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琴
随着素质教育的普遍推行,以及新课程改革的实施,近年来,中学语文教学扭转了过去片面强调“双基”的倾向,但又走向了另一个极端,教师片面强调对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却放松了语文基础知识和技能的教学,这就从根本上否定了自己,抽掉了自己的釜底之薪。因为,能力是不能凭空培养的,发展能力需要有一定的基础和条件,知识就是发展能力的基础。但知识不能直接转化为能力,技能就是由知识转化为能力过程中的中间环节。所以,如果我们重视能力的培养,就不可忽视基础知识的传授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否则,能力的培养必将成为空中楼阁。知识获得和技能培养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背诵。
一些高中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对背诵的要求逐渐淡化,对学生的要求仅限于考纲上的内容,而且没有具体的背诵方法指导,检查落实不到位,似乎背诵就是“死记硬背”;一些教师认为这不利于学生的理解和鉴赏能力的提高,束缚了学生的思维发展,违背了素质教育的精神。其实这些认识都是片面的,甚至是错误的。背诵能力无论从应对考试还是从提高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长远目标来看,都是非常重要的。所以高中语文教学如何有效运用背诵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值得每个高中语文教师认真思考。我个人认为背诵教学中的“有效”应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明确背诵的重要性
苏联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没有识记和背诵,教学和智力发展就是不可思议的。”“思维和智力的发展取决于‘重点知识是否巩固。”苏氏的经验告诉我们:没有足够的基础知识,能力的培养就会落空。能力和技能又是密切相关的。背诵就是一种语文基本技能,确切地说,是一种智力技能。从心理学意义上看,它是一种智力活动方式——熟记教材的记忆活动,语文学习中需要种种记忆活动,而背诵是一种特殊的记忆活动,要求学生对课文或某种语文知识按照原样——逐字逐句、毫厘不爽地进行记忆。通过这种对记忆的严格训练,能够有效地增强学生的记忆能力。
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的著名的遗忘曲线显示了遗忘的规律:人们对事物的遗忘速度是先快后慢的。所以学生学到知识后要及时复习,趁热打铁,才能巩固。作为教师,我们就必须要想方设法来帮助他们巩固记忆,而背诵就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巩固语文知识的方法。而且背诵作为一种智力技能,不仅对语文学科,对其他学科的学习也有很大的帮助。
所以,我认为高中语文教学有效运用背诵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让学生清楚背诵在高中学习尤其是语文学习中的重要性。
二、整合有效的背诵材料
1.精选课内背诵的内容
除了要求背诵的篇目外,课本中还有很多文质兼美的文章可以选为背诵的内容,从而增加学生的知识积累和文化底蕴。例如:有的文章胜在语言优美,如《听听那冷雨》《滕王阁序》 《长亭送别》;有的胜在形象生动、描写细腻,如《林黛玉进贾府》一文中对黛玉、宝玉两人外貌的描写以及刻画宝玉的两首《西江月》词,又如《祝福》中对祥林嫂的三次肖像描写,《秋声赋》中对秋声的细腻描绘,《琵琶行》中对音乐的描写;有的胜在哲理深刻,如《谏太宗十思疏》《直面苦难》《论厄运》和《人是能思想的苇草》中富有哲理的句子;有的胜在论证层次分明,论证形象深刻,如《寡人之于国也》《六国论》;有的胜在感情细腻真挚,如柳永《雨霖铃》、李清照《声声慢》、李密《陈情表》、归有光《项脊轩志》、鲁迅《记念刘和珍君》;有的则兼而有之,如《报任安书》《兰亭集序》等等。教师可以分类整合课内的背诵材料,对学生的思维进行较系统的有针对性的训练,这样在写作中具体运用时,同类型的材料也可以信手拈来。
2.补充相关的课外背诵材料
教师可以利用知识的相关性,在课内背诵材料的基础上,适当补充一些课外相关联的背诵材料,从而拓宽学生的视野,增加学生的知识储备。例如教学陆游《卜算子·咏梅》时,可以补充毛泽东的《卜算子·咏梅》进行背诵和比较阅读,体会咏的都是梅,但却抒写了不同的情怀;教学白居易《琵琶行》一诗时,可以补充李贺的《李凭箜篌引》进行背诵和比较阅读,让学生感受刻画音乐形象的不同手法;教学李清照《声声慢》时,可以补充李清照少女时期和丈夫赵明诚健在时的相关诗词来比较阅读,让学生感受李词不同时期的风格变化以及时代在其词中的投射。教学《离骚》“帝高阳之苗裔兮”片段,可以补充老版教材《离骚》“长太息以掩涕兮”部分,让学生加深对屈原高洁品质和爱国思想的理解;教学闻一多《发现》时,可以补充《死水》背诵,体会闻一多诗歌独特的艺术美;教学舒婷《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时,可以补充《致橡树》背诵,体会舒婷诗歌使用大量意象这一特色。
三、探索有效的背诵方法
明确了背诵的重要性,整合了相关的背诵材料后,还要探索有效的背诵方法,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按文章体裁的特点来指导背诵
(1)关键词语统摄法——诗词背诵。古典诗词写作时常常会用一些关键词语来统摄全篇,那么背诵时,抓住了诗句中的关键词语,就可以统摄全句,进而统摄全篇。例如: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该词上阕主要由“立、看、怅、问”四个动词统领,下阕主要由“携、忆、记”三个动词统领。在背诵时,只要抓住了这几个关键的能体现作者行文思路的词语,就能快速背诵了。
(2)分层背诵法——散文和议论文背诵。这种分层背诵法能让学生在进一步理解层义的基础上快速背诵。例如:《荷塘月色》第四段描写月色下的荷塘,这段描写层次非常清晰,背诵时只要沿着“荷叶—荷花—荷香—荷波—流水”这样的层次来背诵,就抓住了背诵的要旨。又如《劝学》一文,它的结构层次很清晰,第一段提出中心论点“学不可以已”,然后分别从“学习的意义”“学习的作用”“学习的方法和态度”几个角度来论证,弄清楚层次结构,背诵起来就简单多了。
2.修辞背诵法
有些文章在写作时会运用一些特殊的修辞手法,可以利用修辞的特点来帮助背诵。例如《阿房宫赋》一文第二、三两段铺叙阿房宫内宫女生活的奢靡和宫内建筑的奢华时,都使用了句式整齐划一的排比句,所以在背诵时,我们要充分利用排比这一修辞的特点,同时分析文章是从哪些方面来排比的。第二段按“妆镜—发髻—化妆水—香料”顺序来排比,第三段按“负栋之柱—架梁之椽—钉头—瓦缝—栏槛—管弦”的顺序来排比,而且统一使用“使……,多于……”的句式。找到规律后,学生背诵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关键字句替换法
某些诗文具有“重章复唱”的特点,各章节字句大体相同。因此,背熟一节后,只要找出其余各章节中不同的关键字句记住就可以了。例如《诗经·关雎》就采用了“重章复唱”的手法,其中第二、四、五章字句大体相同,只有关键字句不同,所以只要替换关键字句就可以了。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4.比较背诵法
有些背诵内容既有相同之处,又有不同之处,在背诵时可以进行比较背诵。例如《祝福》中对祥林嫂的三次肖像描写,既有相同之处,也凸显了命运变化所带来的肖像的变化。背诵时可以运用比较法,只要重点记住不同的描写内容,就能快速背诵,而且还能加深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可谓一举两得。
四、采取有效的背诵检测手段
高中语文教学要想真正把背诵教学落到实处,还需要采取有效的检测手段,而这恰恰是我们很多高中语文教师容易忽略的事情,一方面主观认为高中生自觉性较强,另一方面也源自教学时间的限制。
1.试题检测法
这是最直接也是最易采用的检测手段。直接采用试题检测的形式,把要求背诵的内容编成试题让学生完成。这种方法最好评判,但也最枯燥,一般不讨学生喜欢。
2.运用检测法
把记忆的东西运用到实践中去,是巩固记忆的最好办法。平时在交谈中、作文中、解题时,都可以有意识地融入要求学生背诵的内容,这样学以致用,是检测背诵和强化记忆的最好手段。例如:我在教学必修三第一专题“祖国土”时,给学生整理了很多古今中外关于爱国的名人名言让他们背诵,在这一专题结束时,我就布置了一篇题为“脚下的土地”的作文,要求写作时必须用到所背诵的名人名言。同时,我还安排了一个“爱国”主题演讲,要求学生就其中的某一爱国名言阐述自己的看法。实践证明,这样间接的检测方式,效果很好,既强化了学生的记忆,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了所背诵的内容。
3.趣味检测法
这种检测法是把背诵检测的内容融入到趣味竞赛和游戏中去,是“寓教于乐”思想的直接体现。我在教学《唐诗宋词选读》时,因为要求背诵的诗词量很大,学生往往会产生倦怠情绪,同时大量的背诵也会让学生出现记忆遗忘。于是我就经常组织一些趣味游戏和活动来提高学生的背诵兴趣并巩固他们的记忆,从而达到有效检测的目的。例如“诗词接龙游戏”,我把唐诗宋词中的诗词按照题材内容来划分,分为:(1)山水田园诗(2)惜别送别诗(3)思乡怀远诗(4)咏史怀古诗(5)边塞诗(6)咏物诗(7)悼亡诗(8)闺怨诗等,然后分不同的题材进行诗词接龙游戏,学生还可以补充书本以外的相关诗词。这些活动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背诵积极性,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背诵效率,而且还加深了学生对某一类型诗歌的写作特点和抒写的情感的认识,所以很受学生的欢迎。有时我还会按作者或者诗词创作的时代或者诗词的风格来组织背诵竞赛,都收到了不错的效果。
总之,如果我们高中语文教师能高度重视背诵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并能切实有效地运用,那么对学生的语文学习一定会有很大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