做出客观、全面的综合评价。同时有利于教师总结声乐教学经验,改进声乐教学方法,提升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质量。
四、歌唱与欣赏相结合,培养声乐演唱的审美能力和创作能力
(一)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受能力
学前教育专业的声乐教学不但要提高学生的声乐演唱水平,更为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对于声乐作品的理解力和表现力。歌唱欣赏是一种听觉审美活动,是在歌唱声响信号刺激引起听者的生理应激反应和心理感受反映,并激活人的大脑思维意识活动。借助声乐作品欣赏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实现由音乐感知向理性思维的飞跃;另一方面还可以帮助学生在语言思维的基础上借助音乐思维展开幻想,拓展思维。教师教唱一首声乐作品给学生,首先应该让学生对作品有一个完整的印象。列如,教师声情并茂、完整的范唱或者聆听歌唱家的演唱录音和观看舞台表演视频等。这样审美客体作用于审美主体,激起学生的审美情趣,并使其被作品吸引,且通过形象思维活动,在情感上不由自主地去接近作品中美的事物,对客观存在的美产生一种向心力。声乐艺术活动就是一个演唱与欣赏的过程,听是感受音乐的前提,也是音乐学习中最重要的过程。因此,声乐教师必须培养学生倾听的习惯,去充分感受声乐艺术的魅力。
(二)有利于对声乐作品进行三度创作
歌唱欣赏是歌唱艺术实践活动的重要方面,它与歌曲创作、声乐演唱共同构成了歌唱审美的三个基本环节。一般来说,人们习惯于将歌曲创作称为一度创作,歌曲演唱为二度创作,歌唱欣赏为三度创作。歌唱艺术欣赏是由欣赏主体与欣赏对象(即欣赏者与演唱者)所构成的,它是一种特殊的审美思维活动,也是一种艺术的再创造。在歌曲作品的欣赏中对学生进行音乐听觉刺激、培养内心审美感受能力,展开审美想象、联想和审美形象重塑等,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歌曲作品演唱的理解和把握。如《月之故乡》这首歌曲的赏析过程中,以明月当空为实象,象征游子仿佛置身于月夜的现实场景;以水中明月为虚象,象征远隔千里之外故乡月夜的虚拟场景;再由天上和水中的月亮遥相对映,隐喻两岸亲人不能团聚的严酷政治现实,并由此生出种种想象和联想,使学生的内心生成丰富而强烈的思念家乡、亲人,渴盼统一的乡愁情结。另外,歌曲优美的旋律,平稳舒缓的节奏,柔和的色彩等,使人感到思乡之情更加深沉、内在。因此,歌唱欣赏的审美创造源自于歌唱听觉刺激及由此产生的生理、心理感受反映,但真正意义上的欣赏审美创造却只能始于欣赏感知基础上产生的思维想象和联想,而最终完成于歌唱艺术欣赏的形象重塑,在此基础上去演唱就会准确的理解和表现作品。
课堂练习是声乐教与学的基础和指导,表演实践是声乐教与学的体现和检验,多元评价是声乐教与学的调节和完善,作品欣赏是声乐教与学的内化和提升。在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中,通过练习、表演、评价和欣赏相互结合,能有效提高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的成效,提升音乐学科的整体教学质量,从而推动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的改革和发展。
参考文献:
[1]邹长海.声乐艺术心理学[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0.
[2]徐小懿等.声乐演唱与教学[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11.
[3]余笃刚.声乐艺术美学[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5.
[4]俞子正等.声乐教学论[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5]有德乡,刘大巍.歌唱审美的三度创作[J].中国音乐,2001,(03).
[6]时霞,学前教育声乐技能集体课教学评价体系建设初探[J].歌海,201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