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岩
摘要:琵琶自传入中国以来,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琵琶的音域宽广,音色优美圆润,在独奏、合奏、伴奏等多种音乐形式中广泛使用,所展现的风格与技法也各不相同,这些风格和技巧对琵琶演奏技巧的发展有着特殊的意义,因此在本文中,将对琵琶在伴奏乐中的运用及其伴奏形式进行分析。
关键词:琵琶 伴奏 运用
琵琶自传入中国以来,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它以明亮的音色,优美的音调,柔美的气质散发着独特的魅力。琵琶可用于多种演奏形式,本文中将以琵琶作为伴奏乐器进行运用的一些特点进行分析和阐述。 关于琵琶在伴奏中的运用,主要是由戏曲伴奏和曲艺伴奏两个部分组成的。
中国的音乐长河中,琵琶在戏曲音乐中的伴奏是一个较为薄弱的部分。近代以前的戏曲伴奏较少运用琵琶,昆曲是一个特例。昆曲形成于16世纪晚期,起源于南戏。琵琶在昆曲中的使用,是从很早以前开始的。昆曲又称“吴声”,明朝徐渭曾说过:“今昆山以笛﹑管﹑笙﹑琵按节而唱曲者,字虽不应,颇相谐和,殊为可听,亦吴俗敏妙之事。”在昆曲发展的早期,它还未受到广大士大夫阶层的接受,而琵琶却已经在其中作为伴奏乐器出现了,经魏良辅改革后,“杨之摘阮,陆之仇扌 芻 筝,刘之琵琶”等乐器皆能“和曲之微”,可见当时的昆曲乐队已经确立了基本的格局,琵琶在其中仍占有着一席之地。历史之悠久,至今还有不少昆腔曲牌所改编的琵琶独奏曲。
建国以来,通过大量的改革,琵琶开始进入各种地方戏曲的伴奏乐队当中,其中,京剧样板戏是一个极为典型的例子。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我国艺术家创作了大量的样板戏,并且将琵琶加入至伴奏乐队中,成为新的“四大件”乐器之一,琵琶作为重要的乐队编制之一,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曲艺的形式可分为鼓词类﹑弹词类﹑道情类﹑牌子曲﹑杂曲类﹑琴书类﹑走唱类﹑板诵类七种。其中,常以琵琶为主要伴奏乐器的有鼓词类和弹词类两种。
琵琶在鼓词类曲艺音乐中的伴奏使用较为常见,尤其是在北方的鼓词类曲艺形式如梅花大鼓、京韵大鼓等形式中使用广泛,被誉为伴奏“四大件”之一。琵琶在鼓词类的曲艺伴奏中,其演奏形式可以归为“托腔保调”,以其特有的明快的音色,与其他伴奏乐器如三弦、四胡形成鲜明对比,起到支撑高音区结构的作用。
琵琶在弹词类曲艺音乐形式的运用中占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明朝时便有“拨琵琶秀女弹词”这种演出形式。时至今日,弹词的伴奏乐器加入了三弦,成为双档的格式,但是琵琶仍然是不可或缺的伴奏乐器。弹词中的琵琶伴奏多自弹自唱,也有若干人同时说唱。弹词中的琵琶技巧和风格自成一派,与独奏演奏中的琵琶技巧有所不同。
琵琶在戏曲及曲艺中的伴奏地位,有主要伴奏和从属伴奏两种。所谓主要伴奏,就是在戏曲或曲艺的伴奏中占有着重要地位,与唱腔唱词密切关联,影响重大,比如说弹词中的琵琶伴奏就是与唱腔融为一体的。许多时候唱腔与琵琶相互呼应,你进我出,缺一不可。在一些从属伴奏中,琵琶往往以伴奏音型为主,突出音乐的节奏。
琵琶在戏曲及曲艺伴奏中的运用手法,除去通过演奏节奏来陪衬主旋律的节奏伴奏和支持主旋律和使音乐音响更丰满和更稳定的长音伴奏外,还有随腔伴奏﹑音型伴奏﹑旋律伴奏等伴奏方式,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随腔伴奏。随腔伴奏可以加强音乐的效果与表现力,以达到烘托唱腔的效果。因此,下文中笔者主要分析琵琶在戏曲及曲艺音乐中与声腔相关联的伴奏形态。
在许多曲种及戏种中,琵琶与唱腔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它担负着制造气氛、烘托感情等任务,对唱腔的内容体现及演唱韵味能起到极为重要的衬托作用,并且常常与唱腔形成复调关系。“唱腔与伴奏之间的复调关系,是传统戏﹑曲艺音乐中常见的现象。”归纳起来,主要有如下几种:
第一种,唱腔与琵琶伴奏形成一种唱简伴繁的关系,即伴奏在唱腔旋律基础上加花伴拖。如梅花大鼓中《黛玉思亲》中的一段二六板中,就是运用琵琶的加繁伴托,来增强唱腔的表现力的,唱腔在中音区,三弦四胡在低音区,琵琶在高音区一直围绕唱腔进行伴奏,起到了支撑和烘托高音区的作用。又如在黄梅戏《女驸马》中的琵琶伴奏主要是以在主干音上加花变奏的形式而形成唱简伴繁的伴奏形式,琵琶始终围绕着唱腔音上下作加繁的装饰音,形成了一种唱减伴繁的关系。并且在伴奏中运用了大量的半轮,以突出琵琶自身具有跳脱明亮的音色,来烘托出这段旋律优美的曲调。这种唱减伴繁的关系,归纳起来可称其为“托腔保调。”
第二种,唱腔与琵琶伴奏形成唱繁伴简的关系,也就是唱腔旋律较繁,伴奏用减化的方法使唱腔和伴奏都曲调清晰。这种伴奏形式主要可分为通过长音作为背景衬托声腔及减字托腔两种。如秦腔中的一段,唱腔唱词紧凑,伴奏只使用轮指长音来衬托唱腔。又比如说在南音的演奏中,琵琶经常与三弦一起演奏骨干音,使得与音乐的唱腔之间,形成了“弦简腔繁”的关系。运用唱繁伴简的手法,使说唱性的唱腔能更为突出,而简化的伴奏又以简练的音调装点着唱腔,给其滋养,使其更为丰富和生动。这种唱简伴繁的关系,也可称之为“托腔送字。”
第三种,琵琶伴奏为唱腔填补空当,即琵琶在唱腔不间断的延伸处,根据情绪需要,伴奏作适当的垫补,以增强唱腔的连贯性。垫补空当的手法,可用在句中,也可用在句末,有时侯虽然只用一个短小的音型,或者只用一个单音,便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因此,填补空当也可以被称之为是一种“锦上添花”的手法,这种手法可以体现更强的即兴性,要求伴奏者对于所伴奏的曲目旋律了如指掌,熟练于心,才能随心所欲的添加音符,也充分的体现了我国音乐随性、洒脱的风格。
参考文献:
[1]庄永平.琵琶手册[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1.
[2]李景侠.中国琵琶演奏艺术[M].上海 :上海音乐出版社,2003.
[3]郑长铃,王珊.南音[M].浙江:浙江人民出版社,2005.
[4]余瑞铭.潮州琵琶传统表现手法浅谈[J].星海音乐学院学报,1992,(02).
[5]王华莉.琵琶在秦腔伴奏乐队中的使用[J].当代戏剧,1999,(04).
[6]仇淑莲.论琵琶在戏曲乐队中的地位与作用[J].戏剧文学,200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