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礼仪教育浅谈

2014-07-31 17:06孙洁
艺海 2014年3期
关键词:一日生活礼仪教育幼儿园

孙洁

[提 要]良好的礼仪行为并非与生俱来的,而是通过教育、日常生活中强化而来的,那么幼儿的礼仪的提高是在老师、家长的榜样影响和幼儿园一日生活中一次次的实践活动锻炼下形成的。

[关键词]幼儿园 一日生活 礼仪教育 策略

幼儿礼仪教育是当前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提要,是幼儿社会性教育的一个重要部分,这关系到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总体素质的提升;礼仪是现代文明社会的基本标志,也是个体思想觉悟道德素质、文化教养的外在表现,良好的个人礼仪形象是我们自尊、自爱、自立之本。

“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文明礼仪及其习惯的养成对儿童的终生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良好的礼仪行为并非与生俱来的,而是社会道德舆论的熏陶和家庭,幼儿园进行教育的影响下形成的,幼儿园是基础教育机构,如何培养幼儿从小就成养良好的行为习惯、文明礼貌,是幼儿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一、达成共识 形成合力

韩愈在《师说》一文中写道:“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老师是孩子们崇拜和模仿的对象,孩子无时无刻不在模仿老师的思想和行为。在幼儿礼仪教育中老师不仅仅是实施者、教授者,更应该是学习者和实践者。所以我们需要把幼师队伍当做首要的任务来抓,抓幼师理论学习,思路决定出路,思想决定行动。礼仪不只是外在的表现,最重要的是内在的履行,品德也是决定礼仪成败的重要因素。为了让老师成为礼仪的垂范,修炼内在的功底,我们开展了读书活动,组织老师们阅读《三分做事、七分做人、感悟人生》等书籍启迪启发老师的心灵,使老师知行合一。知道什么样行为才是符合礼仪的行为,幼师言行对孩子的态度及自身素质,都对幼儿行为发展产生重大影响,“以身作则、言传身教”是最好的教育方法。要对幼师进行有效指导,只有幼师具备了一定素质,才能对幼儿进行有效教育。

二、重视环境创设 营造礼仪氛围

为了加强幼师、家长、幼儿的礼仪教育,把礼仪教育深入到一日生活中,使礼仪教育真正发挥其作用。针对幼儿特点开展各种礼仪区角活动,如茶道礼仪让幼儿在浓厚的中国的茶道文化中得到熏陶;插花区角活动:目的是花卉艺术能再现大自然和生活之美,插花不仅能净化心灵,美化环境,而且还能培养幼儿创造美、欣赏美,通过插花区角让幼儿懂得插花也有礼仪讲究的,如胸花、新娘捧花、礼仪花束、花篮、礼品包装花。又如娃娃家里,有小沙发、桌椅、家具。爸爸、妈妈的服装道具、娃娃等物品,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如何接待客人、如何使用礼貌用语。

环境是无声的老师,借助物质环境的创设,对幼儿礼仪的学习与习惯的培养在时间与空间上得以延续,脱离了纯粹的教与学的单一模式。在幼儿餐厅设计图文并茂通俗易懂的标语,餐前、餐后礼仪、值日生礼仪,树立愿意为他人服务的品格。我们还预设了题为“悄悄话”的活动,并和幼儿共同设计“悄悄讲话的标志”,投放于各活动角落,提醒幼儿在集体活动中要注意自己的行为,不要影响他人,在活动室的四周我们张贴着各种儿歌,如“宝宝有个家,玩具也有家,你有家,我有家,游戏结束都回家”,等等。我们还设置了“谁最棒”专栏。老师将幼儿在一日常规中表现最棒的进行积分并反馈到栏目上,有效引导孩子行为习惯规范。

幼儿园对环境进行了精心布置和主题化营造,不仅凸现了幼儿园的个性和品位,而且也成为了幼儿园文化的重要载体,对幼儿的发展产生潜移默化的价值引导。班级主题墙的创设,每个班级要根据幼儿的年龄段创设礼仪主题墙面。每月老师将礼仪教育的内容上主题墙,渗透幼儿对礼仪内容的理解。家长收集的礼仪图片或是在园、在家的礼仪行为照片、幼儿自己创作的作品。孩子时时都能看到,有关礼仪的教育内容。除了区域、墙壁等环境可以让幼儿对礼仪教育有渗透,礼貌待人的氛围对礼仪教育也是必不可缺的。

三、礼仪课程化,在幼儿一日常规中体现

幼儿教育课程是对幼儿实施有目的、有计划的教学活动,将幼儿礼仪教育纳入幼儿教育课程化、生活化,旨在将幼儿礼仪教育作为一种有目的、有计划实施幼儿素质启蒙教育的一种手段。

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个体差异及教学计划,每周两次向幼儿展开礼仪教育。我们从三两方面入手,一方面深入故事、儿歌,把礼仪教育的内容设计成让幼儿容易接受的教学内容,使孩子们知道了哪些是礼仪,礼仪都有哪些行为。如:《小熊做客》让幼儿知道到了别人家做客时应该轻敲门,有礼貌和客人打招呼,在别人家不能乱翻别人的东西等。《北京6+1》课本让幼儿全面了解礼仪日常用语在什么场合使用,如:“请”“对不起”“别客气”“没关系”“谢谢你”等。在分享阅读《拔萝卜》中,老师一般会在教室里创设了一个故事情景,在一个大篮子里放了一个大萝卜,准备了故事中所需的头饰,让幼儿扮演老爷爷、老奶奶、小花猫、小狗、小老鼠。小朋友轮流上来表演,寓教于乐,在故事中表演,在表演中幼儿理解了故事内容,懂得了礼貌待人、助人为乐的道理。在这过程中,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和交往能力都得到了提高。

另一方面,我们注重将礼仪教育渗透在各学科中,使幼儿时时刻刻受到良好行为习惯的熏陶,促进幼儿全面和谐平衡地发展。在儿童艺术创造课中,我们同样可以对幼儿进行礼仪教育,例如:《口香糖创意贴画》在操作的过程中不免要向其他幼儿借东西用,象不同颜色的材料、剪刀、胶水等。我们就要求幼儿在借东西的时候要讲礼貌,要和别人说“请”“谢谢““不用谢”等等。幼儿不但在操作活动中得到了锻炼,还懂得了一些礼仪方面知识的运用,可以说是两全其美。例如:在体育活动中,有的幼儿因跑、跳的时候撞到别人了,老师可以随机教育,让幼儿向别人说“对不起”。

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孩子们之间的交往比较频繁,我们就将礼仪教育的内容贯穿于幼儿一日生活之中,随人、随事、随时、随地、随境地进行随机教育。如我们非常重视每周一的幼儿升旗仪式上的“礼仪三分钟”,礼仪小天使们穿着整齐的服装,带上礼仪小飘带,与全园的师生互动式地来学习礼仪,收到的效果非常好!还充分利用每天点心、午餐等环节对幼儿进行感恩就餐、谢谢老师礼仪教育。我们还会在平时渗透打电话、做客、玩玩具等等的礼仪。通过日常渗透的方式,孩子们对礼仪教育的内容有了现实的经验,非常贴近自己的生活,所以很自然的就把学到的礼仪知识运用到日常的交往当中,提升小朋友讲文明礼貌的良好行为习惯。endprint

幼儿良好习惯的养成与日常生活中幼师的指导是息息相关的。在日常生活中幼儿常出现一些不爱护公物、乱扔垃圾等不良现象,幼师可通过各种活动的开展,引导幼儿养成良好习惯。如:我发现幼儿对自己的行为不是很清楚,为了更好的教育幼儿,我用摄像机将幼儿的点点滴滴录下来,播放给幼儿看,通过银幕让幼儿自己比较对于错。以情境表演“我的家”,让幼儿感受乱扔垃圾的场面是可耻的,并开展“我爱幼儿园” 教育活动,带领幼儿参加捡垃圾等劳动活动,让幼儿体验环境整洁的好处,培养幼儿爱劳动的好习惯并懂得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四、引导家长群体 巩固礼仪习惯

家庭是幼儿礼仪教育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幼儿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言传身教对孩子有深刻的影响,直接关系到我们的教育效果,所以,有人说:幼儿园教育,要拿出60﹪的精力引导家长,要拿出40﹪的精力来教育孩子。要做好家长工作是幼儿园礼仪教育的重要任务。我们要求父母“身教胜于言教”,毕竟家长是孩子的启蒙老师,在人生的路途中,父母是孩子的第一向导,第一路标,家长对幼儿的影响至关重要。家长要以身作则,做孩子的榜样,用自己的行动来感染孩子。

幼儿园的教育工作需要家庭教育的积极配合,我们与家长保持经常性的联系,通过家园联系册、家教园地来达成家园互动,家访、电访促进家园交流,家长会、家长学校则是通过专家、园长、老师给家长灌输一些先进的教育理念:在幼儿园时期,家庭教育应该给孩子什么?一般都会以 “引导家长走出教育误区”为主题,教给家长方法让家长配合我们。

定期开展亲子活动,加强与家庭的交流和合作,同时还向家长介绍幼儿在园的学习情况和表现,宣传幼儿园的教育主张和对幼儿教育目标。促使家长能按照幼儿园的教育要求在家庭中对幼儿进行教育,及时交流幼儿在家和在园的思想、行为和表现,采取配合措施,有针对性地对幼儿进行教育纠正,更利于幼儿良好习惯的养成,达到家园教育的一致性。我们的礼仪品格教育要获得成功,必须家园互动、持之以恒。使礼仪品格教育延伸了教育的空间,切实巩固了教育成果。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所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习惯”,要让每一位幼儿养成良好的习惯,任重而道远,需要幼师、家长的共同努力和密切配合。

总之,对幼儿进行礼仪教育显然还有很多方法。但我们必须在知行合一、知行协同的教育思想指导下,持之以恒,抓好幼儿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俗话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说明教育的任务是复杂艰巨的,其形成过程是长期、反复、不断提高的过程。只要我们和家庭携手共同努力,坚持从正面塑造幼儿良好的品质,启迪幼儿幼小的心灵,相信我们的礼仪教育会取得卓见成效的。

(责任编辑:晓芳)endprint

猜你喜欢
一日生活礼仪教育幼儿园
我爱幼儿园
欢乐的幼儿园
爱“上”幼儿园
幼儿一日活动中感知数量关系的指导方案
中职学校文明礼仪教育的问题和对策研究
体育课堂中融入礼仪的重要性
多种途径实施礼仪教育的研究
浅谈如何将国学教育渗透到幼儿的一日生活中
音乐游戏在幼儿园一日生活中的重要性
巧用家长资源优化幼儿一日生活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