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高中文言文的学习,一方面是高考的压力,文言文所占比重比较高;另一方面,这也是国家提倡的一种文化传承方式。因此,高中文言文自主学习策略的应用讨论很有必要。
一.夯实基础,引导学生自主掌握文言字词积累
基本字词含义不掌握,学生自然难以理解文章,进而就会丧失学习兴趣。在上课的过程中,让学生在文章具体的语境之中记忆一些常见字词的意思,而不应该识记僵死的概念。通过反复朗读、背诵,形成文言文语言感知能力。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时刻把握住字词这一基本环节,引导学生看注释完成对文章的翻译工作。讲述时要详略有当,注重方法运用。以文本语境为主导,适当延伸,增强学生对相关词语掌握知识面,学会在做题过程中触类旁通。
例如,在学习《陈涉世家》中“将军身被坚执锐”中“被”字时,在讲解它通“披”,动词,穿的意思同时,教师引申到它的其它意思,作为动词,还有通“披”,散开的意思,通过给出《论语·宪问》中的句子“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让学生自己提炼出“散开”的意思,这样能便于学生记得更加牢固。另外,这个词语可以作为名词,有“覆盖”、“蒙受”、“加在……之上”这些常见的意思,都要给出相关语境的句子,让学生独立完成,教师提点和总结。
二.整理归类,完成知识网络体系
在掌握了基本知识,要更灵活自如地运用,必须要形成网状知识系统。学生在大量积累的过程中,有了很多零散的知识点,做题还是难以得心应手,这就容易严重打击学生的自信心,产生一种放弃文言文学习的念头。对此,教师一定要多加鼓励,开始带领学生完成知识体系构建过程。这一块可以通过专题形式完成,始终坚持教材为蓝本,让学生将课文中的字词以常用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等进行简单的归类和总结,巩固知识,由浅入深地提高文言文掌握能力。在学生完成这些基础工作之后,教师可以采取实词专题、虚词专题、文言句式专题、词类活用专题等方式,贯穿整个高中文言学习领域。一方面教师总结和学生互动,另一方面,大量习题训练。这样可以让学生系统掌握知识,对高中文言文整体学习内容宏观把握。
例如,虚词数量最少,十八个虚词“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的基本意义和用法都应该掌握。“而”字主要用作连词、代词,里面还细分为集中用法,必须要掌握。文言句式共有五种,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句、省略句、状语后置句,这些基本句式的掌握,对于梳理长句子主干很有帮助。
三.辅助方法推断字词义,帮助解题
很多同学掌握了知识,也有了系统框架,依然做题难以有高分,原因在于做题不灵活,生搬硬套平时学习的知识。在高考中,文言文通常给的不是已经学过的,而是一篇课外文言文,这就要求学生不仅要完整的知识体系,更需要做题的好方法,这就需要在平时练习之中进行总结,这里举出两种。
方法一借助类似结构推测语义。文言文说浅显一点就是古人写的文章,古人写文讲究对称,常常使用结构相同、词义相同或相对的句子,这种句子在长期的使用中,已经固定下来,在平时书本学习中也常常可以见到。高考出题是以课文为宗,只要把握文言文句子常用形式上的特点,自然有助于准确推断词义。例如“北枕大江,南薄五岭”,形式整齐,节奏和谐,大约知道“枕”的意思,自然容易理解“薄”为迫近的意思。
方法二是通过语法分析的方法。文言文句子结构固定,组合也是有规律的,一般而言,主语宾语由名词代词充当,谓语多是由形容词、动词充当,状语由副词充当。这样语法成分不同,语法功能不同,意义和用法自然就容易理解。如“吾师道也”中的“师”处于主语“吾”之后,“道”是名词,处于宾语位置,那么就能推断出“师”是动词,即“学习”的意思。
四.紧紧抓住文言文翻译的标准和原则
高中学习文言文,学生的分数高低很容易影响学生学习的动力。在翻译文章的过程中,要始终围绕着做题能做对为主。其中做题中,要坚持“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翻译要有语境意识,切忌孤立翻译句子本身,关键句子翻译一定要到位,这里一般就是得分点,一般是关键词和特殊句式。例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这是一个定语后置句,“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一定要正确翻译为“锋利的爪牙,坚硬的筋骨”。
许红霞,教师,现居江苏常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