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分子右旋糖酐联合丹参治疗缺血性结肠炎疗效观察

2014-08-02 03:55:53关玉龙张群超
淮海医药 2014年3期
关键词:右旋糖酐结肠炎丹参

关玉龙,张 旭,张 乐,江 泳,张群超

低分子右旋糖酐联合丹参治疗缺血性结肠炎疗效观察

关玉龙,张 旭,张 乐,江 泳,张群超

目的观察低分子右旋糖酐联合丹参滴注液治疗缺血性结肠炎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消化内科2008年1月-2013年1月60例缺血性结肠炎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除常规治疗外,应用低分子右旋糖酐联合丹参滴注液治疗的30例为治疗组,仅用丹参治疗的30例为对照组。结果治疗组治愈22例,有效6例,总有效率为93.3%(28/30);对照组治愈16例,有效8例,总有效率为80.0%(24/30),治疗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低分子右旋糖酐能明显改善血流状态,增加微循环灌注,促进肠黏膜的恢复,与丹参联用治疗缺血性结肠炎效果较好。

结肠炎,缺血性; 低分子右旋糖酐; 丹参; 治疗结果

缺血性结肠炎(ischemic colitis)是由于各种因素导致某一段结肠血液供应不足或缺如所引起的肠道缺血性损害,是消化道最常见的缺血性损伤,常发生在60岁以上的老年人。该病以往少见,但近年来随着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患者逐渐增多,其发病率也逐渐增高。现对我科收住的60例缺血性结肠炎的病例总结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资料病例来源于我院消化内科2008年1月-2013年1月收住入院的60例缺血性结肠炎患者,临床表现多为典型的突发腹痛(以左下腹为主)、腹泻、便血,症状与体征不相符,入院48 h内行结肠镜及病理活组织检查确诊,排除细菌性肠炎、炎症性肠病、结肠癌、肠道血管畸形等。其中男32例,女28例;平均年龄63.5岁。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2组患者年龄、性别、内镜表现等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包括静脉补液、稳定血流动力学、停用或禁用血管收缩剂、肠道休息、经验性使用抗生素等,并应用丹参滴注液抗凝、扩血管、改善微循环,疗程14 d。治疗组除常规治疗外,应用低分子右旋糖酐250 ml/d联合丹参滴注液静脉滴注。疗程14 d。治疗后大便隐血连续3次阴性为出血停止。第15天及出院1个月后复查结肠镜。

1.3疗效标准 治愈:临床症状消失,大便常规及隐血检查正常,复查肠镜粘膜正常,停药观察7 d无复发迹象;有效:临床症状基本消失,大便检查正常,复查肠镜结肠粘膜充血、水肿消失,糜烂或溃疡面缩小;无效:经治疗后临床症状无缓解或者加重、大便检查异常、肠镜无改善,转外科手术治疗[1]。

2 结果

治疗组治愈22例,有效6例,总有效率为93.3% (28/3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0%(24/30),差异有显著性(P<0.05)。见表1。

3 讨论

缺血性结肠炎(IC)是缺血性肠病的一种最常见表现。在胃肠道的缺血性疾病中占50%。发病率很难确定,因为许多轻症患者发病为一过性,既没有被诊断,也未见报道,许多患者被误诊为炎症性肠病或感染性结肠炎[2]。本病的发生原因为:(1)持续性供血不足:肠系膜栓塞、血栓形成或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狭窄。(2)暂时性供血不足:血容量减少和休克导致的低血流状态、血液高凝状态、血管炎、肠腔内压力增高(如肠管狭窄和肠梗阻)和血管痉挛等。缺血性结肠炎早期确诊较为困难,目前采用的诊断标准为:(1)临床表现:①腹痛与血便急剧加重;②未曾用过抗生素;③除左半结肠外,不发生在直肠;④粪便和活组织作细菌培养阴性。其中③、④为必须项目。(2)内镜检查:①急性期:粘膜发红、水肿、出血和纵行溃疡形成;②慢性期:a.正常或纵行溃疡瘢痕(短暂型);b.管腔狭窄,纵行溃疡瘢痕(狭窄型)。(3)活组织病理特征:①急性期:粘膜上皮变性、脱落、坏死、再生、出血、水肿,渗出物为富含的蛋白质成分;②慢性期:含铁血黄素沉着的巨噬细胞[3]。其中,结肠镜检查是诊断IC的主要手段,特别在便血期的急诊内镜检查,为本病早期诊断的关键,可确定病变部位、范围、发展阶段及预后[4]。一旦确诊,及早解除肠壁缺血状态,有利于尽快缓解和消除症状。

表1 2组临床疗效比较

低分子右旋糖酐(低右)是一种水溶性多糖类高分子聚合物。临床上多应用于防治各种原因引起的休克,防治缺血性血管疾病如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塞、颈内动脉系统和椎基底动脉系统的缺血性循环障碍等,治疗重症肺心病、肺性脑病导致的缺氧性肺、脑疾病等。研究表明,缺血过程中,肠粘膜受损,肠上皮细胞产生大量的氧自由基,低右扩张微血管,降低红细胞聚集性,清除氧自由基,对机体的氧化与抗氧化平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5]。其稀释性扩容作用,可使血液粘稠度降低,周围循环阻力减少,血流速度加快,红细胞压积和血浆蛋白下降,从而改善血液流态和组织灌流。低右还可以抑制血小板聚集,具有抗血栓形成、调节各种血管活性物质的释放、对抗交感神经的缩血管作用,同时提高纤溶酶活性,改善血液流变学特性。而丹参注射液是临床上广泛应用的活血化瘀、改善血流和调节微循环的中药制剂。

综上所述,缺血性结肠炎早期症状不典型,结肠镜检查对该病的早期诊断有较大帮助,应用低分子右旋糖酐+丹参滴注液联合治疗,效果优于单用丹参治疗。

[1] 文 毅,曾连招,陈燕琼.缺血性肠病36例的诊断与治疗[J].现代医药卫生,2006,22(2):3376-3377.

[2] 王海燕,王惠吉,谭漫红,等.缺血性结肠炎[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10,18(33):3548-3552.

[3] 徐富星,项 平,主编.下消化道内镜学[M].第2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1:209-210.

[4] 江 山,陈壁亮,杨小敏,等.缺血性结肠炎临床及内镜特点分析[J].中国医疗前沿,2007,2(14):83-85.

[5] Zhang M,Di DH, Li Y.Influence of mitochondrion function after Chuangxiongzine pours into rat brain ischemia[J].Jurnal of Liaoning University of TCM,2009,11(2):172-173.

安徽省蚌埠市第三人民医院 消化内科,233000

关玉龙(1982-),男,安徽蚌埠市人,医师,大学。

R574.62

A

1008-7044(2014)03-0283-02

2013-11-28)

猜你喜欢
右旋糖酐结肠炎丹参
丹参“收获神器”效率高
今日农业(2022年4期)2022-11-16 19:42:02
“结肠炎”背后的亲子关系问题
中老年保健(2022年5期)2022-08-24 02:37:30
丹参叶干燥过程中化学成分的动态变化
中成药(2019年12期)2020-01-04 02:02:46
右旋糖酐酶酶学性质研究
右旋糖酐酶酶学性质研究
丹参叶片在快速生长期对短期UV-B辐射的敏感性
中成药(2018年11期)2018-11-24 02:57:12
不同对照品及GPC软件对右旋糖酐铁相对分子量测定的影响
中西医结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40例
中医研究(2014年6期)2014-03-11 20:28:57
右旋糖酐对草酸脱羧酶的修饰研究
辨证论治慢性腹泻型结肠炎45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