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彬
【摘要】在初中教学中,坚持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化解学生思维障碍,使学生深刻理解和掌握知识,提高思维能力,学会学习、学会发现,培养善于合作、交流的能力,有效地发展数学能力,提高整体数学素质。教育本身就是一个创新的过程,创新教育已成为数学教学的一个重点,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目标第四点提到: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关键词】新课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新理念
随着九年制义务教育阶段数学教材的改革,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培养,已引起广大数学教师的高度重视,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发展学生创新能力在数学教学中愈来愈显得重要。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创新教育要体现在教育观念上,渗透在所有教育活动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将成为所有教育活动的一种基本指向。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发展创新能力是时代对我们教育提出的要求。
课程改革以来,我们面临的是双重的任务:一方面,是新课程理念的不断提升,另一方面是教学效果的不断彰显。这两方面应该是一个统一体,以先进的理念服务于数学双基的落实,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及良好思维品质的形成。要对课堂教学有高品位的认识和高效益的追求。
一、继续加强学习,不断提升课堂教学新理念
在课程改革向纵深推进的过程中,学习还是第一重要的,要让新理念持续地在教学实践中发挥效用。作为教师,应该确立为发展而学习,通过学习而发展的理念,自觉把终身学习作为毕生工作的一部分,要加强教育理论的学习,加强同伴间的互助互学,加强外出的学习和引进的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告别迷惘,告别惰性,丰富自我,超越自我。
二、关注新课程课堂教学中的热点难点问题
(1)怎么样的课才是好课,应该是每一位教师都应该思考的。叶澜教授曾经说过,一节好课应该是有意义、有效益、生成性、有常态性、有待完善性。其实如果听了两节课,几乎所有的老师都有自自己心中的一杆秤,这里强调的是希望每一位老师多点理性思考,这样才能以一种高观点审视自己的课堂教学,不断提升自己的课堂教学品位和水准。
(2)对选定的教材认真钻研,合理重组,渗透一些个人创意。不论使用哪套教材,都需要在理解教材编写意图、突出知识形成过程的基础上,在与教师之间的同伴合作中,重新组合处理教材,以更好地切合教学实际和学生实际。
(3)教学中的细节也值得研究。现实告诉我们,在大框架定位恰当的前提下,一个个精彩的细节才支撑起一节节好课。比如,数学教学语言的精简表述,各环节之间的恰当过渡,课堂调控的合理体现等等,都是需关注的细节。再如前面提到的度的把握,研究的空间很大:情境设计,多进行深层次的挖掘与思考,避免一味追求数学问题情境化设计的形式化;数学活动,让让学生多种感官全方位地参与学习,避免活动中动手与动脑脱节,无体验与反思的“热闹”;合作学习,营造独立思考与思维碰撞相得益彰的空间,避免只“作”不“合”,只“议”不“思”等表面化、形式化;媒体使用,要恰如其分地为教学中心服务,避免以教师的“精美”设计取代学生的正常思考,以“大容量”取代学生的过程体验等现象。
(4)关注考试评价,但不依赖。我们的课堂教学不应该只是为考试而进行。新课程的理念是立足学生终身受益,终身发展,我们的教学应立足长远,学生愿意主动投入数学学习,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形成常态与习惯,双基落实与能力提高不会是一句空话。考试是一种手段,不是目的,否则我们的教学仍然是“应试”的。不依赖考试评价,并不意味着不关注考试评价,相反,我们应该以主动的姿态研究学生的学业评价。比如如何在纸笔考试中强调基础,能力立意,学以致用;如何提高过程性测验的质量;如何体现生活与实践知识应用和人文精神的渗透。同时还应该考虑,如何在纸笔考试以外,考察学生的数学能力,测量学生数学思考、探究能力等等。
三、切实抓好课堂教学,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
(1)创设情境,活跃思维。精彩的课堂开头,往往给学生带来新异、亲切的感觉,不仅能使学生迅速地由抑制到兴奋,而且,还会使学生把学习当成一种自我需要,自然地进入学习新知识的情境。因此,创设一个学生学习情境,不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激起学生好奇的心理,促使学生由“好奇”转化为强烈的求知欲望,而且还活跃学生的思维,从而尽快地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比如讲初二几何“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时,向同学们亮出1根1米长的竹竿问:“同学们,能在不用刻度的情况下,迅速将这根竹竿五等分吗?”这样一来,创设了探究问题的情境,激起了学生学习这节课的兴趣,活跃了学生的思维,很快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积极主动参与课堂学习之中,对问题进行实践性的探究活动。这节课的学习效果非常明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2)使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和自主探索。教学应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让学生在讨论的基础上发现知识。比如讲授“轴对称图形”时,出示松树、衣服、蝴蝶、双喜等图形,让学生讨论这些图形具有的性质。学生经过讨论得出“这些图形都是沿一条直线对折;左右两边都是对称的,这些图形的两侧正好能够重合……”。学生自己得出了“轴对称图形”这个概念。为了加深学生的理解,当学习了“轴对称图形”之后,可以让学生两两提问生活中的(比如数字、字母、汉字、人体、教师中的物体等)“轴对称图形”。学生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经历了观察、实验、归纳、类比直觉、数据处理等思维过程。
(3)鼓励学生合作交流。为了促使学生合作交流,在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上要变革,由原来单一的班级授课制转向班级授课制、小组合作学习多种教学的自制形式。教师可指导学生在小组中从事学习活动,借助学生之间的互动,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学习,并以团体的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达成教学目标。在教学中,应注意如下几个方面:首先,合理分组。为了促进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首先应对全班同学适当分组。分组时要考虑学生的能力、兴趣、性别、背景等因素。一般讲,应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保证每个小组在相似的水平上展开合作学习。其次,明确小组合作的目标。合作学习由教师发起,教师不是合作中的一方。这种“外部发起式”的特征决定了学生对目标的理解尤其重要。只有理解了合作目标的意义,才能使合作顺利进行。因此,在教学中,每次合作学习,教师大致应明确提出合作的目标和合作的要求。
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大胆创新,自主探究,敢于挑战教材,挑战教师。如果每一节课学生都能对所学的知识多问几个为什么,甚至能对一些概念、定理、公式提出独特的看法,这样才会不断有新思想涌现,久而久之,他们才会逐渐树立创新意识。在数学教学中,不断地改进教学方法,更新教学观念,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才能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总之,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新理念,需要数学教师在实践上不断强化和探索,这也是素质教育改革的目标能否实现的根本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善于结合教学内容,利用一切机会和形式对学生进行思想素质教育、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从而达到既定的教育目标。