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珊珊
不同年龄期内儿童心理健康保健重点分析
秦珊珊
目的 分析不同年龄期内儿童心理健康保健对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效果。方法 采用资料分析的方法分析影响儿童心理健康的因素以及帮助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方法。结果 影响儿童心理健康的因素包括:社会因素、家庭因素、教育因素等,其中影响程度较大的是家庭因素和教育因素,环境因素对于人的影响多为隐性的,一般很难察觉。结论 儿童的心理健康直接影响着其健康发展,心理问题对于儿童的身心健康非常重要。因此,在为儿童提供生理营养的同时,也要对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给予足够的重视,多方面结合帮助儿童身心正常发展。
儿童保健;儿童身心健康;分析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的心理问题也随之增多。相比于成人,儿童的心理状态还没有发育成熟,他们的世界观和自我调节能力还没有形成[1],但现代的生活方式却给他们带来过大的压力。过去,童年是最无忧无虑的年龄,他们心里的想法与大人不同,也不用去承受大人要承受的生活压力[2]。但随着我国人口的不断增多,升学压力的越来越大,孩子们过早地体会到社会、家庭和生活的压力,使本不成熟的心理更加脆弱,也导致儿童心理发育不健康,最终引发儿童心理障碍、发育不良、自闭等严重情况[3]。因此,要加强对儿童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视度,进行相关的研究,保障儿童的身心健康。
本研究采用的资料分析法,是利用已有的或是能够找到的儿童心理发展与身心健康关系的资料,对这些资料进行详尽的分析。分析的内容包括:造成儿童心理健康出现问题的原因以及如何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将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得出结论。
针对不同阶段儿童有不同的保健方法(见表1)。
表1 针对不同阶段儿童保健工作的重点及实施方法
影响儿童心理健康的因素
2.1 家庭因素[4]儿童从出生到成长,接触最多的就是家庭,它是一种社会环境的微缩体现,是儿童生存和学习的主要场所,因此,家庭的影响对于儿童心理发展来说是终生的。家庭的组成成员比较多,大体可以分为父母、祖父母以及亲戚等,这其中,对于儿童来说最为亲近的就是父母,而对儿童影响最大的也是父母。从儿童出生后与父母第一次见面开始,父母的一言一行就在儿童们的视线中,由于双方的关系最为亲密,因此儿童对于父母的言行也是观察最为仔细的,所以一些教育学者就提出了“父母是儿童的首任老师”的理论,将父母对儿童的影响重要性凸显出来。
2.2 教育因素[5]儿童在到达一定年龄的时候就要开始上学,由幼儿园一直到大学,以至于以后迈入社会,一生都是要在学习中度过的。儿童的幼年教育,尤其是小学教育对于儿童的心理健康发展有着非常大的影响。当儿童步入小学的时候,教育对于儿童的心理发展的影响就已经开始了,小学的儿童思想比较单纯,对于老师的话言听计从,不敢违背,老师教得什么样,学生们学得就是什么样,从这点可以发现教育对于儿童心理的影响。因此,小学教师必须要以身作则,为学生们树立起一个高大的教师形象,在教导学生们尊礼守法的同时,教师必须要做出表率,以榜样的力量帮助学生们形成正确的心理健康发展规律。而且教师也要同时提高自身的素质,只有自己提高了,才能够更好地对儿童进行教育[6]。
2.3 社会因素 社会因素也可以被称为环境因素,它是一种综合的体现。现在的社会环境与以往相比有着巨大的改变,节奏越来越快的城市生活已经影响到了儿童的心理健康,使得儿童的心理也开始浮躁起来。同时,社会中充斥的一些负面的事物对于儿童的影响也是巨大的,如现在的电视节目,其中杀人、犯罪、黑社会等的镜头越来越多,而儿童又处在一种向早熟发展的趋势中,儿童在幼年时已经有了自己的看法,一旦他们接受了负面的事物,那么他们的心理发展方向就会受到一定的影响,潜意识里就会接受不好的事物,对儿童的成长以及身体健康造成影响。为此,社会一定要对这方面做出响应,应该将相关的电视节目设定界限,避免儿童对这些东西接触过早这些事物,保证儿童心灵的纯净[7]。
想要使儿童的心理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保证儿童的身心健康,最佳的方法就是家庭、学校、社会三方面形成统一的方案,社会在完善自身管理的同时,要为家庭以及学校提供必要的资源,使其能够更好地对儿童的心理进行引导,而家庭与学校也要互相配合,通过共同的努力对儿童进行心理健康的教育工作,只有三方面一起努力,才能使儿童的心理更加健康[8]。
综上所述,儿童的心理健康是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首要因素,保障儿童的心理健康发育,也就保障了儿童的健康发展。
[1] 林桂华,杨如霄.开展儿童卫生保健,促进儿童心理健康[J].当代医学,2012,18(34):157-158.
[2] 赖丽珍,何少杜.健康教育在儿童保健门诊的应用[J].当代医学,2013,19(6):153-154.
[3] 赖丽珍,何少杜.健康教育在儿童保健门诊应用的护理效果观察[J].当代医学,2013,19(3):11.
[4] 刘湘云.现代育儿新理念[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8,10(1):36-37.
[5] 胡芳芳,桑青松.3~5岁流动儿童心理理论发展与家庭功能的关系[J].学前教育研究,2011(7):42-48.
[6] 彭阳.流动儿童心理教育研究现状综论[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2(8):175-177.
[7] 刘丹,苗风华,秦波.现阶段我国少年儿童营养失衡情况浅析[J].当代医学,2010,16(22):6.
[8] 滕春.麻阳苗族自治县流动儿童与常住儿童卫生保健状况对比探究[J].当代医学,2013,10(18):292.
10.3969/j.issn.1009-4393.2014.24.113
江西 332000 九江市妇幼保健院儿童保健科(秦珊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